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双沟公社孟圩大队的棉花专业队和科研小组人员,在公社党委、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大干社会主义农业,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搞棉花丰产试验.1973年3.08亩丰产试验田,亩产皮棉311.5斤;1974年3.15亩试验田,亩产皮棉322.04斤;1975年在连续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切实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改进棉花栽培技术,皮棉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年战胜了低温、阴雨、台风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在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同时,全县39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13.8斤,比1971年增长一成多,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单位。如大新公社中兴大队亩产皮棉197斤,县委在中兴、团结大队的22亩试验田,亩产皮棉230斤。几年来,通过总结群众经验,对棉花栽培技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星星之火,红遍车头大队 湖南省道县车头公社车头大队,坚持开展了群众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获得棉花丰收。1965年全大队种97.7亩棉花,亩产皮棉105斤。科学实验小组培育的25亩丰产试验田,其中有14亩过了亩产200斤皮棉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为山丘区棉花生产树立了样板,是全县棉花高产的一面红旗。 过去,这里很少种棉花,有些年偶然种  相似文献   

6.
丽江县大研公社红卫大队第一生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坚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探索小麦高产规律,连年不断地促进了全队小麦生产的发展。该队1974年高产试验田亩产600斤,从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1975年的小麦生产上,取得了大面积平均亩产达643斤的成绩。1975年高产试验田亩产1,330.5斤的经验,运用到1976年的小麦生产上,又取得了大幅度的增产,全队20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964斤。红卫一队小麦生产发展的情况,充分说明了小麦高产试验田对促进大田生产所起的作用。今  相似文献   

7.
我区地处江汉平原,是个人多田少的集中产棉地区,常年种植棉花面积78万亩,实行棉麦两熟制。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夺取了1976年农业生产全面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达到9.3亿斤,比1975年增产近1亿斤;棉花总产突破1亿斤,亩产皮棉129  相似文献   

8.
锦西县钢山公社钢西大队第八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六年获得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一千三百斤;全队播种棉花(黑山棉一号)三十二亩一分四,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八斤。他们战低温促早熟夺得棉花高产的主要经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棉产量在两年连续超《纲要》的基础上,今年又获丰收。粮食平均亩产620斤,比去年增长一成多,10万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08斤,比1971年增长三成,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单产皮棉150斤以上的社、场有3个,180斤以上的大队有7个,有62个生产队单产皮棉超过200斤。  相似文献   

10.
泗棉2号是我场1980年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审定通过的新品种.1981~1983年,在我场的百亩连片高产中间试验中,种植340亩,平均亩产皮棉208斤.其中春茬一熟棉161亩,亩产皮棉216斤;麦套棉179亩,亩产皮棉201斤.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推动下,1975年我们和强庄大队陈庄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农科小组共同搞了一块棉花高产试验田.在县农业局的直接指导和广大贫下中农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一次皮棉亩产突破300斤大关,对今后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试验田基本情况与产量试验田面积2.56亩,前作214大麦.  相似文献   

12.
1976年,我们大队党支部学习了劳模李光庆同志的先进事绩,党支部成员亲自动手,试种了攻三千斤试验田4块,6.7亩;各生产队也都种了攻三千斤试验田,共计8块,15.6亩。其中大队党支部攻三千斤试验田(简称三千斤田),面积1.9亩,夏熟2—14大麦亩产814.9斤,前季稻广陆矮4号亩产1209.5斤,后季稻农虎6号亩产988.5斤,三熟相加达3013斤。  相似文献   

13.
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粮棉高产规律,丰富生产知识,正确指导面上生产,一九七二年我们和中兴大队贫下中农一起种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实践,棉花试验田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棉花试验田是连作棉田,面积13.2亩,土质夹沙黄,肥力中等,但地力差异较大。前茬是“21—4大麦”夹种豌豆绿肥(亩产大麦400斤,鲜绿肥1500斤)。棉花品种是“沪棉204”,采取宽窄行种植,实际密度为5100株。全期使用1500斤绿肥,6担粪肥,120斤棉饼和26斤尿素。皮棉亩产229.6斤。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仓集大队是一个农村的小集镇大队,全大队11个生产队,4400口人,耕地面积3400亩,其中种粮食1400亩,棉花1800亩,还有桑果菜园200亩.平均每人不到八分地.解放初期,我们这里粮食单产只有百十斤,皮棉亩产只有十几斤.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对盐碱薄地进行了综合治理,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我们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以阶级斗争为纲,猛促农业生产,大搞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15.
我县位于长江入海口北侧,东、北两面环海.全县集体耕地平均每人不到一亩.夏季主要种粮食,秋季半粮半棉.从1964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粮棉产量年年超《纲要》.十一年来粮食平均亩产1028斤,皮棉平均亩产134斤.去年,在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下,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出现了新的局面.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联系实际,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  相似文献   

16.
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小麦高产规律,1972年秋播,我们种了60亩小麦丰产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了平均亩产736.7斤的较好收成。其中30亩济南九号亩产661.7斤,10亩蚰包麦亩产771.6斤,20亩毛颖阿夫亩产831.7斤,在毛颖阿夫中有8亩亩产达954.3斤。同时,为今后夺取小麦高产更高产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学习湖南劳模李光庆,搞了4.6亩麦稻稻攻三千斤高产试验田,经过认真设计,精心栽培,多方协作,努力奋战,第一年亩产就超过三千斤。这一实践,极大地解放了广大干群的思想,增强了夺取高产更高产的信心,为我大队农业大上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南方多雨地区小麦高产的规律,我们原有教师和贫下中农教师、农场工人、工农兵学员一起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1973年扬麦一号小麦试验田7.2亩,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1.04亩,亩产812斤。 一、高产试验田的产量结构和茎蘖动态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县社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春小麦生产。1974年全县播种春小麦16129亩,平均单产172斤,比1973年亩产83斤提高一倍。全县有12个生产队亩产超过了《纲要》,十一个生产队跨过了“黄河”,两个生产队过了“长江”。达牛公社1890亩春小麦(其中1592亩是畦田间作玉米)实行了旱灌,全社平均亩产334斤。大田大队177亩春麦,平均单产713斤,其中第三队24亩,平均亩产893斤,第四队有2.1亩试验田,亩产1113.8斤。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推动下,我省小麦创千斤夺高产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近年来,三麦高产栽培取得了显著成果,产量纪录获得了新突破。我所小麦高产栽培亦取得了新进展。1975年小麦丰产田最高亩产达到了940.1斤,9.16亩小麦丰产田,平均亩产894.2斤;1976年小麦丰产田亩产达897斤;1977年虽受严重湿害、病害的影响,小麦丰产田亩产仍达到825斤。三年实践证明:在南方多雨多病地区,小麦也可以获得亩产千斤左右的高产;不仅丰年小麦可以高产,在严重的灾年亩产也能达到800多斤。这说明南方小麦生产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