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1 引言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用这个观点观察和分析林火,就会看到林火具有两重性,即火害和火利的对立统一.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森林火灾的规律性,更全面地认识森林防火科技进步,从  相似文献   

2.
浅谈黑色防火工程中的点火技术张雄,李学,王文立黑色防火工程就是用计划烧除技术来防止森林火灾。计划烧除也称计划用火或计划火烧,是在人为控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一定方法,在森林中用火,并能达到预期的用火目的。计划烧除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果技术不...  相似文献   

3.
扑火方法     
《湖南林业》2002,(3):15-15
(1)以火灭火即首先开设好控制线,在林火的外围放火,利用林火产生的内吸力,使所放的火向林火方向烧,把林火向外蔓延的火路烧断。这种方法技术性强,风险大,特别要注意防止山火飞越控制线,落到控制线外侧的林地里引起新的火场。(2)覆盖灭火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沙土层较厚的地方灭火。工具以铁锹为主,有条件的也可以使用推土机等大型机具。(3)开设隔离带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树冠火和高强度地表火。隔离带的宽度要根据当地的树高和坡度的大小以及方向、风速来确定。开设隔离带的时候,要把带内的可燃物全部清理干净。(4)挖隔火沟这…  相似文献   

4.
森林火灾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处置救援困难,是地中海沿岸国家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地中海沿岸地区森林火灾发生较为频繁,但由于积极应对,火灾实际造成的危害较小的主要国家,文中从火灾状况、火管理机构、防火措施以及民防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地中海沿岸主要国家林火管理措施与经验,以期为我国林火研究、林火管理和防火灭火实践,特别是灾前积极预防、灾中安全扑救及灾后生态恢复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森林防火隔离带技术的变革与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消减可燃物的方式预防和阻隔森林火灾是林火管理工作的核心。传统阻隔技术向遮荫型防隔火技术的演变已成为近10余年西方多林国家林火管理工作的重要走向。从林火的特点和蔓延基本规律出发, 遮荫型防火隔离带技术通过局部消减可燃物载量和规则化可燃物分布, 显著降低其可能形成的林火强度, 使大多数火灾自行熄灭。该项技术的实施不受区域和气候条件限制; 与传统全光式防火隔离带和生物防火林带相比, 不但工作量较小, 对林分植被和生态环境的干扰也较小。该项技术实现了偶发性林火的防控、森林健康及生态维护的有机结合, 以此替代传统防火隔离带技术效益显著。针对遮荫型防隔火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应包括不同稀化程度林带潜在火行为和其防隔火效能的量化评估、林地局部可燃物稀化的高效作业机具以及伴随该项技术实施产生的大量生物质副产品的有效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森林防火仿真系统,通过给出建立仿真系统的一般步骤,结合林火行为、气象条件和可燃物条件等建立森林防火的防真系统。通过仿真,可以直观地掌握林火的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过程,以及林火蔓延的方向等,为森林防火部门的火灾预测、指挥扑救提供很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浅论绿色防火预防火灾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防火是指利用绿色植物(主要包括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进等措施来减少林内可燃物的积累,改变火环境,增强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同时能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这种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各种经营措施,使其能够减少林火发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的防火途径即谓"绿色防火".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有83km的边界线,为有效堵截蒙古国草原火的侵入,在9月15日秋季防火期到来之前,阿尔山林业局抓紧时间在国境线上开设机耕防火隔离带,使国境线防火隔离带平均宽度达到100m,重点险段拓宽至300m,筑起了一道“黑色长城”。同时,为防止家火上山和林火蔓延,阿尔山林业局还开设了城镇、村屯防火隔离带、林缘防火隔离带。积极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象卫星提供的信息对林火实施监测的高科技技术,为森林火灾的宏观监测提供了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手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弥补现有森林防火设施不足的现状,开创森林防火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福建林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近年发生的197起森林火灾归纳、分析表明,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是生产用火,林火发生以2、3月份最多;上午10时至下午18时为林火发生的高峰;预防林火发生,应确定森林防火戒严期,开展火险预测预报,完善防火设施,以利于迅速扑火。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基于ArcGIS技术的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管理和功能。从林火补救指挥和实时监测、林火设施的布局分析、林火的预测预报、火灾处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吉林地区1978~1987年间共发生山火871起,其中春季发生66起,占76.8%;秋季发生202起,占23.2%。一日之中,10~14点是林火发生的高峰期。山火发生的原因,人为火源占99%以上。本文根据吉林地区林火的规律,提出划分火险区,进行重点防范和加强火险预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的森林防火实践表明,森林火灾的发生,除极少数是自然火外,绝大部分是因生产、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人为火。其中,因某种报复、陷害或其它动机而引起的森林火也为数不少(这里称作人为森林火)。为了减少或防止这类森林火的发生,我们有必要认识和掌握其特殊发生规...  相似文献   

14.
林火动态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积极的森林防火政策导致了我国东北林区的森林火周期延长,并影响到森林结构和可燃物组成的变化。火周期的延长会引起森林可燃物载量增加,并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改变。森林火周期延长还会引起大兴安岭地区云杉林的分布范围增大。植被的变化又对林火动态有反作用。为适应林火动态和可燃物的变化,我国东北林区森林防火政策需要作相应调整,采用林火管理思想开展森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15.
火灾的惨痛教训枚不胜举。素有“绿色宝库”之称的大兴安岭林区,自1965年开发建设以来到1992年的24年间,大兴安岭林区先后发生了974起林火,可以说平均每年40余起林火。而且特大的火灾就高达48起之多。平均每年的林地过火面积就有12万多公顷。这巨大的经济损失是无法用数字来统计的。以一斑而窥全豹,1987年5月6日的震惊海内外的“5·6”特大森林火灾,林地受害面积即达80余万公顷。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惨重。回顾历史,痛心疾首。多年来关于防火、治火的论题,很多同志都奉献出自己的才智。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有效而事半功倍地强化治火的措施呢?在扑打山火的常规作法中,我们认为以水灭火是  相似文献   

16.
张景忠  张岩 《林业科技》1996,21(2):50-52
TRR-1型森林防火对讲机快速充电器张景忠,张瑞祥,任海,张岩(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隆华包装公司)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人员、机具及通讯设备是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其中通讯设备的畅通是贯彻林火控制管理决策的必要保证。现代林火发生的特点是火?..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是森林灾害的一种,森林灾害又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组成部分。森林火灾预防、控制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方面,对我国林业生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作用和功效勿庸置疑。近年来,我国森林防火研究与实践在其广度、深度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生物防火、计划烧除及遥感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该学科注入了众多新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必将对提高我国林火管理水平、减少森林灾害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一新形势下,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和"3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办公自动化管理,还是在林火监测、林火指挥扑救上,正在逐步应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来。加大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提高防灭火的综合能力,实现科学的林火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兴安岭地区防火整体上水平,争创全国一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速气流灭火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速气流扑救林火技术(又称风力灭火)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近万台风力灭火机已成为扑救低、中强度林火的主要手段,为我国的森林防火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该技术在扑救厚层杂草、灌木火时效果却较差,有时不但灭不了火反使火势加大。由于对高速气流灭火能量缺乏了解,已严重影响了高速气流灭火技术的发展。因而研究其灭火能量,不但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有现  相似文献   

20.
消减可燃物阻隔森林火灾是林火管理的工作核心。发生森林火灾时,合理开设防火隔离带,对控制林火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深入研究探索防火隔离带在灭火实战中的运用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火灾发生时防火隔离带开设时机的选择及防火隔离带的开设方法,结合滇中林区灭火实战案例,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