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市奶牛专业户张三、张四分别饲养有黑白花(荷斯坦)奶牛14头和18头。俩人的牛群经常混在一起放牧,回来后栓在同一栋牛舍的两边或放在同一运动场。1999年1月6日至13日,张三家的牛死亡5头,其中成年公牛一头,成年母牛4头。当时诊治的兽医怀疑是牛出败,于2月8日即对张三家余下的9头牛和张四家的18头牛全部注射牛出败B型灭活苗。但在1999年2月25日至27日,张四家又死牛7头,其中成年母牛5头,犊牛2头。据畜主反映,这些牛死前的症状相似。经笔者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迁移牛舍,改变放牧地点,再未见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发生。1 临床症状病牛发病很急。…  相似文献   

2.
1998年7~8月,时值我市遭受特大洪涝期间,本市国有奶牛场饲养的奶牛群发霉饲料中毒。全群62头奶牛中发病51头,死亡7头,发病率为82%,死亡率为11%。现将我们的诊断防制体会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和症状1.11998年7月5日,1头头胎产犊2月泌乳牛发病不食,经场兽医治疗5天无效,于7月10日死亡。此后2~5天场内奶牛相继发病,并随之陆续死亡,大约每隔7天左右死亡1头,死牛时间持续到8月28日发病51头,死亡7头,其中泌乳牛6头,育成牛1头,犊牛无发病死亡。病死的6头泌乳牛均为产仔两月内的高产奶牛,发病前除1头体质较差外,其余5头体质健壮…  相似文献   

3.
讷河市孔国乡兆林村胡东明、张建平两户饲养的牛于2 0 0 1年 7月初发生眼结膜和角膜炎症变化 ,大量流泪 ,角膜发生混浊或呈乳白色 ,由于诊治及时 ,未给养牛户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1 症状胡东明、张建平两户于 2 0 0 1年 6月 2 6日从外省购入夏洛来、西门塔尔 (改良 2~ 3代 )青年母牛 (2 4~ 2 6月龄 ) 5 8头。在讷谟尔河河套草场放牧饲养。以围壕为圈 ,有圈无舍 ,终日暴露在炎热的日光直射之下。自 7月 3日发现第 1头病牛 ,至 7月 2 5日 ,发病牛已达 2 7头 ,发病率达 4 6 .6 %。请笔者诊治时发现 ,病牛发病初期患眼 (一侧或两侧 )羞明流…  相似文献   

4.
<正> 一、发病的基本情况广西某农场饲养有水牛70头,自繁自养,放牧为主。最早发病的是一头小水牛,待兽医员赶到牧地时,已见小牛全身发抖,站立不稳。测体温已下降,不久倒地死亡。在一周内该牛群共发病8头(其中公牛6头,母牛1头,小牛1头),死亡3头。二、临床症状病牛精神沉郁,不食,四肢无力,步态不稳,摇晃,全身肌肉震颤、发抖,鼻镜干燥,反刍停止。体温40~41.5℃  相似文献   

5.
奶牛泰勒焦虫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以来,奶牛泰勒焦虫病呈地域性暴发.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1年7月中旬,位于乌裕尔河南岸流域的富路镇先后有4个村的奶牛暴发了奶牛焦虫病,相继又有绍文乡的2个村在富路镇放牧的奶牛群也发生了本病.共计有4个放牧奶牛群,共388头,其中发病90头,死亡17头,发病率23.2%,死亡率占发病率的18.9%.  相似文献   

6.
1 发病情况 据养殖户崔某主诉,2014年7月13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崔某养牛场发生15例疑似牛血吸虫病,该农户1个月前从外地引进50头犊牛,引进来第2天,有3头犊牛有发烧、腹泻的症状,该牛场技术员诊断为感冒,治疗3d后,症状有所缓解.1w后患病牛迅速出血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黄染等症状,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该养殖场总共饲养100头牛,其中牛群有20头发病,死亡10头,发病率达20%,死亡率达50%,损失很大.2014年7月20日来驻马店市动物疫控中心就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牛血吸虫病,随即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救治,5d后病情得到控制,2w后回访,牛群已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7.
1 发病经过及症状 广州动物园有马来熊 5头 ( 2雄 3雌 ) ,分两室饲养。 1 997年 7月 7日中午 1 2时30分 ,饲养员发现同室饲养的 2头马来熊有 1头表现呕吐 (白色泡沫 ) ,兴奋不安 ,倒地抽搐 ,形似癫痫 ,持续 3~ 4min后精神活动恢复正常。之后 ,每隔2 0~ 40 min发作 1次 ;1 3  相似文献   

8.
<正> 本次所测定的辛地红牛是1964年从巴基斯坦引进的后代.饲养在海南中部某牧场,其饲养方式是上午放牧,下午舍饲,适当补充一些精料。我们从牛群中选取健康,食欲正常和营养良好的牛共10头,其中母牛7头(年龄1.5~4岁),公牛3头(年龄1.5~2岁),进行生理常数测定。现把材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27日,克东县境内,齐齐哈尔发展林场某林业检查站附近放牧的60多头合牧的当地改良黄牛。群中有成年公牛5头,其中有1头西门塔尔改良公牛,一遇母牛发情,就竞争性爬跨交配。主人将塑料编织袋系于牛腰间,人为阻止公牛交配。3-4天以后,在主人解系缰绳准备放牧时,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8月 2 5日 ,绥化市某种畜场发生了一起黄牛氟乙酰胺中毒事故 ,发病黄牛 6头 ,其中死亡 2头 ,另外 7头经抢救治愈。现将有关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8月 2 5日早 6时左右 ,我场饲养员把牛群赶到附近的瓜地去放牧 ,在放牧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堆粉红色的玉米粒被牛抢食 ,不久便发现有 1头牛出现了中毒症状。为防止其它牛采食毒饵 ,饲养员立即把牛群赶出了事故现场 ,并报告了有关负责人。当我们赶到事故现场时 ,有 2头牛已经死亡 ,还有4头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2 临诊症状中毒重的食入毒饵 1h后 ,突然发病 ,反刍…  相似文献   

