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比较了扁穗冰草在鲜贮和晾晒情况下,分别添加甲酸、蔗糖后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差异。采用随机选取区域刈割的方法对扁穗冰草原料进行取样,设置不同的处理组与对照组以比较其养分含量的不同。扁穗冰草青贮时,对原料进行晾晒,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增加(P<0.05)。添加甲酸能够显著减少乙酸的生成(P<0.05);添加甲酸、蔗糖都能够显著降低扁穗冰草青贮饲料的pH值(P<0.05),提高乳酸的生成,极显著降低氨态氮的含量(P<0.01);同扁穗冰草原料相比,青贮后其硝酸盐的含量显著下降,而亚硝酸盐含量则有所增加。经晾晒处理,扁穗冰草青贮饲料的pH值升高,乳酸、氨态氮含量下降,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添加蔗糖或甲酸可改善扁穗冰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冰葡萄园土壤管理的最佳技术方法,本研究以生产上主栽的山欧杂交葡萄品种‘北冰红’为研究对象,以清耕除草为对照,园艺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为2种处理方式,研究清耕除草、园艺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3种土壤管理方式对冰葡萄园土壤性状及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园艺地布覆盖处理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容积含水量略高于清耕除草处理;7月下旬至8月中旬,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高于清耕除草处理和自然生草处理,高出0.02~0.22℃,8月下旬,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温度高出清耕除草和园艺地布覆盖处理0.09~0.14℃;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葡萄单株重、单穗重、可溶性糖含量、单宁含量都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处理;自然生草处理的成本比园艺地布覆盖处理和清耕除草处理的成本分别低1 425元hm2和3075元/hm2。吉林省冰葡萄园土壤管理的最佳方式是自然生草。  相似文献   

3.
知识卡片     
冰草冰草别名野麦草、扁穗冰草。茎叶富含各种营养物质,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欢吃。春季返青早,能较早地为放牧群提供青绿饲料。它具有耐牧、耐旱、产籽较多的特点,结实期冰草的营养物质含量(风干物%):粗蛋白质5.20,粗脂肪2.50,粗纤维31.38,无氮浸出物39.64,粗灰分7.35。冰草具有高度的抗旱和抗寒性能,寿命很长,生活年限10年以上,适于在干燥寒冷地区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在沙质或粘质土壤  相似文献   

4.
试验比较了紫花苜蓿、春小麦与冰草、牛尾草、老芒草和无芒雀麦等禾本科牧草对种植土壤氮素的影响。种植春小麦一年后,使土壤全氮含量每盒减少0.85g,降低了5.33%。而种植紫花苜蓿、冰草、牛昆草、老芒麦和无芒雀麦等牧草一年后,分别使每盆土壤增加氮3.56、1.51、1.24、0.93和0.51g,士壤含氮量分别提高22.15、9.39、7.73、5.79和3.19%。种植土壤所增加的氮中碱解氮所占比例,分别由种植前土壤的6.46%提高到6.81、7.58、8.00、8.33和8.37%。禾本科牧草使种植土壤中增加的氮产物更易为农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供氮强度为种植紫花苜蓿后的3—6倍,而种植春小麦一年后土壤碱解氮含量未见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林西县内不同牧草地的土壤进行土壤原位呼吸及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不同牧草对农牧交错带土壤呼吸作用的效应。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牧草地,土壤原位呼吸速率与温度间呈正相关关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牧草地,土壤温度持续上涨,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土壤原位呼吸速率降低,所以土壤原位呼吸速率随地温的升高而变小。在不同牧草地,冰草和无芒雀麦草地土壤表现出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和较低的呼吸商。与其他牧草地相比,冰草和无芒雀麦草地表现出更好的土壤微生物指标。混播草种以后的盐荒地土壤有良好的微生物指标;退耕以后的苜蓿草地与荞麦农田相比,土壤微生物指标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种植菊苣后对柑橘果园土壤性质的影响,探明清耕和生草2种种植模式下柑橘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柑橘园种植将军菊苣后,0~15cm土层土壤温度较对照均显著降低,且表层土壤表现更显著;生草园0~20cm土层pH和有机质含量均提高,表土层增加幅度一般较深层土壤差异更显著,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说明,果园生草可有效改善果园小气候及土壤物理性状,产量略降低,但生草果园总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陕北黄土高原不同石油开采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并比较了研究区主要植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吸收情况。【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重量法测定了3个采样区(安塞萝卜地、延长严家湾西山和东山)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分析了当地主要草本和木本植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吸收情况。【结果】研究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石油污染物多集中于0~20cm土层。随着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的增加,大部分草本植物体内的总石油烃含量也增大。当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低于10 000mg/kg时,大部分植物体内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土壤。狗娃花、冰草、梭草茎叶中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根,而铁杆蒿、黄蒿和无芒雀麦根部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茎叶。