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团粒结构,已成为各地培肥地力重要的增产措施。但配套技术不到位,会导致后茬小麦苗黄、苗弱、病害加重及缺苗断垄等现象发生。1.防苗黄苗弱。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养分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微生物分解。适宜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至30:1,而玉米秸秆的碳氮比为80:1至100:1,  相似文献   

2.
于文涛 《新农业》2004,(4):38-39
4.促进有机肥、作物秸秆分解,提高肥效 保护地施用有机肥和植物残体分解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如稻草的碳氮比(C/N)约为60~70,需添加氮素使碳氮比为25~30时,才有利于微生物快速增殖而促进秸秆分解腐熟.有机物开始腐熟时,会产生有机酸而呈酸性,而促进有机物腐熟的多数微生物适宜微酸性至中性生长.如果添加碳铵等氮肥,会因物料较酸而使微生物增殖变弱,影响有机物的分解.使用正肥丹时,可中和酸性,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而且碱性作用还有分解有机肥、秸秆中坚固纤维的作用.因此,有机肥、秸秆与正肥丹混合做堆肥时,与其他氮肥并加入石灰处理相比,具有升温快、发酵快,堆积时间缩短和氮素损失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一、发酵原料配比 积造农家肥,就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对原料发酵,使其分解、转化成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微生物繁殖需要养料能源,其中对碳素的需要较多,其次是含氮有机物,因此,农家肥发酵要把造肥原料的碳、氮比例调整合适,一般为30∶1,即原料中每1份氮要有30份碳源.由于各种造肥原料的碳、氮含量不同,如人、畜粪含氮较多,作物秸秆含碳较多,因此人、畜粪中加入一定量的秸秆,才有利于发酵.以秸秆的碳氮比为80∶1计,则大致添加比例如下:人粪尿1吨+秸秆0.44吨,猪粪1吨+秸秆0.4吨,羊粪1吨+秸秆0.35吨,马粪1吨+秸秆0.33吨,牛粪1吨+秸秆0.17吨.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用作物秸秆,常因碳氮比较宽,引起土壤微生物与作物苗期争夺土壤中无机氮的矛盾。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秸秆还田添加不同量的氮素,以冬小麦的产量、株高、分蘖数、叶片中叶   绿素含量以及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为指标,找出适宜的碳氮比。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的各项 指标中,不同处理呈现S+N3>S+N2>K>S+N1>S的规律,添加的氮量以碳氮比为25:1为宜。  相似文献   

5.
于1998年11月,用砂滤管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黄棕壤加入杂交狼尾草秸秆后有机碳(土壤原有碳 秸秆碳)的分解状况和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为期1年。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解前期较快,7d时有机碳的分解量即占到年分解总量的37%~41%,以后逐渐变慢;淹水种稻后又有一个小的分解高峰,随后分解速率再次逐步降低,1年后有机碳被分解了5 45%~17 32%。有机碳的分解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秸秆在加速有机碳分解的同时也弥补了土壤原有碳的损失。试验开始后土壤微生物量碳迅速上升,接着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种稻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再次上升,随后又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率为0 96%~3 38%,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率为1 00~1 13a-1,增施秸秆可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其周转率增加,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性能。有机碳的分解进程与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有机碳分解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弱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6.
