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在国内一些高档餐饮场所,顾客所点品质较好的牛排多为进口原料。而随着一种名为"山东黑牛"的高档国产肉牛的产业化推广,我国长期以来高档牛肉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观。"山东黑牛"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将世界上最优良的肉牛品种——日本黑毛和牛与中国最优秀的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经反复筛选优化,培育出的国内唯一一个新型高档肉牛新种质。笔者近日在"山东黑牛"产地高  相似文献   

2.
品种与选牛。肉牛品种以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而且肉质好的高代改良品种为主,如大型肉用品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德国黄牛杂交后代,小型肉牛品种意大利皮埃蒙特牛、安格斯牛与日本和牛杂交后代,后者肉质品质更加突出,是生产高档牛肉的理想品种。育肥牛选择年龄在12~18月龄,因身体各部器官未达成熟,生长发育潜力大,育肥效果较佳。性别以公牛或不孕母牛为好,少选或不选阉牛和  相似文献   

3.
1肉牛品种的选择选择原则:基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以生产产品的类型、可利用饲料资源状况和饲养技术水平为出发点。①选择生产性能高的肉用型品种。以生产小牛肉和高档牛肉为目的专业化规模肥育场,应尽量选择国外优良肉牛品种,或其一、二代杂交种,或三元、四元杂交种,或选择我国优良的黄牛品种如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延边牛、渤海黑牛等。不用回交牛和非优良的地方品种。有条件的企业也可组织杂交组合,或自行进行不同品种、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和肉质比较试验。成年牛肥育和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国内一些高档餐饮场所,顾客所点品质较好的牛排多为进口原料。而随着一种名为"山东黑牛"的高档国产肉牛的产业化推广,我国长期以来高档牛肉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观。山东黑牛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将世界上最优良的肉牛品种——日本黑毛和牛与中  相似文献   

5.
皮埃蒙特肉牛改良晋南牛效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南牛通过皮埃蒙特肉牛杂交改良后,其皮晋后代具有生长发育快、出肉率高、肉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与其它杂交肉牛相比优势明显,该肉牛品种是杂交改良晋南牛的首选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牛业已成为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秦川牛作为陕西的独特品种资源,其肉用性能在国内黄牛品种中是最佳的,改良开发的潜力也是最大的。但是秦川牛毕竟不是专门的肉牛品种,其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经济效益差,已不适应肉牛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高档牛肉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肉牛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内外牛肉市场对牛肉的需求趋向高档化、多样化,选择适当的牛经过科学饲养,在短期育肥后,使其肉达到高档牛肉的标准,这样不仅可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可以大大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为此,根据吉林省养牛业的现状,提出如下生产高档牛肉的生产技术: 一、育肥牛品种的选择 不同品种牛的遗传基因对肉的产量及肉的品质影响很大,生产高档牛肉应选择肉用型或肉乳兼用型品种的公牛为父本,以与本地牛杂交后代的母牛为母本。根据吉林省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的肉牛品种主要是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与我国本地黄牛杂交生产的杂交改良牛和我国几个地方良种黄牛品种。这些牛通过科学饲养,特别是后期集中3~5个月催肥.可使其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18,27月龄体重达450千克以上.生产高档牛肉的优质肉牛体重要求达500~600千克。  相似文献   

9.
优秀肉牛品种——德国黄牛、皮埃蒙特牛、比利时兰牛郭世权(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110032)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是全省引进、饲养优良品种种公牛,生产推广优质冷冻精液的基地。拥有一批世界著名的优良肉牛品种,为了丰富其肉牛品种的基因库,于1998年由国外引进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营养水平对杂交肉牛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基因表达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影响,以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夏洛莱杂交肉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高、中、低营养水平的3种杂交肉牛背部脂肪中FABP3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其背最长肌IMF。结果:(1)高营养组中夏洛莱牛IMF高于同营养组其他2种肉牛,其背部脂肪中FABP3mRNA水平也显著高于另外2种杂交肉牛(P〈0.01);中营养组中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牛IMF均高于同营养组的夏洛莱牛,但FABP3mRNA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低营养组中夏洛莱牛IMF和FABP3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另外2种肉牛(P〈0.01);(2)夏洛莱杂交肉牛背部脂肪中FABP3mRNA水平与IMF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牛中FABP3mRNA水平与IMF无显著相关性(P〉0.05)。该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水平影响FABP3mRNA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MF,但影响显著与否存在品种差异,在肉牛育种和牛肉生产中应当同时考虑营养因素和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现阶段牛养殖业发展中,牛的品种单一化在养牛业中的趋势越来越突出,品种间和品种内的遗传差异也趋于逐渐缩小.基于此,本文对常见的牛品种及生产特性进行介绍,以期为从业者提供选择方向,并就高效养殖技术中的饲料品种、泌乳牛饲养管理、肉牛育肥技术等关键问题展开阐述,为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秦川肉牛改良历程和不同肉牛品种对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提出在保留秦川牛原有的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好等优点的基础上,改良其早熟性差、饲料报酬低、尖尻、后躯发育差、产肉率和泌乳性能低等缺陷的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对高档牛肉的消费需求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对高档肉牛品种的饲养也尤为重视。像日本的"和牛",韩国的"韩牛",美国的"黑色安格斯牛",法国的"夏洛莉牛"和意大利的"奎宁牛"等世界顶级肉牛品种,都  相似文献   

