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甲鱼养殖中,肠胃炎病是较常见的疾病,尤其在稚幼甲鱼培育期,甲鱼肠胃炎病造成的死亡,有时会比甲鱼白点病出现更高的死亡率。值得甲鱼养殖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2.
在甲鱼养殖中,肠胃炎病是较常见的疾病。尤其在稚幼甲鱼培育期,甲鱼肠胃炎病造成的死亡,有时会比甲鱼白点病出现更高的死亡率。值得甲鱼养殖者的充分注意。一、症状特征患肠胃炎病的甲鱼,其关键的症状是:肠胃充血发炎,局部或全部呈鲜红色,胃、肠内有白色透明或乳白色的胶状发臭的液体。凡有此症状的甲鱼,都为肠胃炎病。此外,根据个体大小和喂养情况不同,会伴随有另外一些症状树如口腔、食道、肛门充血,肝脏局部或全部黄变,腹部有点状出血,规格大的个体,常有水肿、肾脏颜色变淡等。二、发病规律凡发生肠胃炎病的甲鱼塘,无一例…  相似文献   

3.
健康养殖是以客观的养殖观念,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有效的疾病防治处理,使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以创造出优良的养殖效益及社会效益。稚鳖期的高发病——“白点病”稚鳖孵出后最容易出现“白点病”,并造成大量死亡,这也是造成甲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为什么稚鳖容易出现白点病?稚鳖体表的粘膜非常薄,只有成鳖的1/10厚,稚鳖在运输和挑选过程中,粘膜层很容易受损伤,粘膜损伤后,就容易被细菌感染而得“白点病”。“白点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它们在水中大量存在,一旦体表受伤,马上就被这种菌感染而得病。二、如何防…  相似文献   

4.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5.
杨云林 《内陆水产》1997,22(2):25-25
近年来,由于工厂化甲鱼养殖的迅猛发展,甲鱼的疾病发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稚鳖的养殖阶段,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不慎造成误诊,就会引起大量死亡,造成损失很大。我市曾有几个甲鱼养殖场,将稚鳖的“白点病”误诊为“白斑病”,引起稚鳖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疾病,现将有关鉴别诊断的内容介绍如下:一、两种病的体表症状不同“白点病”在稚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四肢,早期往往出现只有针尖或芝麻大小的“白点”,如不留心注意,常不易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可以逐渐变大,呈疮痴状,用手指挤可挤出脓性内…  相似文献   

6.
稚鳖在孵出后一个月及进入温室后一个月内,非常容易得“白点病”、“白斑病”,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在几天内,死亡率就会达到30%以上,甚至会全军覆灭。因此,“白点病”、“白斑病”是稚鳖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病,是造成甲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白点...  相似文献   

7.
白点病亦称白斑病、毛霉病,其病原体是藻状菌目毛霉菌科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该病在稚鳖养殖阶段极易发生,并且危害严重,一旦病原感染,会造成暴发性疾病,引起稚鳖大量的死亡。现将稚鳖白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流行情况白点病在稚鳖驯养开食后30~45d...  相似文献   

8.
白斑病,又称白点病,豆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其特点是传染快,死亡率高,主要危害稚幼鳖。虽然一些书刊介绍该病的防治方法,但均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今年我试用了另一种治疗方法,不仅能一周内根治该病,而巨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一、流行情况白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8~9月和冬天室内加温最为严重,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对象是:1.出壳驯养喂食后两个月内的稚鳖发病率最高。2.经过长途运输或其他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稚幼鳖发病率也高。3.室内加温养殖,温度控制不好,也容易得此病。二、症状患病初期,甲鱼裙边,背…  相似文献   

9.
稚鳖白点病,是目前稚鳖养殖阶段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死亡率在5%~30%,严重的超过60%。白点病发病快、病程短、来势猛且病因复杂,给治疗带来较大困难。笔者近日在多次出诊治疗中,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罗发馨 《畜禽业》1999,(5):68-69
<正> 鳖病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二种类型,鳖病种类较多,经过本所养殖场的实践探索,最常见的有白斑病、白板病、红脖子病、出血病、疖疮病、红底板病、水霉病等,其它非生物性的鳖病不多见。 1 白斑病 1.1 病因 白斑病又称白点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幼鳖。 1.2 症状表现 患病初期,甲鱼裙边、背部、腹部有零星小白点,以后从一点增加到多个白点,甚至扩散到四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甲鱼开始进入室外养殖阶段。室内则应选择一些投饵量少、经济价值高、易饲养的品种进行养殖,使这一阶段的温室也能充分利用,达到“一室两用”的效果。我们选择了罗氏沼虾进行甲鱼温室养殖,现将养殖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一、合理安排养殖茬口5月下旬当鱼池水温稳定在18℃时,室内水温约为22℃,成甲鱼池的甲鱼移至室外池塘内,幼甲鱼池的甲鱼移至成甲鱼池,罗氏沼虾的虾苗放入幼甲鱼池。6月下旬,成甲鱼池的幼甲鱼移至室外养殖,幼虾放入成甲鱼池进行成虾养殖,当年孵出的稚甲鱼放入幼甲鱼池培育。10月中旬,当温室水温降至16℃时…  相似文献   

