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选用112羽平均体重为(37.6±0.42)g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雏鸡以研究复合蛋白酶和甘露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将所有鸡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7羽鸡.试验组日粮在玉米-豆粕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25 g/t的复合蛋白酶、1 000 g/t的甘露寡糖及125 g/t的复合蛋白酶+1 000 g/t的甘露寡糖.试验分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两个阶段.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25 g/t的复合蛋白酶对肉鸡的采食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肉鸡后期(P<0.01)及全期的日增重(P<0.05).虽然肉鸡前期和后期的饲料转化效率未出现显著变化,但复合蛋白酶对肉鸡全期的饲料转化效率有改善的趋势(P=0.08).1 000 g/t的甘露寡糖不仅提高了肉鸡后期的日增重(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肉鸡后期及全期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复合蛋白酶和甘露寡糖同时使用对肉鸡各阶段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未表现出相互加和或抵消的效应.由此可知,125 g/t复合蛋白酶和1 000 g/t甘露寡糖对肉鸡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但两者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1腺肌胃炎817肉杂鸡养殖过程中,某些地区的腺肌胃炎的发生率几乎为90%以上,成为817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发病日龄最早为1日龄,一般多发生于7~10日龄,有的鸡群终身带病。1.1临床症状鸡群采食量低,吃料慢,"饲料不跟天"(与饲养手册标准相比,吃料差5~6天,比如15日龄的鸡只能  相似文献   