冰草、铁杆蒿对总石油烃的转移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沙棘和紫穗槐各部位的总石油烃含量为叶>枝、根,而狼牙刺则为枝>根>叶。3种木本植物对总石油烃的转移和富集能力由高到低为狼牙刺>沙棘>紫穗槐。【结论】冰草、铁杆蒿、沙棘和狼牙刺对总石油烃的转移和富集能力均较强,是当地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优势耐性植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两种冰草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为新疆筛选利用抗旱性强的冰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然干旱法,对引进塔乌库姆冰草和新疆野生冰草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根据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降低,而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各抗氧化酶类活性升高,复水处理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CAT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引进塔乌库姆冰草抗旱性优于新疆野生冰草.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抗旱特性,以扁穗冰草实生苗为研究材料,进行干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糖生理指标的测定及用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扁穗冰草PLD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渗透胁迫条件下扁穗冰草的脯氨酸、POD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扁穗冰草PLD基因表达量都与扁穗冰草渗透胁迫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旱塬区地面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和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不同覆盖措施(覆草、覆沙、覆膜和清耕)对旱地苹果园土壤和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测定分析了陇东旱塬区苹果园土壤状况和树体生长结果特征。结果表明,覆黑膜和覆草处理显著降低了0~40cm和20~40cm土层pH;3种覆盖方式均显著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大了土壤孔隙度;覆草和覆沙果园的土壤体积质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覆膜和清耕果园则相反。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覆草覆沙覆膜清耕;覆膜后土壤全磷含量降低;3种覆盖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清耕,而有效磷含量降低。覆盖后百叶干质量明显增加,叶片钾含量降低,硼含量增高;覆草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覆盖能显著提高平均单果质量;覆草和覆膜降低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浓度盐溶液胁迫下NewHy Crested牧草种子发芽率及其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Hoagland营养液(CK)相比,0.7、1.4 g/100 ml NaCl盐溶液和0.7 g/100 ml土壤浸提液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P>0.05),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未见显著下降(P>0.05);2.1 g/100 ml NaCl盐溶液和1.4、2.1 g/100 ml胁迫时,发芽率显著下降(P<0.05),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亦显著下降.NewHy Crested牧草种子对盐渍生境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受较高盐胁迫.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240℃热解小麦秸秆制备的生物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及对土壤中铅离子的固定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生物炭对铅离子以化学吸附为主要过程,298.15K和323.15K下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5.02 mg/g和51.05 mg/g;通过小白菜种植实验,生物炭在土壤中添加量大于1%时,小白菜含铅量小于0.082mg/kg,且小白菜中铅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为解决铅离子污染的土壤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岩溶区棕色石灰土胶体对镉铅的等温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岩溶地区石灰性土壤胶体对重金属Cd、Pb离子的吸附特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棕色石灰土来提取土壤胶体,模拟实际土壤污染情况,开展土壤胶体对Cd、Pb的吸附试验,并研究了Cd、Pb离子间的竞争关系及有机质在吸附试验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胶体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R模型均能拟合,拟合优度均在0.93以上;单一溶液中Cd、Pb的平均分配系数与混合溶液相比有所提高,分别升高0.81和0.30,去除有机质后的胶体对Cd吸附量降低了30%~46%,对Pb吸附量下降了14%~25%。与Cd~(2+)相比,Pb~(2+)与胶体亲和力更大更易牢固地吸附在胶体上;混合溶液中两种离子间存在竞争干扰作用,其中Cd~(2+)更易受到Pb~(2+)的影响;去除有机质会减少胶体吸附位点使吸附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枸杞对原生盐碱地抑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甘肃景泰原生盐碱地枸杞(Lycium barbarum L.)园中土壤的水溶性盐分和离子组成。