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省近岸海洋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沿岸11种23个海洋贝类样品体内污染物残留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河北省沿岸海洋贝类生物质量全部超标,主要污染物为Pb、Cd、As和DDTs;同时不同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差别明显,蛤蜊类体内Pb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明显要高,脉红螺、扁玉螺和毛蚶体内Cd和As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含量要高,而缢蛏体内DDTs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要高出十几倍。因此应加强河北省海洋经济贝类的生物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类毒素是海洋藻类产生的天然产物,能引发赤潮的海洋藻类有260多种,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由于许多有毒的藻类,被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摄食,其毒素在这些生物体内蓄积,这类毒素称为贝毒,人们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中毒,根据中毒症状可分为5类:①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  相似文献   

3.
宫一震 《科学养鱼》2006,(12):55-55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辽宁、山东沿海称海蛎子,江苏、浙江称蛎黄,福建、广东称蚝。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贝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但是在牡蛎的养殖过程中,其敌害较多。对牡蛎的敌害充分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在牡蛎的养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牡蛎养殖常见敌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一震 《河北渔业》2006,(12):42-42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辽宁、山东沿海称海蛎子,江苏、浙江称蛎黄,福建、广东称蚝.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贝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但是在牡蛎的养殖过程中,其敌害比较多.对牡蛎的敌害充分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在其养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海洋贝类在海洋生物类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经济种类已被广泛地进行人工养殖。因此,运用现代生物学手段为养殖单位提供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苗种显得十分重要。已有的资料表明,海洋贝类三倍体的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多种性状均优于二倍体个体。基于此,海洋三倍体育种越来越引起重视,许多学者在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拟就海洋贝类三倍体育种的原理及方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这项研究工作在我省深入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海洋水产资源增殖的理论,对当前河北开展贝类增养殖开发的规模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建议增殖规模要以剩余生产力水平和提高剩余生产力水平的程度为基础。首先提高剩余生产力水平;其次扩大生态容量,消除敌害生物,才能提高增殖种群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7.
<正>海洋经济贝类的人工育苗是海洋经济贝类养殖的瓶颈,而贝类人工育苗的关键在于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如何提供优质稳定的单细胞藻类决定着贝类人工育苗的成败。在西施舌和双线紫蛤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常因藻类供应不足导致育苗失败。本文拟从单胞  相似文献   

8.
<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福建是最早开展西施舌人工育苗的省份,在育苗过程中常出现幼苗大批死亡导致生产失败。笔者根据近几年人工育苗经验,浅谈西施舌育苗过程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1.敌害生物敌害种类主要为枝角类、桡足类、甲藻类、藤壶、海蟑螂等。主要危害浮游幼虫,与幼虫争食微藻,影响幼虫生长。防治方法:育苗期间用水经砂滤后,再用海绵袋过滤,防止敌害  相似文献   

9.
金藻具有个体小、无细胞壁、游动缓慢而且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双壳贝类工厂化育苗中。优质足量的饵料供应是贝类育苗成功的坚实基础,而防治污染是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当藻液中的敌害生物如腹毛虫,游捕虫,裸甲藻等大量繁殖时金藻的培养往往因它们的侵害而宣告失败。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金藻的工厂化培养中,防治敌害生物的污染,应严格遵守以防为主,及时杀灭的原则。现将其培养技术和污染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海洋浮游动物是鱼类、甲壳类、贝类等动物的基本食料;并且对经济鱼类的栖息、洄游、索饵、鱼类大量进入渔区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浮游动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海洋坏境的变化情况。因此,调查一个海区中浮游前物种类的分布及数量变动的规律,可有助于了解或预报那里渔业资源的变动。  相似文献   

