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方位和地理纬度对太阳直射光透过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数学模型分析了温室方位、连栋数、季节及地理纬度对太阳直射光透过率的影响。在低纬度地区,上述各要素(除纬度外)对温室直射光透过率的影响效果均显著小于高纬度地区。然而,就东西栋温室而言,其栽培床面上的光照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都表现出不均一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结构日光温室光环境及补光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光照状况是影响日光温室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结构(几何形状)对温室内光照起决定性作用。为具体分析不同结构温室内光环境,分别对单斜面、抛物面、圆-抛物面三种结构类型日光温室内不同位点的光照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圆-抛物面温室虽然提高了透光率,南北方向上光照度也较其他两温室均匀,但室内光照度仍远低于室外,且南北方向上光照度仍有明显差异。在温室后墙上张挂反光膜以补充温室内后墙附近光照度,可以缩小温室内南北方向上光照度的差异,有效地改善温室内整体光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单屋面温室光照环境的数值实验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分析单屋面温室直射光透光率、反射率及室内阴影率的计算机数学模型,并且利用该数学模型对三折式温室举例计算了温室方位角及温室长度与直射光透光率、反射率、室内阴影率的日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内主动蓄放热的热能利用效率,该研究在日光温室内的顶部空间,构建了基于曲面菲涅尔透镜的直散分离系统,该系统对顶部区域的空间利用率为25.8%。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不同入射角的太阳光进行追踪,并对该曲面菲涅尔透镜在典型日条件下的接收效率和焦斑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一日内的变化规律。在直射光集热测试方面,正午时段内,该系统的集热效率可以达到45%。对比散射光环境对温室的影响,发现试验区全天光照度减小约为10%~40%。该文以主动集热土垄加温系统提升栽培土垄温度作为试验组,并与不加温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提高土垄温度4.5~5.0℃。连续晴天情况下,土垄加温系统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为1.5~1.9。研究表明此新型温室集热方式可提高空间利用率,改善温室内光热环境,同时利用午间强直射光集热,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内主动蓄放热的热能利用效率,该研究在日光温室内的顶部空间,构建了基于曲面菲涅尔透镜的直散分离系统,该系统对顶部区域的空间利用率为25.8%。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不同入射角的太阳光进行追踪,并对该曲面菲涅尔透镜在典型日条件下的接收效率和焦斑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一日内的变化规律。在直射光集热测试方面,正午时段内,该系统的集热效率可以达到45%。对比散射光环境对温室的影响,发现试验区全天光照度减小约为10%~40%。该文以主动集热土垄加温系统提升栽培土垄温度作为试验组,并与不加温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提高土垄温度4.5~5.0℃。连续晴天情况下,土垄加温系统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为1.5~1.9。研究表明此新型温室集热方式可提高空间利用率,改善温室内光热环境,同时利用午间强直射光集热,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日光温室土壤速效养分剖面分布和累积特征,测定了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不同层次土壤速效养分,结果显示:日光温室土壤硝态氮含量剖面分布均呈倒梯形分布,5、10和14年日光温室0~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总量分别为是相邻粮田的4.3、5.8和7.1倍。5、10和14年日光温室表层土壤速效P含量均超过200 mg kg-1,0~100 cm土层土壤速效P积累总量分别是温室外粮田的6.2、13.2和18.0倍,5年低龄温室土壤速效P剖面分布为丁字形,10年以上高龄温室土壤速效P剖面分布均为倒梯形。5、10和14年日光温室表层土壤速效K的含量均超过300 mg kg-1,0~100 cm土层土壤速效K累积总量分别是温室外粮田积累量的1.8、2.9和4.4倍,日光温室土壤速效K剖面分布均为倒梯形。5年温室土壤水溶性P含量呈丁字型分布,10年以上温室土壤水溶性P含量分布呈现倒三角,逐渐向倒梯形发展,不同年限温室水溶性K含量剖面分布均呈倒梯形分布。日光温室土壤速效养分的富集率为速效P硝态N速效K,低龄温室土壤养分表层富集为主,而高龄温室中下层积累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水稻种植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采用生命周期法对楚雄市主要水稻种植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综合评估,揭示该区域水稻生产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结构,从而为该区域水稻的低碳、减排种植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1)楚雄市单位面积水稻种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7 680.38~7 681.47 kgCO_2·hm~(-2);2)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中,稻田CH_4排放量猪粪施用排放量复合肥排放量氮肥排放量,是排放量最大的4个温室气体来源,占温室气体总量的49.68%、16.98%、15.25%和9.03%,其余项目对温室气体总量的贡献均小于5%;3)单位稻米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692.88~719.02 kgCO_2﹒t~(-1),单位净收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 492.31~2 595.84 kgCO_2/万元。降低稻田CH_4排放及施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该区域水稻低碳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和淋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速效养分积累和淋移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日光温室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室外粮田,铵态氮含量稍高于温室外粮田,5年、10年和14年日光温室0-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总量分别是相邻粮田积累量的4.3,5.8,7.1倍,日光温室土壤中硝态氮大量积累、淋失强烈、淋移至底层以下.5,10,14年日光温室表层土壤速效P含量均超过200 mg/kg,0~100 am土层土壤速效P积累总量分别是温室外粮田的6.2,13.2,18.0倍,5年低龄温室土壤P索淋移至40-60 cm心土层,10年以上高龄温室土壤P索淋移至底层.5.10,14年目光温室表层土壤速效K的含量均超过300 mg/kg,0~100 cm土层土壤速效K累积总量分别是温室外粮田积累量的1.8,2.9,4.4倍,10年以上高龄温室土壤K索淋移至底层以下、淋失强烈.日光温室土壤速效养分的富集率是速效P>硝态N>速效K,日光温室土壤速效养分的淋移淋失深度和强度是硝态N>速效K>速效P.  相似文献   

9.
