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碧沁 《乡村科技》2023,(21):55-60
为探讨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可行性,以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数据为基础,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行为的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发现,个人素质水平中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中的个人经济水平与基本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中的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个变量会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经济水平中的个人经济水平与基本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中的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分异性。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27-231
基于对安徽省宣城市X区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城镇化的意愿,进而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居民迁居城镇、城镇就业、流转承包地的意愿都比较高,但宅基地流转的意愿较低。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家庭子女数量和对城镇的认知对城镇化的各项意愿均有影响,此外,年龄、家庭年收入、对农村社区的认同感对农村居民的城镇迁居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耕地面积对农村居民的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职业、非农经历、与城镇亲戚关系对农村居民城镇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用湖北省1990~2016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劳动力人口占比、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占比、农作物耕种面积等统计数据,并用虚拟变量衡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情况,据此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湖北省农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性地影响,对消费意愿没有显著性地影响,其主要是通过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来增加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济宁市农村居民的327份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t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对借贷政策的认知三个方面对影响农村居民借贷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等因素对其借贷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居民家庭人口数、全家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农村居民对现行农村信贷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借贷意愿有显著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以河北省魏县为研究对象,结合多项Logit模型,对农村居民固体废弃物治理服务支付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认知程度、家庭收入、性别和年龄对农村居民的支付意愿有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及家庭规模对农村居民的支付意愿表现出负向影响,并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回归阶段的显著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河南省464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调查数据,选取最高学历、性别、年龄、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作为自变量,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作为因变量,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对农村居民旅游意愿的影响及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学历、外出务工经历、家庭人均收入、上网频次、参保状况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年龄无明显影响,据此提出提高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差异显著,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差异,应该对其消费行为分开进行研究。以农民消费者为对象,将化肥的二维属性(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作为新变量引入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构建了农民化肥购买意愿模型,考察化肥二维属性对他们购买意愿的影响。经过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发现,化肥的消费属性只能通过农民的态度影响其购买意愿;投资属性可以通过农民的态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也可以通过从众心理对其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并且投资属性对农民从众心理的影响更大,从众心理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比态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8.
2013年在乌鲁木齐市对消费者进行了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购买意愿的实证调查,并且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价格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可追溯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11月12日于上海发布的《2009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中关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针对广大农村居民对新农保的认知度、参保意愿、评价程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55%的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有所了解,并表现出积极的参保意愿(76.8%)。在已参保的农村居民中,有74.3%认为为了参加新农保所需缴纳的费用给生活带来的压力较小,可以承受。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在乌鲁木齐市对消费者进行了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购买意愿的实证调查,并且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价格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可追溯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对解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城乡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认识不高,待遇水平低,和职工养老待遇水平差距较大,基层经办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等,分析其原因,探讨改革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渠道分析法,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人际交往,对社会适应具有明显的改善效应,在对内生偏误进行有效处理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改善效用具有性别、年龄和居住方式差异;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是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重要路径。因此,应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并建立稳定持续的增长模式、强化社会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精准施策、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并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解决已经迫在眉睫,而我国六成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所以农民养老问题尤显艰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虽然北京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为发达,但仅依靠政府财政也难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需要商业人身保险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扩大覆盖面,提供多层次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制度的具体概况出发,根据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条件和目的,以新农保待遇水平设定及其养老基金管理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新农保补贴的比较、各地区的生活水平这4个方面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新农保待遇水平的设定和养老基金的管理,最后提出改善新农保待遇水平和养老基金的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截面数据,在描述分析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活习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农民收入、医疗保险和生活习惯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扩大医疗保险服务的覆盖面以及引导农村居民改善生活习惯对农村居民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华  薛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3,29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因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成为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趋势。该文以江苏省苏南苏北农村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重点考察了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影响参加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工作性质、子女数、养老观念以及地区特征等,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Since 2009, the new rural pension insur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obt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the effects are not obvious.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e find that there are a ...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我国城乡统筹的有力保证。目前对新农保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制度的建制、建立的必要性、制度设计及制度的城乡衔接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文献的焦点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杨  吴孔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2-363,366
基于湖南通道、芷江县202户农村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①农户人均收入少,文化程度低;②农村老龄化严重,家庭养老保障弱化,社会养老保险日趋重要;③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缴费水平低、养老金待遇低、统筹层次不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罗湖平  李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70-8673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新农保试点区的现状,从农民参考意愿逐年增强和农民参保能力稳步提升2方面阐述了新农保试点中农民参保需求现状,剖析了农民参保需求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与新农保供给中日渐滞后的制度建设之间的矛盾,即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水平较低;筹资机制不完善,缺位现象严重;基金管理和运营层次低,保值增值能力差;专项立法滞后,制度稳定性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复合筹资机制,构建"G-C-F"三支柱模型,创设"BSI"第三方托管机构,加快新农保立法进程,以期推动长株潭新农保制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