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牦牛(Bos grunniens)前肢脚部动脉的构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剖观察牦牛前肢脚部动脉构筑标本10例、黄牛10例。结果是:1、中国牦牛前肢脚部掌侧动脉主干为正中动脉、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在近指节骨远端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分为第Ⅲ、Ⅳ指掌侧固有轴动脉,经远指节骨的轴孔入骨质管。2、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在近指节骨中部分出近指节背侧支(即指间动脉)和左右掌侧支;掌侧支分别与指掌侧第Ⅱ、Ⅳ总动脉吻合形成近指节深弓。指掌侧第Ⅲ总动脉在近指节骨远端分出动脉总干(有时为左右动脉干),自总干或干上分出指枕支和蹄冠动脉。指枕支伸至蹄球、蹄底真皮;蹄冠动脉沿蹄冠沟伸至蹄壁真皮。3、第Ⅲ、Ⅳ指掌侧固有轴动脉在骨质管中分支经蹄骨上许多骨孔走出,在蹄真皮中与指枕支、蹄冠动脉分支呈稠密网状吻合。4、指掌侧第Ⅱ、Ⅳ总动脉分别来自掌浅弓和掌深弓,分支至2、5指后,在近指节骨中部参与构成近指节深弓。5、牦牛前脚掌部背侧的血管来自腕背动脉网、掌心深内、外侧动脉、近穿支和远穿支;在指部背侧的血管来自指间动脉、中指节背侧支和蹄冠动脉。  相似文献   

2.
蒙古绵羊胚胎发育到17d17h第I对鳃弓动脉发生,到21日龄第Ⅱ~Ⅳ对鳃弓动脉相继发生,其中第I,Ⅱ及Ⅴ对鳃弓动脉又退化,仅第Ⅲ,Ⅳ及Ⅵ对鳃弓动脉发育成永久性动脉。从21-24日龄,动脉干内的干嵴发生并吻合,因此动脉干被分隔成主动脉及肺动脉,在此同时,动脉球内的球也吻合分隔成两个通道与上述动脉相通。胚胎的肺芽开始发生于20日龄,到22日龄肺动脉已向肺芽分出分支,到24日龄肺静脉已从肺芽伸入左心房,  相似文献   

3.
蒙古绵羊胚胎发育到17d17h 第Ⅰ对鳃弓动脉发生,到21 日龄第Ⅱ~Ⅵ对鳃弓动脉相继发生,其中第Ⅰ、Ⅱ及Ⅴ对鳃弓动脉又退化,仅第Ⅲ、Ⅳ及Ⅵ对鳃弓动脉发育成永久性动脉。从21 ~24 日龄,动脉干内的干嵴发生并吻合,因此动脉干被分隔成主动脉及肺动脉。在此同时,动脉球内的球嵴也吻合分隔成两个通道与上述动脉相通。胚胎的肺芽开始发生于20 日龄,到22 日龄肺动脉已向肺芽发出分支,到24 日龄肺静脉已从肺芽伸入左心房。从18 ~20 日龄,第Ⅲ对鳃弓动脉背段分化成颈内动脉,腹段分化成颈外动脉。从20 ~21 日龄,锁骨下动脉从两侧对称的背主动脉发生,随着右侧背主动脉退化,右臂头动脉前移与左锁骨下动脉合并成臂头动脉总干。从13 ~24 日龄,肠系膜前动脉、腹腔动脉和肠系膜后动脉相继发生。胚胎发育到20 ~24 日龄,背主动脉后端中央发生中荐动脉,两侧分出脐动脉分布于尿囊,在脐动脉根部发出髂外动脉分布于后肢芽。  相似文献   

4.
草菇杂交菌株的遗传分析与同工酶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同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5.
手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附7例报告)邱世国,董嘉蓝,黄亚任,董永盛,李日飞(茂名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茂名525000)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1,2],为总结经验,我们对7例手指部软组织缺损作了修复。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本...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急症,治疗方法虽很多,但用活脑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报道不多,本文是用活脑灵与低分子右旋糖酐作对比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本组70例为我院患者,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来诊时突出表现旋转性眩晕、飘浮感、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或伴眼花、黑朦症状。70例中有64例患者作脑血流图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硬化、血流异常,48例作颈椎X线照片检查示有颈椎骨质增生,10例作头颅CT检查提示有轻度脑萎缩。70例随机分为两组:(1)活脑…  相似文献   

7.
豹的前肢动脉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脉灌注解剖观察了豹的前肢动脉分布。豹前肢动脉干包括腋动脉、臂动脉、挠动脉。挠动脉与尺动脉互相吻合成掌动脉弓,动脉干沿途发出分支至相应部位。  相似文献   

8.
无连续性心脏杂音的动脉导管未闭1例梁庆祥,夏宗彦(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无连续性心脏杂音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临床少见,且易误诊。特将我们所遇的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患者自10余岁...  相似文献   

