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子叶细胞内油体与含油量的关系,采用尼罗红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不同含油量品种(花U 606和花17)在种子发育及萌发后不同时期油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中油体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在油体数量及大小上差异明显。随着花生种子的发育,油体逐渐增多,直至充满整个细胞且体积变大。萌发后随着油脂的降解,油体数量逐渐减少,30 d时仅在细胞壁周围有油体分布。通过对花生子叶细胞内油体含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种子的发育,油体数量逐渐增加,油体含量也逐渐增加;而在种子萌发后不同阶段,油体的数量逐渐减少,油体含量也逐渐减少。结合子仁不同发育及萌发后不同时期含油量的变化可知,油体含量越高,含油量越高;反之,油体含量越低,含油量也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在江南湿热地区推广种植油用牡丹,采用避雨栽培地区模式对"凤丹白"品种进行试种,采收种子并进行籽油提取和指标测定,比较其与正常露地栽培指标异同.[方法]在杭州海涂围垦地区采用全年避雨栽培"凤丹白"品种的油用牡丹,收获种子后亚临界萃取法获得籽油,测试该种植模式下含油量、主要特征指标、主要脂肪酸含量、主要理化性质等的数据,通过与露天栽培下的该品种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明确保护地种植下油用牡丹的籽油品质.[结果]避雨栽培下,"凤丹白"长势良好,籽油综合品质与露地产籽油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研究可为今后在江南湿热地区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新疆历来以种植春油菜为主,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尝试开展冬油菜种植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初步取得种植成功。一、品种选择选择芥酸含量低、硫含量低、高产、含油量高、超强抗寒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9号。二、种子处理为了防治冬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提高发芽势,每667米2选用20克大民钾王原液喷洒在待播冬油  相似文献   

5.
为推广种植亚麻荠新品种荠蓝1号,对比了荠蓝1号3月-6月在中国西部(新疆伊犁自治州)和东部(江苏连云港)两个地区在3种不同的种植行距(15,30和45 cm)下的农艺学表现。结果表明,荠蓝1号在新疆地区更具有高产潜力。两个地区的亚麻荠收获产量和含油量都较高,种子产量达204.56和187.58 g·m-2,含油量达43.04%和42.07%,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20%~26.07%和22.28%~26.4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0.19%~57.90%和51.44%~57.58%。两个地区30 cm的种植行距显著提高了荠蓝1号的产量和亚麻酸含量,新疆地区的30 cm种植行距的种子产量最高。综上所述,荠蓝1号适合在我国新疆地区种植,适宜种植行距为30 cm。  相似文献   

6.
黑色高油月见草“油毛1号”,属柳叶菜科草本植物,当年生或宿根生,全生育期120天,株型酷似芝麻,开黄花,蒴荚密,茎坚硬,株高120—150cm,种粒黑色较小,楞角状,是最新育成的高效科研良种,1992年从荷兰引进。 一、黑色高油月见草“油毛1号”是油药兼用的高效经济价物,与普通月风草有明显  相似文献   

7.
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同一单株分别按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收获时间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油菜籽的水分含量、千粒重和含油量等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商品油菜籽成熟度、水分含量、含油量和千粒重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提早收获,油菜籽成熟度低,水分含量高,含油量低,千粒重低;两段式收获较一段式收获含油量高,千粒重高;黔油早2号采用一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为90%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两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达85%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并在晾晒后熟后及时脱粒。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种子油体蛋白提取及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油体蛋白差异表达,为提高油菜含油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高低含油量油菜种子中分离油体,提取油体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后,分析油体蛋白质组的二维表达图谱.[结果]仅在高含油量品种种子油体蛋白质组中出现的蛋白点有3个;仅在低含油量油菜品种油体蛋白质组中出现的蛋白点有4个;在两者中均出现、且表达量差异在两倍以上的蛋白点有16个.[结论]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油体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是有效研究油菜种子含油量性状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同一单株分别按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收获时间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油菜籽的水分含量、千粒重和含油量等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商品油菜籽成熟度、水分含量、含油量和千粒重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提早收获,油菜籽成熟度低,水分含量高,含油量低,千粒重低;两段式收获较一段式收获含油量高,千粒重高;黔油早2号采用一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为90%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两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达85%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并在晾晒后熟后及时脱粒.  相似文献   

