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唯物主义乃至一切旧哲学,既不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不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这既是它们唯心王义社会历史观产生的原因,也是它们在人性论问题上的根本失误之所在。本文通过对旧哲学在人性问题上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指出,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实践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们只有在实践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获得他的本质规定性。离开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就不可能科学地揭示人性,把握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黑格尔思想体系中,宗教及其行为以自身为目的,人在宗教中得到全部认识、情感的满足,在宗教中,人与上帝(神)的关系淹没其他一切关系,这种关系与其他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全然独立的、无所制约的、自由的,而且是自身的终极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黑格尔体系中宗教由自由意识发生到宗教哲学阶段进行梳理,从而了解黑格尔思想体系中宗教哲学的意涵。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千百年的积淀和历练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和独特气质,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也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它突出地表现在学术独立思想、学术自由精神、价值理性传统三方面。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以市场利益为驱动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合流后对大学发起的最新一轮攻势,它使得学术独立思想受到威胁,学术自由精神面临挑战,价值理性传统遭到破坏。重塑大学精神,必须培育大学的哲学性格:培育坚定的求真性格、培育理性的批判性格、培育虔诚的超脱性格和培育高贵的哲学之才。  相似文献   

4.
康德对人及人的自由的思考与重视,正是他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的大前提。康德哲学美学是主体性学说,在哲学人类学的背景下,美必然以道德为旨归;该命题有着深远的历史思想渊源,在其哲学探索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背景中诞生;同时也与康德推崇卢梭有重要关系,受卢梭影响而对人及人的自由重视;该命题的提出有着它的现实基础,康德感于当时人的生存状况而对人及人的自由思考与重视“,美是道德的象征”就是在意识层面上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哲学是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理念、使命、目的、价值以及功能等基本问题的一般性思考,是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针,也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在简要分析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观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人是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和共同基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哲学回归人本。大学的自组织性和大学生的自我生成性为高等教育哲学回归人本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6.
马、恩对近代主体性思想的批判,主要对象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辩唯心主义和以费尔巴哈为终结的直观唯物主义。前者把主体等同于自我意识,后者把主体仅仅看作是“感性直观”。马、恩在批判的基础上,对主体性的内涵进行了论述。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层次:主体是现实的人;主体的自主性与为我性;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主体的自由与意志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逍遥游”是乘物游心,天人合一,达到物化”时获得的审美愉悦和自由享受的人生境界。萨特的自由是要使自己的生存从万物中分离出来的那股力量,是试图从固有的奴役中摆脱出来,为了自由而斗争的自由选择行动。两人自由观的内容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主张在摆脱欲望支配,超越世俗礼法的基础上,以艺术创造和欣赏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和独立自存。这就把美的活动由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与人生境界紧密结合,从而开拓了美学的新境界。此外,庄子的“逍遥游”强调回归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今天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麦克弗森创造性地提出了占有性个人主义批判,揭露了自由主义理论中自我的至高无上性和社会的原子化倾向;深刻剖析了自由资本主义将自我欲望化、社会工具化处理的内在缺陷;明确指出了自由资本主义由于自我欲望至上而导致个人德性泯灭的弊端;警示了社会的发展应该努力保持个人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以及财产追求和个体德性提升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场有哲学体系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相对相关性”和以此为方法的“根身性相学”。“相对相关性”是场有哲学的场性,非实体主义是其基本的特征;“根身性相学”是“泰古人自我反省其根身(肉体形躯)生长变化的基本情状和性相的学问”,人的意义世界正是通过其“形上姿态”得以开显的。“道”是“无相的实有”,是人类经验的原始混沌,从足、从首,故“道”的原始意义是会直立行走、会说话、会思想的人。道体是有与无、蕴与徼一体之两面;有无、蕴徼、始德和元德等,都是超切的关系。从上述关系和特征切入,“道”与“无”“有”、“道”与“一”、“道”与“德”等关系及诸多命题都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从这些方面把握老子的道论,不仅能重新认识和发现老子,且能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观念与其整体思想具有一致性,即力求在理性与启示之间寻求一条完美的思想道路,正是在这条“明证道路”的指导下,其美学难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在“上帝”之爱的“光照”下,阿奎那跨越了思想的鸿沟,把神学、伦理学与美学融为一炉,解决了“事物之美”与“存在之美”的关系难题。后者是前者存在的内在逻辑根据。美的事物,不仅通过整全、和谐的比例和鲜明性来展现自己的美,而且还通过自身的美来表述上帝的至美,至善与至爱。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刘巽浩先生提出的“70年代兴起的只强调资源环境的自然农业、生态农业思潮在生产实际上行不通,必须代之以更全面的新的思想,于是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等观点,本文提出如下几个观点:①自然农业和生态农业之间不能划等号,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最简单的类型;②农业的现代化与生态农业建设并无原则上的冲突,可以在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统一起来;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本质问题是资源的循环或永续利用的问题,这也是当代生态科学及生态经济科学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构造生态农业的最基本理论之一;④无废无污是生态农业最基本标志,也是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然结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老庄哲学语境中的“德”含义复杂且深邃,比如说“玄德”概念及其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由来已久的德的观念,可谓思想史进程中“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围绕着老庄哲学的“德”,有若干问题值得深入探究:第一,道与德之间的关系能否归结于“德者,得也”的训诂解释,或者说道与德之间是否有那种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分有关系?如果考虑到“德”实际上意味着“性”或者更深意味的“性之性”,那么德就具有两层含义:万物殊性且自得其性的性;万物玄同意义上的“性之性”。第二,老庄往往通过宇宙论模式阐发道物关系,同时也展现了探究德与物之间关系的多元思考,后者隐含了一种心性论的旨趣。第三,作为价值判断语词的“德”,足以提示出超越于伦理规范的原初伦理,即更高理论层次的德性伦理学(含政治哲学)。这几个问题的新思考有助于加深对老庄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通过论证实践的本质,即主体和客体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揭示其客观现实性、主体能动性、双向创造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提出了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服务、消费、调整关系4种实践划分形式。阐明了科学的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原则界限,它科学地解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提出并论证了人和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生命泉源。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与蜀文化发育、生长于相类的文化生态中,文化结构形态、艺术传统和文化精神有较大的共性。又因环境条件和历史传承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湘、蜀两地作家的创作充分反映了这种文化影响的异同性。共性——言志抒情的创作价值取向;浪漫主义的文学精神;作品文化内涵的二元结构形态。差异——“大湖”与“盆地”的创作意识;理性思辨与感性抒写的创作思维;清新、明丽、阳刚与沉滞、冷峭、阴郁的风格色彩。  相似文献   

