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饲粮纤维由植物中固有的、完整的不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组成。总纤维是饲粮纤维和功能型纤维之和。准确测定动物饲料及其原料中纤维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很重要,包括两个基本的步骤:饲粮中碳水化合物和其他非纤维成分(如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和不可消化残留物的定量测定。消化过程一般采用化学试剂(如酸、碱和洗涤剂)或酶(如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不可消化残留物的测定可以通过称量残留物的重量(重量分析法),或使用气相-液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残留物的化学组成。文中介绍了检测分析方法:粗纤维测定法,洗涤纤维测定法,总饲粮纤维测定法,酶化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八眉猪肉脂品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选用八眉猪、长白猪及其杂种猪,对与肉脂品质有关的一般性状,以及化学、生物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测定项目除包括肌肉pH、总色素、系水力、嫩度和熟肉率等一般肉质性状外,还包括肌肉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肌肉中19种氨基酸的组成,肌肉中葡萄糖、糖元、肌苷酸、肌苷、腺苷酸和总游离核酸的含量,肌纤维和酶组织化学特性,以及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这些研究结果为八眉猪肉所具有的良好的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等珍贵的种质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质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不同土质(暗棕壤和白浆土)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 NaOH抽提物)等指标。对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质的长白落叶松木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土质长白落松木材的有关指标进行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土壤为暗棕壤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用材较好。  相似文献   

4.
经典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遗传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物理学方法。随着物理学、化学和信息学技术的不断渗透,有些新兴技术突飞猛进,这些技术很可能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一些结构域介导了某些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棉秆的解剖特性和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测定和分析,为棉秆在人造板工程中的利用提供参考。借助光学显微镜对棉秆的显微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着重应用定量解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棉秆的解剖特征。并参照国家标准对棉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棉秆纤维形态较好,平均纤维长度为742.7μm,纤维长宽比为37.66,纤维比量为77.28%。棉秆木质部和棉秆皮部的化学组分有明显不同。与棉秆木质部相比,棉秆皮部的各种抽提物含量、综纤维素含量、灰分含量更大,聚戊糖的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6.
苹果渣膳食纤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苹果渣为原料,采用发酵法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并对发酵法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的色泽保护进行了研究,对膳食纤维的组成成分、干燥率及膳食纤维的溶胀性、持水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发酵法制取的膳食纤维其蛋白质、粗纤维、乙醚提取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且其持水力显著高于化学法制取的膳食纤维的持水力,这表明发酵法制取的膳食纤维活性高,有较好的预防和保健功能.通过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抗坏血酸和EDTA混合液护色处理,它们对提高膳食纤维白度有一定效果,但它们的浓度变化对提高苹果渣膳食纤维白度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苹果渣膳食纤维干燥率的测定,可知发酵好的苹果渣中80%以上是水分和挥发物,而苹果渣膳食纤维只占18.70%左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渣制取膳食纤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测定长白山红松松仁膜衣营养素的含量,包括蛋白质、脂肪、总糖、还原糖、黄酮、多酚和维生素C(Vc)的含量。通过测定发现,红松松仁膜衣中蛋白质含量为4.53%,脂肪含量为0.18%,总糖含量为2.79%,还原糖含量为1.9%,黄酮含量为2.83%,多酚含量为2.95%,Vc含量在干样中为0.01%,湿样中为0.03%。本实验通过对长白山红松松仁膜衣中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目的是了解其营养特性,为进一步探明松仁膜衣的利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坡向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坡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 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NaOH抽提物)等指标,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坡向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半阳坡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材较好。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89-290
测定洋县五彩稻米和对照籼米的感官、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理化指标,分析五彩稻米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五彩稻米容重、水分和碳水化合物比籼米小,但其灰分、蛋白质、粗脂肪、膳食纤维比籼米大,尤其是黄香米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均最高,分别达到9.83%、3.86%、5.19%。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昆虫淀粉酶蛋白质类抑制剂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综述了昆虫淀粉酶蛋白质类抑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昆虫淀粉酶蛋白质类抑制剂的分布、分离纯化、活性测定、物理化学特性和抑制特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作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刈割高度对南牧1号杂交象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牧1号杂交象草具有很强的再生性和耐刈割性,为了确定最佳的刈割利用方式,在有限的耕地中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刈割高度对南牧1号杂交象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南牧1号杂交象草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品质有较大影响,随刈割高度的增加,年产草量呈抛物线式变化,刈割高度增加,粗蛋白含量下降、粗脂肪变化不明显、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升高。刈割高度2.5 m平均每667 m2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2.95 t、3.25 t。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加工方式的蓿蓿草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概略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脱水苜蓿草粉的粗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晒干苜蓿草粉,而粗纤维含量则明显低于后者。同时用两种不同草粉分别进行幼兔饲养试验,31天后表明,脱水苜蓿草粉组的增重效果显著优于晒干草粉组。  相似文献   

13.
