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农户养鹅积极性较高,但许多人养雏鹅成活率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养好雏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雏鹅的壳毛干后首先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竹筐内(其中垫有切短的稻草或棉絮,筐上不能用密封的物品盖住,以免影响通风透气,可用筛子等盖住,夜间要防鼠害)。先休息0.5~1小时,然后进行雏鹅的潮口开食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内,但有致病性的仅占10%~15%.在禽体抵抗力正常情况下不能致病,当各种诱因而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引起发病.粪便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大肠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由于干燥,随尘埃浓度的上升,禽舍内浮游的大肠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而感染.种蛋污染也是一种重要传播途径.种蛋污染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带菌母禽在产蛋时,由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所引起的卵泡自身的污染;二是种蛋通过泄殖腔时在产蛋箱内停留时被粪便污染外壳,在孵化期间,大肠杆菌通过气孔进入卵内面感染.中雏期以后的感染都由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而引起.  相似文献   

3.
1精选优良种蛋选择遗传性能稳定、产蛋多、公鹅2~4岁、母鹅1~3岁的优良个体组群,于母鹅开产前1~1.5月注射小鹅瘟疫苗、禽巴氏杆菌A苗等,以提高母体及后代抵抗力。鹅产蛋后立即拣蛋,将窝(箱)内蛋与窝外蛋严格分开放  相似文献   

4.
出雏     
胚蛋进入20~21胚龄开始大量出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出壳很早,而前期一般出雏较慢。如果待到80%~90%的雏鸡毛干后再拣雏,早出壳的雏鸡势必会脱水,因此第一次拣雏要根据出雏情况而定。拣雏时应把脐部收缩良好、绒毛已干的雏鸡拣出来;而脐部愈合不良,尤其是脐部突出肿胀、鲜红光亮、绒毛未干的应留在出雏盘下次再拣。同时要把空蛋壳拣出来,这样蛋盘内比较清洁,同时可避免空蛋壳套叠活胚蛋的现象。拣完第一次雏后可每隔4~5小时拣雏一次,直至出雏完毕。拣雏要注意:(1)拣雏时必须将空蛋壳一同拣出。如果空蛋壳套在活胚蛋上,胚雏只能闷死在双重壳内。(2)有的雏鸡的脐带、脚、颈部等被已破裂的壳内膜缠绕,或者是壳膜粘着雏鸡身体的各部分,应及时解除。(3)在拣雏时出雏器前门和后门最好不要同时开放,否则会增加空气的流量,使箱内温度和胚胎的温度骤然降低。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要注意防止冷风的侵袭使雏鸡遭受到冷应激。最好在拣雏时提高室温到26℃左右,关闭门窗,保持室温的恒定。(4)拣雏时要轻捷快稳。拣完雏鸡和空壳,将未出壳的胚蛋移放集中起来。但必须注意,剩余胚蛋在盘内的密度要适宜,使胚蛋受温一致、出雏齐整。把蛋盘调理好以后,应放入温度较高的...  相似文献   

5.
一、鹅的孵化1.种蛋选择①从公母鹅比例为1:6—8,季节办4—5月份的鹅群中所产的蛋选择种蛋,受精率可达87—95%,出雏率可达90—95%。选择种蛋要随鹅的品种而定:狮头鹅种蛋重一般在175—185克;安徽白鹅、农安籽鹅、德惠燕鹅、昌图豁鹅的种蛋一般在150—165克为宜。由于种蛋过大或太小、蛋  相似文献   

6.
<正> 在机器孵化北京鸭种蛋的实践中,常会出现中、后期死亡率增加,这在夏季尤为多见。死胚蛋的蛋壳变成“钢皮蛋”,活胚蛋在后期其血丝呈紫红色,大多不能“斜口转身”,也不能顺利出壳,甚至闷死在壳内。有的头部严重水肿,肚脐拖黄。部分肚大有  相似文献   

7.
1强化免疫,增强体质在雏鹅出壳2~3h内,必须100%的做好高免血清的注射工作,肌肉注射0.5~1.0mL/只。7~10日龄雏鹅注射小鹅瘟疫苗,肌肉注射1.0mL/只即可。2适时开食、饮水雏鹅出壳后在较长时间的转运过程中,体内水分消耗较大,由于较长时间缺水,雏鹅对水的需求强烈。开水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8.
发展养鹅,首先是养好雏鹅,这是养鹅成败的关键。饲养好雏鹅,首先要抓住雏鹅的生理特点:雏鹅生长发育极快,从出壳到3周龄时,小型鹅种的体重比初生时增重6—7倍;中型鹅种增加9—10倍。雏鹅的生长速度是任何畜禽都不能与之相比的,雏鹅还具有调节体温能力差、新陈代谢旺盛等特点。因此,要做好以下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9.
徐梅 《水禽世界》2015,(2):10-11
<正>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的鹅,又叫小鹅。雏鹅喂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与成活率的高低,继而还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与鹅的生产性能。笔者现将雏鹅的饲养管理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前应做好舍内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备好火炉,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贼风,门口设消  相似文献   