结果表明,栽培枸杞降低了10~100 cm土层水溶性盐分总含量,20~40 cm土层降低更明显;栽培枸杞对0~100 cm土层的盐离子产生不同的影响,降低了K+、Na+和Cl-的含量,但对Ca2+和SO42-影响不明显,Mg2+的含量反而增加。可见栽培枸杞降低水溶性盐分主要与一价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更加合理地利用和管理草地,保证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代表性品种多年生牧草冰草和一年生作物小麦研究开垦天然草地对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和草地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选取2个植被组成和土壤类型均不同的样地进行ANPP和土壤碳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ANPP和0~2×109、0~12×109g/hm2土壤碳储量显著受到样地和种植处理的影响(P〈0.05)。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冰草13/12年后,ADRI和Onefour样地的ANPP降低,而种植小麦使ANPP增加。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冰草13/12年土壤碳储量和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而种植小麦使土壤碳储量显著降低。ADRI样地3个处理的ANPP和土壤碳储量均显著高于Onefour样地的ANPP和土壤碳储量(P〈0.05)。加拿大混合普列里草地类型上,草地ANPP和土壤碳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结论]加拿大混合普列里草地类型上,开垦天然草地种植冰草和小麦13或12年后使草地生产力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和饲用玉米对引黄灌区土壤盐分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饲用玉米(Zea may. cv.)的田间试验,测定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含量,研究了其对景泰县引黄灌区土壤盐分的生物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 cm的土层中,紫花苜蓿处理土壤平均可溶性盐分含量比对照降低30.1 %,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可溶性盐分、K+、Na+、Ca2+、Mg2+、SO42- 和Cl- 含量降低最显著的是0~20 cm土层,在层次分布上均呈表层低-中层高-下层低的规律。种植饲用玉米的抑盐效应未表现出来,但明显改变了盐离子的比例和分布。生物覆盖对改良盐碱地潜力大,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内陆盐碱地开发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铅胁迫下添加茶多酚和钙离子对茶树叶片铅吸收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法和扫描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舒茶早茶树叶片铅吸收特性及铅的亚细胞分布,并比较茶多酚和钙离子两种不同添加剂对茶树叶片铅吸收和亚细胞分布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铅胁迫显著增加茶树叶片中铅的含量,显著降低钙的含量。茶多酚添加后,茶树叶片铅含量显著降低30.89%,钙含量显著增加11.10%;添加钙离子对茶树叶片铅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使钙的含量显著增加了34.57%。铅被茶树吸收后,茶树叶片表面和气孔周围褶皱度增加,铅沉积于液泡内,造成细胞器的损伤;茶多酚和钙离子的添加减轻了铅对叶片细胞的损害程度。铅在茶树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顺序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质体和叶绿体、线粒体。研究表明,茶多酚主要通过减少铅的吸收量来缓解茶树叶片的铅毒害作用,钙离子主要通过改变铅在茶树叶片细胞不同组分中的含量(增加细胞壁对铅的截留、降低细胞内铅的含量)来缓解重金属铅对茶树叶片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磷酸改性生物质炭对石灰性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5—2019年选择豫北某地污染农田土壤开展连续5a的定位试验。研究选用磷酸改性稻壳生物质炭为土壤调理剂,设置土壤调理剂不同年限的连续施用处理,分析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及小麦籽粒镉、铅含量,以探究调理剂钝化效果的持续性,借助高通量测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石膏对苏打盐碱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施用不同用量(0、0.6%、1.2%和2.4%)石膏及灌排水对土壤絮凝作用、上清液pH、上清液离子含量、土壤交换性离子含量、土壤碱化度、石膏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膏显著降低苏打盐碱土上清液pH及土壤碱化度,增加土壤水溶性中盐分离子含量;灌排水显著降低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和土壤碱化度。各处理加入石膏后,上清液pH 由10.31先降至8.19~8.55后又缓慢增加;第5天时,0.6%、1.2%和2.4%石膏用量处理上清液pH分别为9.53、8.52和8.34,土壤碱化度分别下降至50.40%、33.00%和25.23%,石膏利用率分别为52.59%、58.1%和40.99%。由此可见,在试验范围内,综合土壤改良效果及石膏利用率,1.2%石膏用量为试验最优用量。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对土壤中铅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种不同培养基从铅矿厂周围土壤样品中筛选出了9株对重金属铅离子具有生物富集能力的菌株,其中4株真菌,3株细菌和2株放线菌。将富集能力最强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青霉属。研究了与土壤共培养条件下,该青霉菌在不同接触时间内对土壤可溶性铅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土壤初始铅离子含量为500 mg/kg时,土壤铅离子浓度随着青霉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接种青霉菌24 h后,土壤中可溶态铅离子浓度已经显著下降;培养处理72 h后;土壤中可溶态铅离子含量降为121.75 mg/kg,最高富集率达到为96.54%;此后至96 h,可溶态铅离子浓度趋于稳定。因此,用青霉菌富集土壤中铅是有潜在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