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交尾群是人工培育蜂王时,从大群中抽出部分蜂、子脾另行组织起来的一个临时性的小群,是给处女王交配使用的。交尾群是引起盗蜂的主要根源。因为组织交尾群的时间,大都是在蜜源的后期或结束期,紧张忙碌的外勤蜂无蜜可采,到处寻找食物,行盗的内在要求已经形成。这时组织交尾群,将一部分采集蜂带了出去,这些  相似文献   

2.
交尾群连续使用是指,提走新产卵王后经过技术处理跟着诱入成熟王台或处女王继续培养新王。根据需要可多次使用甚至保留全年。交尾群连续使用好处很多:避免组织时老蜂回飞引起盗蜂,早春晚秋冻伤子脾,幼蜂乱爬造成的损失;因老交尾群具备各日龄蜂,有一定采集能力,因此新王交尾快,新王质量好;老交尾群中有一定数量老蜂,有防卫能力,缺蜜期也不易发生盗蜂事故;根据情况,可用于贮存蜂王,也可发展为生产群。  相似文献   

3.
在蜜源缺乏的季节培养新王,交尾小群易遭盗蜂的袭击。交尾小群基本没有防卫能力,其中一群被盗,则其他小群相继遭殃,致使养王失败,对交尾小群盗蜂的预防和制止,我们进行了一些摸索,仅供同行参考。一、预防1.选用的人工王台,先安排在拟抽脾组织交尾群的大群继箱内。新王出台后的第二天,快速抽出一框有较多新蜂的老熟子脾和一框粉蜜脾组成交尾群。新王已出房的交尾群,容易留住部分青年蜂,能较快地产生防卫能力。新王在大群内出房,还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秋季育王采用大群组织交尾群好去年秋天 ,因想换王 ,我采用了小群组织交尾群 ,结果处理不当造成全场起盗 ,我组织的交尾群被大群越盗越厉害 ,虽采取了紧急转场措施 ,才幸免没有导致全部失败 ,因盗蜂与中途搬运使交尾群成功少了一半。通过小群 (交尾群 )被盗的经验教训 ,我今年改用大群组织交尾群 ,不仅控制了盗蜂 ,而且蜂王质量好。我的具体做法是 :介绍王台前 2~ 3天将大群蜂王从巢箱带几框蜂提走 ,或将王提前扣在王笼里 ,放在继箱内 ,造成原群巢箱失王状态。然后介入王台即可 ,一个星期后检查新王是否产卵 ,如失王可放回老王。(王志刚 …  相似文献   

5.
正许多养蜂场通常都要设立独立的交尾核群来培育新产卵蜂王。同样育王过程中为促使处女王交尾产卵,交尾群的组织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对交尾群的饲喂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大多数蜂场通常不会有专门独立的育王交尾场地,以伴随主场的方式就近方便地设置交尾群,这样便于管理。然而这样的设置是有弊端的:提脾抖蜂组建交尾群后,势必有相当的蜜蜂返回原群,不仅仅交尾群的哺育蜂量不足,还常常造成对所组建交尾群的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很多养蜂人对分蜂和新分交尾群掌握的很好,操作的也很科学。但笔者认为,如何使新分群和交尾群不起盗是最棘手的问题,虽然新分群和交尾群分的很合理也很科学,一旦被盗就等于失败。因为在分蜂期,基本上都是在外界蜜粉源减少时或流蜜前期或蜜期结束后,所以,做好防盗就能使新分群和新分交尾群成功率在50%以上。新分蜂群和新分交尾群为什么会被盗,盗蜂来源和被盗原因,必须搞清楚。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很多养蜂人对分蜂和新分交尾群掌握得很好,操作也很得当。但笔者认为,如何使新分群和交尾群不起盗是最棘手的问题,虽然新分群和交尾群分的很合理,一旦被盗就等于失败。因为在分蜂期,基本上都是在外界蜜粉源减少时或流蜜前期或流蜜期结束后,所以,做好防盗就能使新分群和新分交尾群成功率在50%以上。新分蜂群和新分交尾群为什  相似文献   

8.
在饲养蜜蜂过程中,培育新王更换老王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按照习惯的做法,一般是在强群中培育王台,用交尾箱组织交尾群,等交尾成功后再介绍给生产群。因此,一个中型以上的蜂场不但要准备一二十个交尾箱,而且在向生产群介绍新产卵王的过程中还经常遇到围王、失王等现象,给管理上增添了不少麻烦。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全场一次性换王技术,并在部分蜂友中进行了推广。这一技术的优点是:能有足够的处女王供给交尾,交尾成功率有保障;无需使用交尾箱,节约生产成本,也减少了介绍蜂王的麻烦;由于处女王是在生产群里进行交尾,蜂量…  相似文献   