1.优质启动原料的收集各种有机物质,如人畜禽粪尿、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加工的废水剩渣及生活污水等都可做沼气发酵原料。沼气发酵最适宜的碳氮比为20~30:1。如原料中碳元素过多,则氮元素被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室内和大田条件下作物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作物秸秆合理还田及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于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氮肥用量(0,CK;180 kg N·hm -2,N180和360 kg N·hm -2,N360)作用下作物秸秆分解特征,其中室内主要研究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和潮土)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夏玉米大田研究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地表和20 cm)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 【结果】室内研究发现,秸秆类型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秸秆分解常数、有机碳释放量、氮释放量和磷释放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在两种土壤类型上均呈增加趋势,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小麦和玉米秸秆氮释放量呈降低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呈增加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的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均显著高于砂姜黑土,而土壤类型对玉米秸秆分解影响较小。室内相同培养条件下(180 d),小麦秸秆碳释放量均值为370 g·kg -1、氮为4 g·kg -1、磷为3.6 g·kg -1;玉米秸秆碳释放量为560 g·kg -1、氮11 g·kg -1、磷3.3 g·kg -1。大田条件下,秸秆还田深度显著影响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其中秸秆还田20 cm处理的分解常数及其养分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地表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地表处理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和全碳释放量逐渐降低,玉米秸秆呈增加趋势;20 cm处理小麦分解常数及其碳、氮和磷释放量均随氮肥用量呈增加趋势,而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地表处理小麦秸秆经过一个玉米生长季能分解40%,释放碳150 g·kg -1、氮2 g·kg -1、磷3.5 g·kg -1左右;翻埋到地下20 cm可以分解80%,释放碳360 g·kg -1、氮4 g·kg -1、磷3.8 g·kg -1。玉米秸秆还田到地表,经过一个小麦生长季只能分解40%,释放碳210 g·kg -1、氮5 g·kg -1、磷2 g·kg -1;而还田于土层20 cm处理可以分解60%,释放碳360 g·kg -1、氮6 g·kg -1、磷2.5 g·kg -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脲酶、秸秆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和秸秆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大田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秸秆碳氮比、秸秆碳、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硝态氮、无机氮含量、脲酶、蔗糖酶以及秸秆碳氮比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秸秆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室内培养试验和大田试验均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和养分释放特征存在差异,增施氮肥促进小麦秸秆分解但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潮土和砂姜黑土显著影响小麦秸秆分解而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深埋入土能够显著促进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生产上作物秸秆应该还田入土,并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采取合适的肥料用量促进秸秆分解。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秸秆在经过预处理后还田,研究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检测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研究显示,大量的秸秆在经过预处理后还田,不仅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实现作物高产,还能显著增加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除了秸秆分解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可供给作物生长需求外,大量分解秸秆的微生物活动,还能固定、利用环境中的矿质元素,最终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形式。大量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土壤肥力和粮食安全,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稳定性已成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植物残体经分解转化后成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养分,还田腐解后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碳总量;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利用秸秆还田提供的碳源,激发微生物活性,影响微生物分泌的土壤酶.由于还田秸秆的类型、还田量及其分解环境因素的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可为不同环境下不同作物秸秆科学还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一、秸秆覆盖果园的作用1.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覆盖地面后,为土壤微生物创造了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增加微生物群落。土壤中微生物总群的多少和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作物生长依赖于肥沃的土壤,土壤经微生物的活跃而  相似文献   

11.
正作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即是在温室、大棚生产的低温季节,在土壤耕层下铺设秸秆(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或在棚室内堆积秸秆,并在秸秆上施用腐生生物菌,使秸秆或农家肥在通氧的条件下分解产生热量、二氧化碳及释放有机物速效养分的生态技术。本技术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的复合菌群(芽孢杆菌、纤维分解菌、半纤维分解菌、蛋白分解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对秸秆进行生物发酵,使微生物通过氧化将有机物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无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有机肥碳氮比(C/N)对植烟黄壤氮素含量及形态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不同碳氮比有机肥(腐熟猪粪和秸秆)植烟土壤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比有机肥均对土壤氮素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但对氮素形态的影响差异较大,C/N越高,土壤氮含量降低越慢,C/N越低,土壤氮释放速度越慢;有机肥处理相对于纯化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提高7.48%~14.97%,提高最多的是碳氮比为25∶1的猪粪十秸秆;C/N为纯猪粪的处理施肥后30天铵态氮含量最高,达24.41 mg/kg,30~120 d时明显降低,表现为纯猪粪(12.8∶1)>猪粪十秸秆(25∶1)>猪粪十秸秆(15∶1)>猪粪十秸秆(35∶1)>纯秸秆(67.3∶1)>对照;在第30 d,纯猪粪处理的植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纯秸秆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最低,移栽后60 d,处理间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纯猪粪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3.
