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喷施烯效唑和麦壮灵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大麦株高,减少大麦倒伏,增加产量,在大麦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和麦壮灵。结果表明.大麦拔节期喷施烯效唑30mg/L、40mg/L、50mg/L、60mg/L,大麦株高分别降低1.6cm、2.7cm、5.3cm、7.7cm;倒伏面积分别减少9.5%、12.7%、12.7%、15%;穗实粒数增加1~1.3粒,千粒重分别增加2.3g、1.2g、1g、0.7g;产量分别增长20.3%、16.8%、15.2%、13.3%。喷施麦壮灵300ml/hm^2、375ml/hm^2,450ml/hm^2、525ml/hm^2,大麦株高分别降低4.2cm、4.9cm、5.6cm、7.1cm:倒伏面积分别减少15%、15.4%、15.4%、21.8%;穗实粒数减少1.1~1.4粒;千粒重分别增0.7g、0g、0g、-0.2g;产量分别增长16.1%、7%、0.6%、-4.7%。生产上可采用拔节期喷施烯效唑40mg/L或麦壮灵375ml/hm^2降低株高,减轻倒伏,增加产量,改善大麦品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污水厂污泥与尿素、磷酸二铵、磷酸铵、氯化钾等化肥为原料的复混肥生产工艺,通过控制C/N、含水率、温度、供气量等工艺参数,生产出了能在农业上应用的污泥复混肥.通过在沙质土壤中施用不同量及不同配方的复混肥,进行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复混肥在冬小麦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复混肥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增加小麦产量的作用.污泥复混肥作底肥与对照组相比,对植株的生长性状大都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小麦冬前分蘖增加30~60万个/hm^2,返青后分蘖数增加30~90万个/hm^2,拔节期蘖茎数增加30~105万个/hm^2,穗数增加19.5~45万条/hm^2,株高增加2~4cm.施用复混肥对小麦发育生长没有不良影响,有增产效果.一般穗粒数增加1~2个,千粒质量提高0.1~1.7g,产量增加457.5~1209.0kg/hm^2,增产率为7.6%~20.2%.但是由于污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在粮食作物中的富集现象,施用复混肥应控制污泥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幼龄果园套种模式生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套种,是果农提高前期收入,集培肥地力、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有效办法。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平孟镇新植砂糖桔果园内进行“柑桔+西瓜+旱稻+马铃薯”套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幼龄果园套种,效益西瓜产值4.16万元/hm^2,旱稻产值1.16万元/hm^2,马铃薯产值4.1万元/hm^2,三项效益产值共9....  相似文献   

4.
针对制约天水市贫困山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以播种密度、农家肥和化肥施用量为主因素,以本所脱毒马铃薯品种175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试验并建立了产量和商品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175产量达2.89万kg/hm^2的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措施为密度8.19万株/hm^2,施农家肥1.14万kg/hm^2、马铃专用肥284.1kg/hm^2;商品率达72.4%的农艺组合为密度6.51万株/hm^2,施农家肥3.90万kg/hm^2、马铃薯专用肥405.0kg/hm^2。  相似文献   

5.
对苜蓿地菟丝子进行种子库调查,并研究了地乐胺对苗期菟丝子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菟丝子种子主要分布于苜蓿地土壤0~10cm处,多达17733.42万粒/hm^2,20~30cm层无种子分布;在20,25,30℃温度梯度中,菟丝子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呈有规律的增加;硬实率在60.0%~73.3%;菟丝子从4月份出苗到6月初生长高度为31.9cm,平均生长速度为0.56cm/d;以喷施地乐胺3750mL/hm^2对苜蓿地苗期菟丝子防除效果最佳,为96.7%。  相似文献   

6.
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全生育期82~146天,一般较对照定西35早熟7天以上。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一般旱地株高65cm左右,个别高寒阴湿区可达95cm以上。穗长方型,白芒,红粒,硬质。平均亩穗数25万穗.穗粒数24粒,千粒重445g。抗倒能力强。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感黄矮病,中感至高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2002/2003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64/778g/L,蛋白质含量17.6/15.9%,湿面筋含量38.5/39.1%,沉降值30.2/31.1ml,吸水率62.5/63.6%,面团稳定时间1.8/2.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40/120E.U.拉伸面积24.6/29cm^2。  相似文献   

7.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哈尔滨)120-122d,≥10℃活动积温2550℃左右,熟期与四单19相仿。区试产量9251.7kg/hm^2,比四单19增产10.5%。果穗圆柱形,穗大粒深,穗长24cm,穗粗5.0cm,粒行数12~16行,行粒数50粒。子粒橙红色,色泽好,粒型半马齿。子粒品质:蛋白质11.26%,脂肪4.26%,淀粉72.1%,赖氨酸0.29%。幼苗生长健壮,株形理想,穗位略高,子粒灌浆及后期脱水快。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人工林内带状间伐开拓天然更新效应带,分析了赤松在不同试验地内的天然更新效果和更新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采伐带和保留带内更新幼苗幼树的数量分别达到5l100株/hm^2和48300株/hm^2,是对照林19300株/hm^2的2.6倍和2.5倍.(2)更新种群中属于更新层的苗木占主体,采伐带占78%,保留带占89%,对比林占83%.进入演替层的幼树以采伐带最多,达11500株/hm^2,是保留带和对照林的2.1倍和3.6倍.(3)采伐带内更新苗的苗高跨度在0~500cm之间,保留带为0~300cm,对照林为0~450cm,各试验地都以0~10cm苗高范围内的幼苗数量最多.(4)赤松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三种试验地内更新种群的分布都遵循负二项分布,其中保留带和采伐带内的更新种群还同时遵循奈曼分布.说明带状采伐有利于促进赤松天然更新和幼苗生长,为延边地区赤松林的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人工补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户用型移动式滴灌装置”对宁南山区旱地马铃薯进行的人工补灌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后、出苗后、初花期、盛花期,只要每次补灌30m^3/hm^2,就能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一次补灌能保证马铃薯正常生长10d以上。每次补灌30~90m^3/hm^2,较不补灌增产42.9%-80.5%,增加纯收入4860~9732元/hm^2,其中以每次补灌60m^3/hm^2的效果最好,折合产量达32890kg/hm^2;较不补灌增产80.5%,增加纯收入9732元/hm^2。  相似文献   

10.
晚稻甬优6号喷施多效唑控制株高试验结果表明,在田中无水的情况下,喷施15%多效唑1.125-2.250kg/hm^2株高可矮化10~20cm,喷施4.50kg/hm^2株高矮化35-40cm,分蘖丛生,基节变粗,成穗少,株型出现严重矮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