不同纤维水平日粮对肉鹅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分为A、B、C、D4组,日粮中分别添加5.0%、12.6%、21.0%和28.0%的皇竹草草粉,各组饲料能量和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纤维含量分别为5.03%、6.97%、8.98%、10.98%。试验结果表明:鹅日增重A、B组高于D组(P<0.05),与C组差异不显著;日采食量A、B组高于D组(P<0.01);料重比组间差异不显著;日粮不同纤维水平对屠宰性能的影响不大。综合分析得出,鹅日粮中添加12.6%的皇竹草草粉,纤维水平为6.97%的B组生产性能较好;皇竹草草粉的添加量达到28.0%,纤维水平为10.98%的D组较差。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1 500个陆地棉杂交组合分析杂种优势与其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探讨能否利用大规模杂交组合亲本间遗传距离提高陆地棉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以期为棉花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来自15个国家和中国23个省(市)的305份陆地棉核心种质为亲本,采用L×T(Line×Tester)杂交设计配制1 500个杂交组合。2012—2013年,在中国南北方13个生态环境下考察其株高、单铃重、衣分、纤维长度等10个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分析F1杂种优势、亲本间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并采用4种方式(Cor1—Cor4)计算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10个性状中亲优势(MPH)均值的变幅为1.70%—7.40%,平均为4.36%,按父本不同将F1分成5组(A,E),其MPH均值A>E>B>C>D;超亲优势(HB)均值的变幅为-4.17%—1.87%,平均为-0.17%,A、B和E组的HB均值皆为正。10个性状在5组中除D、E组的马克隆值之外,其他性状普遍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其中,单铃重和纤维长度的中亲优势在5组中均以正优势为主(达80%以上),最大值分别为34.01%和9.83%,对应的超亲优势分别为24.25%和5.80%。F1和亲本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单铃重、株高、纤维长度、伸长率和整齐度指数整体表现出一定的超亲优势。父本(测试种)与300个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2.280—61.430,平均为21.550,5个测试种与母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D>C>E>A>B,其中,最近值为11.721,最远值为33.271。按最小方差聚类,将305个陆地棉亲本划分为2个主群,包括5个亚群。4种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因样本量、遗传距离变幅和父本不同其结果有所差异,相关性随样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强。其中,Cor1是Cor2结果的整体体现;Cor3与Cor1和Cor2相比,部分性状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有所不同;Cor4的相关性最弱。综合来看,遗传距离与衣分、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的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遗传距离与其他性状的中亲优势的相关性因采用的分析方案不同,结果有所不同;在4种方案中,除整齐度指数外,遗传距离与超亲优势的相关性整体表现负相关。其中,遗传距离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和衣分的超亲优势相关性较强。【结论】陆地棉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存在正负和强弱差异,且样本量越大相关性越强。说明基于大规模杂交组合研究陆地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杂交种在天山北坡地区的表现。[方法]针对新疆10个主要外引棉花杂交品种的生育期、产量、衣分、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纤维整齐度、比强度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当地品种新陆早13号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0个品种的生育期均比对照长,但均属早熟。鲁棉研24(F1)、标记抗虫杂交棉超级1号和标杂A1产量较高,品质也较好,但比强度低于对照;中科898、鲁RH-1(F1)、W8225(F1)、冀丰197、新乡中科59、新乡中科58和新乡中科60在产量上明显低于对照,品质上新乡中科59和新乡中科60优于对照,其他几个品种在品质上与对照相比也无明显优势。[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天山北坡地区棉花的科学引种以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皇竹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探讨用其饲喂2月龄草鱼的增重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成分测定要求,测定皇竹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用皇竹草和人工配合饲料饲喂2月龄草鱼,研究其对2月龄草鱼的增重效果。