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相似文献   

2.
木聚糖酶在蛋鸡饲料中代谢能当量值的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通过蛋公鸡排空强饲法研究了2种木聚糖酶在5种能量饲料和6种产蛋鸡日粮中代谢能的当量值。结果表明:2种木聚糖酶都显著提高了蛋鸡对小麦和玉米小麦豆粕、玉米小麦豆粕棉粕、玉米小麦豆粕菜粕型日粮的代谢能(AME和TME)(P<0.05);酶A显著提高了小麦麸的代谢能(P<0.05);酶B对次粉、玉米豆粕、玉米豆粕棉粕型日粮的代谢能都有显著提高的趋势(P=0.089,P<0.05,P=0.070)。除酶A的代谢能当量值在小麦麸上为ME1.22 MJ/kg外,2种木聚糖酶的代谢能当量值在ME0.21-0.53MJ/kg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木聚糖酶添加水平。选择80头健康、平均体重40 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木聚糖酶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基础饲粮上添加500、1 000和2 000 U/kg木聚糖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极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其中2 000 U/kg木聚糖酶组效果最好,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6.5%(P<0.01);2)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葡萄糖、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和D-木糖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3)饲粮组成和木聚糖酶可显著影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添加木聚糖酶可维持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2 000 U/kg木聚糖酶组肠道菌群结构和玉米-豆粕饲粮饲喂条件下接近。由此可见,添加2 000 U/kg的木聚糖酶可显著改善饲喂小麦基础饲粮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在木聚糖含量为11.2%的生长猪小麦基础饲粮中,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 000 U/kg。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菜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小肠氨基酸、矿物质元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的1 d雌性AA商品代肉仔鸡48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对照组饲喂菜粕型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650 U/kg植酸酶、1500 U/kg木聚糖酶及1000 U/kg植酸酶和2000 U/kg木聚糖酶复合物。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对21 d肉鸡日均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木聚糖酶组和木聚糖酶+植酸酶组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了空肠内容物停留时间(P0.05)。木聚糖酶组和木聚糖酶+植酸酶组显著提高钙、磷、钠、锌、镁、锰和铜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复合组较其他各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氮消化率(P0.05)。木聚糖酶+植酸酶组较其他三组显著提高了回肠氨基酸表观消化率(P0.05)。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在菜粕型日粮中应用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具有促进作用。木聚糖酶可以提高矿物质的消化率,这对肉鸡日粮中使用较多比例的菜粕具有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5.
木聚糖酶水平与肉鸡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饲养试验来考察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木聚糖酶与饲料原料的定量关系。试验采用2个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在每种基础饲粮中添加4个水平的木聚糖酶构成处理试验饲粮,试验共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有提高肉鸡生长性能的趋势;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肉鸡生产性能;玉米、小麦、豆粕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1500、3000、1500IU/kg。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每种酶设3个水平,每个水平4个重复,研究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对椰子粕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对椰子粕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3.72%~35.30%、31.16%~34.6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 000 U/kg时,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改善效果相对最佳,分别为35.30%、34.14%。15 000和1 000 000 U/kg添加量的甘露聚糖酶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46%和1.11%;与对照组相比,甘露聚糖酶对椰子粕蛋白消化率都有明显提高效果(22.52%~29.80%);甘露聚糖酶添加量为15 000 U/kg时,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3.46%、28.09%。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纤维素酶和甘露聚糖酶均可以改善椰子粕中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纤维素酶、甘露聚糖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0 000、15 000 U/kg,并且纤维素酶对椰子粕中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略高于甘露聚糖酶。