9.
现有养蜂著作在谈到育王组织交尾群时 ,都毫无例外地采取在处女蜂王出房的前 3天组织好交尾群 ,处女蜂王出房的前 1天选择个大、端正的成熟王台介绍到交尾群内的方法。笔者认为 ,由于交尾群蜂量有限 ,特别是那些只有数百只或 10 0 0多只蜂的小核群 ,调节巢温和防盗蜂侵扰的能力都较弱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台内蛹后期的正常发育 ,致使处女蜂王提前或推迟出房 ,因此质量可能变差 ;尤其是饲养“浆蜂”育王 ,如果仍沿用介绍成熟王台组织交尾群的方法 ,就显得很不适应大量培育优质产卵蜂王的要求 ,亟待对此进行改进以提高育出优质蜂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养蜂员培育新蜂王,往往抽出1—2框蜂作交尾群,一只巢箱可让3—4只处女王交尾,交尾成功后再用诱王的方法更换采蜜群的老王,或将交尾群补助成强群,这种方法优点很多,大多数养蜂员习惯采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在处女王交尾成功开始产卵那段时间,交尾群工蜂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进蜜、造脾、孵育和喂饲幼虫都非常勤奋,其工作效率都大大超过同等群势的普通群。但是由于人们习惯地延用弱交尾群的办法,群势只有1—2框,因而工作蜂这种积极性往往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人们采取了尽早地把交尾成功的新王诱  相似文献   

11.
李怀军 《中国蜂业》2002,53(5):24-24
分蜂是养蜂人为增加蜂群数量 ,控制分蜂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因分蜂多选择在蜜源贫乏时期 ,交尾群时常被盗。就如何防止盗蜂 ,谈一些我的经验和做法。1 996年 6月 ,正值山丁花末期 ,无其它辅助蜜源 ,进行全场分蜂 ,方法是将要分群的老蛹脾提入交尾群 ,一个交尾群放 1张蛹脾 ,再抖入一脾蜂 ,加 1张蜜粉脾 ,每个交尾箱放两个群 ,巢门开在前面的两边 ,直接搬到预定的交尾场地 ,到傍晚介绍王台 ,交尾群全部被盗 ,发现盗蜂均来自被分蜂的原群。为了制止盗蜂 ,我想了很多方法 ,最后还是采用迁移交尾群位置的方法 ,就是把交尾群搬到 1 0 0米外的…  相似文献   

12.
我做蜂箱时,在巢箱的每一侧都留有1框蜂的距离用隔板卡死,后边开一小门。这样在转地放蜂时可随时组织交尾群,不用时将隔板抽出卡在侧边。其好处有以下几点:一、转地放蜂不再带交尾箱,节省的空间可增加主群。基本是全车全主群。二、可适时组织交尾群。由本群提出1脾将要出房的封盖子靠在一侧,即使气温下降,子脾也不会受冻。三、换王安全。新王产子后,去除本群老王,隔3d(日)左右可抽出隔板合并,交尾群解除。四、成功率高,连续赶蜜源不会出现长时间断子现象,可常年保持强群。蜂箱巧用一则!河南省上蔡县西洪乡武庄村洼王蜂场463800@朱建华…  相似文献   

13.
去年在爬蜂病暴发的时候 ,我从爬蜂病严重的几个蜂群中提蛹脾和幼蜂组织了几个交尾中并单独摆放 ,事后发现组织的交尾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内基本不爬蜂了。根据这个“发现” ,今年 5月 2 0日 ,爬蜂病流行季节前 (刺槐流蜜期已结束 ) ,我将所有的蜂群都一分为二 ,老王带小幼虫脾、空脾留在原地 ,所有封盖蛹脾带蜂分群 ,介入一个成熟王台 ,以后隔日喂含 1万单位的“先锋 4号”(抗菌素 )糖浆 2 0 0克 (喂 1 0天 )。分后老王原群仍发生爬蜂 ,而分出群喂药后不爬蜂了。我猜测 :这么一分为二后 ,新分群头几天几乎没有采集蜂从外头采集东西进巢 ,把…  相似文献   

