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家蚕性别遗传一般是雌雄各半,雄性个体在出丝率、叶丝转化率、茧丝质量以及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雌性。按照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科的安排,修水县在义宁镇吴都村进行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秋丰×平28和菁松×皓月为对照种的试养,两个品种表现均优于菁松×皓月,尤以秋华×平30表现更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四川蚕业》2022,(1):35-37
为持续提升宁南蚕茧品质,2021年正秋蚕期在宁南县松新镇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结果显示:龄期经过、公斤茧粒数等指标与当地大面积主推品种“781×7532”“菁松×皓月”相差不明显,但鲜壳量指标表现突出。饲养过程中需加强防病措施,并采用方格蔟上蔟。  相似文献   

3.
kg茧制种量和原蚕克蚁单产是衡量蚕种生产效益重要指标,而死笼颗数是衡量品种之间体质强健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对kg茧张数、克蚁单产、死笼颗数等指标,用均值比较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秋华×平30与菁松、皓月之间繁育成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前杭州地区饲养的蚕品种有皓月×菁松、白云×薪杭、华东×春晨、白玉×秋丰等常规品种,还有秋华×平30、华菁×平72、浙凤1号(雌29×卵36)、浙凤2号(雌35×平28)等单交品种.经过近几年多品种的试饲与比较,认为浙凤2号(雌29×卵36)利用单交制种模式,结合家蚕雄蛾可多次交配的特性,原种饲养的雌雄比例可以从目前的1:1提高到2:1以上,能有效地降低蚕种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5.
家蚕的性别遗传一般是雌雄各半,雄性个体在出丝率、叶丝转化率、茧丝质量以及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雌性。长期以来,人们希望在丝茧育中通过品种选育来实现雄蚕专养,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和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和秋丰×平28的引进试验,2个品种表现均优于普通夏秋蚕品种(7532·湘晖×932·芙蓉),尤以秋华×平30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多丝量雄蚕新品种华菁×平72在云南省的适应性,给品种引进推广提供参考,2012春蚕期和2013年春蚕期在云南省蒙自市对该品种进行了与菁松×皓月的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蚕体强健、茧层率高、丝质优良等特点,是缫制高品位生丝的优质原料茧用蚕品种,适宜春蚕期饲养。华菁×平72虫蛹率、茧层率、解舒丝长、干茧出丝率这4个性状指标分别达到98.98%、26.67%、980.5 m、44.8%,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华菁×平72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存在显著性差异,优势明显。但因华菁×平72为雄蚕,全茧量、万蚕收茧量分别比菁松×皓月低15.49%、12.57%,蚕茧产量较低,建议依据优质优价的原则适当提高华菁×平72蚕茧的收购价格,以保障饲养雄蚕品种的总体经济效益不低于普通蚕品种。  相似文献   

7.
文章报道了2015年春蚕期苏荣×锡玉的试养结果,该品种较菁松×皓月全龄发育经过略短、抗性较强、粒茧丝长长,正交苏荣×锡玉较菁松×皓月茧形略大,反交锡玉×苏荣较皓月×菁松茧形略小,kg茧粒数、干壳量、解舒丝长、解舒率以及清洁、洁净等成绩总体较好。该品种在农村有推广前景,但有关性状表现还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摸索雄蚕品种秋华×平30在中秋期的饲养性状,海盐县蚕业生产技术指导站于2004年中秋蚕在沈荡镇进行了秋华×平30与白云×薪杭的饲养对比试验,秋华×平30经受了中秋后期持续高温干旱恶劣气候环境的考验,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蚕茧产量、产值均超过了现行品种白云×薪杭.  相似文献   

9.
于2000、2001年春秋共四季,以现行品种菁松×皓月为对照,对桑蚕新品种东岳A×9204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其饲养成绩较好,表现体强好养、蚕大茧大、产茧量高、茧丝质等主要成绩好于对照菁松×皓月,其它成绩与对照相仿.  相似文献   

