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玉米Lancaster群5个改良自交系为父本,Reid群和Dom群5个骨干自交系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25个玉米杂交组合,研究5.5万株/hm~2、7万株/hm~2和9万株/hm~2种植密度对各杂交组合及亲本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种植密度下,25个玉米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37.12%、134.90%和127.86%,且杂种优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PH4CV改良自交系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较高。在5.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一般配合力以自交系PH5AD最高,为7.02;在7万株/hm~2和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以自交系PH4CV最高,分别为20.73和18.24。以PH5AD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适宜稀植,以PH4CV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在高密植条件下易获高产;以PH4CV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较耐密植,以J1577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宜稀植。  相似文献   

2.
几个自选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0个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4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籽粒产量等7个农艺性状在不同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98012、98033、98103的利用价值较高,可能成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3.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 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为母本 ,7个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的骨干系为父本 ,组配成 6 3个测交组合 ,研究了南斯拉夫自交系 7个性状的配合力 .结果表明 ,980 9各性状的GCA均为显著正值 ,组配出的 980 9×S2 2 杂交组合较对照增产41 6 % ,是最有直接利用价值的自交系 .980 5 ,980 6自交系单株产量的GCA为极显著正值 ,但未组配出超对照的杂交组合 .其余 6个自交系无直接利用价值 .各自交系可用于改良其相应非优势类群自交系  相似文献   

4.
按NCⅡ设计,用5个玉米Tuxpeno选系与我国玉米五大骨干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玉米Tuxpeno选系的小区产量的配合力方差.结果表明:5个玉米Tuxpeno选系之间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未达到显著差异,但与测验自交系之间的特殊配合力(SCA)达到极显著差异.玉米Tuxpeno选系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自交系是449(0.17),而测验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是黄早四(0.12).特殊配合力(SCA)最高的组合是Mo17×94-90(0.25),产量最高的组合是449×78599(3.84 kg/4.5m2).  相似文献   

5.
随着审定制度的改变,大量玉米新品种涌现市场,为了选择适宜豫北区域生产的玉米新品种,指导当地玉米生产,本研究以‘郑单958’作为对照,对30个新审定的玉米品种在本区域大田条件下种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宜机收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14~120天,在豫北地区能正常成熟,雌雄花期能够正常相遇,抗逆性较好;产量为8726.97~11973.68 kg/hm2,较对照增产明显的有‘豫单1851’、‘德合187’、‘玉农76’、‘中博510’、‘浚单1538’和‘漯玉16’,增产率分别为10.4%、8.9%、7.5%、7.3%、5.8%、4.5%,其中‘豫单1851’、‘德合187’、‘玉农76’、‘中博510’、‘浚单1538’五个品种收获时水分相对较低,分别为:21.5%、21.7%、19.1%、19.6%、18.2%。研究表明,30个参试品种中‘浚单1538’等5个品种在豫北区域具备机械化籽粒收获性状。  相似文献   

6.
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4个玉米自交系作为父本、5个玉米自交系作为母本组配成20个杂交组合,对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组合P5xP8、P4xP9、P2xP7种子活力和配合力好,可进一步鉴定;组合P3xP8、P3xP7、P4xP6、P2~P8种子活力及配合力相对较好,需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7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自交系12个杂交组合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沈136、G3两个玉米自交系是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可以作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沈136×G3、A1-6×G1是表现较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15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试的两套玉米自交系做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44个杂交组合.对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穗重和产量等6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估算.按照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筛选出3个优良自交系和2个优良杂交组合.对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在选择优良杂交组合时应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9份不同来源的鲜食糯玉米自交系,按照Griffi 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组配出36份杂交组合,对所获得的杂交组合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W6、W9、W4、W3、W1等5个糯玉米自交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组配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种后代,其中产量特殊配合力(SCA)值最大的组合是W4×W7(90.377 8);自交系W1、W3、W6、W4等4个自交系可以组配出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的杂交组合;自交系W3、W7、W9等3个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易获得果穗较长、秃尖较小、行粒数较多糯玉米杂交品种;W6、W9、W1、W8等4个自交系,用作亲本组配杂交种可以较明显地提高子代百粒重,有利于高产品种的育成;自交系W4、W6、W3、W2等4个自交系作为亲本可以组配出出籽率较高的杂交种后代。  相似文献   