14.
正处女王刚产卵的交尾群治螨忌用熏杀剂,如甲酸等。交尾群工蜂幼小不稳定,处女王刚产卵不稳健,如用甲酸类杀螨剂,骤然改变群内生态环境,极易引发围王或产卵新王仓惶爬失。组织交尾群必须保证群内5 d内有老熟封盖蛹,蜂也不能太少。若交尾群内无虫蛹,则群内无法维持34.5℃左右的温度,处女王不恋子不恋巢,多数爬失。如是其他虫脾则发育得不到保证,也不利其后处女王的交配。早春、晩秋组织交尾群育王,宜诱进已出房的处  相似文献   

15.
分蜂是养蜂人为增加蜂群数量、控制分蜂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可是分蜂如选择在蜜源将结束时 ,蜂群时常发生盗蜂。1 996年 6月 ,正值山丁花末期 ,又无其它辅助蜜源 ,我进行全场分蜂 ,方法是将要分群的老蛹脾提入交尾群 ,一个交尾群放 1块蛹脾 ,再抖入 1脾蜂 ,加 1块蜜粉脾 ,每个交尾箱放两个群 ,巢门开在前面的两边 ,直接搬到预定的交尾场地 ,到傍晚介绍王台时 ,交尾群全部被盗 ,发现盗群全是被分蜂的原群。为了制止盗蜂 ,我想了很多方法 ,最后还是采用迁移交尾群的方法 ,就是把交尾群搬到 1 0 0 0米外的场地摆放。经过 2~ 3天 ,盗蜂全部…  相似文献   

16.
李怀军 《中国蜂业》2006,57(4):35-35
交尾群内部的变化情况是影响处女王交尾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交尾群的群势不能太弱,一般由1张蛹脾、1张蜜脾组成,1框蜂为好。  相似文献   

17.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5):23-23
在养蜂工作中,一年的三个季节均可换王。但是,什么时候换王最合适,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与同行们交流。1流蜜期换王的好处a.流蜜期换王时,组织的交尾群不会发生盗蜂。因为交尾群内采集蜂少,幼蜂多,主要靠人工饲喂来维持生存需要,而在缺蜜期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交尾群被盗,造成育王失败。b.流蜜期蜂群群势一般较为强壮,封盖子脾多,提群容易,且被提群中蜜粉充足,几乎不需要饲喂就能保证育王成功。c.流蜜期内,雄蜂充足,蜂王交尾成功率高。d.流蜜期换王,新王能提高蜂群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蜂产品收入和增强蜂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并且能预防“分蜂…  相似文献   

18.
在我学习并开始养蜂的数年中,接触过南北方不同地域的蜂场,闲暇之余,我也参考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大部分师傅(或是书籍中介绍)的提群做法都是从原群提出蛹脾单独组成交尾群:带一部分幼蜂,或天黑前补充一些成年蜂,次日间隔安置成熟王台,待处女王交尾成功后,产卵封盖,再介绍入原群或单独成群繁衍壮大.  相似文献   

19.
李善才 《中国蜂业》2001,52(5):22-22
根据我地气候与蜜粉源条件 ,几年来我仔细考察自育蜂王与购买生产王的利弊对比 ,认为 :还是购买蜂王有利。我地区处于黑龙江西部 ,属高寒地区 ,全年只有秋季葵花、荞麦一期蜜源 ,春季蜜蜂出窖 ,一般群势较弱 ,多在 2~ 4框。因高寒地春季繁蜂起步晚 ,6月上旬就应育王分蜂 ,组织交尾群要占用大量工蜂 ,要想多分蜂 ,大量培养采集蜂 ,就要多组织交尾群 ,必将严重影响原群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我采用购买生产王的方法 ,5月中旬 ,山东种蜂场的生产王就可安全邮到黑龙江 ,省去了组织交尾群的麻烦 ,5月中旬可组织一批 ,6月中旬还可组织一批 ,既…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养蜂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交尾箱最多可容纳4只处女王,组织交尾群时一度失去外勤蜂,有一个恢复外勤蜂的过程。每个小交尾群需要2张脾。我介绍一种利用标准箱改成的交尾箱,此箱可用于育种场或大型养蜂场。因为使用原箱群改造,不用移动蜂群位置,可使蜂群处于安静稳定的环境。一个箱体可放6只处女王。每只处女王只要用一脾蜂。处女王一出王台,工蜂就处于积极工作状态,有利于处女王交尾。方法如下:1.新蜂箱组合前,在蜂箱两侧下部前后开小巢门。2.标准箱前巢门不变,后面中间开1个小巢门。3.蜂箱两侧各2个,前后各一个,共6个巢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