11.
舟山漁場岱衐洋、大戢洋餌料浮游动物初步調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虞研原 《水产学报》1965,2(1):69-74
海洋浮游动物是鱼类、甲壳类、贝类等动物的基本食料;并且对经济鱼类的栖息、洄游、索饵、鱼类大量进入渔区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浮游动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海洋坏境的变化情况。因此,调查一个海区中浮游前物种类的分布及数量变动的规律,可有助于了解或预报那里渔业资源的变动。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inarum,俗称花蛤、蛤仔,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也是福建四大养殖贝类之一。菲律宾蛤仔(以下称蛤仔)的人工养殖,具有投资少,收益大的特点,很受群众欢迎。由于蛤仔常常受到各种敌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要使蛤仔增产,必须做好敌害防除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近数十年来,有毒有害浮游生物赤潮成为世 界性海洋生态与经济问题。依据日本本城凡夫 (1999)报道,1971-1995年在日本,赤潮所造成 的全国被害总额高达416亿日元,年平均高达17 亿日元。 迄今,对鱼、贝类养殖危害最大的赤潮浮游生  相似文献   

14.
在水产养殖中,氰化物被用于毒杀敌害生物,但有关使用氰化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鲜有报道。本文从氰化钠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氰化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不会造成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生态工程,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鱼礁的大量投放,海洋牧场海床逐步转变为高度异质性的底栖生境,底栖生态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底栖及底层生物的栖息与繁衍。针对传统调查方法在海洋牧场中的局限性,聚焦天津海洋牧场,基于侧扫声纳后散射数据和多波束测深数据,从侧扫图像亮度、图像纹理及地形起伏度等3个维度,探索了天津海洋牧场海床类型识别、分类和面积量化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天津海洋牧场共发现人工鱼礁、牡蛎类、淤泥类、蛤仔泥混类、牡蛎泥混类及碎贝泥混类等6种海床类型,基于声学图像特征的海床类型识别方法准确率达90%,可满足海洋牧场底栖生态研究的需求;通过对比分析,天津海洋牧场本底淤泥类海床消退为58.19%,贝类海床增至7.96%,贝类资源增殖效果明显;人工鱼礁周边新生牡蛎礁0.246 km2,并伴有0.303 km2的牡蛎泥混海床待发育为牡蛎礁,海洋牧场建设对牡蛎礁具有重要的修复作用。本研究探索了适宜于海洋牧场的海床声学分类方法,探讨了声学技术对传统底栖调查方法的补充与完善作用,明确了海床类型与声学图像特征的紧密联系,验证了海洋牧场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成果可有效应用于近岸海域生境修复、贝类资源量精准评估及牡蛎礁演化机理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SPSS软件对我国沿海11省(市)2011年海洋经济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聚类分析,对各层次海洋经济实体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可以根据相似度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海洋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包括广东、山东省;第二类是海洋经济发达地区,包括上海市;第三类是海洋经济中等地区,包括天津市和辽宁、江苏、浙江、福建省;第四类是海洋经济欠发达地区,包括河北、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从整体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结构调整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饰贝科和贻贝科双壳类软体动物已经成为世界上海洋、半咸水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最重要的有害入侵动物。饰贝科沙筛贝的影响以及虾的反应可通过基于密度的相互作用进行阐述。低密度的滤食性贝类因可以去除悬浮微粒物而对水产养殖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桂芳 《齐鲁渔业》2014,(10):34-35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贝类死亡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贝类死亡的种类、面积不断增加,使贝类养殖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问题已引起水产养殖者的广泛重视。 1 养殖贝类死亡原因 造成养殖贝类严重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海洋污染、气候影响、各种敌害和赤潮等。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业合理的结构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福建省1983—2012年的海产品产量与海水养殖产量数据,研究了福建省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的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主要以贝类、藻类为主,海洋捕捞主要以鱼类、虾蟹类为主;分析了福建省海水养殖的养殖比、面积、单产等的发展趋势,得出鱼类、虾蟹类增加趋势较大,增产潜力大;针对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渔业部门指导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臻 《福建水产》2010,(3):39-45
2009年8至9月对福建沿海中北部主要贝类养殖区沉积物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Hg、Cd、Pb、As、HCHs、PCBs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部分海域硫化物、DDTs含量超标,整体上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良好。贝类体内Hg、As、Pb、HCHs、PCBs、DDTs含量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仅有小部分站点贝类体内镉含量超标,但贝类受石油烃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