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60头体质健康、平均体重为31.3±2.2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3组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以研究棉粕代替豆粕的生长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的效果。结果表明:"玉米 豆粕 棉粕"型日粮中添加400U/kg的植酸酶生长猪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4.39%(P<0.05),对采食量和料重比影响不明显;可明显提高钙、磷的消化率,但对干物质、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能量和蛋白来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以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DLY育肥猪60头[平均体重(81±7.89) kg],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饲粮能量来源包括玉米和小麦,饲粮蛋白来源包括豆粕和菜粕。4个处理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玉米-菜粕型、小麦-豆粕型、小麦-菜粕型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①4种饲粮对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玉米豆粕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②能量和蛋白来源显著影响养分的消化率。与小麦饲粮相比,玉米饲粮极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干物质、灰分、钙和磷的消化率以及能量的利用率(P0.01);与豆粕饲粮相比,菜粕饲粮极显著提高了钙、磷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的消化率(P0.05)。③与豆粕饲粮相比,菜粕饲粮极显著提高了猪血清尿素氮的含量(P0.01);与小麦饲粮相比,玉米饲粮显著提高了猪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④玉米豆粕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玉米菜粕组(P0.05);与玉米菜粕组相比,小麦菜粕组显著降低了肌肉的蒸煮损失(P0.05),显著提高了肌内脂肪含量(P0.05)。由此可见,4种饲粮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猪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且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铜鱼肠道、肝胰脏对四种蛋白质饲料的离体消化率测定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铜鱼(Coreiusheterodon)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4种饲料蛋白质的离体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①铜鱼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的干物质离体总消化率为菜粕50.18%>鱼粉50.13%>豆粕49.11%>棉粕32.90%,而对粗蛋白的离体总消化率为:鱼粉41.92%>豆粕40.88%>菜粕23.68%>棉粕21.39%;②铜鱼对4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体外消化能力为:中肠>肝胰脏>前肠>后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个安装了简易T型瘘管的断奶仔猪研究表明,添加植酸酶并没有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1)、小麦-豆粕型日粮(试验组2)和大麦-豌豆-菜籽粕型日粮(试验组4)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AID),而使小麦-豆粕-菜粕型日粮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或粗蛋白和消化能的总消化道表观消化率(ATTD)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或呈提高的势态(P<0.10)。这些结果表明,氨基酸对细菌性植酸酶的反应因子取决于日粮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小麦替代玉米,对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适宜的替代量。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0.12±1.2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5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头×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Ⅱ、Ⅲ、Ⅳ、Ⅴ组为小麦替代组,用小麦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25%、50%、75%和100%的玉米,并在其中分别添加0.015%、0.020%、0.025%和0.030%的复合酶制剂(阿拉伯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等)。试验期67天,其中预饲期7天,正试期60天。结果表明用小麦替代适当比例的玉米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无影响,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时在添加复合酶制剂的情况下,小麦等量替代50%的玉米养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木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768羽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分8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肉仔鸡(公母各半)。6个处理分别为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0和1000IU/kg处理组,小麦-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木聚糖酶0,500,1000和1500IU/kg处理组。试验采用4层立体网上养殖(使用上面3层),饲养周期为1~6周龄(前期和中期)。