10.
油用牡丹是我国近来年大力发展的一类新兴木本油料作物,在陕西省商洛等地实施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战略中广泛种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SPME-GC/MS)对商洛油用牡丹花精油组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在商洛油用牡丹花精油样品中一共鉴定得到59种不同组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酯类、醇类、芳香族、烷烃类等物质。精油主要成分为顺式氧化芳樟醇、α-松油醇、反式氧化芳樟醇、橙花醇和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五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5. 36%、22. 13%、17. 94%、4. 67%和4. 64%,共计74. 74%。  相似文献   

11.
臧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38-9139
[目的]研究超临界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新疆石榴籽油有效成分,采用GC-MS技术对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石榴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石榴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8.35%。[结论]超临界萃取石榴籽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东北羊角芹籽中的挥发油,然后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精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用从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59.5%)、十一烷(18.99%)和柠檬烯(5.23%)。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芹莱籽,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21.63%)、十一烷(41.14%)和柠檬烯(13.04%)阻水芹烯(6.82%)。虽然2种方法得到的东北羊角芹籽主要成分的组成不相同,但两者所含芹菜脑都较多,表明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的代表化合物为芹菜脑。[结论]该研究为东北羊角芹籽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许玉兰  吴裕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3-3993,3999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活籽挥发油超临界萃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讨论了超临界CO2萃取大活(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籽挥发油过程中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将试验结果与水蒸汽蒸馏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比分析了超临界油与水蒸汽挥发油的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压力的变化对萃取率的影响最大,萃取温度次之,而萃取时间最小.从GC-MS分析结果看,超临界CO2萃取大活挥发油的萃取率较水蒸汽蒸馏法高,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时间2h,挥发油收率为2.78%.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葡萄籽油,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0MPa、温度40℃、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89.4%。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88.3%,含亚油酸69.9%,油酸18.4%;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6%、8.1%。  相似文献   

16.
臧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50-8251,8264
[目的]为新疆石榴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新疆石榴籽中的油脂,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油脂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结果]石榴籽中油脂含量较高(18.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0%以上。石榴籽中粗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4.27%,其中谷蛋白和残渣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球蛋白、清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较低;石榴籽蛋白质中谷氨酸(23.4%)、精氨酸(13.6%)、天冬氨酸(7.91%)、甘氨酸(5.83%)和亮氨酸(5.87%)含量较高,其次为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而胱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低。[结论]新疆石榴籽中油脂含量较高,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取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的油脂,测定脂肪酸含量及组分,并测定迪西型鹰嘴豆的分级蛋白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方法]以新疆产地的迪西型鹰嘴豆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种仁油脂。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粗蛋白和分离蛋白,并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鹰嘴豆中油脂含量高(18.2%),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占脂肪酸总量80%以上,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鹰嘴豆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3.71%,以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较低。其蛋白质均舍18种氨酸酸,属完全蛋白质。谷氨酸含量最高,占蛋白质的15.8%;天冬氨酸含量占10.7%;此外还有精氨酸(9.30%)、亮氨酸(7.56%)和赖氨酸(6.34%);其次为苯丙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氮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少。鹰嘴豆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结论]新疆迪西型鹰嘴豆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豆类作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菠萝蜜种子的脂肪酸成分,为其种子及果实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菠萝蜜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乙醚回流提取种子中的脂肪,经皂化和甲酯化,用气质联用仪分析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试验得出,菠萝蜜种子含油量约为0.88%,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含量55.20%、棕榈酸含量30.50%、亚麻酸含量5.96%、硬脂酸含量1.81%、二十二酸含量1.7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63.56%。[结论]分析显示,菠萝蜜种子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可为寻找可食用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营养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浸提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 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70 %~ 3.1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70 %~ 0.93 %;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 青籽的得油率为2.80 %, 紫籽的得油率为0.90 %。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3 参4 。  相似文献   

20.
樟树籽提取樟油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樟树青籽和樟树紫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提法征收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樟油,结果表明,用丙酮、石油醚和乙醇作溶剂浸提樟树籽,青籽的得油率为2.70%-3.10%,紫籽的得油率为0.70%-0.93%;用水蒸气蒸馏樟树籽,青籽的得油率为2.80%,紫籽的得油率为0.90%,樟树青籽提取樟油效果优于樟树紫籽,表3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