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茶是木本油料植物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对油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为了系统地阐述油茶基础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油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油茶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油茶的遗传转化体系和DNA甲基化、油茶的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油茶的转录组学、油茶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利用这些分子手段结合传统育种,能有效提高育种的目标定向性和中间材料的筛选效率,最后提出了油茶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油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油茶分子生物学研究、育种和栽培管理等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Illumina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万海4号’(WH4)、‘博白大果’(BBDG)、‘长林40’(CL40)、‘岑软’(CR)和‘红花油茶’(HH)五个不同种质的油茶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WH4、BBDG、CL40、CR以及HH通过组装分别获得了71 852、111 693、75 436、15 899和96 205个Unigenes,将所有Unigenes与公共数据库(Nr, Swiss-Prot, KOG, KEGG)进行相似性比对并注释,五种油茶注释基因所占百分比依次为65.51%、46.41%、60.57%、91.94%、54.98%;KEGG富集分析表明WH4、BBDG、CL40和HH中基因丰度最高的都是核糖体途径,而CR中基因丰度最高的是碳代谢途径;GO富集分析显示,WH4、BBDG、CL40、CR和HH基因分布结果一致。结合KEGG、GO和KOG富集分析,绘制出了油茶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通路图,筛选出该途径中的关键酶及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差异分析。该研究结果完善了油茶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可为油茶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提供...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述大别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山区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资源环境好、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发展空间大等有利条件,并从投入产出效益、加工、产品市场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收益,(2)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体化发展,(3)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加工技术,(4)实施品牌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5)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期望这些建议能够助力山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山区创新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赣县区是江西省油茶示范县之一,全区现有油茶林面积1.91万hm2,其中老油茶林面积为1.32万hm2。近年来,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5 900 hm2,改造低产油茶林4 333.3 hm2,13.3 hm2以上的新造林基地有65个,省级油茶龙头企业有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级油茶科技示范园1个,油茶常年产量1 500 t。根据油茶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浅析了油茶产业的市场发展因素,希望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首次利用从油茶DNA序列中开发的SSR标记及其近缘种通用性的SSR标记开展油茶栽培品种的分子甄别研究。7对通用性高、多态性好、扩增清晰的SSR标记构建了油茶43个栽培品种的DNA指纹图谱。遗传参数统计显示,43个油茶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7 1,Shannon指数为0.517 2;7对SSR引物扩增共得到位点3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35个,位点多态性达97.22%,其中利用4个标记CO_g SSR16、CO_gssr37、CO_e SSR4和CO_e SSR44两两组合可以完全鉴别出43个油茶栽培品种。聚类结果表明油茶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来自江西的赣无系列品种大多能够成组聚类,而来自广西的品种(桂软11号,桂软24号,岑软2号,陆川大果)与来自越南的品种(和江2号,越南油茶,东孝2号)聚在一个类群;但也有一些品种地理来源不同而同样聚在同一类群,显示了油茶遗传背景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研究为油茶品种鉴定及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技术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我国湖南地区开始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随着油茶种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以油茶新造林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油茶的发展前景和丰产栽培技术,为提高油茶林的产量与品质、推动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甜瓜是重要的葫芦科蔬菜作物之一,其遗传育种学广受研究者的关注。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有助于提高甜瓜的育种水平,加快育种进程。自1996年第一张甜瓜分子遗传图谱报道后,AFLP等分子标记逐步被应用于甜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基因定位。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全基因组重测序、简化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等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构建覆盖全基因组的、更加饱和的甜瓜遗传连锁图谱。本研究着重对甜瓜分子遗传图谱、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甜瓜生物学研究及分子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油茶籽油是我国最理想的"健康型"食用油脂,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能与橄榄油媲美的高档植物油。因此,在国家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时候,贵州作为南方的油茶种植和食用大省,拥有丰富的油茶资源,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充足,应该抓住机会,建设贵州特色的油茶现代产业化体系。从贵州在油茶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的优势出发,提出对于当地茶油产业建设的建议,并对贵州油茶现代产业化体系建设进行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通量测序是DNA测序技术发展中的重大突破,它的出现为现代农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总结了以454、Solexa和SOLiD为代表的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以及HeliScope和Pacific Biosciences SMRT为代表的单分子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小分子RNA及数字化基因表达谱等研究领域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当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特点并对其在今后研究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测序技术及其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以边合成(或连接)边测序为特征的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现有的Roche(454)GSFLXsequencer、Illumina genome analyzer(Solexa)、Applied Biosystems SOLiDsequencer、HeliScope Sequencer等4种新一代测序平台的发展历史、测序流程、优缺点和测序成本等,并展望了新技术的发展可能对以水稻为代表的农作物大规模分子设计育种产生的影响。