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变位分为左方变位与右方扭转。前者指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后者又分逆时针扭转和顺时针扭转,皱胃向前方扭转置于网胃和膈肌之间,称为右方逆时针扭转,向后方扭转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称为右方顺时针扭转。  相似文献   

2.
崔嵘  刘建 《现代化农业》2009,(11):33-34
皱胃变位,即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临床上将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正常牛的皱胃是在腹底部下方的瘤胃和网胃的右侧,皱胃向左侧越过腹部正中线以后,就从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习惯上把左方变位称为皱胃变位,右方变位称为皱胃扭转。  相似文献   

3.
皱胃(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骨从瓣胃的后面,曲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可以发现,皱胃不仅能够发生左方变位,还能够发生右方扭转,其中左方变位与右方扭转相比发病率较高,治愈率也较高。本文现就奶牛左方变位的发病原因和诊治方法与同业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皱胃(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从瓣胃的后面,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  相似文献   

6.
皱胃变位是奶牛常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奶牛生命危险。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2种类型。对6例皱胃左方变位、2例皱胃右方变位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病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从瓣胃的后面,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皱胃扭转是指皱胃,仍处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位置,但改变了前后的方向,造成向后方扭转《顺时针扭转》或向前方扭转(逆时针扭转)。其特征是皱胃转到瓣胃的后上方,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臌胀、疼痛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皱胃变位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的改变。临床上皱胃变位分两种类型:皱胃从腹腔右侧移至左侧,称为左方变位,习惯上称为皱胃变位;皱胃按顺时针方向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临床上称为皱胃扭转。本病多发生于高产母牛,大多数发生在产后,少数发生在产前3个月至1天,但不限于妊娠或分娩的母牛。  相似文献   

9.
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一般分为皱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大多数皱胃变位病例是在产后5~6周发病,但65%左右的病例是在产后8天内发病.……  相似文献   

10.
1病因 1.1皱胃弛缓论认为高产奶牛饲喂大量精料是奶牛皱胃变位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介绍,经产奶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主要因为高精料日粮在奶牛瘤胃中促使食物向皱胃移动,并且产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皱胃和十二指肠.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不全,通过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反射性的抑制皱胃运动,引起皱胃弛缓,并导致皱胃扩张、幽门后移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1病因 1.1皱胃弛缓论认为高产奶牛饲喂大量精料是奶牛皱胃变位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介绍,经产奶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主要因为高精料日粮在奶牛瘤胃中促使食物向皱胃移动,并且产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皱胃和十二指肠.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不全,通过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反射性的抑制皱胃运动,引起皱胃弛缓,并导致皱胃扩张、幽门后移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牛皱胃变位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皱胃的位置发生变化,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发病原因主要有皱胃迟缓、母牛妊娠、营养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本文介绍牛皱胃变位的诊治方法,与广大兽医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81-282
在大量治疗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基础上,对病的诊断和不同病例治疗进行叙述,以期对诊治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称为真胃变位。该病是一种消化道阻塞综合病症,是牛腹部手术中常见病例。根据真胃变位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左方和右方2种类型。左方变位是真胃出现在腹腔左侧,夹滞在瘤胃与腹壁之间,此时会有大量气体充满真胃,将真胃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由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奶牛真胃变位包括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一、主要发生原因一是过量采食高精料日粮,且粗饲料不足时导致食物积滞而发生;二是酮病、子宫炎、胎衣不下等疾病引起;三是在妊娠期,因子宫随着胎儿的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可导致产奶量下降,继发酸中毒和酮病,甚至被淘汰和死亡。文章从营养角度归纳该病病因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从产奶前后的饲喂、体况和体病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为预防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1例奶牛皱胃右方变位的诊断与治疗,并总结该病与腹膜炎的区别,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患,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多发于高产乳牛,由于饲喂高精低粗饲料,导致营养单一不平衡,使真胃变位,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养牛人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牛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s)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LDA)和真胃右方变位(RDA).本病早在1950年英国Begg和Ford首先较详细地报道了奶牛的真胃变位,1955年美国也报道了奶牛33例真胃变位,国内近十几年也相继报道了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真胃变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奶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20.
奶牛盲肠变位在八十年代以前国内未见报道。近年来在余敞报道首例后,张柳良等相继报道了奶牛盲肠右方不同程度的变位,然而奶牛盲肠左方变位国内至今尚无报道。安徽农学院牧场奶牛在1991年9月26日发生一例,现将临床诊疗体会报告如下。1 病史与症状8837号黑白花奶牛,1988年2月生,1990年7月首胎产一公犊后,恶露不绝,经治疗好转但屡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