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成熟度灰枣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灰枣不同成熟期(白熟前期、白熟期、半红期、全红期)枣果的营养品质变化,旨在为确定灰枣合理采收期、促进枣果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枣果生长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酸、氨基酸、矿质元素随着枣果生长逐步积累;维生素C含量逐步下降;全红期枣果食用和营养品质俱佳,半红期枣果食用及营养品质接近全红期品质,考虑到枣果口感、风味和贮存,故半红期可作为鲜食灰枣最适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2.
曹海军 《油气储运》2006,(11):27-28
一、适时采收 枣果成熟度是影响鲜枣贮藏保鲜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枣果成熟度与贮藏性能呈负相关,成熟度愈低愈耐贮藏,其耐藏性随枣果成熟度而下降,白熟果好于初红果,初红果好于半红果,全红枣果耐藏性明显下降。枣果贮藏保鲜,大部分品种在枣果着色50%左右的半红期采收为宜,采收偏早,品质不好,采收偏晚,则不易贮藏。,如鲁北冬枣,白熟期糖分已超过20%,口感已很好,可适当提早采收。  相似文献   

3.
<正> 八、枣成熟期与采收技术 (二)枣成熟期的变化。枣在成熟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不断积累,果皮颜色和果内质地也不断变化。了解枣成熟过程中的表现特点,可为消费、加工、貯藏确定恰当的采收时期。一般可划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个阶段。 1.白熟期(俗称白背期):枣果皮细脆叶绿素大量消退,变成绿白色或乳白色,果肉细胞紧凑,质地较硬,煮食果内与果皮不分离,含糖量比脆熟期少。 2.脆熟期:从果柄或果顶一端开始逐渐着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枣实蝇在寄主植物果实不同发育期的危害程度对其最佳防治期。【方法】分析枣园对不同寄主枣树样枝套袋枣实蝇的蛀果率,调查虫口密度;室内饲养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期对枣实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分析和评价枣实蝇对不同发育期骏枣和酸枣果实的生物学响应变化。【结果】枣实蝇对骏枣果实的蛀果率均大于对酸枣的蛀果率,并且枣实蝇在骏枣果实成熟期蛀果率为最大;成熟期骏枣上的虫口密度也最大;骏枣上雌虫产卵痕数、幼虫数和卵的孵化率均大于酸枣上的枣实蝇。在枣果着色期和成熟期,蛹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膨大期;果实不同发育期,骏枣上的蛹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大于(P<0.05)酸枣上的;骏枣上枣实蝇的蛹期、雌虫怀卵量、性成熟历期、交配时间以及雌雄成虫寿命均略大于酸枣,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枣实蝇对骏枣的选择性强于酸枣,并且成熟期的骏枣果实更适宜枣实蝇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阿克苏地区骏枣落果规律及其保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克苏地区红枣主栽品种骏枣为材料,研究在枣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采取喷施矿物质营养、喷施外源激素和疏花疏果3种保果措施对骏枣落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骏枣生理落果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果实成熟期落果率明显高于其他枣果生长发育期;幼果期落果是骏枣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必要采取适当的保果措施防止落果;不同保果措施从不同程度上降低落果率,尿素(w=0.5%)在枣果整个生长期可以减缓落果发生,w=0.3%硼肥、30 mg/L的赤霉素和30 mg/L的萘乙酸可以有效防止幼果期落果,疏花疏果措施可以大幅减轻落果的发生,但不实用。针对枣落果规律,枣果生长发育前期可以采取促进坐果措施,而中后期应采用有效保果方法。  相似文献   

