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废弃的1.25升塑料饮料瓶,只要稍加改制,便可做成一个简单实用的苍蝇诱捕罐(如图所示)。改制方法如下: 一、材料准备 将饮料瓶去盖洗净,把连有塑料护底套的瓶底放入略感烫手的热水中,浸泡片刻后取出,将护套扭下。将去掉护套的瓶子沿瓶肩与瓶腹的交界线切成两部分:一个圆柱罐和一个“漏斗”体。然  相似文献   

2.
目前,将莲子从莲蓬中剥离出来,都是采用手工完成,效率非常低。为此,设计了一种莲子剥蓬机,加工效率高,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莲子本身比莲蓬的蜂窝状结构更硬,在将莲蓬的蜂窝状结构破碎的同时,莲子本身并不会损伤,利用莲子和莲蓬的结实度有很大差异这个特点,使用钢丝轮将莲蓬先破碎,再将破碎的莲蓬与莲子通过带齿滚轮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剥蓬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性能稳定,剥蓬率、损伤率和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100%、2.59%和109.02kg/h,满足农艺要求,适用于莲蓬的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3.
甘蔗整秆剥叶关键技术与剥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目前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水平较低导致蔗糖生产成本较高;而剥叶关键技术研究是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甘蔗整秆剥叶关键技术与剥叶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叶鞘剥离机理是甘蔗整秆剥叶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提出了3个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①叶鞘的基本破坏强度和破坏形式以及叶鞘剥离机理;②剥叶元件对叶鞘的破坏作用机理及其运动状态方程与动力学模型;③基于叶鞘剥离机理理论的甘蔗整秆剥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甘蔗叶鞘剥离过程弹性齿运动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弹性齿运动状态的分析阐述了弹性齿在叶鞘撕裂和剥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采用ADAMS软件对弹性齿与甘蔗茎秆的接触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剥叶滚筒中心距及弹性齿与甘蔗茎秆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化对叶鞘撕裂和剥离产生的影响。利用物理样机进行剥叶滚筒中心距单因素试验和剥叶滚筒转速单因素试验对运动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通过高速摄影对仿真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剥叶滚筒中心距为310 mm,弹性齿与甘蔗茎秆接触时刻,y轴方向的线速度差为3.91~5.87 m/s时,弹性齿可沿茎秆表面向下滑动,有利于叶鞘沿着纤维方向撕裂,x轴方向的线速度差为4.61~7.54 m/s时,弹性齿在甘蔗轴线方向可以持续滑动,有利于对叶鞘造成刮擦脱离,综合剥叶效果为含杂率低于7%、茎秆折断率低于15%。弹性齿与茎秆分离时刻,由于弹性恢复产生线速度突变,相对速度差增大4~5倍,有利于将叶鞘从茎秆上撕扯脱落。  相似文献   

5.
针对镍始极片在实际生产中国内企业所使用的剥片机出现的剥片效率低,剥离后出现塑性变形的问题,首先对镍始极片剥片机进行挠曲阶段的研究及分析,然后对镍始极片进行三维建模,将镍始极片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Workbench中,进行求解并得出了镍始极片的应力云图,求出了较为准确的挠曲力范围值,当挠曲力处于此范围时,就能保证镍始极片预剥离的成功率以及质量;然后对吸盘式镍始极片吸盘架旋转角度和剥片机剥片动作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优化结果应用于实际工厂之中,基本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弹性齿对甘蔗茎秆的动态打击力与叶鞘剥离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弹性齿式剥叶元件的叶鞘剥离机理,进行了弹性齿对甘蔗茎秆的动态打击力试验。设计专用试验台固定甘蔗茎秆的两端,并在固定组件的3个方向安装单向压电型冲击力传感器,剥叶滚筒带动弹性齿在茎秆中部施加打击力,传感器测得纵向、横向和切向动态打击力并得出最大值Fxmax、Fymax和Fzmax。对剥叶滚筒转速、弹性齿与甘蔗茎秆交错深度、侧偏距离和弹性齿材料等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打击力的影响规律,得出在样机剥叶试验的最优参数组合下三向动态打击力的最大值。结合叶鞘材料力学特性和剥离准则模型,推导叶鞘的最大破坏力公式,建立叶鞘剥离的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滚筒转速达到700 r/min、交错深度为30 mm、侧偏距离为20 mm、弹性齿材料为聚氨酯(85 HA)时,弹性齿在x和y方向最大打击力Fxmax、Fymax分别为93.87 N和138.26 N,同时大于叶鞘在相应方向的最大破坏力76.40 N和53.53 N,实现叶鞘剥离。  相似文献   