10.
1选择 鹅种蛋要来源于没有鹅传染病的非疫区,卫生防疫条件好,打过预防针,饲料营养标准,公、母比例适当的健康鹅群.种蛋受精率应在85%以上. 蛋重按照品种特点,选择中等大小的鹅蛋入孵,种蛋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孵化率和雏鹅的初生重.初生重一般为入孵蛋重的60%~70%.不同的鹅品种,种蛋的大小也不一致.在种蛋选择时,一般超过该品种均值的正负15%,均不宜作种蛋使用. 蛋的形状.鹅蛋为椭圆形,过长、过圆等畸形蛋均不能作种蛋入孵,否则孵化率较低. 蛋壳结构应细密、均匀,薄厚适中.蛋壳过厚的钢壳蛋,过薄的薄壳蛋,壳面粗糙的砂壳蛋、皱纹蛋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水分的蒸发和气体交换,不宜作种蛋使用.种蛋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敞蛋,即通过轻轻碰撞,根据其音质来鉴定.完整无损的种蛋音质清脆,而破损种蛋发出沙声,钢壳蛋声音特别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将960枚昌图豁鹅种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和是否翻蛋分成8组,每组120枚,在自然环境下(平均温度为13.7℃,平均相对湿度为78%)。分别保存1~3d、4~7d、8~11d和12~14d,其中4组翻蛋,另4组不翻蛋。保存期满后同机分批孵化,统计出雏数、健雏数、弱雏数和健雏率;在孵化试验各个处理中每组随机选择30只(共240只)健雏进行为期4周的雏鹅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种蛋保存时间在11d内对雏鹅健雏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时间超过11d健雏率下降;种蛋保存时间对孵化出来的健雏育雏成活率、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卢氏绿壳蛋以其高碘、高硒、高锌和低胆固醇“三高一低”的优良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绿壳蛋价格一路攀升,市场供不应求,但部分群众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使鸡的成活率较低,严重挫伤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下面就群众在饲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作几点分析。1饲养不科学部分农户仍沿用传统的饲养方法,补饲跟不上,造成鸡长期营养不良得病死亡。2圈舍搭建不规范一些农户的鸡舍布局、建造不科学,利用空房、破屋进行饲养,冬天不能御寒,夏天不能隔热,有的鸡舍甚至还未建成就盲目引进鸡苗。3不能适时分群对强、…  相似文献   

13.
1 供种场影响雏鹅质量的因素 ①种蛋质量.用于孵化雏鹅的种蛋质量受种鹅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饲料中的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到种蛋相关营养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到鹅胚胎的发育和雏鹅的健康.②选育水平.家禽的退化方向则是生长减慢、产蛋减少,因此需要在提高生长速度或产蛋量和饲料效率的方向进行选育.③种蛋质量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4.
健壮的雏鹅是养好鹅的基础。有经验的养鹅者把挑选优质雏鹅的要求编成了顺口溜,供参考。小鹅要拣老鹅生,生过两窝有保证。蛋重三两多更好,孵出小鹅强有劲。买小鹅要当心, 轻如棉团鹅娘新。要拣体重有份量,不足二两难养成。身长体宽腹圆软,毛有光泽眼有神。叫声宏亮善跳跃,反卧地上速翻身。鹅嘴苍白鼻流涕,缩颈垂翅是有病。肛门粪污肫不饱,脚露青筋也不行。要分雌雄翻肛门,雄有蚓突细辨认。具体地说,可以通过一问、二看、三摸、四试的方法挑选雏鹅。一问即了解孵化雏鹅的种蛋来源,2-3年  相似文献   

15.
雏鹅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寄生于鸭、鹅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6.
眼下正是鹅雏孵化旺季。怎样使种蛋通过整个孵化过程,达到孵化率高,出雏率高呢?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鹅雏孵化的主要技术要点即“五注意”。1 注意温度 掌握好鹅雏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所需要的温度,是孵化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一般孵化初1~11d由于胚胎内物质代谢慢,产生热量少,温度可保持在38.3℃,待到孵化中期11~21d,由于胚胎物质代谢加快,体热增加,温度可低一些,保持在36.5~37.5℃之间,切忌忽冷忽热,更要防止暴热。第15天进行第2次照蛋,温度仍可保持在38~36.7℃之间。从21d直到出雏,由于胚胎产生大量热能,可…  相似文献   

17.
<正>雏鹅具有调节体温能力差,适应性、抗病性、消化力弱,新陈代谢旺盛等特点。1进雏前准备工作育雏前15天,对鹅舍、饲养场进行彻底消毒,可用10%生石灰水或5%漂白粉交叉消毒。饲养用具需用消毒液按规定的要求喷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温用品使用前在阳光下曝晒1~2小时。2挑选雏鹅看来源。主要看鹅雏的来源,要求鹅雏是健康无病、生长快、产蛋高的种鹅后代,鹅雏要符合品种的特征和特性。一般成年鹅的后代要好于新开产鹅的  相似文献   

18.
1育雏季节的选择 育雏季节要根据种蛋的来源、饲料条件和市场需要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中市场需要尤为重要。一般都是4-6月份育雏,这时气候由冷转暖,育雏较为有利,正是种鹅产蛋的旺季,可以大量孵化。  相似文献   

19.
(一)孵化过程应该特别注意的环节1.选种蛋。对一些畸形蛋、硬壳蛋、漂蛋以及一些长时间放置的种蛋绝对不能使用。2.种蛋入孵前要严格消毒。主要使用甲醛薰蒸法和新洁尔灭浸泡法。经过消毒的种蛋,可以提高胚胎发育,增强鹅雏的体质。3.把握好孵化温度。采用薄膜水袋法简单易行。用木板钉个框,然后将水袋放入框内,在水袋上下各铺上一层棉被,水袋内注水,在上面放温度计。温度掌握是最关键的环节,主要通过换水来调节,正常孵化前期要保持  相似文献   

20.
1强化免疫,增强体质 在雏鹅出壳2~3h内,必须100%的做好高免血清的注射工作,肌肉注射0.5~1.0mL/只。7~10日龄雏鹅注射小鹅瘟疫苗,肌肉注射1.0mL/只即可。2适时开食、饮水雏鹅出壳后在较长时间的转运过程中,体内水分消耗较大,由于较长时间缺水,雏鹅对水的需求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