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是今后农用覆地膜发展的重要趋势,阐述了农用覆地膜的使用现状,针对传统农用覆地膜所存在的"白色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研制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来解决此问题,分析了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的生产现状、成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用林业及其与社会林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用林业的概念及分类,以及农用林业与社会林业的关系,农用林业是一独立学科,没有社会林业的介入,农用林业照样生存。农用林业是社会林业的基础,社会林业又是农用林业及其用户—农民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3.
在对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的农用林业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农用林业研究委员会的农用林业分类系统,并参照有关文献,对该区现有的农用林业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描述。结果表明,该区的农用林业模式种类丰富,模式的组成成分多种多样。其中有些模式规模较大,历史悠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建议今后要加强对农用林业的研究,不断创立和优化适宜的农用林业模式。为实现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农用林业的需求,本质上是对其效益的需求,农用林业的效益构成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部分,甚至构成农民基本的生存条件,这是农用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早期的农用林业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生产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农民自身的需要,对农用林业成本与效益的核算显得并不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用林业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经营者迫切需要知道哪些模式更具盈利性、更有市场前途,政府与决策者需要知道哪些模式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更需要扶持,因此,农用林业的成本效益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已成为农用林业发展与推广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华南地区主要农用林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用林业的发展伴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转向高度市场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用林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农用林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而且更重要地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农用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当地农民对农用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需求,然而,对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农用林业效益的实现则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构成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从而形成对农用林业发展的基本约束。农用林业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并得以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善制度与政策环境,加强政府干预和乡村参与,并促使乡村经济行为规范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从事农用林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竹和中国的农用林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传统农用林业经营模式历史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农用林业模式的设计原理和顺序。根据应用竹类植物在营建农用林业模式的重要性,提出了将这类模式命名为竹类农用林业模式,同时对中国竹类农用林业的六种主要模式及其营建技术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竹类农用林业模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解决当前面临众多问题时可采用的一种良好的土地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7.
傅军 《世界林业研究》1992,5(1):49-49,73
英国农用林(Agro-forestry) 的系统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为了推动农用林的研究及发展, 英国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组织, 称为英国"农用林研究讨论会", 以协同全国的农用林研究工作。该会下设若干小组, 从事各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竹农用林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农林业研究的深入和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竹农用林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同一土地单元内,树木与农作物和动物联合在一起的农用林业系统给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文章简要叙述中国传统竹农用林业的模式、生长和结构特点,归纳出三个类型计八种竹农用林业模式,讨论了某些模式的营建技术,并对中国竹农用林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用林业高级专家座谈会综述钟懋功,何群为推动我国农用林业(Agroforestry)的发展,提高研究水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用林业系统理论,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学会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农用林业培训中心于1994年3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联合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会议和出版物在帮助人们了解农用林业系统的广泛用途及其多种形式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却较少知道农用林业系统的生物物理学关系。《亚洲农用林业生物物理学研究》(Biophysical Research for AsianAgroforestry)一书旨在对农用林业系统进行评介,而不是描述。本书对以前未曾  相似文献   

11.
稀土动植宝林用效果好陈军稀土动植宝是广西柳州稀土动植宝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农科院稀土农用研究中心合作生产的农用稀土复合剂,是我国著名稀土农用专家宁加责教授主持研究成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90年代高科技产品,是第三代农用稀土动植两用新产品,比目前普遍仅...  相似文献   

12.
农用塑料薄膜大多是由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经特殊的工艺制备而成,由于其特殊的材料性质和农艺优势在世界被广泛使用。从农用塑料薄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其残留物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农用塑料薄膜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的影响,介绍了废旧农用塑料薄膜的处理方式及其残膜污染的防治措施。分析并了解农用塑料薄膜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综合影响对农业生态修复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标是全面展示与评价农用林业在华北平原地区所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及其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评价将在地县、乡村、土地利用及农户四个层次上展开;在地县一级,将探讨农用林业的发展进程,木材供需与流通渠道。农用林业的生态效益以及政府在造林中的作用等宏观问题;乡村一级的评价将集中在收入分配、林木管护、集体经济的作用以及不同乡村中树木的不同社会经济效益;在土地利用层次上将阐述中国特殊的土地政策对农用林业的影响,不同土壤类型上产生的不同农用林业模式;农户评价以272个农户调查为基础。对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农户在农用林业中的决策与选择、参与农用林业的程度及其受益情况做出分析与判断。研究结果表明,农用林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同时,由于政策不稳定,集体经济的解体以及土地权利的模糊使农用林业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林学会生态分会、中国林科院国际农用林业培训中心和FAO亚太地区农用林业网络(APAN)共同举办的“中国农用林业(Agroforestry)高级专家座谈会”于1994年3月29~31日在北京召开。APAN协调员赖镇国先生和中国林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及有关的林业院校、研究所的25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的农用林业的发展,提高研究水平,发展具有特色的农用林业  相似文献   

15.
农用林业系统的生态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林业系统的生态学过程1引言农用林业(agroforestry)的定义是由国际农用林业研究中心(ICRAF)经过近10年的日臻完善才最后敲定,目前仍在不断提炼和升华之中。最初的定义是由King及其同事在1978年给出的:“农用林业是一种适合当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农用运输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农用运输车在农村使用条件下的优点和优势,并认为它是农村的最佳机具,提出了农用运输车不是汽车在农村的“过渡性”产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与市场》2002,(8):6-6
现代的农用塑料已远远超出最初的单一农业中的农用地膜、农用灌溉管材的范围,正在向广义的农、林、牧、副、渔业多方面扩展,延伸到农副产品的保鲜贮存和包装运输,实现牧渔业高产,农副产品丰产丰收等各个领域。现仅就农用塑料覆盖材料、节水灌溉器材、塑料育苗容器,对塑料需求情况概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用稀土在林业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广泛地进行稀土的农用研究,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目前,中国在农用稀土化合物的应用研究上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文介绍了国内农用稀土的应用现状、作用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农用林业的含义。作者指出,农用林业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改善环境。它将成为今后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用林业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农用林业的概念、起源和经营方式,继而阐述了农用林业模式对现代农业和林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