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州地区常年的棉花种植面积 6万hm2 左右。近年来 ,随着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 ,棉铃虫的抗性不断上升 ,人们开始普遍种植抗虫棉品种 ,本区主要为菏棉 1号和中棉所 2 9号。由于受气候及抗虫棉自身的影响 ,本区 1 999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严重。据调查 ,病田率 50 %左右 ,病株率 4 0 %左右 ,严重地块 90 %以上 ,造成棉花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了棉花产量和品质。1 症状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红叶枯病、死花棵 ,是棉花生长期的重要病害。据调查 ,红叶茎枯病在本区 7月 1 0日始见病株 ,花铃期为为害盛期 ,叶片大量枯焦死亡。发…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花叶病(Rice stripe mosaic disease)是近年在华南地区新发现的水稻病毒病。该病由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2017年至2018年,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害广泛分布于华南稻区,以广东西南和广西东南部发生较重。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病株观察揭示,该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株轻度矮化,叶片呈淡黄色条纹或花叶,重病株叶片基部扭转畸形,抽穗不完全,籽粒不饱满。根据病毒复制酶(L)基因设计一对特异引物(RSMV-L-F:5′-CTCCAACTATCATCCGCTATGC-3′;RSMV-L-R:5′-CCATCCGAGATAAGGTCACTGT-3′),经RT-PCR可对水稻病株及叶蝉体内的病原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黄芪种植面积的扩大,连茬种植、乱购种苗等现象的普遍出现,黄芪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俗称根腐病、麻口)在陇西县及周边地县大面积流行,为害严重。据2002年在陇西县9个乡(镇)定点定期挖根取样调查,平均病田率100%,病株率32.1%,病情指数18.1,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质量,对黄芪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现将笔者3a来掌握的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症状幼苗发病叶色浅黄,生长迟缓,茎基部产生褐色条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腐烂;地上部叶色变黄,逐渐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病株叶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变黄萎蔫,叶缘内卷,逐渐变…  相似文献   

4.
德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德州市玉米田1993年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春玉米较夏玉米发病重。一般为10%左右,严重地块发病率达95%以上。苗期感病,病株株高80—90厘米,节间极短,叶片叠罗在一起,叶色浓绿,病株早期即干枯死亡;中期感病,病株下半部茎节节...  相似文献   

5.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棉花黄叶茎枯病、凋枯病,是棉花生育中、后期重要生理病害。镇平县过去虽有发生,但发生范围小,发生程度较轻。2001年由于气候、土壤、耕作制度等综合因素引起了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大流行。据统计,全县棉花种植面积6700hm2,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面积达6000hm2,平均病株率23.4%,重病田病株率80%以上,9月上旬已出现大量叶片脱落,造成棉花铃小,衣分低,纤维短,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减产率达到20%。1流行原因1)土壤肥力不足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本县土质多为砂姜黑土、黄黏土,土壤…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浙北桐乡地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笔者分析了2005—2019年移栽油菜系统测报调查中油菜菌核病的病叶率、子囊盘抽生消长动态及茎病株率等数据。结果表明:①15年中油菜菌核病平均最大病叶率4.69%(幅度1.68%~10.59%),年度间差异较大,同一年份不同田块间差异也较大;②平均子囊盘抽生总数为23.40个/年,菌核埋入土1 cm的穴较3 cm的子囊盘抽生数多,差异显著(p0.05);子囊盘抽生的始盛期在3月26日,高峰期在4月2日,盛末期在4月9日。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期茎病株率(y)与子囊盘抽生数量(x1)、4月下旬降雨量(x2)、4月下旬日照时数(x3)和3月下旬日照时数(x4)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1.693 1-0.020 2x1+0.013 3x2-0.086 8x3-0.070 9x4(R2=0.602 5,p0.05)。当地菌核病最终病情(茎病株率)的首要影响因子是气象因子中的4月下旬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7.
叶用菾菜霜霉病过去在四川省未见报导,但1961年发现其为害较普遍。邛崃东安公社发病严重田块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42%,雅安43—90%,天全15—100%。1962年调查蒲江发病率为5—100%,平均发病率为28%。受害植株叶形较健叶细小肥厚,质地脆硬,叶缘向后翻卷,心叶及幼嫩叶片出现褪绿症状。病株心叶部分往往成簇生状(图1),病叶背面有紫灰色霉层。留种植株发病时,花苔不能伸长而成短缩花茎,花、花苞都密集于茎上,被害部分显著褪绿呈肥厚现象,多不产生种球或产生很少(图2)。患病株易得軟腐病。  相似文献   

8.
1999年 7月泰来县托力河乡发现一种为害小麦的新病害 ,经有关专家鉴定 ,此病为小麦黑颖病 (颖枯病 )。这种病害在我县大面积发生实属罕见。小麦黑颖病 (颖枯病 )症状 :病株叶片枯萎 ,穗部护颖上和部分病株的茎秆上有黑褐色病班 ,病穗的籽粒只有一层种皮 ,即不灌浆不结实 (此时健株已蜡熟 )。多数患病植株从茎基部又生出分蘖 ,但不能抽穗结实。将病部组织经培养基培养 ,颖壳及病粒的周围有乳黄色菌脓 ,同时病部生有白色菌丝。通过镜检乳黄色菌脓为细菌 (黄单胞杆菌 ) ,白色菌丝为大量的交链孢属和部分长蠕孢属的分生孢子 ,因此鉴定细菌侵染为…  相似文献   

