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闽北柳桉种源/家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建立在闽北地区4年生澳大利亚较耐寒的柳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结果表明:这些种源在2004年底~2005年初的寒流袭击中仅受到轻度冻害,平均冻害指数为2级,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和速生性;种源间的生长量和冻害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主干通直度和分枝度等性状存在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家系间生长量和通直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冻害指数差异呈现不规律性.综合评选出了优良种源和家系,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恩桉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了邓恩桉全分布区10个种源300个家系种子,成功育苗216个家系建立了种源/家系试验林.试验林生长表现良好,并遭受1999年底的特大寒流袭击,为选择速生、耐寒的优良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分析表明:邓恩桉种源间的生长差异小于家系间和个体间的差异,家系间在生长量和抗寒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新南威尔士州种源总体优于昆士兰州种源;生长量与抗寒性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而在优良材料选择时应根据选择目的和推广应用地域实际决定生长量和抗寒性的选择权重;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排序列出的16个居前家系中,其生长量仅比平均数提高7%,但抗寒力提高了24%.  相似文献   

3.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4.
闽西北适栽桉树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闽西北进行了多批桉树树种引种或种源家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闽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桉树有巨桉、邓恩桉、柳桉和赤桉,其中赤桉、邓恩桉最为耐寒。可以推广到闽西北大部份地区,巨桉、柳桉适宜闽西北较低海拔、绝对最低温度在-5℃以上的地区,但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源。树种内种源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抗寒性存在显或极显差异,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大,而家系间又比种源间大。此外,桉树树种原产地的雨量分布情况对决定引种桉树极为重要。在高温潮湿的福建地区不适宜引进冬雨型桉树树种。  相似文献   

5.
对4年生的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种源/家系试验林分析表明,不同赤桉种源或家系的生长量、耐寒性和树干通直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在分枝特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赤桉幼林的生长量、耐寒性及树干通直度的遗传力较低,因而赤桉较好的利用途径应当是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通过综合指数评选出速生耐寒且干形好的10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6.
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的早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建立在广西玉林市林科所和广西钦廉林场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2个试验点大花序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无论在种源间,还是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树高生长与地点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而胸径、单株材积与地点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家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与地点的交互作用显著;种源的生长表现与原产地地理位置无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初步选择了各自表现好的优良种源与家系。  相似文献   