6.
《农村科技》2007,(8):75-75
一、红枣的采收 1.枣果的成熟过程 枣果在白熟期已充分发育,果皮由绿色变成绿白色,肉质较松软,皮薄而软,含糖量较低,糖煮后皮肉不易分离,是加工蜜枣用的果实采收适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枣裂果问题,探讨枣果纤维素酶对裂果发生的影响。[方法]以陕北主栽品种木枣、骏枣和团枣的不同成熟期枣果的果皮和果肉为材料,采用还原糖法(DNS法),通过酶液提取和酶活性测定,分析不同样品中的纤维素酶活性,探讨不同裂果性品种、不同时期以及枣果不同组织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抗裂性木枣不同成熟期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其中脆熟期活性最高;极易裂性骏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也呈显著差异,裂果后活性明显下降;较易裂性团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组织间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易裂性骏枣纤维素酶活性高于抗裂性木枣和较易裂性团枣。[结论]易发生裂果的脆熟期酶活性高,抗裂性好,而裂果一旦发生会导致酶活性降低,并且裂果现象的发生与组织间的酶活性变化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通过对威县枣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第什营乡南郭庄村枣树病害调查,发现枣树烂果病比较严重,尤其是采收前后发病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影响了枣农的经济收益和生产信心。经调查发现造成枣烂果病的罪魁祸首是枣轮纹烂果病和枣软腐病,为了有效防治此病,在对发病因素进行多方调研的基础上,请教枣树专家,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经试验效果显著。1症状1.1轮纹烂果病。枣烂果病发生在枣果近成熟期和采收后,每到8月份以后就开始发病、落果,未到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成熟期新疆主栽品种骏枣环磷酸腺苷含量(cAMP)变化.为骏枣采后干制及贮藏期枣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5个不同成熟期(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后熟期一、后熟期二)及其低温(0℃)贮藏期生物活性物质环磷酸腺苷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条件:色谱柱:Ther-mo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90∶ 10(V/V)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进样量:15 μL;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58 nm.[结果]在骏枣不同生长阶段中,环磷酸腺苷在白熟期含量较低,在其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其含量呈递增趋势,完熟期含量为最高;由594.19增加至946mg/kg DW;在后熟阶段含量减小为592.73mg/kg DW.在不同生长阶段枣果低温80 d贮藏期间,环磷酸腺苷含量时主要呈现递减趋势,白熟期、脆熟期-半红、脆熟期全红三个生长阶段含量下降速度最快,分别降至100.38、413.20和421.30mg/kg DW;而在成熟阶段,其含量下降缓慢.分别降至640.72、550.65和531.70mg/kg DW.[结论]测定了不同成熟期枣果中生物活性物质环磷酸腺苷的变化,可在有选择性的提取枣果中相应的物质时,选择适宜的采摘提取时期,方便后续加工与提取.  相似文献   

10.
张德珠 《农家参谋》2008,(10):29-29
一、贮前准备1.品种选择。枣的耐贮性因品种的不同而差异甚大,一般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贮,干鲜兼用品种较鲜食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比较耐贮,大果型品种比较耐贮。2.适时采收。用于生食的枣必须在脆熟期采收。脆熟期的标准为果面绿色减退,转为白绿色。此时果实水分多,味甜而质脆。由于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坐果期枣果实品质的差异,为提高枣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挂牌标记枣树的头蓬果、二蓬果、三蓬果,于果实脆熟期末采收.分别测定枣果实物理性状(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含水量、干物质量)和果实内含物含量(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VC、有机酸、蛋白质),采用TMS-Pro质构仪测定果实质地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枣头蓬果、二蓬果、三蓬果的大小、形状和可食部分干物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依次减小;二蓬果的V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有机酸、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头蓬果、三蓬果的含量;供试材料不同坐果期枣果实质地各参数间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坐果期枣果实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头蓬果和二蓬果品质优于三蓬果,采用疏果等措施可提高枣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红枣的采收 1.枣果的成熟过程 枣果在白熟期已充分发育,果皮由绿色变成绿白色,肉质较松软,皮薄而软,含糖量较低,糖煮后皮肉不易分离,是加工蜜枣用的果实采收适期.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枣果采收后的制干率,利用同一块枣园内、同一天收获的沧州金丝小枣,采用对比试验设计,制干方法设枣果采收后先热风烘烤20 min然后自然晾晒(简称“烘后晾晒”)和枣果采收后直接在晒场上自然晾晒(简称“直接晾晒”, CK)2个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方法对枣果制干时间和成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果收获后经过短暂的高温处理不仅能明显缩短制干所需的时间,还能显著降低晾晒过程中的浆烂率,提高成品率。该技术是值得枣农推广应用的良好的小枣制干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枣的营养价值高,是果品中的“补品王”。鲜枣中的环磷酸腺苷含量高,其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肿瘤的作用。目前,鲜枣已成为筛选抗肿瘤药物的原料之一,但在一般条件下,枣果采后只有几天处于新鲜状态,不久就会变质腐烂,生产上多是以干枣保存。为此,鲜枣的贮藏保鲜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一、枣果的耐藏特性 1.品种和耐藏性鲜枣耐藏性因品种(其品种大多以地名来命名)不同差异较大,一般成熟期较早的品种不耐贮藏,成熟期晚……  相似文献   