12.
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肉与螺壳分离病是方斑东风螺养殖中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壳高0.5cm以下的稚、幼螺阶段,严重时可造成螺苗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本文报道了方斑东风螺中间培育过程中由于养殖水体中混入以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 borneoensis)为主的桡足类对稚、幼螺的攻击,导致稚、幼螺受伤部位发生溃疡性病变,进而诱发稚、幼螺肉壳分离疾病发生的镜检检查结果。通过采取杀灭螺池中桡足类的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研究结果验证了桡足类对方斑东风螺稚、幼螺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肉壳分离病是近年来发生在:宇斑东风螺稚、幼螺中间培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之前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该病的主要诱因是由于混入养殖池内的捕食性桡足类对稚、幼螺的攻击,导致稚、幼螺受伤部位发生溃疡性病变。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梯度90%晶体敌百虫对壳高0.09cm~0.20cm的稚、幼螺和桡足类的毒性试验结果,旨在寻求在方斑东风螺稚、幼螺培育池中杀灭桡足类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稚、幼螺对敌百虫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6×10^-6浓度下24h后仍能正常摄食,而培育池中的桡足类在1.5×10^-6浓度条件下5h内基本被杀灭,两者对敌百虫毒性的适应呈显著差异,利用这一差异可有效杀灭培育池中的敌害生物桡足类,使方斑东风螺脱壳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当年孵化出的稚甲鱼因生长期短,一般仅能达到5克左右,个别的能达到15克。由于饲养期短,稚甲鱼体内积累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较少,很难应付漫长越冬期的消耗,即便能够勉强越冬,也为第二年的养殖带来困难。如果稚甲鱼能在越冬前达到35~50克的规格,体质健壮,则为其后无论是冬眠或者进行温室再培育都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室内的二级培育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郑善坚 《内陆水产》1997,22(4):26-26
随着人工养鳖的迅速发展,鳖病日趋增多且不断在变化。1996年杭州地区普遍发生稚鳖的白点病,而去年稚鳖阶段广泛发生的白斑病相对发病率减少。稚鳖白点病据报道在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有发生,死亡率达30%-85%(程天印等,1995。伍惠生,1995。),笔者在1996年萧山中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发生的一稚鳖白点病病例中,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短期浸泪与全池遍洒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症状患病的是规格15-40g稚鳖,在其背甲、腹甲、颈部及四肢基部等处,肉眼可见粟粒状白色斑点,在背甲上白点向外突…  相似文献   

16.
室内外综合养甲鱼快速育肥技术辽东甲鱼养殖技术培训中心甲鱼养殖试验场,近二年来探索出一套甲鱼快速育肥技术,将七、八月份孵化出的3~5克稚甲鱼移入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厂房稚甲鱼培育池进行越冬培育,体重达到100克左右,在第二年5月份移到室外上池或鱼池进行人...  相似文献   

17.
《海鲜世界》1994,(1):26-26
一、外伤的防治。甲鱼在搬送、运输途中容易受伤,特别是稚、幼甲鱼。甲鱼系凶猛性爬行动物,互相撕咬,造成外伤较为严重。尤其是大规格鳖种和亲甲鱼。  相似文献   

18.
推鳖送温室前一切正常,进温室后身上出现白点,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这是白点病。因为稚鳖的表皮非常薄嫩,很容易擦伤,皮肤接伤后又很容易被水中条件致病菌——嗜水契丹胞菌所感染而发生白点病。穿孔病的初期阶段是体表长出数个突起的小白点,以后白点逐渐扩大,形成小白脓包,把白脏包抠掉就形成一个小洞,这是穿孔病的典型症状。因此,可以说白点病是穿孔病的初期阶段。甲鱼由点启的防治方法:l、预防:A、稚鳖送温室前用“鳖净”0.4ppth消毒池水,三天后再放人稚鳖。B、推鳖太地前用“种苗净”11克日to公斤水药治15分钟。C、每10天…  相似文献   

19.
孟改青  马光 《河北渔业》2011,(12):49-49
<正>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大批稚幼鳖发病,比如白斑病和鳃腺炎等,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经过我们多次诊断治疗,效果明显,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供同行参考。白斑病别名毛霉病、白点病、豆渣病。白霉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严重危害稚幼鳖,传染快,  相似文献   

20.
冬季利用锅炉供热加温饲养稚甲鱼,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加动物肝脏、植物油、新鲜蔬菜投喂,保持水温30℃±11℃,每平方米产幼甲鱼4.48kg,成活率为89.6%,饲料系数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