[结果]冬季鲜样水分含量为76.04%,粗蛋白14.61%,粗脂肪2.34%,粗灰分10.43%,粗纤维19.加%,碳水化合物53.42%;人工配合饲料水分含量为6.8%,粗蛋白37.66%,粗脂肪3.22%,粗灰分9.55%,粗纤维3.65%,碳水化合物45.92%。鲜皇竹草粗纤维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人工饲料,而粗蛋白的含量则相反,其他成分差异不明显。利用二者对2月龄草鱼进行投喂,结果发现全程投喂皇竹草的草鱼组的体重及其他可量生长性状都明显低于人工配合饲料组。{结论12月龄草鱼以皇竹草作为主要营养物质的增重效果不如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养殖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肝硬化的致病因素及诊治方法,在3批次现场采集病样(共计41尾)中,选取9尾具典型症状的患病鲟鱼,对其重要组织器官进行采样,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自然发病的疑似肝硬化杂交鲟进行了病理解剖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对其组织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3、9号病样表现出明显肝组织病变,肝组织内出现弥漫性纤维增生等典型肝纤维化症状;脾充血,空泡变性、坏死;胃、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坏死甚至脱落;其他器官(鳃、心等)组织轻微淤血、炎症;结合各器官症状和组织病变及参考相关研究,确定本病例为鲟鱼肝病,具体诊断为鲟鱼肝硬化。研究表明,鲟鱼肝硬化的器官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特征为肝淤血和溃疡,肝腹水,肝血窦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空泡化、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纤维品质相关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以湘杂棉2号和中棉所28两个具有共同亲本的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的F2为作图群体,构建覆盖率较高的遗传图谱,发掘稳定的纤维品质相关QTL,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SR标记和JoinMap3.0软件构建陆地棉连锁图,利用Win QTLCart 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2群体6个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在F2和F2:3中进行QTL定位。【结果】利用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 847.81 cM的遗传图谱检测纤维品质QTL。中棉所28群体在多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中检测到22个QTL,三环境分离分析中检测到39个QTL;湘杂棉2号群体分别检测到18个和51个QTL。在A3、D2、D9等染色体上有QTL成簇分布现象,并在2个群体中发现一些不受环境影响,稳定遗传的QTL。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4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发现有8对共同QTL。【结论】这些稳定遗传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纤维品质改良的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高蛋白杂交大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99071测交组配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6.8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81%;2009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80.10 kg/hm2,比对照增产0.79%。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12%,粗脂肪含量18.10%,属高蛋白杂交大豆。该品种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早中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抗病亲本材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进了中植棉2号、中植棉6号、中植棉8号、新植5号等4份高抗/耐枯萎病、抗/耐黄萎病棉花材料,在抗病性、生态适应性、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等方面与当地主推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长江流域棉区这些材料高抗枯、黄萎病,生育进程没有显著差异,产量稍低于对照,纤维品质优于对照;中植棉2号、中植棉6号产量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抗病亲本材料加以利用,通过调整其栽培模式在长江流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