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虞信乐 《蚕桑通报》1989,20(2):23-25
盐官蚕种场自1962年办场,至今已27年,在27年中有9年发生微粒子病,其中1973年和1986年最为严重,累计损失(估产)净种35000余盒,有病的年份不但种场亏损,经济效益差,也影响了农村蚕桑生产。近二年由于思想重视,综合治理,连续二年镜检无病,1988年虽春期遇到高温,秋期受7号台风影响,但经济效益仍创历史最高水平,蚕种单产达到最好年份,例如杭7杭8平均克蚁单产达到20.06盒,菁松皓月平均单产达到19.91盒。  相似文献   

2.
我组早秋蚕种生产从1982年开始,至今累计已有3年历史。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1986年早秋蚕种生产又获得了丰收。全组饲养浙农1号、苏_(12) 180克,生产蚕种3125盒,比计划任务2070盒,超额完成51%,其中苏12 80克,生产苏_(12)×浙农1号蚕种1105.5盒,克蚁单产为13.82盒,浙农1号100克,生产浙农1号×苏_(12)蚕种2020盒,克蚁单产20.2盒,单产分别比上年  相似文献   

3.
德清县自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桑地分户经营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92 年全县饲育蚕种30.6万盒,蚕茧产量达到 11053t,比承包前的1982年蚕种增加69.3%, 蚕茧增加97.2%,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但 1993年开始,蚕桑生产连年下降,到1999年 全县蚕种饲养量只有21.1万盒,总产蚕茧只 有7393t,比1992年蚕种下降了31.0%,蚕茧 下降33.1%.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第 一轮桑园承包造成了地小块分散、管理不便、 工本浪费、效益低下,其他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4.
嵊县蚕种场地处丘陵地带,土壤母质是玄武岩风化而成,pH值在7左右,桑园土壤含磷量0.15%左右,最高为0.32%。自然条件适宜于蚕种生产,饲养东肥,华合有15年的历史,1978年东肥×华合和华合×东肥平均克蚁制种量为10.91和20.62盒,到1985年分别为14.7和21.96盒,平均公斤茧制种量1978年为3.57和5.26盒,到1985年为4.4和5.59盒,克蚁用桑量逐年减少,1978年为89.8公斤,到1985年下降到73公斤。蚕种质量稳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本场蚕种生产所以能取得  相似文献   

5.
蚕种生产中如何预防家蚕微粒子病是直接关系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上因微粒子病烧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如母蛾出现错检、漏检,不但影响大面积生产,还造成扩毒的危害,所以,如何做好母蛾抽检工作,各省、市都发了不少明文规定以保证蚕种质量.重庆直辖后已发了《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18-1998蚕种质量》等文件.下面笔者就专谈从母蛾收烘蛾盒到镜检时各段对N.b孢子的检出率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由于蚕种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现行蚕种价格和每张(盒)蚕种卵量已不适应当前蚕种生产和经营,为此,浙江省农业厅研究决定,从1994年春用蚕种开始,对各级蚕种价格及每张(盒)卵量作适当调整。1、各级蚕种合同订购价格:一代杂交种,春用种每张(盒)20元,秋用种每张(盒)17元,原种每张70元;原原种每蛾8元;母种每蛾9元。2、一代杂交种卵量由春秋种24000粒/盒及23400粒/盒一律调整为25000粒/盒。  相似文献   

7.
蓖麻蚕生产在我省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年最高产量时曾达到过178.52吨.但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蓖麻蚕茧皮的价格虽几次作了调整,仍适应不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蓖麻蚕生产在市场上一度失去了竞争能力,省公司虽也采取一些措施,但发展速度仍很缓慢.85年放种3900盒,收茧皮6.85吨;86年生产蚕种11110盒,仅放出7560盒,损失3550  相似文献   

8.
我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著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培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蚕桑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现有桑地33.6万亩,长势喜人。1988年全年饲养蚕种94.11万盒,产茧35202t,亩桑饲养蚕种达2.8盒,产茧105kg。1989年又上了新的台阶,饲养蚕种107.58万盒,比1988年增加13.47万盒,增长14.31%。1984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养蚕种9.83万盒,增长速度近15%,随着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从1995年开始,由于丝绸行业严重滑坡,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对蚕种需求量下降,使蚕种场的蚕种生产进入了低谷期.但是从历史来看,生产总是有低谷期,有高峰期.现在本省正在进行丝绸行业的体制改革,相信在几年以后就会产生效果,使蚕桑生产全面回升.因此,在最  相似文献   

10.
我县大面积推广、使用蚕季安石灰浆进行蚕室蚕具消毒,是1984年春蚕期开始的.1984年初,从上海洗涤剂三厂购入蚕季安1吨,供各区、分站推广,到1985年早秋,因供销渠道中断,就供应不上.1984年全县配发蚕种26415盒,1985年春蚕10203盒、夏蚕2259盒,共38877盒,其中蚕室蚕具运用蚕季安石灰浆消毒的,约有2.4万盒蚕种,占养蚕总数的60%.1984年全年平均盒种产茧38.24公斤比前三年平均盒产高1.66公斤.1985年春蚕盒产46.8公斤、夏  相似文献   

