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对虾工厂化苗种生产中,细菌性疾病历来都是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一般从发病到幼体死亡,只需十多个小时,严重时,在1—2天内,发病池死亡率能达90%以上。因此,认真做好育苗期间的细菌性疾病防治,是育苗成功的关键。在育苗期间,常发生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2.
对太平洋牡蛎弧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邓欢  隋锡林 《水产科学》1992,11(10):1-4
1991年6月大连金州海珍品增殖站育苗室,在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期间发生了严重的流行病,幼体发育到D形幼虫阶段大量下沉,连续几批幼体出现了类似现象。显微镜观察,D形幼虫面盘肿胀,严重者面盘脱落,取发病幼体经表面并研碎后,接种在TCBS弧菌生长培养基上,经25℃、15小时恒温培养后,分离培养出3种弧菌。我们分别对3种弧菌的群体形态特征、个体形态特征做了观察,井用3种弧菌分别感染正常的太平洋牡蛎D形幼体均获得成功,同时使用十几种抗菌药物分别对3种弧菌做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土霉素、吡哌酸、氯霉素、红霉素对3种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面 积的日趋增多,我省的河蟹青 苗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 育苗生产中的病害发生也越来 越严重,给育苗业带来了重大 的经济损失。其中,弧菌的感 染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 病快,死亡率高,使育苗工作 者束手无策。因此,如何科学 地认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弧 菌感染的发生已成为育苗工作 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 河蟹育苗系统中发病幼体、致 病性弧菌、环境以及三者之间 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 了河蟹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生以 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一、发病幼体 感染弧菌的河蟹幼体一般 体色浑浊,摄…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使用碘(I2)、二氧化氯(ClO2)、甲醛溶液(HCHO)和漂白粉[Ca(ClO)2]4种常用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海水处理后,研究了不同发育期育苗水体总菌和弧菌数量、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幼体成活率以及水体和幼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甲醛组水体的总菌数较低,且弧菌数...  相似文献   

5.
肖国华 《科学养鱼》2001,(12):42-42
弧菌是近年来在河蟹人工育苗中最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病害之一。它的感染蔓延速度快,在发病期间如治疗及防范不当,可使幼体在2~3天内全部感染,尤其是在变态过程中,4~6个小时可造成幼体80%以上集中死亡,有时会造成整个车间内全部死亡。1.病原河蟹状幼体的弧菌病原体主要有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等。2.主要症状河蟹弧菌主要发生在Z1~Z2及Z5~大眼幼体的变态期间。尤其以Z1~Z2间更为突出。在Z1~Z2期间的主要症状为:排幼后Z1第二天摄食量减少,幼体活力及趋光性下降,至第三天变态前,育苗池中粪便明显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梭子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苗种生产前景广阔。在人们不断追求育苗产量的同时,育苗过程中疾病发生的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梭子蟹苗种的质量和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现将近年来在梭子蟹人工育苗过程中发生病害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病害发生的现状与种类梭子蟹人工育苗过程中,从亲蟹培育到二期幼蟹出池,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亲蟹或幼蟹死亡率高达80%以上,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1.弧菌病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在梭子蟹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  相似文献   

7.
病害对虾荧光病作为育苗生产中的病害,是弧菌感染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快,死亡率高,给育苗工作造成被动局面。为科学地认识、积极地预防和有效控制弧菌病的发生,我们在威海、东营、滨州、河北多家育苗厂,在对虾育苗过程中从发病幼体、致病弧菌、环境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对虾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生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特别对药物防治进行了研究探讨,无节幼体到仔虾的变态率达到80%~85%,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指导。一、发病幼体蚤状幼体到仔虾都有发生,以糠虾及仔虾为多见。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从幼…  相似文献   

8.
在对虾人工育苗期间常常出现对虾幼体因感染弧菌病而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为了防治该病通常投一些土霉素等药物。笔者于1990年对虾人工育苗期间在辽宁省瓦房店横山乡育苗现场通过分离幼体培育池水中主要优势弧菌种类,并针对分离出的优势弧菌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虾育苗期间细菌性疾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中国对虾育苗期间丝状细菌病时有发生,造成虾苗死亡。目前,有关虾苗丝状细菌病防治的报道不多。笔者就在中国对虾育苗过程中,丝状细菌病的防治体会,作些阐述。一、丝状细菌病的症状和危害丝状细菌病病原体为,白色丝状细菌(Lencothrix mucor)又称发状白丝菌、类白丝菌(Loncothrix—Like Filaments)。据报道,该病在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和亲虾均有发生。中国对虾以溞状幼  相似文献   