15.
1地役权的概念及特征地役权,顾名思义,是以此土地供彼土地之役的权利。役,是使用的意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因此,所谓地役权是指不动产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为了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而利用他人不动产的一种用益物权。地役权虽为物权,但基于其成立必须是需役地与供役地同时存在,因此在法律属性上,地役权与其它物权不同,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眭。另外,地役权虽然是物权,  相似文献   

16.
植物无融合生殖遗传研究进展Ⅰ遗传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总结了无融合生殖遗传研究的概况及无融合生殖产生原因的几种观点。无融合生殖遗传研究之所以进展缓慢其原因有:①兼性无融合生殖使杂交后代的分离比难以确定;②有性生殖胚囊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共存于同一胚珠,使胚胎学研究的结果与后代表现不尽一致;③雌性不育株的产生;④环境因子的影响;⑤专性无融合生殖杂种后代的不分离特点。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因素包括:①减数分裂过程行为异常。这种异常包括大孢子母细胞的直接分裂;大孢子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再组核(SDR);②无孢于生殖胚囊的形成。这种胚囊的原始细胞一般与性细胞相毗邻,少数可能深入到合点端,甚至有珠被上发生的情况;③孤雌生殖现象,可分为单倍体孤雌生殖和二倍体孤雌生殖;④胚乳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植物的胚乳可以通过三核融合后形成,也可以由极核或中央细胞直接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前者为假配合类型的无融合生殖,后者为自发性的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人提出旨在超越重科学轻人文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提出此一教育模式的内在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和人文并非从来就是分裂与对抗的,两者都应以人作为最终的目的,以理性作为自己的手段,两者的融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与现代化的需要,是科学与人文发展的相互需要。故此,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文;它把科学作为工具和手段,以人文保证目的和方向。它的最高宗旨,是要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当中促进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作为个体的人的解放、自由和幸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数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3个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有利于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中,建议将数学应用和数学软件渗透到各具体数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教学内容改革需要考虑内容的稳定性和长效性、数学学科内容的统一性以及内容的前延性;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解,注重问题意识和科学的直觉习惯的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土壤基施0、15、30 kg·hm-2三个氮 素水平试验,研究了芸豆荚果形成后不同氮素水平下叶片和荚果的碳、氮代谢主要酶活性 以及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芸豆荚果形成后,随着土壤供氮水平的增加,荚果 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 增强;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硝酸还原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 酶活性大于同一供氮水平荚果的活性;且荚果的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叶片;叶 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与荚果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相关 性。由此可以得出,源器官是芸豆植株的代谢活跃中心,而库器官成为植株的生长中心,且 后者的碳、氮代谢过程主要受前者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清教主义对于美国人的思想影响极其巨大。最杰出的清教主义神学家爱德华兹与美国建国前后理想与价值观之父富兰克林分别代表了清教主义的两个方面:在绝对神权崇拜中赎罪和通过自己的善行与自律追求天赋的人权。木文通过对这两种典型思想的产生渊源与本质的分析,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上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