11.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省蚕种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产量也由解放初的41.68万盒增长到1986年的280多万盒,有力的促进了茧丝绸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受整个价格体系的制约,以及许多历史原因而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长期来蚕种价格存在着比较紊乱和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影响品种的更新和职工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整个茧丝绸生产的发展。正如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  相似文献   

12.
长兴县蚕种场现有桑园600多亩,年产一代杂交蚕种8.5万盒左右,是我省较大型的专业蚕种场。八十年代饲养蚁量、品种、单产、蚕种质量等逐年有较大的增加和提高。81年~85年共饲养原蚕25110克,生产蚕种36.6万盒。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年蚕病(含农药中毒、蝇蛆为害,下同。)为害情况和损失也较严重,因而影响蚕种生产稳产、高产。现将1983年~1985年三年危害情况和病因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蚕种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生产,也是养好蚕的物质基础.蚕种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发展.特别当前全国正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好形势下,蚕桑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对蚕种生产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蚕种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制好蚕种提高蚕种质量,是当前蚕种生产者的光荣任务,是实现四化的需要,是蚕桑发展的需要.如何制出优质的蚕种,涉及到饲料管理,养蚕和制种技术,以及各个生产环节是否抓好.从历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要制好蚕种,提高蚕种质量,必须首先抓好饲料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同时,饲养好原蚕,但有了优质的种茧有时也不一定能制出优质的蚕种,如在制种技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安徽省蚕桑生产发展迅速,蚕种生产能力不足,每年都从江苏、浙江等省调种.这几年三省蚕种的装盒卵量虽已统一,但卵盒制作规格不一,给催青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江苏的卵盒长宽为20cm×13cm,浙江的卵盒长宽为23.5cm×12.5cm,安徽的卵盒长宽为22cm×10.5cm,这给采用散卵催青框进行催青的带来极大不便,摇种、调匾困难,易致卵盒掉地.  相似文献   

15.
蚕种冷藏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随着蚕种生产的发展,“七五”期间,我县蚕种生产量平均每年以26%的速度递增。为了适应蚕茧生产发展的需要,于1989年10月对原蚕种冷库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扩建后的蚕种冷库总面积达915.84m~2,库房容量增加了2倍,可冷藏蚕种80余万盒。冷库扩建工程于1990年5月完工,6月投产使用。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我们结合多年来蚕种冷藏的实践,对原蚕种冷库施工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蚕种生产,越来越重视蚕种质量,而蚕种保护是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一环.从原蚕饲育到制种的一系列过程中,即使按照合理的技术措施生产了蚕种,如果蚕种保护  相似文献   

17.
<正>1995年茧丝绸行情严重下滑,全国的蚕业生产陷入了历史未有的困境.我市也和全国一样,桑园面积从原来的21.3万亩减少到6.2万亩,年饲养蚕种从51.4万张减少到16.4万张,蚕桑技术队伍痪散,养蚕设施毁坏,科学技术倒退,生产管理失控,蚕茧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但是,地处我市南大门的富安镇蚕桑生产却呈现一派盎然生机.全镇18500亩桑园面积相对稳定,管护正常,生长良好.1995年至1997年:分别饲养蚕种78510张、61528张、64783张,生产鲜  相似文献   

18.
<正>中秋蚕不结茧发生率在海盐县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全县中秋蚕受不结茧蚕的影响,从1999年的26.1kg/盒,到2003年的26.61kg/盒,产量一直较低。2004年中秋蚕饲养蚕种45798.25盒,收购蚕茧1350t,盒种收茧29.47kg,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各乡镇生产情况看,5龄以前生长发育都较正常,但上蔟以后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发生熟蚕上山后不结茧的现象,个别村发生面相当广,超过50%,严重的蚕农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当地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为此,笔者根据生产调查情况,对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由于蚕用物资和蚕种生产的各项费用大幅度提高,造成蚕种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现行的(1988年制定)蚕种价格和每张(盒)蚕种卵量等有关规定已不适应当前蚕种生产和经营.为保证我省蚕种生产和经营的顺利进行,经省农业厅研究决定,并对各级蚕种价格及每盒(张)卵量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0.
落实生产责任制后,蚕种需要分发到户,这给发种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面对千家万户,通常我们先将蚕种分装成2盒、1盒、0.75盒、0.50盒、0.25盒等5规种格,然后进行分发。但确定蚕种分装方案,即各种规格的分装袋数,用计算器、算盘、笔算等均显得十分繁琐,效率低下。为此,我们编写了处理该问题的BASIC程序。用这个程序确定蚕种分装方案十分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