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米饭硬度自动测量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力学测量手段建立米饭粒硬度自动测量系统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自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操作运行.通过试验说明,该系统测量米饭粒力-变形曲线的斜率能够适应稻米品质评定中对硬度指标的量化测试要求,且与使用食味计检测得出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米饭粒的双面剪切及松弛试验,获得了与米饭粒质构特性相关的流变特性,如硬度、最大剪切力、剪切能、松弛力及松弛时间等,并研究了影响不同品种稻米的米饭粒流变特性的因素。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回归方程,同时进行了米饭粒的力学指标与食味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了米饭粒流变性质与食味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用于预测稻米的食用品质及进行稻米的食用品质评定。  相似文献   

3.
稻米食用品质的力学指标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米饭的力学指标为依据,评价稻米的食用品质.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稻米7个品系米饭的主要力学指标进行分析,根据累积贡献率达到80.8%以上,确定了反映稻米食用品质的2个主成分,并获得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值,进行了食用品质分析,其结果与实际相接近,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利用米饭的力学指标评定稻米的食用品质具有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稻米品质评价方法尚处于依靠肉眼观测阶段,如何按照国家实施的评价标准,通过外观品质的指标参数对不同品种稻米划分等级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为此,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对大米的外观品质进行研究,在参照国家稻米外特性评价标准基础上,将各品种稻米划分等级,最后利用神经网络建立检测模型,从而为预测未知米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而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全国有5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粮。目前我国稻米品质,特别是籼稻米品质欠佳,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阐述了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改善稻米品质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机器视觉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的检测、分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综述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品种、胚芽、爆腰、黄粒米等方面进行检测的研究动态,并指出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品质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稻米生产重视产量而忽视品质的倾向,提出从高产向优质安全转变的观点.阐述稻米品质的概念、构成要素与优质标准,介绍目前水稻品种品质的现状,探讨品种遗传特性、环境、栽培条件等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稻米品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水稻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构成稻米品质的因素,以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4个方面10项指标为基础,探讨品种遗传特性、栽培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今后提高水稻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持续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稻米品质,研究测定了4个粳稻品种籽粒大米吸水率、延伸率和米粉的膨胀势与黏度特性。结果表明,品种T-14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综合性状最优,其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综合评价最高;大米吸水率、大米延伸率和米粉黏度特性这3个理化指标与膜下滴灌水稻的稻米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机》2001,(4):24
以薯类淀粉为主要原料 , 加上一定数量的面粉、碎米和固结剂 , 经过制粒、蒸煮、烘干等工序可制成与大米相似的薯米 . 薯米可以浸泡、淘洗、煮成饭后能保持饭粒的形状 , 口感与天然米饭一样可口 . 薯米加工成套设备由清洗机、混合机、压面机、轧粒机、分选筛、输送蒸煮带、烘干机等设备组成 . 采用全自动流水线生产 , 生产效率高 , 产品成本低、质量好 , 深受市场欢迎 . 适宜范围 : 适用于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薯类淀粉生产人造大米 .  相似文献   

11.
槽式超声波处理对糙米理化特性与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了槽式超声波处理对糙米品质特性及食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使糙米饭的持水率增加了30~53个百分点、体积膨胀率增加了30个百分点,且对糙米粒的白度指数和透光率影响较小,说明超声波处理保持了糙米样品较完整的皮层结构。同时,超声波处理对糙米的化学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且可以降低糙米的硬度,提高糙米的弹性和咀嚼度,而对其粘附性和粘聚性影响不大。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糙米样品其感官评价总分均高于未处理的糙米,以槽式超声波进行糙米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轴类零件电跳动在位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跳动误差反映了轴类零件表面材料的电磁性质分布差异,加工过程中对此类零件电跳动进行在位测量有助于检验电跳动是否满足加工和机器运行的要求,对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保证工作性能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涡流的电跳动轴类零件在位测量技术,首先介绍了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电涡流分布规律,然后建立了电跳动检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最后搭建了电跳动在位测量系统,针对空压机转子进行了电跳动在位测量试验,测量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droid手机的水稻剑叶角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快速、无损地测量水稻剑叶角,设计了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便携式水稻剑叶角无损测量系统。采用智能手机后置摄像头获取水稻剑叶基部图像,经过图像预处理、直线检测、K-means聚类和向量方法等处理过程,得到水稻剑叶角。基于Android编程技术对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实现了在Android平台下利用JNI和Android NDK调用基于Open CV库的剑叶角提取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新建试验、材料信息输入、摄像头获取剑叶基部图像、计算输出剑叶角及保存数据等界面操作流程。利用该测量系统在田间对4个品种的80株水稻进行剑叶角测量试验,以验证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和人工用量角器测量结果相比,该系统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34°,相对误差为2.7%,测量值和真实值相关系数为0.997,能有效测量剑叶角。  相似文献   