本文还提出通过对水稻核心种质育种材料体系的全基因组测序,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和特异基因芯片,缩短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育种生产的时间,为真正进入分子设计育种时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抗逆生理的影响,开发环境友好型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技术,本研究用香草(迷迭香、紫苏、猫薄荷新鲜组织)乙醇提取物、植物精油(冬青油、二氢茉莉酸酯)分别配成0.1%水溶液作为外源处理剂,于12月初对茶树进行喷雾处理(每个处理剂用液量7500 L/hm2,连续2次)。结果,经处理后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相对提高27.8%~55.6%,多酚相对提高3.93%~24.2%,除薄荷提取物处理外,茶树叶片二醛相对含量降低9.2%~32.8%;酶活性分析指出,经处理后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1.89~4.35倍,脂氧合酶活性升高1.41~2.5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1.98~15.7倍,但只有迷迭香和紫苏提取物处理苯丙解氨酶(PAL)活性升高,其余处理PAL活性呈下降趋势;检测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基因CsOPB3表达情况指出,二氢茉莉酸酯、迷迭香、紫苏提取物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上调明显,而在薄荷提取物、冬青油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下调。经植物精油或香草提取物处理后的茶树鲜叶,其水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了1.3~2.9倍。本研究表明初冬茶园喷施植物精油和香草提取物具有提高茶树抵抗低温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所测生理指标在茶树抵抗其他非生物逆境或抵抗病虫害胁迫中的共性指示作用,进一步表明了本研究所用不同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防御更广泛的逆境胁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贵州省茶叶生产资源优势和浙江大学茶学技术和人才优势,论述了贵州建设茶叶大省的可行性;提出培养一批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一批名特优茶树新品种,引进推广一系列高效安全茶叶生产技术,开发一系列茶叶增值加工的综合技术,建设一个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打造一个“西部茶叶强县”,带动“西部茶叶大省”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产学研和省市县联动,大力加强产业链示范,培育壮大四川粮油、畜禽、果蔬、中药材和林竹5大优势产业,茶叶、蚕桑、花卉、烟叶、水产和苎麻6大特色产业,生物质能源、生物农药、生物饲料3个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机茶产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机茶在我国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有机农业和茶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评估了我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已取得的业绩的基础上,从区域、市场、管理体系、关键技术和认证等角度分析了当前有机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有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宁化县是全国的产茶重点县,茶产业是宁化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弱、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调研宁化茶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宁化县的区位、政策、生态与文旅资源优势,分析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劣势,建议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大力推广宁化特色茶品种、打造5条“森林康养+红色+客家”茶文旅融合路线、提升宁化茶品牌水平等措施,促进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邓永亮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60-164
为了丰富茶叶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茯茶发源地的陕西经过研究与创新,恢复了茯砖茶的生产。文中简述了陕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认为陕西茯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光明。运用SWOT分析法归纳了陕西茯茶发展所面临的优势、薄弱点、机遇和威胁因素,在发展战略分析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为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由于陕西茯茶处于恢复生产的发展时期,目前,除了陕西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与其他产地“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一致外,其他有关陕西茯茶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最后提出了有关陕西茯茶理化成分、保健功效、含氟量、“金花”数量及饱满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安溪县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首先根据产业链内涵,将茶叶产业链划分为种植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与零售环节以及贯穿于这些环节的外部环境;然后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测量变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收据,结合熵权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识别安溪县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进展及在茶叶行业应用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迪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51-255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食品原料、加工、运输等信息的追溯问题,缺陷产品召回困难现象,以及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知情权的需求,追溯系统渐渐发展起来。本文综述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产生的背景以及现状,并对茶叶领域建立追溯系统的意义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在不同储存温度下大豆原油和菜籽原油的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大豆原油和菜籽原油都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储存前60 d,茶多酚对大豆原油过氧化值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为200 mg/kg和300 mg/kg的抑制作用效果差别不大;菜籽原油的过氧化值受温度影响较大,只有在20℃条件下茶多酚对菜籽原油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