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头鹤是长江中下游的大型越冬水鸟,安徽升金湖是其在国内主要的越冬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生境退化,越冬种群的数量在萎缩,种群的越冬生态研究十分必要。2007年10月~2008年4月,我们在升金湖对白头鹤的主要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并对集群情况进行了观察。升金湖白头鹤觅食地主要分布于湖区外围的稻田,夜栖于上湖核心区内。整个越冬期,白头鹤大部分以5只以上的群类型觅食,以家庭集群活动仅占越冬集群数的29.14%。随着越冬期的变化,集群大小发生改变:越冬前期,越冬鹤以家族群活动频率最高,占集群的35.64%,30~49只集群频率最低,仅为6.38%;越冬中期,家庭集群及5~9只集群频率相对于越冬前期减少,10只以上集群频率增加;越冬后期,以≥50只以上集群频率最高,占28.77%。此外,我们还观察到1对成年鹤占有一定面积的稻田并积极保护,表现领域行为。  相似文献   

2.
白头鹤(Grus monacha)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湿地的越冬水鸟,湿地退化导致栖息地逐渐丧失,影响越冬种群的稳定,开展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对越冬白头鹤的有效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共采集安徽菜子湖、升金湖、江西鄱阳湖、上海崇明东滩4个白头鹤越冬地粪便样品221份、羽毛样品9份和肌肉样品4份,从中获得了72份样品的mtDNA控制区(D-loop)1103-1104bp序列。结合从GenBank获得的两个来自日本的白头鹤个体序列(GenBank AB017625、AB023813),对越冬种群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长江中下游4个越冬种群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3种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白头鹤单倍型多样性(h)为0.823±0.042,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57±0.00021。各个种群FST值表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种群之间无显著的遗传分化。两种中性检验(Tajima’sD = 2.10951, p < 0.05;Fu’s FS=19.351, p < 0.01)分析结果表明,白头鹤在进化史上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年冬季中国鄱阳湖越冬鹤类的数量和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中国和东亚十分重要的鹤类越冬地。我们于2011/2012冬季对在鄱阳湖越冬的鹤类进行了两次调查,分别为2011年12月18–19日和2012年2月18–19日。本次调查覆盖了整个鄱阳湖区以及邻近的赛城湖和赤湖,共计调查了85个子湖泊,记录了4种鹤类。1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4577只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主要在蚌湖、沙湖和大湖池)、302只白头鹤(G.monachus)、885只白枕鹤(G.vipio)和8408只灰鹤(G.grus)(主要在鄱阳湖区中部)。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3335只白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110只白头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283只白枕鹤(86%在蚌湖)和2205只灰鹤(主要在都昌和南矶山一带)。12月份计数的白鹤数量比2月份高1000多只。由于调查期间白鹤的大中群体都集中在相邻的子湖泊,因此很难排除重复计数;在1996–2009期间多年统计的白鹤平均数量是3019只(最低为1996年的2345只,最高为2002年的4004只),因此我们估计鄱阳湖的白鹤越冬种群大约为3800–4000只。对于白鹤全球种群数量的估测有待于更多的调查和监测。我们的调查同时也显示白枕鹤种群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和灰鹤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98洪灾对江西鄱阳湖越冬鹤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这场洪灾使鄱阳湖保护区的越冬水禽受到了严重威胁。除鹤类的食物大大减少外,越冬白鹤的数量减少65%,白头鹤减少30%,白枕鹤减少74%,灰鹤减少79%,大鸨减少95%,鸿雁减少65%,天鹅减少74%。目前,该保护区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设法恢复越冬水禽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狩猎对沉湖越冬白鹳数量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入濒危物种。但在白鹳越冬区猎捕现象仍然不断发生,白鹳的数量继续减少,加强对白鹳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为了解狩猎对白鹳数量的危害,笔者于1981年11月——1988年3月对沉湖越冬白鹳数量消长及猎捕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自然概况沉湖地处湖北省江汉平原,为汉阳县洪泛区最大的湖泊之一。中心点约北纬30°23′,东经113°55′,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较明显。1O-翌年8月沉湖地区气象情况参见表1。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越冬期鹤类情况,试验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2014—2016年的越冬期鹤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越冬期多见鹤类为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灰鹤四种,其中以灰鹤数量居多,约占94.5%,灰鹤和丹顶鹤的数量均有所增加,白鹤和白头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限制增长的原因可能有湿地栖息地环境遭破坏、群众保护意识差和湿地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针对以上原因,笔者建议增加保护区湿地植被种植面积,建立保护开发相协调机制并加强立法和执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白头鹤(Gnus monacha)隶属于鹤形目鹤科,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2007年)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目前,全球白头鹤种群数为9 400~9 600只,其中在中国越冬的个体约有1 000只。关于白头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的数量与分布、野外生态及迁徙等方面,而关于笼养条件下的研究则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生理、生化方面,在笼养繁殖方面只有2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白头鹤(Gnusmonacha)隶属于鹤形目鹤科,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2007年)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目前,全球白头鹤种群数为9400~9600只,其中在中国越冬的个体约有1000只。  相似文献   