7.
白菜成熟后,从地上收起时需在白菜外面裹层保护纸。而目前手工包纸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收菜成本高、包纸质量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手工包纸动作,采用机械、气流和液压等方法集一体,设计了一款单颗白菜柔性包纸机。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苎麻剥麻机操作强度高、工作安全性差、作业工效低,特别是多滚筒直喂剥麻机存在苎麻梢部和基部末端麻骨剥离不干净、剥麻滚筒易缠绕等问题,提出了集压、刮、打、夹和梳等多道剥麻工序于一体的苎麻自动剥麻机技术方案,并对苎麻自动剥麻机进行了设计与试验。该机不需人工反拉剥麻,可实现连续剥麻,解决了苎麻尾端剥麻不干净、剥麻滚筒缠绕、杂质含量高等问题。整机原麻生产率58 kg/h,鲜茎出麻率6.3%,原麻含杂率1.32%,达到二等苎麻纤维标准,可加工的苎麻茎秆长度≥800 mm(去叶)。   相似文献   

9.
对虾机械式剥壳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壳工艺是对虾进行深加工的一个技术难题。为此,介绍了国内外手工、机械和非机械式对虾剥皮方法,效仿手工剥虾的工艺过程对机械式剥虾的工艺路线进行了设计。比较了目前剥壳领域的几种剥壳方法并对对虾机械式剥壳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提出基于挤压法完成对虾破壳的剥壳机理,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剥壳和虾仁、虾皮分离部分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金寨县现有栗园面积50万亩,年产板栗3万吨,年创产值亿元以上,是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剥苞难是困扰板栗生产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六、七成熟的板栗剥苞,手工剥苞耗时费力,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板栗产业发展,影响了栗农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为促进板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金寨县2014年开展了板栗剥苞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一、板栗剥苞机推广1.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板栗剥苞机生产标准根据栗  相似文献   

11.
甘蔗叶鞘在弹性剥叶元件作用下破坏高速摄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剥叶过程甘蔗叶鞘在弹性剥叶元件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研制了甘蔗剥叶试验台,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蔗叶的破坏过程,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叶鞘在弹性剥叶元件作用下的主要破坏形式有叶鞘脱落、叶鞘撕裂和叶鞘与茎秆分离。通过建立弹性剥叶元件作用于叶鞘的简化力学模型,结合叶鞘的力学特性分析了蔗叶在弹性剥叶元件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弹性剥叶元件对叶鞘施加的力是破坏叶鞘的主要作用力。叶鞘不同的破坏形式与叶鞘的生长性状和力学特性有关,含水率低于20%干叶鞘的主要破坏形式为叶鞘脱落,含水率为20%~50%的湿叶鞘的主要破坏形式为叶鞘撕裂,含水率大于50%的青叶鞘的主要破坏形式为叶鞘与茎秆分离。  相似文献   