10.
沈建华  丁农  邱萍 《中国蚕业》2002,23(1):27-29
菁松×皓月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春用蚕品种,因为其茧丝质成绩优良,多年来一直是浙江省春蚕当家品种.但近几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氟化物污染严重,菁松×皓月由于其耐氟能力较弱,时常出现氟化物中毒现象,造成蚕茧欠收.能否对菁松×皓月进行改良,在保持其茧丝质优良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耐氟能力,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报道,林昌麒等通过对200多个资源品种进行耐氟性鉴定,发现了带耐氟显性主效基因的载体品种T6,用T6与菁松、皓月原种杂交,再连续回交固定,已经选育出耐氟改良品种菁松F×皓月F,该品种在保持原菁松×皓月主要优良经济性状的同时,耐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龄耐氟在90mg/kg以上.2000年春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引进菁松F×皓月F进行耐氟性测定及常规饲养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菁松、皓月这对品种在我省推广至今已有近20年。我场从1986年开始春繁和秋繁杂交种,伊始,从原种同养到一代杂交种均表现为孵化齐一,发育快而齐一,是一对好养的多丝量春用品种。而从1993年开始出现春繁的菁松×皓月的孵化率明显低于同期对交批的皓月×菁松,...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晚秋蚕在射阳县特庸镇进行抗病毒病家蚕品种"菁松N×皓月N"与常规品种"苏菊×明虎"的对比试养。结果:二个品种龄期相近,习性、产量都没有明显差别,"菁松N×皓月N"对血液型脓病有很强的抵抗力表现,深受蚕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江苏蚕业》2017,(4):18-19
为了尽快筛选出适合射阳秋季抗血液型浓病蚕品种,2017年晚秋蚕在射阳特庸对家蚕抗病毒新品种菁松N×皓月N和苏菊×明虎进行了农村试养对照。试养结果表明,菁松N×皓月N和苏菊×明虎二个品种龄期相近,食性、性状、产量都没有明显差别,抗血液型浓病菁松N×皓月N明显高于苏菊×明虎。  相似文献   

14.
<正>菁松×皓月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1982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通过的优质多丝量品种,是目前我国应用面最广、推广数量最多的多丝量品种,具有茧丝质优、产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30多年来,菁松×皓月作为杭州地区当家蚕品种,为我市的蚕桑产业发展,特别是优质茧基地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杭州蚕种场是浙江省较早引进繁育菁松×皓月的蚕种场,也是繁育历史最长的蚕种场。kg茧制种量及g蚁单产是反映蚕种场繁育水平的关  相似文献   

15.
多丝量家蚕新品种苏豪×钟晔试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英 《中国蚕业》2008,29(1):28-29
家蚕新品种苏豪×钟晔在建德市农村试养成绩表明:苏豪×钟晔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全龄经过少11h,张种用桑量少6.9kg,发病率低1.1%,张种产茧量高5.62kg,张种产值高123.7元,上车率高1.29%,茧丝长多297m,解舒率高8.35%,出丝率高1.9%;各项指标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16.
菁松×皓月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生产应用,实现了我国多丝量品种的第四次更新换代;持续30余年为全国生产上的主要多丝量品种,为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提高菁松、皓月原种繁育性能,解决"菁松×皓月"在生产应用中的问题,经鲁、苏、浙三省蚕种主管部门协商,从2015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山东、江苏、浙江生产上应用的菁松、皓月原原种的比对试验。通过2年试验表明,由于各地对品种的要求有所差异,在保种过程中有所侧重,不同地域(鲁系、苏系、浙系)菁松、皓月原原种的性状表现出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7.
菁松×皓月是一对产茧量高、茧质优,深受农民、丝绸企业欢迎的优质多丝量品种.但经多年繁育近年来出现了菁松、皓月原种种性退化现象,绍兴市大禹蚕种公司对该品种进行了改良.通过菁松、皓月改良前与改良后原原种的比对试验,表明改良后的原原种体质、茧质、卵质等均明显提高,单蛾产卵量和折净率提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家蚕品种更新速度、提高栽桑养蚕经济效益,今春,在省蚕种公司和蚕研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引进了苏镇×春光、春岭×钟月、华瑞×春明三对家蚕新品种.与我区大面积饲育的菁松×皓月在管理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仅从饲育角度的品种间综合性状表现的对比与调查. 1 基本情况 饲育中,为了保证调查对比的准确性,我们将三对品种放在不同乡镇饲育,其中重点集中在有长期原蚕生产经验、养蚕水平较高、桑园长势良好、服务功能较强的有40hm2桑园的蚕桑重点村--古寨乡九房村进行.该村今春共养蚕740张,其中:苏镇×春光100张,占该品种50%,春岭×钟月300张,占该品种60%,华瑞×春明100张,占该品种100%,其余340张均为菁松×皓月.区、乡、村均派专人对四对品种的全程饲育管理进行系统的调查与数据收集. 催青是采用二段加温法,参照以往的催青标准,与全区其它数万张蚕种一起进行的.经比较,三对新品种的积温要略高于菁松×皓月.在催青过程中,胚子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菁松F×皓月F,是1对具有耐氟化物性能强、强健、好养、优质高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2005年春蚕期引进该品种,现将菁松F×皓月F的农村试养概况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浙江省主推的多丝量家蚕品种为菁松×皓月,是上世纪80年代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优秀品种。该品种已饲养30多年,期间经过复壮,但有些性状不能适应当前的生产方式,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如皓月繁育系数低,皓月×菁松孵化率偏低,越年种有时甚至出现孵化率不合格的批次等问题。能够大面积推广的家蚕新品种必须同时满足蚕种生产、蚕农、用茧单位的要求,多丝量家蚕品种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