9.
上海崇明东滩白头鹤的现状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头鹤(Grus monacha)又名玄鹤,是世界上现存的15种鹤类中体型较小的一种鹤,繁殖于俄罗期西伯利亚和中国黑龙江北部,主要越冬于日本,韩国,朝鲜以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1999年湿地国际估计全世界现存越冬白头鹤种群数量约9150只,其中中国仅有1000余只,胃为种群数量极其稀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淑危鸟类红皮书和我国淑危动物红皮书名录,属国爱一级保护乌类,也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名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于2003—2016年采用样线法对鄱阳湖越冬黑鹳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同步调查,调查范围包括鄱阳湖周边三市13县72个子湖泊及周边草洲。结果表明: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5. 5±38. 5)只,其中2005年数量最多,为145只。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际波动较大。共在15个子湖泊记录到黑鹳,主要分布区域为鄱阳县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鄱阳县湖区黑鹳记录总数量为371只,占鄱阳湖区历年黑鹳分布数量总和的74. 6%。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呈聚集型分布,只有17. 3%的黑鹳分布在鄱阳湖区主要的候鸟保护区内。本研究表明鄱阳湖越冬黑鹳主要分布于鄱阳湖重要的候鸟保护区范围之外,为有效地保护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建议加强黑鹳种群监测,建立健全黑鹳种群就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野生白头鹤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野生白头鹤种群濒危现状,我们搜集近15 a关于白头鹤的科学研究文献与报道,并将其按种群数量与分布和野外生态学进行归类.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白头鹤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数量分布调查与越冬生态的研究方面:此外还涉及到食性研究及迁徙等报道;关于白头鹤繁殖生态的生物学信息比较匮乏,尤其是繁殖期巢址生境的选择未见报道,有待于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的鹤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0′—116°45′,北纬28°20′—29°50′,是赣江、修河、抚河、饶河,信江五河之水的汇集处。“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面面积相差甚大。当水位21米时,水面积达3960平方公里,12米水位时,水面仅500平方公里。因此,在冬春枯水季节,形成大片的湖滩草洲,浅水湖泊。水草茂密,鱼虾螺蚌丰富,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每年来这里越冬的水鸟达50余种。笔者于1982年春至1984年春,多次深入鄱阳湖位,对鹤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作了初步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头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81年出版的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开展其驯养繁殖技术的试验研究,对于该物种迁地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自1989年开始进行白头鹤繁殖的研究,1992年成功地繁殖出仔一代92061701号、93051001号、93051202号,1997年对仔一代进行繁殖试验,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出3只仔二代,成活1只2062501号。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白头鹤繁殖仔二代情况报导。 试验材料和饲养条件 种鹤来源:繁殖用的种鹤()9305120…  相似文献   

14.
升金湖(116°55′~117°15′E,30°15′~30°30′N)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禽越冬地及停歇地,以其自然形态分为上湖、中湖、下湖三个相连的湖段.上湖位于全湖的最南端,是越冬水禽的主要觅食栖息场所.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上湖段越冬水禽的变迁及原因,报道如下.水禽资源及其变迁升金湖上湖段湖床平坦,海拔稍高于中湖段,水草资源丰盛,水质优良,盛产鱼虾贝蚌.枯水季节,湖水退出,湖床裸露,形成大片沼泽和浅水泥滩地,为水禽提供了种类丰富多样的食物,利于各种水禽越冬和停栖.该湖段已记录到越冬水禽有68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分别为白头  相似文献   