14.
肉牛育肥是肉牛生产的关键,在这一阶段中,肉牛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便于进行高强度育肥,生产高档牛肉。一般农户选择育成牛或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这就要求对牛的选种以及饲养管理等要有一定的技术。1引种1.1品种选择目前我国多选用以利木赞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皮埃蒙特牛等作为父本,以当地黄牛作为母本的杂交牛,其特点是体型大、成熟早、增重快、肉质好;其次是国内一些良种黄牛,如秦川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等,其特点是体型大、肉质好,但增重速度慢、育肥期长。当前在有些地区西杂二代牛或三元杂交牛比较受欢迎。1.2体型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优化,市场对于牛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蜀宣花牛是四川宣汉育肥牛养殖中主要的肉牛育肥品种,在其改良宣汉黄牛品种,增加养殖户收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蜀宣花牛育肥养殖常见问题出发,对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行探究,以及对推动蜀宣花牛养殖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和牛是日本自己培育的专门肉用品种,目前已被国际社会公认是优良的肉用牛品种。在日本肉用牛品种中大部分是本国品种,占肉牛总量的67%,外来品种仅占33%。日本的主要肉牛品种有日本和牛和黑白花乳种肉牛。和牛包括:黑毛和牛、褐毛和牛、短角和牛、无角和牛。作者在日本进修过肉牛肥育技术(1983~1984),曾经亲自饲养过和牛,对和牛有一些了解,现介绍给同行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国际肉牛育种的新趋势是向小型肉牛方向发展。提出了肉牛大、中、小型划分的国际标准;列举出小型牛品种培育的四个方式途径;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小型牛的优点或特点;最后根据我国肉牛业牛品种资源丰富,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当地牛品种是培育中国小型专门化肉牛的良好基础的现状,结合国际肉牛育种的趋势,指出中国肉用牛品种的培育方向为以中小型为主,培育出我国自己的小型肉牛品种。  相似文献   

18.
1 品种类型的选择 不同品牛种的遗传基因有差异,因此产肉性能也有很大差别.育肥肉牛应以肉用品种为好,乳肉兼用品种次之,再者为乳用品种,役用品种较差.当前,纯肉牛品种在我国尚少,利用他们的后代育肥有一定困难,但经过改良的杂交后代甚多,利用这些杂交后代的架子牛进行育肥较为便利,而且育肥效果较好.据报道,肉用牛及其杂交后代育肥效果比当地种牛好.因为肉用牛及杂交后代牛体内营养物质的同化作用强,生长快,育肥周期短,饲料报酬高,而且肉质好.一般肉用牛与当地种牛杂交,其后代的产肉性能比本地种牛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喜好、观念都在逐渐发生变化,对高档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中高档肉牛生产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而中高档肉牛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是品种的繁育,通过对日本和牛、安格斯牛、复州牛、沿江牛等高档肉牛品种分析,探讨辽育白牛繁育、夏杂牛和西杂牛繁育、日本黑牛和安格斯牛杂交繁育、利用黄牛地方良种牛组织中高档肉牛繁育等几种繁育方法,为中高档肉牛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云南省传统肉牛业的现状与国内外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比较,针对出栏率低、商品率低、繁殖率低、个体产肉率低等实际,提出重点内牛品种改良;优良肉牛品种选育及繁殖技术和高档牛肉生产技术等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肉牛业,促进传统肉牛朝优质、高效及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