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科技》1998,(1):28-28,33
针对我市养虾业的虾池老化、虾病严重、对虾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实,电白县爵山、龙山等沿海镇的部分对虾养殖户采取高位池养虾的方式,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对养殖水源采取过滤、沉淀、消毒等措施,避免虾池养殖水体与海区污染水体自由交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养是业日益发展,但是虾塘也日渐老化,污染严重,虾病频发,已成为困扰养虾生产者的在一大问题。1991年以来我局承包遂溪县黄略镇三元围虾场养虾,由于采取了不同品种轮养和混养,较好地克服了对虾病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养虾业发展很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有传统低位池22万亩,高位池9万亩,共31万亩。2004年对虾产量6.3万吨,占广东产量20%,占全国产量10%。湛江养虾业成为全国主力军,成为广东海洋经济领头羊。养虾业是我市支柱产业和亮点经济,解决相关产业链60多万人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了更好使我市养虾业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势头,必须解决好瓶颈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康县从1988年开始试养斑节对虾,面积仅1000多亩,到1992年已发展至20000多亩。在养虾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养虾成败的关键。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从虾塘条件、投饵技术、收获方法及养殖方式等方面,提出有关降低养虾成本的途径和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市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传染性流行病,而且发病率高、病害来得早、范围广、损失大是我市养虾史上所罕见,使我市对虾养殖业又陷入困境,广大虾农因之大伤元气而情绪纸落,对搞好今后的对虾养殖生产信心不足。为了探索养虾防病新技术,为广大虾农提供成功范例,针对虾病主要是由于环境等外界不良因子的诱发,  相似文献   

6.
虾病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养虾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目前,对虾病毒性疾病虽未能进行有效的治疗,但在控制和预防方面却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措施,生产实践证明,只要养殖条件控制得好,对虾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7.
斑节对虾由于其个体大、生长快和杂食性等优点,近几年已成为对虾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亲虾来源全靠进口,不仅来源不易、价格昂贵,且因一些亲虾带病毒等原因而使养虾成本升高、虾病流行,导致养虾业蒙受损失。为降低养虾费用,减少亲虾进口,本站自1991年9月——1992年3月就以本地较易得到的亲虾资源——鱼塭斑节对虾,进行越冬促熟试验.以期探讨利用本地亲虾作斑节对虾苗种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虾养殖业迅速增长,随着养虾业的发展,伴随着传染病和非传染的病原体相应发生,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养虾业。现将国外养殖对虾类病害研究的进展,作扼要地概述。  相似文献   

9.
叶建生 《水产养殖》2006,27(1):20-21
我国的对虾养殖池塘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由于当时虾池建设的标准低,经过多年的养殖.虾池的老化程度日益加深。近年来这些虾池养虾产量低,易出现病害。使很多养殖户养虾严重亏损。甚至有一些虾池荒废。造成资源闲置。随着养虾业的发展,沿海地区适合开发养虾的地方已经开发利用。再大面积开发土地发展养虾已很有限。要使养虾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改造低产老化虾池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的海水养虾业近年来与全国沿海地区一样,由于外海水环境的官营养化,水源严重污染。赤潮的侵袭、高投入高产出的超负荷模式及在管理上失控等诸因素,造成养虾业严重滑坡,经济上也蒙受很大损失,亏损严重,影响了海水养虾业的正常发展。为探寻我市海水养虾业的新途径,我们试验了利用配合海水综合技术养虾的模式,现已取得初步较高的经济效益。该模式为虾的生长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生态条件,减少了病原侵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虾的正常生长。在1995年初试的基础上,1996年仍利用该模式在本地区养虾防病示范区选连片533亩虾池进行再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淡水养虾业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八十年代由于对虾养殖发展迅猛,年产量近20万吨,是世界的主要对虾输出国,期间淡水养虾业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到1993年随着对虾流行病的发生,对虾养殖业迅速滑坡,淡水养虾业才逐步兴起,并成迅猛发展趋势。以江...  相似文献   

12.
江苏扬州的高邮市龙虬镇现有虾农1500户,共养殖罗氏沼虾4.5万亩(其中镇内养虾2.5万亩、镇外养虾2万亩),养虾面积已占高邮市1/2,占江苏省的1/5,成为了“江苏罗氏沼虾养殖第一镇”。2003年全镇罗氏沼虾平均亩产为327千克、最高达550千克,全镇养虾纯收入2500万元,亩平效益1250~1500元。整个虾业一项,实现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改善老虾塘底质环境的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州市拥有虾塘4万多亩。由于虾价高、市场看好,群众自发投资开塘养虾的热情甚高。但近几年来由于虾病的袭击,我市养虾业也几经挫折,尤其是以往一些被认为条件较好的老虾塘,由于连年高密度放养,积污严重、池底恶化,现在几乎陷入造造发病,甚至失败绝产的境地。1993年以来.我市东里镇堵海虾场、调风镇坎园虾场、雷高镇仙脉虾场、海田镇望楼虾场等,先后受虾病袭击,都有过连片发病、失收的记录。现在我市已严重老化的虾塘已近2万亩,因此如何改造老化虾场,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普遍出现对虾病害,引起大量死虾现象,由此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虾户的利益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防治对虾疾病,已成为养虾业中当务之急。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等单位大力协助下,曾就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对虾症病,作了各种药物饵料的对比试验。近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市稻田养殖发展较快,1998年全市稻田养殖面积16.95万亩,其中稻田养蟹9.4万亩,稻田养虾3.1万亩。由于稻田养殖户多半单一养蟹、养虾、养鱼,养殖水体未能充分利用,养殖效益难提高。1998年我们承担了淮阴市科委下达的“稻田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邱国 《水产科技》1998,(4):26-27,31
对虾养殖从19993年全国性暴发虾病以来,虾病一直困扰养虾业的发展。发生这样严重的虾病,持续时间这样长,是由于外界环境的突变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对虾机体自身无法抵制,导致疾病的发生。养殖生态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对虾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周期短 ,养得好 ,效益高 ,市场需求量大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养殖品种。但自1991年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以来 ,各地养虾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虾病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科研人员和养虾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艰辛努力 ,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 ,虽然从生产上未能给予有效的治疗 ,但从控制、预防方面却有了很好的技术经验 ,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封闭式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高位池养虾等方式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预防病害发生 ,使对虾养殖取得成功的先进方式。一、封闭式养虾封闭式对虾…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和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日益提高,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性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养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要解决虾病防治的问题,首先要认识虾病的成因及其感染流行的途径,才能采取相应的防病措施,有效地控制虾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9.
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和养殖规模,亚洲地区占首位。最近几年,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目前我国大陆对虾人工育苗量超过世界总量,养殖对虾产量已占世界首位。1987年开始我国大陆部分省份人工养殖对虾出现“滑坡”,这一现象极需注意。本文试图通过亚洲养虾业现状分析,找出浙江养虾业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 1993年,昌黎县养殖虾和全省、全国一样受病害侵袭,损失惨重,给由亏转盈的养虾业迎头一击。灾后,人们怀着惋惜的心情在沉思,明年海水养殖业如何发展?出路在何方?养虾业的摊子摆在哪里?干、怕重蹈复辙;不干、今年的损失如何挽回?这一严峻的抉择摆在我们面前。通过调查了解,我们认为,明年海水养殖业的出路在于:稳定潮上带养殖,完善潮间带养殖,大力开发潮下带养殖。1 稳定潮上带养殖主要是指现有的养虾业,应当稳定养殖面积,调整养殖结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