研究玉米和小麦基础日粮中单独使用木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1000IU/kg的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前期和后期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改善的趋势;小麦-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提高了肉仔鸡的采食量,改善了肉仔鸡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小麦-玉米-豆粕型日粮中3个木聚糖酶添加水平之间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同样对肠道食糜黏度无影响,提示在本研究条件下500IU/kg木聚糖酶能满足分解木聚糖的需要;尽管小麦-玉米-豆粕型添加木聚糖酶改善了动物生产性能,但仍显著低于玉米-豆粕型日粮,提示在生产实践中单独添加一种酶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432只艾维因肉仔鸡用于研究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320FXU/kg)或添加750U/kg植酸酶降低日粮中0.08%的非植酸磷后,对生长性能、日粮表观代谢能、粗蛋白和植酸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一添加木聚糖酶或植酸酶,还是同时添加这两种酶,都能提高1-6周龄肉仔鸡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肉仔鸡小麦日粮的表观代谢能2.14%,增加氮的存留量2.58%。750U/kg的植酸酶完全可以降低肉仔鸡小麦日粮中0.08%非植酸磷。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可提高植酸磷的表观消化率43.25%,减少植酸磷排泄量55.0%。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全期饲料转化率和植酸磷的表观消化率表现有明显的正互作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分别设定6个水平添加到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剂量;然后根据各单酶最佳添加量,将4种单酶分别设定3个水平:木聚糖酶(750、800、850 U/g),β-葡聚糖酶(50、100、150 U/g),纤维素酶(700、750、800 U/g),植酸酶(1 000、1 500、2 000 U/kg),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设置9种组合方式,以净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粮残渣总能为检测指标,确定4种单酶复配的最佳酶谱组合。结果表明: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0~3周龄分别为800、130、770、1 360 U/kg;4~6周龄分别为800、130、790、1 470 U/kg;4种单酶组合的最佳酶谱均为木聚糖酶850 U/g、纤维素酶750 U/g、β-葡聚糖酶50 U/g、植酸酶2 000 U/kg。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旨在通过透析袋体外酶解的方法,研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对小麦-玉米-豆粕型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和粗蛋白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木聚糖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0、30、50、70、90 U/g,果胶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3、6、9、12、15 U/g,每个添加水平分别设5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当木聚糖酶添加量为50、70、90 U/g时,还原糖生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低剂量添加组(P0.05);果胶酶添加量为12 U/g时,还原糖生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U/g添加组(P0.05);木聚糖酶添加浓度由10 U/g提高至90 U/g时,提高了还原糖生成量(线性和二次,P0.05)和粗蛋白质酶解率(线性和二次,P0.05);果胶酶添加浓度由3 U/g提高至15 U/g时,提高了还原糖生成量(二次,P0.05)。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木聚糖酶对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蛋鸡生产性能影响机理及适宜添加量。选择290日龄海兰褐蛋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日粮中分别添加0g/t、100g/t、150g/t、200g/t木聚糖酶(15000u/g),试验时间30d。结果表明,在杂粕型蛋鸡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有如下优势:①有提高产蛋率和蛋重的趋势(P>0.05),对料蛋比影响不明显;②提高了营养物质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能量利用率提高了2.15%~2.81%(P<0.05),粗蛋白提高了0.57%~6.64%(P<0.05),粗纤维提高了57.04%~82.01%(P<0.01),粗脂肪提高了0.55%~2.18%(P<0.05),钙提高了2.67%~10.91%(P<0.05),磷提高了10.52%~14.27%(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回肠食糜黏度下降了8.12%~10.25%(P<0.05);结肠食糜黏度亦有降低趋势(P>0.05)。综合考虑,玉米-豆粕-杂粕型蛋鸡日粮中木聚糖酶(15000u/g)的适宜添加量是100~150g/t。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代谢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真菌中性木聚糖酶对蛋鸡养分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对照组A采用玉米-小麦型日粮;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真菌中性木聚糖酶100、150 g/t和200 g/t构成处理日粮B、C和D,酶活分别为1 200、1 800 IU/kg和2 400 IU/kg。结果表明:添加100 g/t真菌中性木聚糖酶对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改善作用;添加150 g/t显著提高干物质、粗纤维和氨基酸(除Gly、Arg、Tyr和Pro)的表观消化率;添加200 g/t时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除Arg、Tyr和Pro)显著提高,对表观代谢能也有提高趋势(P0.05)。