9.
川金丝猴肾及肾动脉分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塑料铸型对川金丝猴的肾动脉分支作了观察。川金丝猴为平滑单乳头肾,肾动脉于肾门处分为前、后二干。前干分出上段动脉、中间前段动脉和下前段动脉;后干分出中间后段动脉、下后段动脉。此外,对肾段动脉、肾段的分支分布及弓状动脉的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例以反复腹痛为表现的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的误诊分析钟清(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湛江524003)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少见,易误诊,病死率高。作者遇1例,现作一报道。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加重2周于1992年9月28日步行入院。体查无阳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动脉栓塞因其发病急,症状明显,发展迅速,预后严重,迫需积极处理。我院自1970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22例,现就其诊断和综合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6.1岁...  相似文献   

12.
注干杀虫新剂型防治光肩星天牛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注干杀虫新剂型-蛀虫灵Ⅱ、Ⅳ防治光肩星天牛药效显著,单株用药量10ml,幼虫死亡率87-91%,成虫百株死亡数140头,毒力测定试验表明,蛀虫灵ⅣLC50为0.20647ppm,筛选研制的注干杀虫剂--蛀虫灵Ⅱ、Ⅳ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13.
非AA染色体组型野生稻的抗病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白叶枯病Ⅳ群菌和褐稻虱生物型1分别非AA染色体组型野生稻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抗白叶枯病达高抗级的样本占1.08%,抗病级占14.39%,中抗级占64.03%,感病级占20.5%。  相似文献   

14.
诸葛菜染色体的减数分裂配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诸葛菜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染色体在终变期表现出30多种配对构型。其中主要的9种为12Ⅱ,10Ⅱ+1Ⅳ,8Ⅱ+2Ⅳ、9Ⅱ+1Ⅵ、6Ⅱ+2Ⅵ、8Ⅱ+1Ⅷ、6Ⅱ+1Ⅳ+1Ⅷ、7Ⅱ+1X、5Ⅱ+1Ⅳ+1X。12Ⅱ的构型与其它构型各约1/2。四、六、八、十等多价体为环状或链状。在中期I时观察到高频率的次级联会。以上结果表明诸葛菜的染色体间存在高度同源性,故其可能为一自然多倍体种。另外诸葛菜的10条染色体形  相似文献   

15.
左腋动脉分支异常1例蔡雪彦,吕端远(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湛江524023)成年男性教学尸体,尸解中发现左腋动脉距第一肋外侧缘6.2mm处发出胸上动脉,行至第一肋间隙。距胸上动脉发出点20.3mm处,发胸肩峰动脉。此动脉分为三支,即三角肌支、胸...  相似文献   

16.
21个沿黄稻区水稻主栽品种和区试品种对水稻白叶枯四个致病型Ⅰ、Ⅱ、Ⅲ、Ⅳ的标准菌株的抗性分别有14、6、7、9个。多数品种对白叶枯细菌表现专化抗性,抗谱较窄,仅能抵抗一个或两个致病型。抗四个致病型的品种有郑州764,豫原1号,旱育1号;抗三个致病型的品种有京华101(RSRR)、丰优1号(RRSR)和10177(RRSR)。且抗性均为中等水平,未发现对任一菌株高抗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40例基底细胞癌及l5例角化棘皮瘤手术切除标本。结果: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在高分化或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或有淋巴结转移者(P<0.01)。基底细胞癌中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的表达类似于鳞状细胞癌(P>0.05),但其表达明显高于有转移的鳞状细胞癌(P<0.01)。角化棘皮瘤中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的表达一般呈连续性,未见明显缺乏。结论:皮肤癌的癌分化、淋巴结转移与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马来型稻作及其扩展(续)日本京都大学田中耕司,彭世奖,林广信译Ⅳ、马来型稻作谱系溯源我在前面已经叙述了马来型稻作所具有的各种技术要素和这种稻作的扩展情形,这里拟把可能找到的稻作的谱系作为结论而叙述于下:在第1章里我曾讲过有关这方面的想法,现在再讲似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滋养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化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应用CDFI对11例良性葡萄胎及2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的血流进行了检测,30例正常及异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组。结果:(1)良性葡萄胎病灶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内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呈高速低阻型;(2)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动脉及肿瘤内血管的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葡萄胎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莫雷西嗪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雷西嗪为酚噻嗪类衍生物,近期有个别报道[1]因给药的时间不同而疗效不一,为此我们观察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每8h给药1次和每三餐后给药1次,两种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12例均为住院患者,室性早搏均为Lown氏分类Ⅱ-Ⅳ级。病人年龄在24~70岁之间,其中男82例,女30例。原基础病因:冠心病61例,高心病20例,风心病4例,心肌炎后遗症8例,不明原因19例。心功能为Ⅰ~Ⅱ级。112例随机分组,A组50例,B组6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