10.
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其中危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1 弧菌病 1.1 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在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 发病严重时在4~6小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对饵料的捕捉能力下降,甚至消失,趋光性减弱, 幼体活动不正常,严重时胸部及附肢发红。肉眼能观察到其体色浑浊,肠道发黑;镜检,肠道发黑无食物,眼球部溶出组织液,高倍镜压片检查可看到有弧状黑点即弧菌。成蟹养殖过程中,病蟹瘦弱,呈昏睡状,甲壳上往往有感染创伤,解剖蟹血液不凝固或凝固很慢,高倍镜观察血液可见活动的弧状黑点即弧菌。  相似文献   

11.
弧菌病是真鲷养殖业的大敌之一,其发病率在养殖真鲷细菌性疾病中居高。该病的流行期分别在高水温期和低水温期,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尤其是近几年,由于滑走细菌的介入,使病情与措施更为复杂化,本文着重介绍弧菌菌的习性和防治技术现状,仅供参考。一、病鱼弧菌菌的发病力:  相似文献   

12.
弧菌在海洋中广泛存在,在海水养殖和育苗中致病的种类属于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细菌,弧菌科(Vibrionaceae)、弧菌属(Vibrio),弧菌病已给以对虾养殖为代表的海水养殖业造成沉重的打击。近几年,弧菌病又蔓延到河蟹育苗中,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往往给正在兴起的河蟹育苗业造成严重灾害。一、病症观察河蟹育苗中弧菌病的发病往往是广泛性的,其蔓延速度快,危害广,死亡期集中,死亡速度快,一个育苗场经常发生一茬苗中全部育苗地同时发病的现象。弧菌病发作时间通常在Z1变Z2时期,Z1在孵化后第2天开始出现幼体摄食不足,活力和趋光…  相似文献   

13.
“发光弧菌病”是由发光弧菌感染苗体产生的疾病,对育苗池中的虾蟹幼体构成危害,一直是海水育苗过程中的主要隐患。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发光弧菌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防范了“发光弧菌病”的发生。一、“发光弧菌病”的症状刚发生“发光弧菌  相似文献   

14.
李信书 《内陆水产》2000,(11):36-36
河蟹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在育苗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害的威胁,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为此,有的厂家不管实际情况,大量使用药物,效果不甚理想。对于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不同的病害应对症下药。 1弧病菌 是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一种疾病,一般是急性型的,发病后 1~ 2 d幼体大量死亡。各期都有可能发病。将幼体压破后在 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大量的病原菌。 预防措施 1)育苗池和育苗工具彻底消毒,可用 40 mg/L KMnO4溶液或 200 mg/L的漂白粉溶液洗刷、浸泡。 2)生态预防,利用单胞藻可抑制弧菌繁殖…  相似文献   

15.
于5L试验容器内,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通过菌浴和口服法感染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比较2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感染的致病力。海水水温25~26℃,盐度30.1,紫外线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菌浴感染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分别为4.03×105、7.67×105、8.56×105、1.98×106、8.99×106cfu/mL;溶藻弧菌菌浴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为5.76×106、7.64×106、7.92×106、1.02×107、6.02×107 cfu/mL;口服感染试验的幼体死亡率随投喂次数和时间增加而提高。在5×106cfu/mL密度下2种弧菌的混合感染组(密度比1∶1)24h幼体死亡率低于对照副溶血弧菌感染组,高于对照溶藻弧菌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拟穴亲蟹育苗池中弧菌浓度对拟穴青蟹幼体变态的影响,对育苗池内中上层和底层水体的弧菌进行跟踪监测,并在含高浓度弧菌的水体中进行拟穴青蟹溞状幼体培育.结果表明,育苗池内弧菌的浓度随着育苗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趋势,当浓度达到105 cfu/mL后,弧菌的数量增长放缓,并逐渐趋于平稳;在含高浓度弧菌的水体中培育拟穴青蟹溞状幼体,幼体能够存活和发育,但变态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荧光病"是由发光弧菌感染幼体产生的疾病,对育苗池中的虾蟹幼体构成危害,一直是海水育苗过程中的主要隐患.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荧光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的防范了"荧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噬菌蛭弧菌是一种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对诸多水产动物病原菌都有吞噬作用。养殖刺参的疾病以细菌性病害为主,利用噬菌蛭弧菌可以预防刺参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导致对虾幼体大量死亡病原及其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育苗单位采集亲虾、卵子、各期幼体及水样进行分离培养,取可疑致病菌进行浸浴感染试验,对确定的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导致对虾幼体大量死亡的病原菌为一种荧光弧菌,其感染流行是由亲虾垂直传播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发光病是由发光菌感染引起的,现已报道的发光菌有亮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发光杆菌等。现将防治的方法总结如下。1 幼体发光病的判断 发光病是由于南美白对虾或斑节对虾的幼体感染了发光细菌而引起的,这些发光菌感染对虾幼体后即在幼体体内大量繁殖,致使幼体活力下降,游泳能力差,体色发白,部分肌肉坏死。用显微镜检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