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川麦42蛋白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川麦42的谷蛋白、酵溶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等3个生化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与对照品种川麦107、川育12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遗传多样性。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6 8和2 12,品质评分为7分;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变异类型为Gli-Ala、Gli-Alf、Gli-Dlk、Gli-A2a和Gli-D2r。川麦42与川育12和川麦107分别存在53.6%和50%的醇溶蛋白多态性带纹,而酯酶同工酶能检测到差异。6 8亚基的出现和醇溶蛋白带型均表明了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84/Aegilops tauschii 188)对川麦42的影响。川麦42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可用于品种认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川麦42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RAPD、STS和SSR等3种分子标记对川麦42和对照品种川麦107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3种标记均能揭示川麦42与对照品种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其中,RAPD分析中共有10个引物(14.5%)和20条(12.3%)带纹,STS分析中有4个引物-酶组合(6.7%),而SSR分析中有15个位点(26.3%)能揭示材料间的差异。同时,川麦42与川麦107在SSR分子标记上的差异主要分布在B、D组染色体上。这种丰富遗传多样性可能来源于其人工合成种亲本(Altar 84/Aegilops tauschii188)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组合来源 川麦36(审定编号:川审麦2002007)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最新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抗白皮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新品种"川麦2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万雅2号×2874)×(高加索×2874)]第三代为母本,以"绵阳1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5月,经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正式定名为"川麦28"。  相似文献   

5.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1)。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5 913.00 kg/hm2,较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 786.10 kg/hm2,较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阐述,并简要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产、高抗条锈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7.
一、品种来源资麦1号是1996年用绵阳29号(绵阳市农科所选育)作母本,川麦25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混合选择法,经6年6代选育,于2002年稳定成系,品系代号为“D002”。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4)。  相似文献   

8.
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为母本,SW89-3243为父本杂交,杂种F1再与川6415回交[(Syn-CD768/SW89-3243)F1//川6415]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条锈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3(川99-1522)。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3)。  相似文献   

9.
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TOLUCA试验站)人工接种诱发田间条锈病的条件下,对源自中国四川的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川麦107与国际上条锈病研究广泛使用的感病品系Avocet-YrA杂交组合F5代的148个随机自交系(R ILs)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发现川麦107具有6对独立遗传的微效抗条锈病基因,其中4~5对以上的抗病基因叠加在一起可即达到高抗—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选用2006—201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0个川麦系列小麦品种,通过大田自然诱发,对其成株期不同生育期的抗锈性进行鉴定分析,旨在筛选出具有免疫及高抗的品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普遍率以及严重度的差异显著,部分川麦系列品种病情指数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川麦53、川麦48、川麦54表现为近免疫,川麦55、川麦58表现为高抗,川麦56表现为中抗,其余表现为中感。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抗性组分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表明在生产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因素,一旦发现条锈病,应立即进行防治,防止条锈病的加重与蔓延。  相似文献   

11.
川农20系由四川农业大学任正隆课题组以78-5035×DH5015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白皮、重粒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2004年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获独家生产经营权。一、特征特性该品种系春性,全生育期186天左右,比对照川麦28晚3~7天。幼苗半直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川麦107对条锈病成株抗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川麦107中的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及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持久抗性育种提供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方法】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Toluca试验站、中国成都和雅安3个环境下,对川麦107/Avocet-YrA组合的F5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SSR标记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成株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在1B染色体长臂远端的Xcwem32和Xgwm818位点之间(连锁距离3.9cM)检测到1个主效QTL,暂定名为QYr.saas-1BL。该主效QTL在3个试验环境下分别解释19.3%、16.9%和27.4%的表型变异。【结论】QYr.saas-1BL是川麦107中对条锈病有持久抗性的成株抗性QTL。  相似文献   

13.
白皮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川麦6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川麦66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3年以川麦42/98-266 F1为母本,川麦44为父本配制的三交组合,采用系谱选育法和异地夏繁加代相结合,历经5年9代,于2009年稳定成系。2010年和2011年进行产量比较筛选试验和病害鉴定;2012年和2013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2014年底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 001)。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早熟常规品种;胚芽鞘淡绿色、叶  相似文献   

14.
川麦107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2469为母本,80-28-7为父本杂交,经5年5代选育而成,2000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在省内巳累计示范推广60多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川麦107籽粒磨粉粉色洁白,可能成为大、中、小面粉企业欢迎的原料小麦;在区域化种植、规范化栽培条件下可生产满足面条、馒头、糕点饼干等不同食品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西科麦4号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25 品种来源:墨460/9601-3 特征持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90天左右,与对照川麦107相当.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苗叶较披,生长势较旺.株高95cm左右,株型较紧凑,成株叶片中等长宽.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顶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  相似文献   

16.
“川麦42”和“川麦43”是源于CIMMYT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姊妹系,具有高产、高抗条锈等特征。本实验利用小麦A、B、D基因组上的91对引物对“川麦42”和“川麦43”进行了SSR分子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91个SSR标记位点中有61个位点“川麦42”与“川麦43”多态性一致,占位点数的67.03%;有30个位点两个品种存在多态性差异,占位点数的32.97%;30个差异位点在A、B和D三个基因组的分布频率(占该基因组被检测位点数)不一致,其中A基因组分布最多,B基因组分布最少,其顺序为A>D>B。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是凉山州的小春主要粮食作物,当前生产上存在小麦品种抗性退化,普遍感锈病,从而影响产量。为此,凉山州农技站从省内引进抗锈品种“内麦8号”,并选用本州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凡8”、“2003—2615”、“8%-27—1—1”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川麦107”作为对照品种,以便筛选出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32(原名SW8188),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作,引进国际优质、高产及具不同条锈病抗源的优良小麦种质,采用国际最新冬春杂交模式和穿梭育种等技术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资麦1号     
品种来源:资麦1号是四川万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996年用绵阳29号(绵阳市农科所选育)作母本,川麦25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混合选择法,经6年6代选育,于2002年稳定成系,品系代号为"D002".2006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6004).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3).  相似文献   

20.
川麦42和川农16是四川省近年育成的两种不同类型高产小麦品种。本文选用250对微卫星(SSR)标记引物对两个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了遗传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250对引物均能扩出清晰地条带,其中129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存在多态性差异,占引物总数的51.6%;这为进一步利用川麦42 X川农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标记川麦42和川农16的一些重要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