7.
邓恩桉6个种源的28个家系子代测定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来自澳大利亚两个州的6个种源28个家系子代测定5.5年生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生长无显著差异,而家系间生长存在显著、极显著差异.参试种源家系生长量与原产地纬度、经度、海拔及雨量均相关不紧密;邓恩桉具有中等遗传力,经比较分析,初步选出D9、D39、D38、D2、D26、D25等6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其材积平均比参试家系平均增益21.3%,比对照柳桉的材积增益281.68%.邓恩桉可在桂中及相应地区一带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8.
对8年生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在不同种源、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形质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耐寒能力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不同家系间差并不显著。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选出适应福建省永安地区种植的巨按优良家系10个,树高、胸径、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4.80m、16.6om、0.1749m^3和4.4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8.96%、加.44%、67.17%;优良个体15株,其树高、胸径、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7.91m、20.63cm、0.2976m^3和4.85,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4.9%、48.8%和184.1%。这些优良材料可以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10.
对西南桦25个种源380个家系5个月生的苗木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苗期生长差异极显著,其中云南元阳、广西凌云、云南凤庆和广西靖西4个种源极显著地优于其它20个种源,为最优组;云南双江、云南瑞丽、云南勐腊、广西田林和云南澜沧5个种源为次优组;云南西畴、广西大青山、云南腾冲、云南景洪、广西天峨和广西凌云6个种源的平均苗高生长最低,显著地低于其他种源为最劣组;其余10个种源为中等组。家系间苗木生长表现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以1/5入选率筛选获得76个优良家系苗木,其苗木平均高均大于30cm,而苗木平均高低于15cm的48个家系定为劣等家系,占全部家系的12.6%。通过对76个优良家系及48个劣等家系在种源中分布情况看出,除少数种源中没有同时存在优良和劣等家系外,其它大多数种源中都同时含有优良和劣等家系,说明在苗期开展西南桦家系比较选择试验比开展种源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巨桉、柳桉种源试验及其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巨按13个种源、柳按14个种源的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对生长在海拔100m、贫瘠山地上的5年生幼林进行分析,并对树种间和种源问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树种水平上,柳按的生长适应性,生长速率及通直度、径高比等方面均比巨按好,只是在枝下高度上不及巨桉,但树种间的差异,除抗寒性特别明显外,其余均不显著。(2)树种内的不同地理种源之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巨按和柳按在幼林3年生时均达显著或板显著差异(柳桂树高除外),但在此前的第1、第2年和此后的第4、第5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区按和柳按种源间幼林期的生长表现呈现不规律性。(3)运用综合评定法进行多性状综合评定、评选出巨按0017、1489和15120,柳按13015、14508和0116共6个为速生优质种源,令后可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沿海地区推广种植,这些优良种源均来自昆士兰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干热河谷适生树种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思(Acacia spp.)类树种类型多,分布广,除欧洲及南极外各大洲均有分布,尤以澳大利亚最多,其次为非洲;该类树种主要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垂直分布在海平面附近至1 500 m以上;该树种生长快,用途广泛,有根瘤,具有强力固氮作用[1,2];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多,对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3~5];此外,网脉相思(Acacia aneura F.Muell.ex Benth.)、维多利亚相思(A.victoriae Beath.)还能用作饲料,如网脉相思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干旱季节牲口最充足和营养丰富的饲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已引种了大叶相思(A.auriculaeformis A.Cunn.)、马占相思(A. mangium Willd.)、厚荚相思(A. crassicarpa A.Cunn. ex Benth.)、纹荚相思(A.aulacocarpa A.Cunn ex Benth.)等,这些相思树种在荒山绿化、薪炭林经营、水土保持及公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桉树不同地理种源木材构造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按树种源试验林内,采集了巨桉,柳桉,赤桉和尾叶桉44个种源的木材试材,对木材解剖了分子和基本密度进行了研究和评优,从中选出巨桉14860、14849、14509,柳桉14429,14435、14527;赤桉12187、15050、15062和尾叶桉15089为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14.
参试材料为美洲黑杨50号(母本)和5个种源(各10个单株)青杨(父本)杂交获得的25个家系115个子代无性系。5年生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子代无性系在父本不同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3个不同水平上存在a=0.001水平的显著差异,具有较大选择潜力。根据子代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水泡溃疡病抗性,初步选择出了36个生长量大且对水泡溃疡病有一定抗性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收集邓恩桉全天然分布区种源及其家系进行引种试验,以酷热严寒等极端天气的抗逆性表现,评估其对气候的适应性;采取多点试验联合分析法,回归分析各处理所有地区的生长信息,评估其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应性,建立起各种源、家系的生长模型。各种源性状优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整个天然分布区均为优良种源区;选出最佳种源地12个;优良家系46个,平均34.16 m3·hm-2·yr-1,径高比≥1:90、个体变异≤15%,木材材质好、造纸得浆率49%;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显著大于最佳种源;选优良单株250株,其中68株3年生时始花。区组间差异极显著,大多数种源、家系与地区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回归系数大,对生长环境敏感,要有好的立地条件才能发挥其速生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花序桉种源木材纤维特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年生大花序桉(Eucaplyptus cloeziana)种源试验林的纤维特性进行研究,从树干方向和径向上分析纤维特性的变异规律,为该树种林木改良,定向培育和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花序桉种源纤维长度在沿树干高度上相差不大,规律不明显;1.3 m高度纤维长度与长宽比随生长轮呈递增趋势,而腔径比则...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997年引种的巨桉6个种源100个家系试验林进行连续8 a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间的耐寒性和生长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应用主成分综合评分排序法选出优良家系12个,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7 m、17.3 cm、0.1752 m3和4.40,增益分别为18.2%、19.6%、61.7%和18.4%;选出优良个体20株,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耐寒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8.5 m、21.2 cm、0.2863 m3和4.85,增益分别为39.4%、46.3%、164.2%和4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