15.
正一、贮前准备1.品种选择。一般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贮;干鲜兼用品种较鲜食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比较耐贮;大果型品种比较耐贮。2.脆熟期采收。脆熟期标准:果面绿色减退,转为白绿色,此时果实水分多,味甜而质脆。由于枣的花期长,结实不一致,故采收要分批进行,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用于贮藏保鲜的枣果,不宜施用乙烯利催熟,以免果肉变绵,风味变差。3.采前措施。为提高鲜枣的耐  相似文献   

16.
油棕果实油分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了解油棕果实油分积累特性,探索提高油棕油分含量的关键栽培时期,以油棕品种‘T1’、‘T2’、‘T3’、‘M1’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小果期、中果期、大果期、变色期和成熟期果实含油率。结果表明,油棕果实含油率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差异显著,小果到中果期、变色期到成熟期,果实含油率快速增加;小果期到成熟期果实含油率的增加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9;油棕果实从小果期开始,直到采收,整个过程需加强水肥栽培管理,有利于提高果实含油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1科学采收适时采收合适的采收期主要是根据果面着色情况而定。①黄色品种,当底色褪绿,由白变黄,并着有红晕时为宜。②红色或紫色品种,当果面呈全面红色或紫色时即进入成熟期。一般是色泽最鲜艳时为正常采收适期:若果实颜色过深发暗时采收.则说明采收迟了。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探明了防治金丝王大枣裂果病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喷洒枣丰宝叶面肥除了可提高枣果产量外,还可延长枣果成熟期15 d左右,安全避开正常年份枣熟期的2场秋雨,进而达到防裂果的目的;单纯实施秸秆覆盖对减少裂果发生效果显著,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对抗旱保水和土壤增肥也有显效。  相似文献   

19.
枣贮藏保鲜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中国枣原产于中国,富含V-C。但V-C在干制时易被破坏,因此应予鲜藏以减少损失。本试验使用冷藏方法,共进行了2年(1984-1985)的研究。采前果实喷CaCl#-2和高脂膜,采后用打孔塑料袋包装贮藏。研究表明,贮后50天以内,果实易失水和酒化。根据枣果的生理和形态特性,其贮藏期是依品种和采收时期而异,以西峰山小枣耐贮性强,可贮70天以上,V-C也很少损失,但婆枣耐贮性差;白熟期和半红期采收,均有利于增加枣的贮藏期。据2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出了一套枣的贮藏保鲜的优式流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鲜食枣果实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糖酸积累特点,为鲜食枣品质评价、良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陕北栽培的七月鲜、伏脆蜜、早脆王、蜂蜜罐、尜尜枣、襄汾圆枣、阎良脆枣、蛤蟆枣、灵武长枣、京60、大白铃、冷白玉和临猗梨枣13个鲜食枣品种为试材,选取白熟期、半红期和全红期果实,采用常规品质测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和功能成分。【结果】13个鲜食枣品种单果质量为4.21~23.96 g,硬度为5.60~8.49 N,果形指数为1.05~1.93,其中七月鲜、早脆王、蛤蟆枣、京60和大白铃果实较大,而蜂蜜罐和襄汾圆枣果实较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增加;V_C含量在枣果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除襄汾圆枣、阎良脆枣和蛤蟆枣外,其余10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除临猗梨枣、七月鲜、伏脆蜜、尜尜枣和阎良脆枣外,其余8个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持续增加。13个鲜食枣果实的总酚含量除冷白玉外,其余品种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成熟期相比,七月鲜的总黄酮含量在成熟过程中显著增加,早脆王、蛤蟆枣和大白铃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增加,到全红期又显著下降,而尜尜枣和冷白玉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下降,而到全红期又显著增加,其余7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均不断下降;13个品种的原花青素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而呈下降趋势。【结论】陕北鲜食枣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蛤蟆枣、京60、七月鲜、伏脆蜜、蜂蜜罐和襄汾圆枣。适宜全红期采收的品种有蛤蟆枣和灵武长枣,其他品种均适宜半红期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