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丁香属6种植物的叶片表皮特征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丁香的叶片气孔都分布于下表皮中,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气孔器类型均为无规则型,细胞形状多为不规则型;但气孔大小、气孔形状、气孔密度、气孔的开张度、上下表皮细胞的大小、垂周壁式样均表现出种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鳞毛蕨科6种鳞毛蕨属植物和2种耳蕨属植物叶表皮特征进行比较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8种蕨类植物的叶片表面无附属物;气孔器类型具多型现象,鳞毛蕨属植物气孔器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和极细胞型,耳蕨属植物气孔器类型多为无规则四细胞型;气孔均为下生型,不下陷,多沿叶脉方向排列,且叶脉间分布较密集;鳞毛蕨属植物气孔器较耳蕨属狭长,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呈波状或不规则凹凸状,而耳蕨属植物表皮细胞狭长,垂周壁为浅波状;6种鳞毛蕨气孔器指数总体上较耳蕨属大,而气孔器密度差异不大.由此得出结论,表皮的整体特征可以作为划分鳞毛蕨科植物的特征;可据细胞大小、气孔器大小与气孔器指数来区别鳞毛蕨属和耳蕨属植物,为鳞毛蕨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乃东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86-188
[目的]比较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为霍山石斛的真伪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并测定气孔器密度、分布及气孔指数等。[结果]3种石斛叶的上表皮细胞多为规则的六边形,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和近多边形,河南石斛的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3种植物垂周壁式样相似;3种石斛叶的上表皮均无气孔,下表皮气孔无规则分布,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气孔长宽比分别为1.12、1.55、1.31,气孔器密度分别为109、156、94个/mm2,气孔指数分别为8.9%、12.5%、8.2%。[结论]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分布、垂周壁式样均比较相似,难以作为分类的依据。气孔器形状、密度、大小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差异,可以作为这3种石斛之间区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鸢尾属17种植物叶片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作了分类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表皮的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及表皮上的乳突在种间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鸢尾属植物表皮细胞多为菱形,表皮细胞短菱形的为原始类型;气孔器为不规则形;气孔及垂周壁存在下陷或隆起2种;垂周壁式样为平直或弓形;下陷气孔周边的表皮空隙口形状为椭圆形、方形或菱形;有些种表皮上具有乳突,并存在多态性;这些性状与鸢尾属植物生境不存在直接联系。本文还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探讨了属内亚属间及一些近缘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桑属(Morus.)8个种叶表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桑属植物上表皮细胞排列规则,形状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较窄长,排列不规则,垂周壁微波状起伏。桑叶上、下表皮有非腺毛、腺毛、钟乳体等附属物的分布。桑叶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相对紧密且规则,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散且不规则,叶肉细胞中还有大量晶体,钟乳体形状多样,上下表皮中都有分布。气孔器仅分布在叶下表皮,属于无规则型,气孔圆形或椭圆形。气孔面积、气孔形态及表皮毛等特征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桑属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桑属植物叶表皮特征作为该属种间鉴定的指标是可行的,但是依据某个单一的形态特征形状,并不能将各个种之间完全区分开,应该综合多种形态性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木兰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木兰科Magndiaceae 7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木兰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呈不同程度的波状弯曲;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其长轴取向不规则,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为平列型与无规则型并存外,均为平列型;不同属种的上下表皮细胞大小、细胞垂周壁的波状弯曲程度和气孔器密度均存在差异,可为属种的划分提供实验证据.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重庆市缙云山黄芩属(Scutellaria Linn.)4种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4种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形状可以分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样式可以分为平直-弓形、浅波型和深波型;2)4种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具有腺点;3)柳叶红茎黄芩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无表皮毛,缙云黄芩叶片的下表皮无表皮毛分布,其他都具有表皮毛;4)岩藿香叶片的上表皮具有乳突分布,其他都不具有乳突;5)气孔器类型为横裂型、环细胞型、聚环细胞型,形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和圆形3种,均出现在下表皮.研究表明,重庆市缙云山黄芩属的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鉴定该4种植物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叶表皮微形态研究也证明了韩信草可作为4种黄芩属植物中较为进化的物种,而柳叶红茎黄芩则表现为较为原始的性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前胡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 从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表明:前胡(P.praeruptori)的叶片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红前胡(P.rubricaule),松潘前胡(P.songpanens),长前胡(P.turgeniifolii),滇西前胡(P.delavayi)和刺尖前胡(P.elegans)的叶片两面表皮均有气孔;气孔类型均为不规则形;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属内种间,尤其是在近缘种间有所差异,可以作为鉴别特征。六种前胡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重庆市缙云山黄芩属(Scutellaria Linn.)4种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4种植物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形状可以分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样式可以分为平直-弓形、浅波型和深波型;2)4种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具有腺点;3)柳叶红茎黄芩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无表皮毛,缙云黄芩叶片的下表皮无表皮毛分布,其他都具有表皮毛;4)岩藿香叶片的上表皮具有乳突分布,其他都不具有乳突;5)气孔器类型为横裂型、环细胞型、聚环细胞型,形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和圆形3种,均出现在下表皮.