3.
王莉  陈晓  王书全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8):2354-2359
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抗菌肽对817肉杂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817肉杂鸡90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及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mg/kg金霉素,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和3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Ⅱ、Ⅲ组能显著提高1~21日龄817肉杂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21、42日龄817肉杂鸡的胸腺、法氏囊和脾脏指数(P<0.05);显著提高42日龄肉杂鸡的ND抗体水平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能提高817肉杂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黄肉鸡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脂肪乳化剂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三黄肉鸡300羽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鸡.试验期43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同期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佳能150g/t和250 g/t.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日增重、日采食量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肉鸡料肉比比对照组鸡的料肉比分别降低5.6%,6.1%,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行不同品种肉鸡免疫器官生长规律的比较与分析,笔者选择200只1日龄AA肉鸡,公母各半,200只1日龄肉杂鸡(科宝1500♂×海赛克斯♀),公母各半进行试验。试验鸡饲喂基础日粮,常规饲养。在7、14、21、28、35、42日龄各随机抽取8只,公母各半,称取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法氏囊)重量,分析相对生长、绝对生长、累积生长,进行AA肉鸡、肉杂鸡免疫器官生长规律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免疫器官的相对生长,14日龄肉杂鸡高于AA肉鸡;21日龄时二者较接近;28~42日龄AA肉鸡高于肉杂鸡。免疫器官的绝对生长,14~28日龄时,二者较为接近;35~42日龄时,总体表现为AA肉鸡高于肉杂鸡的趋势。免疫器官的累积生长,脾脏、胸腺的变化趋势,AA肉鸡和肉杂鸡差异不大;法氏囊的累积生长,28~42日龄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817"肉鸡,是莘县当地土杂鸡,又叫肉杂鸡,肉杂鸡的种蛋是商品代蛋鸡与快大型父母代公鸡(艾维因AA)杂交生产的,鸡在开产前和在280~300日龄不做法氏囊灭活苗免疫,使用这些种蛋孵化出的"817"鸡苗,出壳后母源抗体水平很低甚至没有母源抗体,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很易发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致鸡急性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的泛嗜性,本研究采取发生急性肉瘤的山东某地饲养的36日龄817肉杂鸡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接种CEF进行细胞培养,同时人工感染1日龄817肉杂鸡、海兰褐蛋鸡与白羽肉鸡、白来航系SPF鸡等4个品系鸡,结果均复制出同样肉瘤。将复制出的新鲜肉瘤分别制备肉瘤细胞、组织切片与培养12 d的细胞同时采用IFA试验进行病毒鉴定,结果从肉瘤组织中分离到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A)、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对1日龄817肉杂鸡进行的致瘤性与接种部位的嗜性研究结果表明肉瘤形成与接种部分密切相关。对不同日龄817肉杂鸡致瘤性结果显示肉瘤发生率对感染日龄有较强的依赖性。本研究表明来自817肉杂鸡的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中存在ALV-A、ALV-J以及REV共感染,具有急性、高致瘤性、泛嗜性等特点,在不同品系、不同日龄鸡均可诱发急性肉瘤。但急性肉瘤由不同病毒诱发还是与多种病毒共感染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饲喂不同油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油脂酸价对采食量和体重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210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组10个重复。处理1组添加豆油,处理2组添加鸡鸭油,处理3组添加精炼混合油A(酸价1 mgKOH/g),处理4~6组分别添加不同酸价的劣质混合油A、B和C(酸价分别为8、35 mgKOH/g和53 mgKOH/g),处理7组添加劣质脂肪酸。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劣质脂肪酸组可显著增加8~21、36~42日龄及1~42日龄肉鸡日采食量和料肉比(P<0.05)。劣质混合油C组8~21日龄肉鸡的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而与豆油组比,劣质混合油B和C组8~21日龄肉鸡日增重和21日龄体重显著降低。混合油的酸价与肉鸡采食量及42日龄体重呈负相关,随着酸价的升高,1~42日龄肉鸡平均采食量和42日龄体重逐渐降低,其中劣质混合油C组采食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肉蛋杂交鸡,是利用海兰、罗曼等商品蛋鸡做母本,用父母代快大型白羽肉鸡公鸡(如艾维茵)或父母代红羽肉鸡公鸡(如安纳克)做父本,采取经济杂交方式生产的商品代肉鸡(商品蛋鸡♀×父母代肉公鸡♂=肉蛋杂交鸡),简称肉杂鸡。肉杂鸡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选取14日龄爱维因肉鸡1000只(平均体质量358.25g±0.70g),研究油脂对3~6周龄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共设两个处理,对照组使用肉中鸡料和肉大鸡料,实验组日粮分别在肉中鸡料和肉大鸡料中额外添加2.5%和4%的潲水油,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共8个重复(栏),每栏125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脂肪可显著提高3~4周龄肉鸡的体质量和日增重(P〈0.05),可极显著降低5~6周龄肉鸡的料肉比和采食量(P〈0.01)。3~6周龄全期而言,添加脂肪显著地降低了肉鸡的采食量(P〈0.05),极显著地降低了肉鸡的料肉比(P〈0.01),且有提高肉鸡体质量和日增重的趋势(P〉0.05)。全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无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为:5.43元/kg,试验组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为4.72元/kg,添加脂肪可提高经济效益13.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林下放养模式下固始鸡和草蛋鸡两种肉蛋兼用地方鸡产蛋性能和养殖效益情况,本试验选取125日龄开产的两个鸡种分为两个处理组,一个圈舍一个处理组,试验期125日龄-300日龄25周,饲粮分为预产期和产蛋高峰期两个养殖阶段配制玉米-豆粕型粉料。产蛋试验期记录日采食量、死亡数、产蛋率,试验结束计算平均采食量、平均成活率、平均产蛋率。根据饲料耗用量、死淘鸡折价、蛋鸡销售价、试验鸡销售价,概算养殖效益。试验结果表明,产蛋试验期(125-300日龄)平均产蛋率,固始鸡达到41.35%,高于草蛋鸡6.92个百分点;试验期校正的平均日采食量,固始鸡为92.65g/只,低于草蛋鸡9.05g/只。本试验产蛋期25周的平均周产蛋率20个周固始鸡高于草蛋鸡,其中产蛋期17-22周连续6周固始鸡平均周产蛋率高于草蛋鸡17-30个百分点范围。概算的产蛋期养殖效益(鸡蛋售价+卖鸡收入-概算养殖成本-死淘鸡折价)则以固始鸡最好,固始鸡收益为78.91元/只,而草蛋鸡为68.02元/只,高于草蛋鸡10.9元/只。试验结果表明,在林下放养模式下,本试验产蛋期固始鸡产蛋性能和养殖效益都优于草蛋鸡。  相似文献   

