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县养鳖池在3—4月间,未开食前,经常有些病鳖从水中爬上岸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抓起后放于水边能迅速爬入水中,不久又会爬上岸来。经隔离后,在2—3天必定死亡。1995年养鳖专业户章仕华所养鳖患该病的死亡率达池内总鳖的30%,1996年养鳖专业户赵学先所养鳖到4月上旬死亡率已达4%。其他的专业户也发现此病,据观察此病传染较快,死亡率较高,其表现在: 1.不同于红脖子病,病鳖腹甲没有出血性的红色斑块或烂斑,咽喉,颈部不发红,不肿胀,肌肉不水肿。眼睛不混浊、不发白失明,外界条件亦非饲养环境差、水质恶化。 2.不同于出血病:病鳖腹甲不出现血点和血斑,背甲不出现溃烂出血现象,咽喉内壁未严重出血,发病季节不在6—8月,而在3—4月(未开食前)。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鳖、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原来腐生性的产气单胞菌转变为病原体,形成“烂甲病”。提出科学投饵,分级饲养,定期消毒,改良水质,晒甲等预防措施,病鳖在100ppm四环素或土霉素水体饲养,同时投喂呋喃唑酮药饵,剂量为每千克鳖0.2-0.5克,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1995-1996年对福建省主要养鳖基地进行养殖鳖病害现场调研和样品分析的结果,现场调查的情况表明,我省主要养鳖地区病害情况较为严重。福建沿海地区养殖中华弊病害较闽北及闽西养鳖地区严重,1995年成活率分别为75%和60%,沿海养鳖地区最具威胁的病害是病毒性出血病的白底板病,而闽北养鳖地区养殖鳖的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白斑病。鳖病对我省养鳖业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是我省养鳖业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鳖病研究力度,对引进鳖苗加强检疫。在养殖管理上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下养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鳖腐皮病综合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地养鳖业发展较快,群众养鳖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今年来,鳖病发生较严重,尤其是鳖腐皮病感染快,危害大,死亡率高,严重地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如邵阳市郊区一养鳖户,一次因鳖腐皮病死亡鳖50多kg,直接经济损失万余元。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高”农业不断发展,我国养鳖业发展迅猛,1995年广东省养鳖水面超过1万亩,东莞市投入2亿元资金,建立30多个养鳖场,养鳖水面3,000多亩。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鳖水平的提高,鳖病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鳖病诊治的实践,将危害较大的鳃腺炎病的疹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鳖烂甲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烂甲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伍四清,程太平(湖北省沙市市水利局)(湖北农学院养殖系)1991年夏天在湖北荆州地区一养殖场发现一种以腐烂背甲为主要特征的鳖病,我们称之为"烂甲病"。该病的特征是初染病的鳖,在背甲部有少量疣状突起,用刀片划破可挤出淡黄色病...  相似文献   

7.
鳖的学名是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它是名特优水产品中的主要养殖对象。近年来,国内养鳖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鳖场鳖病严重流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并结合群众养鳖的经验将鳖在放养前的挑选和药物防病介绍如下。1 稚鳖1.1稚鳖的挑选:孵出后到体重50克以内的小鳖均称为稚鳖。  相似文献   

8.
刘文斌 《科学养鱼》1997,(11):24-24
近几年来,温室养鳖在我国,无论从规模上或范围上,都在不断扩展。但由于温室养鳖开展时间不长,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经验不足,尤其是鳖病防治,更缺乏系统研究,所以鳖病成为温室养殖的突出问题,直接造成鳖的成活率下降,影响温室养鳖的经济效益,成为温室养鳖的主要制约因素。现将温室养鳖发病主要原因及防洽措施介绍如下:一、鳖人池时带人的致病因子在温室养鳖过程中,经常遇到鳖的移池和分池,鳖进人新池时,不能把病鳖或不健康的鳖放人池中,以免把病菌带人池中,尤其从外地购进的苗种。人池前应逐个检查,发现病鳖立即检出,每…  相似文献   