15.
黑颈鹤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禽鸟,在全世界现有的十五种鹤中它是最后被发现的一种(科学记载始见于1876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它繁殖在青藏高原,秋迁云贵高原等地越冬。贵州省西北部威宁县境内的草海,是一个高原淡水湖泊,这里水草繁茂,是黑颈鹤越冬的良好场所。去冬今春迁来越冬的黑颈鹤己多达300余只。  相似文献   

16.
鹤乡行     
鹤与鹤乡初秋,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前往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扎龙著名,主要是在丹顶鹤。丹顶鹤,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苏联,它春天到北方的沼泽地带的芦苇荡中繁殖后代,严寒季节到温暖的南方去越冬。在我国的古籍中,丹顶鹤被称作仙鹤、仙客、丹哥等。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来到现在,鹤的文字记载就有三千年的历史。古代没有什么分类学,分不出这种鹤,那种鹤,大家谈鹤主要指的是丹顶鹤。古人已经写出《相鹤诀》、《相鹤经》等,总结养鹤的经验。丹顶鹤在我国还是不少的。南方有不少丹顶鹤的越冬点,东北的栖息繁殖点也有数处。在黑龙江省境内,不只扎龙有丹顶鹤,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越冬水禽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水禽越冬地之一,越冬水禽的分布及数量在80年代初进行过初步调查(航调),近20年未进行过全面调查。为此,我们于1998年10月~1999年1月对鄱阳湖越冬水禽的分布及数量进行了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冬季都有成千上万只水禽来此越冬.到鄱阳湖越冬的白鹤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8%以上.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鸿雁越冬群所在地.因此,鄱阳湖是亚洲物种保护的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已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相似文献   

19.
湿地丧失与退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种间竞争对越冬水鸟的生境利用产生重要影响。越冬期集群水鸟的资源利用和分割已经成为水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头鹤(Grus monacha)及与其在同一区域越冬的豆雁(Anser fabalis)、白额雁(A.albifrons)、小白额雁(A.erythropus)雁群的生境利用和资源分割进行了研究。采用固定路线寻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觅食白头鹤与雁群在不同时期各种生境中出现的数量,记录生境特征,计算生境利用率、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研究资源分割。结果表明,随着越冬时间的推移,白头鹤种群与雁类集团对各种生境的利用程度和空间生态位宽度随之发生相应变化。3个越冬阶段白头鹤与雁群对草滩生境的利用率均较高,白头鹤对草滩生境利用率分别是0.454,0.435,0.959,雁群对草滩生境利用率分别是0.627,0.491,0.616,说明草滩生境是二者重叠最大的越冬资源。白头鹤与雁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均在越冬中期最高,分别是1.099和1.133,表明中期可获得的生境最多。二者间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在越冬后期最大为0.914,中期次之0.906,前期重叠值则最小,为0.854。白头鹤和雁群生态位的动态变化体现水鸟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水鸟之间通过调整生态位宽度来缓解种间竞争,从而达到共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地区与扎龙自然保护区相邻的长沟村是白头鹤(Grus monacha)重要的中途停歇地之一。目前关于该地区白头鹤的行为和健康状况研究尚不足。本文旨在研究长沟的人为活动对白头鹤行为和健康的影响。我们调查了该地区白头鹤的日常行为,包括飞行时间、惊飞距离以及警戒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当地农民收获农作物(玉米)的过程所产生的声音对白头鹤的日常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人为扰动不仅打断白头鹤正常的觅食过程,同时导致警戒时间增加200%,并且显著增加了飞行时间(从0.4h增加到0.7h)(p<0.05)。另外,高强度的声音使白头鹤的惊飞距离增加:轰鸣的车辆马达声响会惊飞600m以外正在觅食的鹤,而收割活动中的农民的叫喊声达120dB,足以惊走700m外的白头鹤。为减少人类活动对中途停歇的白头鹤的影响,有必要在鹤觅食和栖息区域建立一个缓冲带。为了解决当地白头鹤觅食与因觅食导致的农作物经济损失之间的冲突,需要当地政府对农民进行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