12.
柔性揉搓式板栗剥苞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板栗剥苞机在七八成熟板栗剥苞时存在脱尽率低、损伤率高而只能手工剥苞、效率低下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揉搓原理剥苞和往复运动筛分的板栗剥苞机。详细阐述了剥苞机的柔性揉搓关键部件、双层往复筛分部件以及传动系统的设计。设计的揉搓橡胶板和揉搓臂的长度可调,对不同大小的板栗刺球剥苞适应性好。通过样机试验,证明了该机对七、八成熟板栗剥苞的适应性,其脱净率大于96%,分离清洁度大于98%,损伤率小于4%。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性规划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空间配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为例,以待剥离土壤空间分布及回覆利用优先级分析为基础,以村庄为单位划定供需圈,探讨基于线性规划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空间配置方法。结果表明,宾阳县理论可剥离耕作层土壤2.40×106m3,整治需求1.85×107m3,耕作层土壤供给远小于需求,并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依据覆土效益优先的原则,确定回覆区优先级,提出剥离耕作层土壤空间配置方案,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利用5.235 2×104m3、土地开发复垦利用1.446 637×106m3、旱改水利用3.327 38×105m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利用1.042 804×106m3;利用供需圈及线性规划模型将宾阳县划分为7个供需圈,剥离土壤按回覆优先级从高到低逐步利用,加权平均运距为5 369 m,回覆效益良好,经济成本可接受。以村为单位划定供需圈、线性规划优化土壤剥离利用空间配置的方法,可以优化利用方式、缩短运输距离,进而提高效益与效率,可为其他区域实施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速食玉米片     
1.预处理 主要是是剥除玉米的果皮和胚芽部分。将净玉米投入预先加温至90℃的1.5%氢氧化钠溶液中。玉米和碱液之比为1千克: 2升。在电动浸泡器中保持80℃~90℃搅拌翻动8分钟,至玉米的果皮及胚芽被剥离。将剥后的玉米置于搅拌漂洗器中,用流动水漂出果皮、胚和根冠后置于0.05%柠檬酸液中浸泡1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进行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加工非常有必要。为此,对茎叶分离的关键机构—剥叶机构进行了试验研究。依据自行设计的剥叶试验装置,选取影响剥叶效果的主要因素喂入速度、剥叶辊转速、剥叶板间隙、剥叶板夹角为试验因素,以剥叶率为试验评价指标,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4个试验因素对剥叶率的影响规律模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为:喂入速度1 m/s、剥叶辊转速1 000 r/min、剥叶板间隙24 mm、剥叶板夹角15°。  相似文献   

16.
针对苎麻剥麻机山区搬运困难的问题,采用整机动力部分与剥麻部分可快速拆卸组装的方式,设计一款轻便小巧的单滚筒反拉式剥麻机。首先,通过对纤维剥制过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剥麻机的喂料斗倾角为30°;然后,对剥麻滚筒的结构进行设计与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剥麻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作业参数范围。最后,以滚筒转速、凹板圆心角和剥麻间隙为影响因素,鲜茎出麻率和原麻含杂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方法进行优化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鲜茎出麻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剥麻间隙、凹板圆心角、滚筒转速,影响纤维含杂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剥麻间隙、滚筒转速、凹板圆心角;剥麻机最佳工作参数组合是滚筒转速为956 r/min、凹板圆心角为38°及剥麻间隙为2 mm。基于优化参数进行苎麻剥麻的生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为鲜茎出麻率为4.48%,纤维含杂率为1.03%,各指标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7.
新型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机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叶元件在剥叶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动载荷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针对一种使用新型剥叶元件的小型甘蔗剥叶机为研究对象,在ADAMS中建立一个与剥叶机构动力学等价的仿真模型,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分析剥叶元件在不同螺旋角装夹下的工作受力情况,获得仿真模型的动力特性曲线。经分析后进行实验验证并找到最优值,为小型甘蔗剥叶机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伊丽娜 《农业工程》2012,2(3):65-68
该文以PET饮料瓶的在线质量检测项目为背景,从系统总体设计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饮料机器视觉检测的总体设计思想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同时实现了可靠、实时和稳定的PET饮料瓶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周日,我正在家里做家务,突然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经常在小区里收废品的老人,老人说:你家的饮料瓶子、废纸该卖了吧?我到阳台一看,里面果然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饮料瓶,4岁的女儿天天都喝三四瓶酸奶,几天下来瓶子就积攒不少。我说:来得正是时候,真该清理清理了。  相似文献   

20.
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质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甘蔗剥叶试验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的实验方法,对采用两种不同剥叶元件的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质量影响因素(剥叶滚筒转速、输入输出辊转速、输入辊到剥叶滚筒的距离、输出辊到剥叶滚筒的距离)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优化等,建立起影响因素与甘蔗剥叶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初步进行了影响机理分析,同时对因素进行优化。试验表明:因素优化组合条件下含杂率降低,其中菱形剥叶胶指和尼龙剥叶刷剥叶元件含杂率分别为0.42%和0.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