12.
选择1日龄健康湘黄鸡300羽,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5个,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中草药试验组、Ⅱ组为抗生素试验组、Ⅲ组为对照组,全部饲喂基础日粮。饲养试验分为2个阶段,1~21日龄为第1阶段,22~49日龄为第2阶段。结果表明:在1~21日龄阶段、22~49日龄阶段和1~49日龄阶段,3个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和料肉比差异显著(P0.05);中草药试验组Ⅰ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最高,料肉比最低;抗生素试验组Ⅱ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Ⅲ组要高,比中草药试验组Ⅰ组要低,而料肉比比对照组Ⅲ组要低,比中草药试验组Ⅱ组要高。  相似文献   

13.
正肉鸡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本低、出栏快等优点,其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居我国现有畜禽品种之首。我国肉鸡品种主要包括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杂鸡、淘汰蛋鸡,年出栏量全球第二。2017年专业型肉鸡出栏量约90.44亿只,其中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合计81.2亿只,817肉杂鸡9.24亿只。河北肉鸡规模养殖发展较快,主要分布在沧州、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年出栏约3亿只,居全国第八。疫  相似文献   

14.
正817杂交肉鸡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肉用鸡品种,简称"小肉杂"。源于山东鲁西地区,因其饲养周期相对较长,肉质口感好,符合中国人的饮食口味,诸如某些地方特色鸡制品,如扒鸡、烤鸡、熏鸡等均采用817杂交肉鸡,市场需求量大;加之817杂交肉鸡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较大型肉鸡有很大的提高。817杂交肉鸡采用大型肉鸡父母代的公鸡(AA、罗斯308等)与常规商品代褐羽、粉羽蛋鸡(海兰、罗曼、尼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肉(蛋)鸡饲养及诊治工作中,发现一种以股骨头坏死为主要症状的肉(蛋)鸡瘫痪综合征,其中肉鸡发病率较高,蛋鸡略低。病鸡有单侧发生,也有双侧发生,肉鸡多发于12—25日龄,蛋鸡多发生于160—190日龄之间,红羽鸡发病多以跛行瘫痪,常卧于笼中,提出笼外多以两翅拍打而行。早期发病率较低随日龄及产蛋率上升致使发病率增加,从而造  相似文献   

16.
<正>肉鸡腹水综合症是发生于肉仔鸡的一种常见病,以明显腹水、右心肥大扩张和肺脏淤血水肿为特征。本病以3~6周龄肉鸡多发,公鸡比母鸡多发,早春、晚秋和冬季多发,给肉鸡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威胁了肉鸡养殖业的发展。1发病情况2014年11月2日,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平顶山村养殖户李某,饲养AA肉鸡3 000只,到27日龄的时候,发现鸡采食量下降,个别鸡两翅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红外断喙在"817"肉杂鸡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将160羽1日龄"817"肉杂鸡随机分为红外断喙组和不断喙组(对照)两组,每组80羽,统计初生重、1~7周龄体重、料肉比和喙长等数据。结果表明,红外断喙后,喙部尖端在9日龄开始脱落,23日龄100%完成脱落;红外断喙组的上喙喙长与对照组呈极显著的差异(P0.01),下喙喙长比对照组短,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外断喙对"817"肉杂鸡体重有短期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消失,且红外断喙组表现出了较好的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1日龄白羽肉杂公雏540羽,平均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60羽,用3种不同的处理日粮,蛋白水平分别为:16%、18%和20%;代谢能水平为12.55 MJ/kg,进行为期5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白羽肉杂公鸡日增重、料重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白羽肉杂公鸡采食量影响不显著,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升高,采食量有下降趋势。以最佳日增重及料重比为衡量指标,0~5周龄白羽肉杂鸡日粮适宜的蛋白质为20%,此时平均日增重23.80 g/d、料重比1.68:1,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某肉种鸡场4000套40日龄种鸡,6月24日发生零星死亡,2d后,大群采食量下降,即来我处,诊断为坏死性肠炎。7月25日某商品鸡场6000只肉杂鸡,24日龄,大群采食量下降,并出现死亡鸡只,第二天来我站,诊断为坏死性肠炎。现将两群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某肉种鸡场4000套40日龄种鸡,6月24日发生零星死亡,2d后,大群采食量下降,即来我处,诊断为坏死性肠炎。7月25日某商品鸡场6000只肉杂鸡,24日龄,大群采食量下降,并出现死亡鸡只,第二天来我站,诊断为坏死性肠炎。现将两群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