14.
穴盘水稻秧苗拔断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建立了一个用于工厂化穴盘水稻秧苗力学特性的测试系统。通过试验发现 ,单株穴盘水稻秧苗不同位置高度承受的拔断力不同 ,秧苗茎部最大 ,叶部次之 ,叶枕部最小。平均单株秧苗茎部承受拔断力约为 3.732 N。一穴多株秧苗承受的拔断力随株数的增加而增大 ,其变化趋势可由指数方程 P=2 .891 2 K exp(0 .2 894 n)表达  相似文献   

15.
结合植保无人机目前应用的领域及现状,分析其系统组成和指标性能特点。从作业属性和用户体验角度,选取植保无人机飞行质量的检验检测方向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针对植保无人机飞行控制精度指标的测试方法。系统介绍测量设备组成和操作方法,重点对该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植保无人机相关的质量鉴定和选型筛选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无人直升机风场无线传感器网络测量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实现田间多点、多风向、可移动、实时采集无人直升机旋翼气流在作物冠层所形成的风场相关参数,设计了一种风场无线传感器网络测量系统,对该系统风速测量时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田间试验检验。系统由若干三向风速传感器无线测量节点(WWSS)、无人直升机位姿信息测量模块(FGPS)以及智能总控汇聚模块(ICFN)组成,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叶轮风速传感器设计的三方向风速无线测量节点风速平均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3.52%,最大绝对误差为0.2 m/s,且各叶轮风速传感器之间无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不大于4.41%,能够可靠准确地测量风场内相应的风速值;三方向安装支架可方便地将三方向风速无线测量节点置于水稻田间,智能汇聚节点(ICFN)和WWSS节点以星形拓扑结构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组网,非常适合在田间进行多点、多风向、可移动、实时采集数据;此外,FGPS模块采用RTK GPS等高精度传感器测量直升机的位姿信息,有利于后期开展授粉作业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为开展无人直升机用于水稻制种辅助授粉的田间作业参数优选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驱动的稻米供应链信息监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继平  王健  张新  王小艺  孔建磊  刘阳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5):202-211,101
针对稻米供应链业务主体复杂、信息流转冗长、数据利用率低、监管覆盖性差等问题,构建了区块链驱动的稻米供应链信息监管模型,并进行系统化实现。首先,对稻米供应链信息流转特性进行分析,梳理并提炼供应链各业务环节主体及关键信息;然后,以区块链驱动构建稻米供应链信息监管模型,设计隐私数据分级加密存储模式和定制化业务逻辑监管智能合约;最后,基于Hyperledger Fabric开源框架,构建并实现稻米供应链信息监管原型系统,并以湖南省常德市某粮油企业为例,进行了应用案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稻米供应链信息监管模型及原型系统能够解决稻米供应链数据隐私加密、安全存储及权限管理等问题,实现供应链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监管。本研究可为粮油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种可行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低温对水稻抽穗-灌浆期品质的影响,以龙粳29、龙粳31和龙粳46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对水稻进行日平均气温17 ℃/3 d和16 ℃/5 d的低温试验。通过对低温处理后水稻品质的研究发现:低温导致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蛋白质含量上升,稻米RVA谱特征参数的最高黏度和热浆黏度降低;2016年低温促进直链淀粉的合成,2017年低温对抽穗-灌浆前期直链淀粉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对灌浆中后期有促进作用;适宜低温会提高强耐冷性品种的食味评分,降低一般耐冷性品种的食味评分;不同低温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影响不同,这与水稻RVA谱特征参数的复杂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算分析高关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决策。【方法】以高关灌区中稻试验田为样本,采用平均法、实测法、对比实测法分别测算了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结果】3种方法测算所得系数分别为0.903、0.941和0.921,相差不大,误差在5%以内,其中,实测法所得系数最大,平均法所得系数最小。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随灌水定额增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对比实测法与实测法相比,认为田面渗漏是稻田的有效耗水,田埂渗漏则是稻田的无效耗水,避免了中间测定造成的累积误差,适用于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结论】对比实测法测算的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21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