10.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了35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产量及相关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以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同一自交系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低的自交系也有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出现。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P4(济533)、P7(K1516)与P12(PH4CV)。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产量以P5(浚0566)/P12(PH4CV)特殊配合力最高,P5(浚0566)/P10(986)最低。百粒重、粒长、穗长与穗行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轴粗与虚尖长狭义遗传率也较高,但这些性状对产量是负向效应,应综合考虑这些性状;产量与单穗重的狭义遗传率低,应在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几个自选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11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8个杂交组合,对其玉米籽粒产量等9个数量性状不同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忻831、忻662、忻923、忻915的利用价值较高,可能成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出籽率、行粒数可以早代选择;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产量、秃尖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艳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05-9707
[目的]对所选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进行评价.[方法]对10个自选玉米自交系(TNA0901、TNA0902、TNA0903、TNA0904、TNB0801 、TNB0802、TNB0803、TNB0804、TNB0805和TNB0806)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4个单交组合,对其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TNA0904、TNB0806和TNB0805的一般配合力(GSA)效应值大部分为正向值,其综合性状较好,可用于选育强优组合;TNB0806×TNA0903、TNB0805×TNA0903和TNB0804×TNA0903组合的子粒产量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较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以进一步试验鉴定.[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所选自交系的利用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玉米育种机械化进程,筛选早熟、耐密、脱水快、宜机收玉米新种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14 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 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 11 个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RF315可提高组合的产量,IRF313-1、IRF313-2、B103等自交系能使组合株高穗位降低,PHG7、PHK76、PHW43、PHJ89、3IBI3、B103、PHJ40等自交系能使组合脱水速率加快,这些系可在生产上加以利用;IRF313-1×郑718、IRF315×郑58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在育种工作中,株高等4个性状宜进行早代选择,而穗粗等4个性状宜进行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糯高粱新选不育系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糯质高粱新选不育系,为糯高粱的品质改良提供优良的亲本材料,选用3个不育系、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9个杂交组合,测定其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单宁4个品质性状,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新选糯高粱不育中,11476A2总淀粉、脂肪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11486A2蛋白质一般配合力高,11494A2单宁一般配合力高。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蛋白质>淀粉>单宁>脂肪。从糯高粱的育种目标看,11476A2具有高的总淀粉配合力、低的蛋白质配合力,可能是优良的糯高粱亲本系。  相似文献   

15.
Mo17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资料分析表明,过去十余年,以引进的美国自交系Mo17及其改良系为亲本的玉米品种数目众多,种植面积广大,居其它自交系之首,引起了国内玉米品种的一次更新换代。1988年以后,Mo17及其改良系的组合在不同地区的面积表现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玉启发经叶病,Mo17感病严重,给生产造成了损失。目前国内玉米育种尚未选出骨干替换系,这已成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8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C11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长、穗重、秃尖长、穗行数、穗粒数、穗粒重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2711、2713、2716的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2709×2715、2709×2716、2710×2712、2713×2714、2713×2715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在性状选择时,穗长、穗行数宜早代选择,穗重、穗粒数、穗粒重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6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尔冉 《农学学报》2013,3(12):12-15
为了查看新选育自交系的配合力,通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6个新选育的自交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自交系T0121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是7.32;根据特殊配合力数据,以下4个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较强,分别表现为:T0102×吉853为6.80、T0107×吉853为9.65、T0121×齐319为6.37和T0139×Mo17为6.32。结合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筛选出比较有应用前景的自交系T0121和组合T0121×齐319。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黄淮海夏直播玉米成熟期短、脱水慢、栽培密度高(≥7.5×104株/hm2)导致的冠层光温利用率低等因素造成的减产问题,以籽粒机收夏玉米‘迪卡517’为试验材料,利用2种生长调节物质与行距模式配置的综合效应,分析其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及脱水速率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机收夏玉米生产用调节剂的选择及种植模式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5×104株/hm2密度下氨基酸水溶肥处理,无论等行距或宽窄行模式,均能以较小的叶面积指数、较低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授粉15天后随着高效的灌浆速率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及产量,相对于等行距模式差异不显著的脱水速率,宽窄行模式有利于将高效的籽粒脱水峰值提前至授粉后35天,且灌浆周期提前至花后45天,但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仍不低于32%;而甜菜碱处理受宽窄行模式影响,生物产能过大,虽然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仍显著低于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建议黄淮海鲁中地区夏玉米‘迪卡517’推广70 cm+50 cm宽窄行栽培模式,6叶期喷施富锌氨基酸水溶肥提高收获指数与产量,若要实现籽粒机收,需通过延缓收获期来完成籽粒含水率不大于26%的脱水指标。  相似文献   

19.
Analysis on Breeding Potential of 17 Maize Inbred Lines from Land Ra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combining ability and genetic parameters of 17 new inbred lines.[Method] By using 11 commonly used maize inbred lines from Southwest China as testers and incomplete diallel cross design,combining ability and heterosis of 17 new inbred lines bred from the land races 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ere analyzed.In addition,the genetic parameters and heterotic group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combining ability.[Result] P1-1,P1-16 and P1-14 with the bette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can be directly used in maize breeding program.The SCA of P1-10×P2-4 was high in most traits.It is more possible to obtain high-yield hybrid combinations by the pattern Sipingtou × Lancaster.GCA variance was bigger than SCA variance in four traits such as rows per ear,grains per row,which were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s slightly and should be selected at early generations;while SCA variance was bigger than GCA variance in five traits such as 100-grain weight and plant weight,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 and thus should be selected in later generations.[Conclusion] The paper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local maize varie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