在玉米-小麦型蛋鸡日粮条件下,添加真菌中性木聚糖酶2 400 IU/kg对蛋鸡养分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的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开展保育猪玉米DDGS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对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研究。135只(起始体重7.2±0.2kg)保育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分别为正对照组(PC,玉米/豆粕+0%玉米DDGS)、负对照组(NC,以30%玉米DDGS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不添加酶制剂)、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4000 U/kg木聚糖酶(XYL)、450 U/kgβ-葡聚糖酶(BGL)或4000 U/kg木聚糖酶+450 U/kgβ-葡聚糖酶(XB)的3个酶制剂组。试猪统一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1周(阶段一)后过渡到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分两阶段(阶段二:7-21天和阶段三:21-35天),试验饲粮配制以总赖氨酸含量一致为基础,营养水平达到或超过NRC(1998),为了突出纤维降解酶的作用效果,阶段二与阶段三NC、XYL、BGL和XB四组试验饲粮的代谢能比PC组分别降低3.0%和4.7%。试验发现,NC组试猪生长速度显著低于PC组(P0.001)。阶段三,BGL组与XB组试猪日增重比NC组分别提高7.7%和9.3%(P0.001);试验全期,XB组试猪比NC猪日增重提高6.6%(P0.001)。XYL与XB组干物质消化率比NC组分别提高1.6%和1.4%(P0.001),添加酶制剂组能量消化率比NC组提高5.5%(P0.001),同时,与NC组比较,酶制剂组饲粮粗蛋白质消化率提高5.9%,差异极显著(P0.001)。XYL、BGL和XB三组与NC组相比,饲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半纤维素消化率分别提高33%、30%与34%(P0.02)。同时,酶制剂添加组饲粮P消化率比NC组提高46%(P0.01)。结果表明,玉米DDGS饲粮联合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可以提高保育猪日增重,且β-葡聚糖酶起主导作用。虽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对保育猪日均采食量与增重耗料比没有影响,但至少部分降低了玉米DDGS对饲粮养分利用率及生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响应面法优化筛选6种非淀粉多糖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果胶酶)添加于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最优组合酶谱。采用第3代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进行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每个水平设5个重复,以还原糖释放量(RS)和干物质消化率提高值(IDMD)为评价指标,确定单酶的最佳添加量;据此结果,进一步利用软件Design-Expert 8.06 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6因子3水平L_(54)(3~6)试验,对6种单酶进行复配组合,以RS和IDMD为响应值,确定6种单酶的最佳组合酶谱。结果表明:在1~3周龄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优选出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酶谱为木聚糖酶11.40 U/g、β-葡聚糖酶3.76 U/g、纤维素酶8.52 U/g、β-甘露聚糖酶8.19 U/g、α-半乳糖苷酶6.24 U/g、果胶酶1.60 U/g,该酶谱催化反应的RS和IDMD分别为9.71 mg/g和2.86%;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RS和IDMD分别为9.59 mg/g和2.81%,与理论最优值的误差分别为1.24%和1.75%,表明所得酶谱能反映出对RS和IDMD的较好结果。在4~6周龄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优选出的6种非淀粉多糖酶酶谱为木聚糖酶11.90 U/g、β-葡聚糖酶5.26 U/g、纤维素酶8.32 U/g、β-甘露聚糖酶7.96 U/g、α-半乳糖苷酶6.29 U/g、果胶酶6.17 U/g,该酶谱催化反应的RS和IDMD分别为10.45 mg/g和2.95%;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RS和IDMD分别为10.34 mg/g和2.92%,与理论最优值的误差分别为1.05%和1.02%,表明所得酶谱能反映出对RS和IDMD的较好结果。综上所述,1~3周龄肉鸡饲粮6种非淀粉多糖酶最佳酶谱是木聚糖酶11.40 U/g、β-葡聚糖酶3.76 U/g、纤维素酶8.52 U/g、β-甘露聚糖酶8.19 U/g、α-半乳糖苷酶6.24 U/g、果胶酶1.60 U/g;4~6周龄肉鸡饲粮6种非淀粉多糖酶最佳酶谱是木聚糖酶11.90 U/g、β-葡聚糖酶5.26 U/g、纤维素酶8.32 U/g、β-甘露聚糖酶7.96 U/g、α-半乳糖苷酶6.29 U/g、果胶酶6.17 U/g。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蛋白酶组合对鲁烟白猪养分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试验选取6头体重相近(30±1)kg、健康去势的鲁烟白猪,采用有重复的6×6拉丁方设计进行消化试验,试验设3种饲粮为玉米-豆粕型、玉米-杂粕型、小麦-杂粕型,每种饲粮设对照组不添加蛋白酶,加酶组添加0.1%复合蛋白酶。试验分为6期,于每期试验的第6、7天连续收集48 h的粪样和尿样测定养分消化率和氮平衡代谢。结果表明,蛋白酶组合在玉米-豆粕型、玉米-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饲粮中对鲁烟白猪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9(P0.05)、3.63(P0.01)和1.91(P0.01)个百分点;氮总利用率加酶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1(P0.01)、1.97(P0.01)、0.92(P0.01)个百分点。综合分析,试验中的蛋白酶组合对鲁烟白猪养分消化率及氮平衡有显著影响,其中蛋白酶组合对玉米-杂粕型饲粮效果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和小麦-杂粕型饲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