研究表明,重庆市缙云山黄芩属的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鉴定该4种植物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叶表皮微形态研究也证明了韩信草可作为4种黄芩属植物中较为进化的物种,而柳叶红茎黄芩则表现为较为原始的性状.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植纹鉴定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两种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和大叶野豌豆(V.pseudo-orobus)叶片作比较解剖学研究,旨在了解其种间叶片结构差异及其生态适应性,为野豌豆属植物资源保护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种野豌豆叶片均为异面型;气孔突出,为无规则型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栅栏薄壁组织1层,海绵薄壁组织发达;主脉由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山野豌豆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为浅波状、C型,气孔长宽比较小,叶片表现较原始;角质层较薄,纹饰为线状、颗粒状;无表皮毛;栅栏薄壁组织较薄,海绵薄壁组织有明显胞间隙,耐阴性较强;大叶野豌豆表皮细胞垂周壁类型为深波状、F型,气孔长宽比较大,叶片表现较进化;角质层较厚,纹饰为线状、脊状,下表皮细胞较厚,有单细胞表皮毛,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栅海比和细胞结构紧密度较大,细胞结构疏松度较小,主脉及维管束较发达,抗旱性、抗虫性和抗寒性较强.研究表明,两种野豌豆属植物叶片表现出的结构特征是对生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完善海罂粟属(Glaucium L.)的系统分类,了解各种之间的抗旱性差别,为新疆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罂粟属(Glaucium L.)3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和叶解剖学特征,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组织结构紧密度等指标.[结果]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和无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波状和深波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下陷,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气孔器类型均以无规则和四分体型为主,偶有不等细胞型;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叶片均为异面叶.[结论]海罂粟属植物气孔器和叶表皮细胞特征在种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新疆海罂粟(G.squamigerum Karelin & Kirilov)的抗旱能力最强,海罂粟(G.fimbrilligerum Boissier)次之,天山海罂粟(G.elegans Fischer & C.A.Meyer)最弱.  相似文献   

12.
百合叶表皮微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野生百合和14个百合品种叶片上、下表皮进行研究,并测量气孔的大小、密度及表皮细胞大小、侧向垂周壁长及式样等性状。结果表明:百合气孔多为椭圆形,均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为肾形,无副卫细胞;叶表皮细胞近似于长方形,垂周壁式样分为平直、浅波状、深波状三种。所得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较好反映出试验材料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十字花科8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菘蓝属3个种与鸟头荠族的5个单种属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均存在着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的特征,差异不显著。8种材料的气孔器类型表现的非常一致,即上下表皮的气孔器类型均为不等细胞型并有少量的无规则型。在气孔的大小、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上表现出一定差异,但没有明显的规律。通过研究证实了菘蓝属与鸟头荠族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叉蕨科(Aspidiaceae)4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浅波状或深波状;具6种气孔器类型,即极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和无规则四细胞型,在气孔器组成上具多型现象,气孔为下生型;气孔指数相近;上、下表皮细胞中含有针晶或单晶;但6种叉蕨科植物在表皮细胞大小、表皮毛的有无、气孔大小和气孔密度、晶体的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海拔高度上两种蒿属植物叶表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五台山地区不同海拔的两种蒿属植物长梗米蒿(Artemisia giraldii Pamp.var.longipedunculata Y.R.Ling)和南牡蒿(A.eriopoda Bge.)的叶表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A.giraldii和A.eriopoda的叶背腹两面均有T-或Y-型毛,两种植物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或多角型,垂周壁式样有波状和平直两种;不同海拔的A.giraldii和A.eriopoda叶片两面都有气孔分布,A.giraldii的气孔复体为无规则四细胞型(Anomotetra-cytic)和不等型(Anisocytic),偶见有无规则型(Anomocytic);A.eriopoda多为不等型,稀见无规则四细胞型。发现同种植物叶两面的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随海拔升高都有变化;而叶表皮形态、气孔复体结构与被毛类型等在同种内变化不大。这表明叶表皮、气孔复体和表皮毛类型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物种属性,而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的变化体现了蒿属植物在不同海拔环境中,对多种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研究蒿属植物系统分类及植物适应极旱生环境的机理,运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毛乌素沙地12种蒿属植物叶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2种蒿属植物的叶片分等面叶和异面叶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条形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器以不规则型为主,仅有1种为环列型,保卫细胞椭圆形或圆形,隆起,气孔排列方式为平列型和散乱型,气孔指数差异较大。12种蒿属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强旱生植物结构特征,如叶面积显著缩小,表皮毛发达,角质膜厚,栅栏组织极为发达并具环栅结构,维管束多且具维管束鞘,气孔器密集,均生于表皮细胞水平下面,孔下室较大等。12种蒿属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如叶表皮细胞形状、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指数等,这些特征为蒿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3种黄连叶片表皮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角叶黄连、峨嵋黄连、味连等3种黄连的叶片气孔长度、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周围细胞数等表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黄连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型,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以波纹型为主;叶片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有深波纹型、波纹型和浅波纹型,其中三角叶黄连以深波纹型为主。3种黄连叶片气孔分布在下表皮,属于无规则型。SSR测验气孔长度、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周围细胞数等均表现种内差异性比种间差异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