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钵体育苗摆栽增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钵体育苗人工摆栽技术,是在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简高产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高产、高效、优质特点。1996年我们在小区试验同时在大田示范,均取得显著的效果,小区试验人工摆栽单产9O90kg/hm‘,抛栽单产8550kg/hm’,手插单产8160kg/hm’。钵体摆栽技术上除要落实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规程外,还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选用中早熟品种可选用分美力强、矮秆耐肥、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的中早熟品种。通过调查,以合江23、上育397、藤系144搭配垦鉴90-31、合江19(主茎叶数均为11~1…  相似文献   

2.
水稻钵苗机械摆栽技术试验示范效果分析表明,用448孔盘或434孔盘钵苗机械摆栽比平底盘常规机插增产12.5%~17.7%,增效17.1%~26.1%。钵体苗秧苗素质好,通过机械摆栽,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秧苗数,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刘冬 《北方水稻》2002,(Z1):25-26
二九一农场三分场十五队位于农场南部,地势平坦,地下水丰富,光照充足,属于第二积温带下限,土壤为潜育化草甸黑土,有机质5.53%,pH值8.21。2001年我队推广钵育摆栽120hm2,占水田面积的34%,经实测实收,钵育摆栽平均产量638.7kg/667m2,较常规育苗移栽增产99.3kg/667m2,增产18.4%。1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区设在十五队二号地,面积为124hm2,其中钵育摆栽面积100hm2,常规育苗移栽面积24hm2,全部是井水灌溉。供试品种为空育131;育苗时间为4月8日~15日;移栽时间为…  相似文献   

4.
机械插秧对水稻根系伤害重,插深一致,插后返青慢,但是可以保证一定的苗数;人插植伤小,插后易缓苗,但是插秧时难保证插深、密度,人为因素难把握;钵育苗可增加单株生长空间,插后无植伤,提高带蘖率及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试验证明,钵育摆栽是最有效的增产增收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益微生物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2001年在建三江科研所稻田内进行了益微不同处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建三江科研所种植水稻17年的稻田内,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7%,pH值5.8。本田施磷酸二铵8kg/667m2,尿素15kg/667m2,硫酸钾5kg/667m2,5月23日插秧,规格30cm×13.3cm;灭草配方:阿罗津+农得时二次施药。2试验设计大区示范,每处理1.5×667m2,水稻返青后施肥。处理1:益微生物肥2kg/667m2+常规施肥。处理2:益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查哈阳农场在1996年试验示范了15亩的水稻“三膜、钵育、摆栽”技术,水稻平均单产达808.Ikg,1997年推广了4.5万亩平均亩产为661.4kg,最高亩产达809kg。摆栽水稻较机插亩产量平均提高123.Ikg。经两年的试验推广,对此项技术有下列启示:1“三膜、钵育、摆栽”的秧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采用钵盘育苗,单株发育较好,平均每株带菜0.5-0.7个,摆栽后缓苗时间较短,1997年4.5万亩摆栽水稻的缓苗时间平均为1.6天,其中老稻田平均只有06天,新稻田平均为1.4天,盐碱地3.2天,技机插缩短8-10天。同时,抗寒抗旱性较机插栽培强。1997…  相似文献   

7.
水稻钵苗摆栽是利用特制带钵体的秧盘培育秧苗,通过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带钵上按一定行穴距摆插。综合了钵革抛秧无植伤、盘育机插(或手插)秧苗分布有序的优点,是一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提质、增产、增效幅度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栽培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培育4.2叶以上的带菜大酋。技术创新是有序摆栽无植伤。水稻钵苗摆栽是在钵苗抛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5年八五O农场在垦区首次进行钵酋人工抛秧栽培技术试验,表现秧苗素质好、移栽省工省力、无植伤、分奠早生快发等。但大面积应用存在钵体散块、倒苗、分布不匀,钵体入土浅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稻麦两熟田机插秧生产中采用"重底(复合肥25 kg)+早追(尿素10 kg)"施肥方式存在的返青迟、前期分蘖少、后期群体大但小分蘖多、产量不高的问题,研究了3种施肥方式对黄华占机插群体构建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底肥施复合肥25 kg+碳铵25 kg,穗肥施尿素5 kg"的施肥方式,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分蘖发生早,群体形成快,穗数和着粒数适中,结实率高,千粒重较高,产量可达599.20 kg/667 m2,施肥比较效益140.58元/667 m2;采用"底肥施碳铵50 kg、追肥施尿素5 kg、穗肥施尿素5 kg"的施肥方式,机插秧返青分蘖快,群体适中,穗粒结构协调,产量较高,达591.64 kg/667 m2。  相似文献   

9.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将侧深施肥装置安装在插秧机上,通过插秧机动力带动侧深施肥装置工作.在插秧的同时,按农艺要求,完成倒深施肥。军川农场于1996年引进了11台侧深施肥装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外地使用经验,对此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效果如下。1基本情况试验设在22队7号地,土质为草甸土,有机质含三为3.9%,水解氛含g为4.04mg/1009土,速效磷3.omg/1009土,速效钾11·85mg/1009土,pH值6·9。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老大豆。水耙地时不施肥,在插秧时按每公顷磷酸二按100kg、尿素60kg、硫酸钾30kg的用量混拌后装在施肥箱…  相似文献   

