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择香菇渣、污泥等原料复配基质,进行樟子松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污水污泥有利于樟子松幼苗生长,适宜复配基质为2/3田园土+1/3污水污泥。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认为,沙地林木生长条件主要受土壤类型、沙丘部位和地势高低等因子的作用。当地3种土壤间养分含量和水热条件差异明显,幼林的生长亦不同。生草风沙土和草甸土型风沙土比流动风沙土的樟子松高生长量分别大4.9%、12.1%,比彰武小钻杨分别大60.4%、76.8%。在沙丘下部比上部的樟子松高生长量大22—26%,比彰武小钻杨大26%。试验表明,樟子松的适应性比彰武小钻杨强,故在条件较差的流动风沙土区和沙丘中上部营造樟子松较适宜,而彰武小钻杨适于在条件比较好的草甸土型沙土和沙丘下部及丘间低地栽植。  相似文献   

4.
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季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季节主要气候因子的测定分析、樟子松不同造林期根系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樟子松不同季节造林试验及其结果分析.认为在榆林沙区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的适宜季节是雨季(8月中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樟子松适宜移植的季节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从栽前准备、栽植措施和栽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生长季节樟子松移植技术,为提高非植树季节移植樟子松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14年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75 454hm~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6县区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树高、胸径生长均优于同龄油松人工林,不同基质(盖沙黄土地和沙地)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均适宜樟子松的栽植;栽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影响明显,在树高、胸径和冠幅各指标相间差异性显著,合理稀植更有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发育;丘间地、平缓沙地更适宜于樟子松的生长,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对樟子松胸径、冠幅的生长影响较树高显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林多,结构单一,自然更新困难等。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严重地影响樟子松造林的效果。因此栽植坑的大小及其坑内的土壤类型在风沙区樟子松造林中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进行大坑换土与小坑不换土的对比试验,测定黄绵土和风沙土的理化性质,对比樟子松的保存状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绵土的理化性质比风沙土的理化性质更好;大坑换土处理的樟子松保存率和生长量比小坑不换土的好。因此,进行大坑栽植和把坑内的风沙土换作黄绵土处理对樟子松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坑换土是毛乌素沙区樟子松造林的一项有效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施入不同比例的泥炭、风化煤对风沙土的改良作用及其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的效果,并初步分析了两种有机物料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泥炭和风化煤都显著地改良了风沙土的理化性质,随着施入量的增加,两者对风沙土的影响都表现出土壤pH值下降、持水量增加、养分含量提高,且泥炭的效果普遍比风化煤的效果要好;两者均促进了樟子松幼苗生长。不同含量的泥炭对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长、生物量)的效果表现为8%>10%>5%>2%>0。不同含量的风化煤对高生长的影响依次是5%>8%>10%>2%>0,对地径生长的影响依次为5%>8%>2%>10%>0,对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5%>2%>8%>10%>0。总的来看,泥炭的效果比风化煤好。结合樟子松在沙地中的生长特性,推断泥炭和风化煤中含有微量抑制樟子松生长的物质,并提出8%的泥炭与风沙土之比是促进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9.
选摘适宜的立地类型是造林成功的关键。本文将灰色系统面积关联度理论和模糊数学加权聚类理论相结合,以白城地区现有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资料,推测所有宜林地樟子松造林情况;划分出适合樟子松生长的各种立地类型,为推广樟子松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青海地区干旱瘠薄阳坡、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大通县实验林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年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分析,容器苗比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提出了樟子松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造林季节,为今后推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阿勒泰这样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常年缺水的地方,樟子松以其杭寒、抗旱、喜光等特性在风积沙土、砾质粗沙土上均能正常生长.特殊杭逆性和较速生等优良特性使樟子松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用于城市绿化和风沙区防护林、用材林造林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12.
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油松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树木早生及耐旱形态特征、抗旱生理特征以及林分的生长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樟子松、油松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可作为辽西干旱贫瘠山地的造林先锋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同时也是辽西山区良好的用材林树种;油松的耐旱耐瘠薄能力虽较樟子松差,但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仍应发展其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基质与施肥对樟子松幼苗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樟子松幼苗在温室条件下的培养,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与培养基质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樟子松幼苗的苗高、地径、侧枝数、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6>5>4>3>2>1>CK;成活率受施肥水平影响不大,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根冠比值基本呈上升趋势;当施肥水平为6时,樟子松的苗高、地径、侧枝数、生物量、根冠比在不同培养基质中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基质营养袋>进口营养土>进口营养土+蛭石>=国产营养土+蛭石>土。较高的施肥水平能更好地促进樟子松幼苗的生长;轻基质营养袋最适宜作为温室条件下樟子松幼苗的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4.
同朔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之一。它耐寒性、耐旱、耐极端低温,适应性强,在风沙土、沙壤土、砾质粗沙土上生长良好。介绍了同朔地区引进樟子松生长情况以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是我区优良的乡土树种和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之一.在我区天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呼伦贝尔沙地.由于樟子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等优良特性,且尤其适宜沙地生长.已发展成为我区治沙造林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树种,在我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镇赉县大岗机械林场,位于镇赉县西北部,德龙岗上,土壤碳酸栗钙土(俗称白干土),该场于1964年春在场院内白干土上栽植十年生大苗樟子松20株。经过二十多年的自然生长,现在长势良好,色泽正常,看来樟子松对白干土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吉林省西部营造用材的优良树种之一。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气候条件至关重要。大岗林场栽植的樟子松以及育苗所用的种子,多产在内蒙呼伦贝尔盟,那儿的气候  相似文献   

17.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油松、樟子松成活率达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平均仅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生长速度较快,是沙荒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当前各地在治沙事业中对樟子松颇为重视,但对樟子松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较少。本文试通过测定生长在半流动沙丘上的23年生樟子松,在自然条件下相对电导率的高低,分析樟子松(赤松、油松)耐热抗寒性能,为沙地选择适宜造林树种提供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理论,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初植密度和中龄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调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的初值密度为2m×2m,说明初值密度稍大一些,有利于樟子松在沙地上的生长,但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密度过大,易引起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对太行山石灰岩区干旱阳坡引种了11a的樟子松的生长、开花结实及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水保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的樟子松比相同立地条件下同龄油松的树高平均提高了28.60%,地径平均提高了8.20%,林地持水量提高了23.9%。实践证明,樟子松是适宜在太行山阳坡生长的优良水土保持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