填闲作物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作用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温室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栽培模式,以连作3年黄瓜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在夏季温室休闲期间引入甜玉米、大葱、菜豆(毛苕子)、速生叶菜等几种填闲作物,研究了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夏季休闲期种植大葱后,0~30 cm土层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显著增大,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同时抑制了黄瓜致病菌镰刀菌的繁殖.土壤中的线虫总量、根结线虫数量、寄生性线虫数量受到抑制;在温室休闲期间种植速生叶菜和甜玉米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大量减少,土壤EC值减小.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在温室夏季休闲期种植大葱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生物环境,种植速生叶菜和甜玉米可显著降低土壤的养分积累,减缓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覆盖材料确定时,温室采光屋面的几何形状直接决定着温室的光环境,即温室内的采光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目前较为普及的日光温室。首先,采用数学函数方法,生成各种不同曲率的采光屋面,由此构造出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日光温室。第二,根据已经建立起的温室采光理论,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对其内部的直射光环境进行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评判对比,可筛选出优化的温室采光结构。因此本项研究可为温室结构优化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1.
蚯蚓辅助堆肥处理蔬菜废弃物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蚯蚓辅助堆肥是近年兴起的处理有机废物的有效方法,为探明蚯蚓辅助堆肥法处理蔬菜废弃物的效果及其温室气体排放规律,该文以牛粪和新鲜番茄秧作为原料,在蚯蚓养殖场分别设置蚯蚓辅助堆肥和常规堆肥处理,对比研究了腐熟度指标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结果表明:蚯蚓辅助堆肥堆垛温度较低,达不到无害化温度标准(50~55℃以上持续5~7d),但可满足蚯蚓生存需求,蚯蚓生物量在堆肥前期(0~10d)较低,为14.6×103~20.8×103条/m3,其后随着堆体温度的降低逐渐增长,至堆肥结束时达到90.2×103条/m3。综合pH值、电导率(EC)、碳氮比(C/N)、发芽率指数(GI)等腐熟度指标分析,蚯蚓辅助堆肥处理的腐熟度优于常规堆肥处理,并提前达到腐熟,堆肥周期缩短;蚯蚓辅助堆肥氮素损失较常规堆肥减少30.8%,CH4、NH3和N2O排放比常规堆肥分别减少12.8%、17.4%和46.1%,温室气体总量减排35.9%,因此蚯蚓辅助堆肥可有效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结果可为有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施用量是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合适的施氮量以保障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在试验田设置6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375kg N·hm~(-2)),收集种植过程中主要农业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计算排放总量、全球变暖潜能(GWP)及其与施氮水平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25 kg N·hm~(-2)的施氮水平下,水稻在保持较高产量的同时,相较于其他处理单位粮食产量下排放更少的GWP,每千克水稻产量排放GWP值为0.31 kg CO_2-eq(二氧化碳当量);N_2O排放总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CH_4排放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少,CH_4和N_2O排放高峰期分别集中在种植前期和中后期。本研究结果为杭州地区水稻种植合理施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温室黄瓜斑潜蝇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温室黄瓜斑潜蝇有4种,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为优势种,在温室内年发生8~10代,10月中旬~11月下旬为第一个发生高峰期,3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二个发生高峰即防治关键时期。以各种虫态在温室内取食为害度过冬天,不能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越冬。斑潜蝇幼虫在黄瓜植株上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以中下部密度最大,占90%以上。温度超过45℃持续2h或土壤相对湿度达100%超过20h,蛹羽化率均为0。温室种植模式、栽培面积及天敌等是影响斑潜蝇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宜兴市温室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砚芳  段增强  郇恒福 《土壤》2007,39(6):968-972
对宜兴市的温室和露天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pH,电导率,各种水溶性离子的含量以及全盐量)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宜兴市温室土壤pH值0-20 cm土层比深层低,有酸化趋势;土壤全盐量显著高于露天土壤,盐分已明显在0~20cm土层富集,表层土壤全盐含量均在2.00 g/kg以上;在盐分的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以Ca2 为主,平均占全盐总量的14%,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分别平均占全盐总量的56%和23%.说明该地区温室土壤己达到中度盐渍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肥处理春玉米温室气体的排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春玉米种植过程中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该文采用生命周期的方法综合评估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目的是筛选出既能保证产量和经济效益,又能有效减排的措施。4种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当地传统施肥方式、尿素处理、硫包衣尿素、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土壤 N2O排放,并计算了不同肥料处理的N2O排放总量;计算了肥料生产、运输、农田耕作管理能源消耗、种子生产等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了春玉米全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产量、万元产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施肥造成的N2O排放量、全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产量排放强度和净收益排放强度的排序均为传统施肥处理>尿素处理>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硫包衣尿素处理。传统施肥处理的N2O排放总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1);硫包衣尿素处理的N2O排放总量显著低于尿素处理(P<0.05),与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的全生命周期排放总量、单位玉米产量排放量和万元净产值排放量变化范围分别是2.56~4.11 t/(hm2·a)、216.6~364.1 kg/t和1.15~2.19 t/万元。