杨文雅  黄群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11-114,117
[目的]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生物反应堆与牛粪配套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CK),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BSBR)、秸秆生物反应堆+牛粪(BSBR+C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秸秆生物反应堆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和EC值,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的氮源,促进微生物碳氮增加以及蔗糖酶与脲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番茄产量,配施牛粪效果更明显;BSBR+CM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综合考虑认为,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配施牛粪,可以调整合理的碳氮比,对温室土壤连作以及盐渍化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起到增产的效果,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农艺措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土壤中埋置砂滤管的方法研究有机物料在黑土中的分解规律.结果表明作物残体(根茬和秸秆)在土壤中前两个月分解最快,月分解率达20%~30%.三个月后分解速度逐渐下降.各种有机物料在黑土中的分解速率相差较大.其中以草木樨秸秆和根茬、玉米秸秆和根茬分解较快,第一年的分解率达65%~70%,厩肥和草炭分解较慢.埋入土壤两年以后,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逐渐变缓,年与年之间的分解率仅为2.6%~10%.各种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积累贡献大小顺序为草炭>厩肥>玉米秸秆肥>玉米秸秆>草木樨秸>草木樨根茬>玉米根茬.每年不断重复等量添加有机物料,可使土壤有机质不断积累,在土壤中残留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15.
作物秸秆分解受其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特点影响,同时也受土壤的微生物影响。以尼龙网袋法比较研究了玉米和高粱秸秆腐解对土壤微生物、调节C/N的响应,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腐解期各处理秸秆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粱秸秆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的官能团变化基本相似,在腐解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有机酸等可溶性有机物分解,甲基、亚甲基及酰胺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羧基含量增多,脂肪性减弱;并且在培养的前30 d中,高粱秸秆腐解速率要快于玉米秸秆,与山西土壤微生物浸提液比较,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更有利于秸秆的分解,添加氮调节C/N对玉米和高粱秸秆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农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改善土壤性状,增强土壤通透性秸秆还田后经腐烂分解形成的腐殖质,是土壤结构的胶结剂,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含量,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施用作物秸秆能够提高耕层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状况,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分解利用;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根系的吸收活动。2、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改善热量状况土壤含水率提高,有利于作物抗旱。土壤矿物  相似文献   

17.
1秸秆覆盖果园的作用 1.1提高土壤肥力 果园行间或株间地面秸秆覆盖后,为土壤微生物创造了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增加微生物群落。土壤中微生物总群的多少和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作物生长依赖于肥沃的土壤,土壤经微生物的活跃而肥沃。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科学地进行堆制沤制,能形成有机质丰富的肥料用作基肥,结合翻地施入田间,对改良耕层土壤性质和供肥能力极为重要.但由于自然堆肥中腐解微生物如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数量较少,不利于秸秆分解成有机质,延长成肥时间,同时增大肥料中养分的耗损,对作物利用率低.现采用日本酵素菌高温腐解菌剂加入秸秆中,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其活性,可加速有机肥的形成,比一般堆肥腐解时间提前10~15d,省工省时.在高温腐解中能有效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该有机肥施入田间后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自身条件,并有利于土壤中作物残体的分解及迟效性养分向速效性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酵素菌剂堆肥推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科学地进行堆制沤制,能形成有机质丰富的肥料用作基肥,结合翻地施入田间,对改良耕层土壤性质和供肥能力极为重要.但由于自然堆肥中腐解微生物如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数量较少,不利于秸秆分解成有机质,延长成肥时间,同时增大肥料中养分的耗损,对作物利用率低.现采用日本酵素菌高温腐解菌剂加入秸秆中,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其活性,可加速有机肥的形成,比一般堆肥腐解时间提前10~15d,省工省时.在高温腐解中能有效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该有机肥施入田间后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自身条件,并有利于土壤中作物残体的分解及迟效性养分向速效性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施用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与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植烟土壤有机肥氮素的分解规律,采用田间根区取样的方式,在等氮量(有机氮占20%)条件下,研究牛粪、秸秆、油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及相关功能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氮素转化的相关微生物数量、氮素含量较单施化肥的土壤有不同程度升高。氨化菌、亚硝化菌、反硝化细菌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种在烟草旺长期以及成熟期明显增高,之后降低较快,与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牛粪、油枯处理在烟草生长伸根期及旺长期氨化菌数量增加较快,有利于有机氮素分解,同时反硝化菌数量增长缓慢,降低了无机态氮素的分解。施秸秆前应调节碳氮比后再施入土壤,以促进秸秆中有机态氮素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