9.
鳖穿孔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鳖穿孔病的防治蔡完其,彭康民,陆海燕(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水产办)(上海市佳马特种水产养殖场)鳖穿孔病(洞穴病)是温室养鳖最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温室养鳖的一大威胁。在上海地区,穿孔病主要流行于10月初至12月底。在此之前,由于刚孵化出来的稚鳖还...  相似文献   

10.
鳖腐皮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腐皮病泛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鳖感染病原引发急性的白斑病、白点病和慢性的腐甲病、疖疮病进而发展为严重的烂甲病和穿孔病等皮肤病。鳖腐皮病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普遍比较头疼的疾病,急性的白斑病或白斑病、白点病并发时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慢性的烂甲病、疖疮病常年发生,表现为慢性死亡,治疗不彻底,积累死亡多,即使不死的,也影响生长与产品质量、价位。  相似文献   

11.
鳖类疾病及其防治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养鳖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饲料营养成分不全,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鳖场鳖病严重流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并综合文献报导和群众养鳖的经验,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养鳖水质与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内陆水产》1995,(11):21-22
工厂化养鳖水质与鳖病防治随着工厂化养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往往注重于饲料和养殖方法的提高,忽视了水质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至鳖病频发,给养鳖业带来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失。本文谨就工厂化高密度养鳖的水质环境与鳖疾病的发生关系作点探讨.一、不良水质所引起的鳖病...  相似文献   

13.
鳖又名甲鱼、脚鱼、团鱼、水鱼、王八等。近几年来,池塘人工养鳖以占地少、易管理、效益好等特点在我县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广大渔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门路。本文根据建湖地区几年来池塘养鳖的实践,就池塘养鳖,中的几个主要技术和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鳖在放养前的挑选和药物防病伍惠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鳖的学名是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它是名特优水产品中的主要养殖对象。近年来,国内养鳖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鳖场鳖病...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1995~1998年期间对广东省主要养鳖基地进行鳖病现场调研。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平均成活率为50%~60%,主要威胁养鳖业的疾病是"腮腺炎"和"白底板"两类疾病。鳖病给养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成为广东省养鳖业的重要制约因素。我们针对该两种疾病开展了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腮腺炎"和"白底板"病及与细菌性出血病的区别1.腮腺炎该病病因未定,但据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用电镜及我所用新方法检得有病毒存在。主要危害100克以下稚幼鳖,传染性强,易爆发。病鳖脖颈肿大、呼吸困难、食道及呼吸道出血,大部分病鳖口咽部充血或…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鳖病现状及防病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1995-1996年对禄处主要养鳖基地进行养殖鳖病害现场调研和样品分析的结果。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主要养鳖地区病害情况较严重其中沿海地区养殖中华鳖病害较闽北及闽西养鳖地区严重,1995年成活率分别为75%和60%,沿海养鳖地区最具威胁的病害是病毒性出血病和白底板病,而闽北养鳖地区养殖鳖的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白斑病。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鳖业的兴起,发现的鳖病也口渐增多,但目前对鳖病防治研究甚少。本文介绍几种常见鳖病的防治方法,供养鳖者参考。1.肿颈病这是一种传染很快的病,流行高峰期在7~8月,死亡率很高。发病初期鳖腹部出现  相似文献   

18.
集约化养鳖中出现的多种鳖病主要是由气单胞菌引起的,文中叙述了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防治鳖气单胞菌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几年来对温室养鳖的观察,我认为引起鳖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即环境、鳖的体质和饲料。从这三个方面对鳖病进行有效防治,会产生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环境的影响,环境主要指养殖环境,包括水环境及温室环境两个方面,水环境控制不好是引起鳖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温室养鳖水温均在29~31℃,在此水温条件下,残饵及排泄物极易腐败,产生有毒物质,引  相似文献   

20.
周萍  陆新华 《科学养鱼》2003,(11):47-47
在养鳖生产过程中,有些养殖者对白点病、白斑病、水霉病辨别不清,在鳖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盲目、滥用药物的现象,从而影响了鳖病的防治效果。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在养鳖场的实践,对上述鳖病的区别与综合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甲鱼白点病、白斑病、水霉病的区别 1.病原不同:白点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白斑病病原是毛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