和传统施肥处理相比,硫包衣尿素处理可分别降低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总量、单位玉米产量排放和万元净产值碳排放37.8%、40.5%和47.3%,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可降低36.5%、38.6%和45.9%。化肥尤其是氮肥的生产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碳足迹的贡献最大,占42.4%~55.0%;玉米生产过程中的N2O排放次之,占20.8%~26.1%。在保证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硫包衣尿素处理和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2种施肥方式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强度,可作为当地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限温室土壤磷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大量施肥引起土壤磷素水平极高,为明确温室土壤磷素变化特点,以露地土壤为CK,选择种植模式相近、种植年限不同的温室土壤,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阐明各形态磷素变化特点及其与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各形态磷素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以Ca_8-P和Ca_(10)-P的含量最高。各年限温室土壤Ca_2-P、Ca_8-P和Al-P均显著高于露地CK,第10年和第14年无显著差异;温室土壤Ca_(10)-P和O-P只在第14年时与CK有显著差异。同年限温室间的极差随年限延长而逐渐加大。温室土壤有效磷、全磷和无机磷总量均显著高于CK,有效磷第10年最高达420.00 mg kg~(-1),无机磷占全磷的百分比保持相对稳定。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Ca_2-P和Ca_8-P对土壤有效磷的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均呈正相关,而A1-P和Fe-P对有效磷综合影响呈正相关,但直接影响为负相关,这可能与温室土壤p H降低使Fe和Al大量溶解而和磷发生沉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余光照光伏发电的温室透明覆盖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高于光饱和点的多余光照对植物生长没有意义的问题,该文研究了一种可利用多余光照实施光伏发电的新型实体复合抛物面聚光(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e)温室透明覆盖材料。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不同入射角的太阳光进行追踪,并对该透明覆盖材料在实际天气下的透过率和发电功率进行试验研究。仿真结果与试验输出功率以及覆盖材料实际透过率的趋势相吻合,在正午阳光强烈时覆盖材料透过率低,最低时只有32%;而上、下午透过率相对较高,在60%左右。研究表明此新型温室覆盖材料可以较好地调节光照,使温室内的光照度更加均匀,进而改善温室内光热环境,同时利用多余光照发电,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以陇薯6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渭源县开展了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施肥纯养分总量480 kg/hm2,其中N 270 kg/hm2、P2O5 210 kg/hm2,CK)纯养分总量的0~10%时,马铃薯的块茎数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0.3块/穴,块茎重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84.0~101.8 g/穴,商品率较常规施肥处理(CK)提高4.0~6.5百分点,折合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产4785.0~6225.0 kg/hm2,干物质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17.8~23.1 g/kg,粗淀粉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9.8~17.2 g/kg,VC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50.4~57.0 mg/kg,粗蛋白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4.7~7.5 g/kg。而烂薯率较常规施肥处理(CK)降低3.6~3.9百分点,还原糖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降低0.5~0.6 g/kg。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低于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0~20%时,马铃薯的块茎数、块茎重、商品率、烂薯率、产量、干物质含量、粗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粗蛋白含量等指标较对照常规施肥均无明显变化。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施用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可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肥力,尤其是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高于对照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0~10%时,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0.03~0.05 g/kg、速效氮含量12.2~23.3 mg/kg、速效磷含量2.6~3.2 mg/kg。  相似文献   

19.
施肥模式对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雨养旱作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了改变氮、磷配比(调控施肥)和传统施肥两种模式对山西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模式对土壤CO2、CH4季节排放特征和排放总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影响N2O的季节排放动态特征和排放总量。基肥施用是影响雨养旱地N2O排放的主要因素。与传统施肥相比,调控施肥N2O季节排放总量减少70.40%。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调控施肥方式下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均显著低于传统施肥方式,分别降低73.08%和74.00%,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雨养旱地采用调控施肥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陕西温室黄瓜根腐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西省温室黄瓜根腐病的病原及流行影响因素, 采用病原物组织分离的常规方法及田间系统调查, 对陕西温室黄瓜棚室出现的两种类型根腐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温室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不同, 陕北地区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为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关中地区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落均在10~30 ℃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以20~25 ℃条件下发育最快, 当温度超过 30 ℃菌落生长速度减慢.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土壤连作年限的延长、不合理的轮作种植及大水漫灌等与温室黄瓜根腐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黄瓜栽培环境的变化是影响黄瓜根腐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