11.
山丹县、民乐县沿祁连山的乡村多为农牧交区域,每年6月份农户饲养的牛羊多数转到夏季场放牧或转到农区集中饲养育肥。从2010年6上旬开始,陆续有群众反映放牧的牦牛或舍饲的牛发生零星死亡,至7月份共有2县5个地方报病情,共发病35头,死亡12头。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鸡街镇乍甸罗科寺村养殖户,于2010年10月24日从山东郓城县购买10月龄小黄牛40头,运到蒙自县糖厂附近饲养。在饲养的15d中,小黄牛全部发病,其中死亡16头。由于畜主怀疑是水土不服等因素造成的,又于11月3日把其余牛搬运到乍甸罗科寺村饲养,至12月3日又死亡3头,此次牛群发病共死亡19头。2010年11月10日,个旧市养殖户从山东郓城县购买10月龄左右的小黄牛72头,于11月12日运到乍甸水头村饲养,第2d即开始发病,至12月22日共发病32头,死亡4头。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情况 养牛户饲养肉牛87头,均为夏洛莱,西门塔尔与当地黄牛的杂交改良牛。年龄均为6~13月龄。饲养方式为半舍饲半放牧,夏季以放牧为主。2004年10月初,牛群中个别牛出现腹泻,下颌及腹下水肿,可视黏膜苍白等症状。随后发病数量越来越多,几乎波及整个牛群。初期怀疑为巴贝斯虫病,用贝尼尔配合青霉素等治疗无效,病程拖延较长近1个月。病牛消瘦,有一头6个月龄犊牛因病重死亡。于是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4.
沙山养牛场位于贵池市西南角,与东至县坦埠乡毗邻。牛场依山傍水,紧靠升金湖北岸、滩涂广阔,湖草丰盛有宜渔、牧、林的资源优势。为了开发利用丰盛的牧草资源,发展草食动物,唐田乡于1995年建成了沙山养牛场,同年11月从蒙城县购买成年杂交黄牛43头,1996年5月又从利辛县购买成年杂交黄牛13头。自1996年4月初起,除1头种公牛实施舍饲外,其余55头黄牛全部进行半天下湖滩放牧,半天舍饲的管理方法,放牧饲养3个月后、牛群膘肥体壮,未发生任何疾病。自1996年7月中旬牛群膘情开始下降,少数牛出现拉稀,粪便带血,行走步态不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平泉县某奶牛养殖小区,原来饲养10头奶牛,2010年9月5日从隆化某养殖小区引入54头奶牛,饲养17 d后开始陆续发病,至27 d有44头发病,发病率达81.5%。原场内10头牛未见发病。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喜欢喝脏水,先腹泻后便秘,干便表面附有带血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西郊乡太阳升村孙某的肉牛养殖场,年饲养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改良肉牛近500余头.其中有一群39头的架子牛在山上放牧,早出晚归.2005年7月26日晚收牧时,牛群中发生了一起怪病,牛群到家后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喘息、鼓胀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我区某农户的2头黄牛发生一种以败血症、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经诊断为李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该农户饲养鸡12羽,猪4头,黄牛3头。7月初以来,6d内有2头牛相继发病并死亡,其中一头为4岁母牛,另一头为2岁公牛。该  相似文献   

18.
库尔勒市某养殖户饲养黄牛和杂交牛共30头,2009年7月3日牛群开始发病,至7月15日,先后共有12头牛发病,发病率高达40%;死亡率为10%.先后共死亡3头,病死率达25%,对发病牛立即进行隔离,对牛舍进行消毒,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1 发病情况 政和县郊区一猪场饲养肉猪82头,其中42头为5月龄,体重70~80kg;40头为6月龄,体重80~90kg。该场猪舍低矮,屋顶为水泥瓦铺盖,夏季舍内气温高,平时以电扇降温。2006年7月21日、22日由于电路检修,停电2d,7月23日猪群开始发病,发病率80%,7月27日死亡1头,到8月1日停止死亡,共死亡22头,死亡率26.8%。该病表现体温升高(40~41.5℃)、咳嗽、气喘,耳、腹、股、腿部皮肤发红,后期部分猪发生黄疸,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便秘,经综合治疗,于8月2日逐渐恢复食欲,停止死亡,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非蛋白氮(NPN)补充料对放牧牛群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春末夏初放牧前,选择30头9~10月龄、体重150~170 kg的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小公牛,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进行放牧加补饲试验。试验1组日补饲玉米粉1.0 kg;试验2组在试验1组的基础上增补NPN补充料0.25 kg。进行了为期100 d的放牧补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日增重分别为0.622、0.839和1.051 kg。试验1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217 g;试验2组比对照组和试验1组日增重分别提高429和212 g。3组间增重差异显著。因此,北方山坡草地放牧牛群补饲少量精料效果明显,同时,补喂少量NPN补充料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