10.
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探讨寒地水稻生育诊断、预测丰产技术电脑专家系统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效果。2试验内容与方法2.1试验内容试验在江滨农场25队,面积10hm2。采取大区对比试验。设二个处理:处理1为高产优化配方施肥;处理2(CK)为常规施肥。试验要求各项栽培措施按“三化’做培技术同步进行,主要措施指标为:品种为垦鉴93~341;4月15~20日苗床播种;5月15~25日插秧;插前封闭灭草。2.2试验管理与调查方法育苗前在试验地采集土样,进行土壤速效氮、磷、钾化验分析。根据化验,该地土壤速效氮84.45kg/hm’、速效磷108.00kg/hm’…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较多,但都采用人工铺膜、人工插秧的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不便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此,我们于1996~1998年对机动插秧机进行了配套改造,使其具有铺膜功能,使铺膜和插秧同时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根据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示范,本项技术与常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相比,节水3402m’/hm’,节水幅度34.9%;增产稻谷657.gOkg/hm’,增产率660%;由于实行机械化插秧,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插秧费用3O00元/hm’,扣除地膜增加的费用472.50元/hm‘,净增收入1177.20元小m’,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专用复合肥是根据水稻在移栽后对氮、磷、钾需求规律研制出来的一种中浓度复合肥,最适作水稻移栽田基肥用。它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返青快”、“安全性好”等特点,使用后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使用方法:作水稻基肥,用量一般为25kg/667m2,不需再配施其他的化学肥料,施肥后马上可以插秧,不会烧苗。移栽后5~7d再施追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作基肥的移栽田,追肥里氮的数量不变(一般10~15kg/667m2),钾肥数量可以减少一半(籼杂5kg/667m2,粳杂2.5kg/667m2),磷肥可以省略不施。水稻专用复合肥还可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稻钵育摆栽技术的推广,相应配套的育秧大棚也大量增加。今年,我分场新购进水稻育秧钢架大棚183栋,育秧面积7.5万m’,平均每栋大棚造价10200元;为充分利用这些水稻育秧大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职工收入,我分场各队在水稻插完秧后,部分职工试验性种植了西瓜、香瓜、芹菜、香菜等瓜菜品种,获得了较好的效益c具体做法是:我分场水稻摆栽育苗期4月5日到5月15日,同时西瓜、香瓜也开始在温室内育苗。水稻插秧稻苗出棚后,5月20比计把棚地进行翻、耙、起垄、施肥,覆膜后栽上瓜苗,平均每栋大棚栽西瓜苗54O棵,香瓜色1100棵左右。…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械插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满昌 《中国稻米》2006,12(4):37-38
引用软盘育秧、机械插秧技术;应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用水等技术措施,将解决皖南山区水稻产量“不稳不高”的问题。2005年在安徽省广阳乡进行百亩试验示范生产,水稻产量达到524kg/667m^2,比前三年平均增产68kg/667m^2,增产14.16%,净增产值74.21元/667m^2。  相似文献   

15.
水稻深施肥的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稻深施肥的效益,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5 kg/667 m2时,深施肥总氮径流损失比表层施肥降低25.1%,总磷径流损降低58.9%,水稻增产12.7%,氮肥利用率提高10.02%,利润增加133.60元/667 m2。在达到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比施氮量为18.68 kg/667 m2表层施肥节氮3.68 kg/667 m2,节磷1.84 kg/667 m2,节钾2.58 kg/667m2,节约肥料成本36.39元/667 m2。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抛秧栽培是一种高产、节水、节能、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适于集约化生产的新的栽培模式。水稻钵体育苗抛秧栽培技术研究表明:此项技术与常规插秧栽培相比,每667m2省工3个,节水230~240m3,节省种子3kg,农膜1kg,增产31~35kg,节省能量262.5J×106,能流比提高1.374,节支增收近100元;在诸多栽培技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稻施用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插秧前施用缓释尿素,生育期不追肥,增产效果明显,产量可提高43.3 kg/667 m2,纯效益增加72.6元/667 m2,可在生产上应用,建议用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水稻精确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提高氮肥利用率,特进行水稻精确施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精确施氮,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提高5.29%左右,达到30%以上,节省纯氮用量4.7~5.0 kg/667 m2,增产1.9~38.3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北方水稻超高产栽培全程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荣  刘国安 《北方水稻》2008,38(2):54-56
为了实现北方水稻产量达到900 kg/667 m2的目标,结合北方气候条件特点,实行良种良法并进,从选种到收获加工全过程总结了水稻超高产种植技术。尤其在栽培技术上,重点提出了北方水稻"四早",即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早控苗;钵体育种精量稀播"单粒匀播";宽窄行定量浅栽;垄作沟灌;控苗搁田等技术,以实现北方水稻种植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主要是选用审定推广的与当地熟期相适宜的优质高产多抗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适时大棚钵体旱育壮苗,标准化整地,合理稀植、钵体摆栽、机械插秧,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控氮增磷钾,增施硅肥,节水增温灌溉,综合防治稻瘟病等病虫草害,确保优质、高产、高效和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