9.
甘芳 《植物医生》1999,12(2):5-5
一、根腐病植株的主根与地下的茎开始出现红褐色斑,边缘不明显,逐渐变成暗褐至黑褐色,稍凹陷或开裂。开花结荚后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一般叶片不脱落。病株主根受害后腐烂,不生侧根,植株矮小,严重时茎、叶枯萎死亡。防治方法:(1)宜与葱蒜类或白菜类蔬菜...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漯河地区玉米苗枯病重发原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两年,玉米苗枯病在漯河市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产。笔者根据该病在2000年的发生情况,于2001年对该病重发的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1发病情况病株表现症状多在玉米二、三叶期,以三叶期发病较多,发生时间为6月中、下旬至8月初。病株一般是在种子根的1处或几处首先变褐,然后扩展到根的1段,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根毛减少或无;继之,根系逐渐变成黑褐色,在第一节间形成坏死环,茎基呈水渍状腐烂。病苗地上部表现为叶片发黄,边缘焦枯,心叶卷曲易折,以后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干枯。当拔苗时茎基部节间极易断裂。…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德州、宁津、夏津、陵县、庆云、武城、平原七县(市)的套种玉米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玉米粗缩病 Maize Rough dwarf Virus。被害株显著矮化,仅有健株的1/3—1/4,茎节粗而短,叶子挺直,叶片浓绿而厚,顺叶脉有间隔的半透明状条斑,叶背叶脉微突起。发病株多数不能抽穗。据调查,4月下旬前播种的春玉米和麦收后播种的玉米极少发病;5月下旬播种的套种玉米和晚春玉米发病最重,一般病株率20—40%,严重地块达87%,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苹果普遍潜带3种苹果潜隐病毒,即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leafspot virus)、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和苹果茎沟槽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金冠、红星等品种病株率高达100%。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13.
1962年飼养并系統观察桃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 在感染蕪菁花叶病毒(TpMV)的和健康的大白菜上的发生結果表明,病株对桃蚜不利。接种后24天,健株上的蚜虫数量为病株的1.8倍;健株上有翅若蚜占总蚜量的9.8%,而病株上达16.3%。 1964年比較测定了健株与具有不同症状(初現明脉、明显花叶、叶片严重皺縮)白菜苗的(1)含糖量、(2)全氮(可溶性氮)及非蛋白氮,以此算出蛋白氮含量、(3)細胞渗透压、吸水压,并以此算出細胞膨压。結果表明,病株比健康植株含糖量增加36.59—41.95%;全氮量与非蛋白氮含量均下降,其中非蛋白氮減少更多:由初現明脉期降低5.0%至叶片严重皺縮期降低86.7%,而蛋白氮初期有下降,后期又逐渐回升。病株的細胞渗透压增加了2%—5%,吸水压增加14.3%—42.9%,細胞膨压則下降36.3%—500.7%。从結果分析和有关文献佐証,作者認为病株不利于桃蚜的发生是由于糖/氮比增高,細胞膨压下降的結果,前者影响蚜虫的营养,后者影响蚜虫的取食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苹果普遍潜带3种苹果潜隐病毒,即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leafspot virus)、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和苹果茎沟槽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金冠、红星等品种病株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 ,我市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1 999年种植面积达 1 .1万 hm2 ,预计今年将接近 1 .3万 hm2。同时 ,早疫病在番茄上发生为害也日趋严重 ,今年上半年我市番茄早疫病在发病高峰时病田率达 80 % ,病株率达 67% ,发生严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 1 0 0 %。1 症状及发病特点番茄苗期和大田都可以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茎和果实也可以发病。叶片最初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扩大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深褐色 ,上有突起的轮纹 ,病斑周围有一圈黄色的环带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  相似文献   

16.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3,16(4):13-14
香蕉束顶病在华南和西南各产区均有发生 ,是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海南省和广东、广西尤其常见而且严重 ,感病植株矮缩 ,不开花结蕾。即在出蕾期感病的植株果少而小 ,无商品价值 ,损失很大。1 症状本病最突出的症状是新长出的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 ,叶片硬直并成束丛生于假茎顶端 ,形成束顶的树冠和矮缩的植株。病叶边缘褪绿变黄、质硬而脆 ,很易折断。在病株的叶柄和假茎上有浓绿色条纹发生 ,称为“青筋”。这些绿色条纹是诊断本病特别是早期病株最可靠的重要特征 ,病株分蘖较多 ,球茎变红紫色 ,无光泽 ,大部分的根腐烂或变紫色 ,不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了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喷雾、假茎注射和叶鞘点滴3种施用方法对香蕉病毒病病株的灭除效果。结果表明:(1)香蕉假茎注射3、5和10mL草甘膦异丙胺盐,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香蕉株高抑制率、叶片死亡率、植株枯死率增加,注射10mL,药后30d的植株死亡率为90.0%,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2)草甘膦异丙胺盐稀释成200倍液喷雾处理香蕉,药后30d,植株枯死率达93.3%,显著高于300、400倍液处理。(3)3种使用方法比较,药后15d,喷雾法处理的叶片、植株枯死率显著高于假茎注射和叶鞘点滴法,而对株高抑制率差异不显著,药后30d,3种使用方法的灭除效果等于或高于90.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考虑操作的方便,叶鞘点滴法和假茎注射法可作为防除感染病毒病香蕉植株的高效使用方法,注射和点滴剂量为10mL。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甘薯病毒病主要有皱缩花叶型、卷叶型、叶片斑点型(含黄斑型和紫环斑型)等三种症状类型。对三种类型的病株样本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卷叶型、黄斑型和紫环斑型的病株叶片中均有长线形病毒粒子,长度为1 050m~1 650m,形态和大小无明显差异,皱缩花叶型病株叶片中有时也可观察到长线形病毒。用三种症状类型病株与巴西牵牛靠接,巴西牵牛和甘薯植株成活率达90%以上,巴西牵牛染病率可达80%以上。嫁接后的巴西牵牛叶片表现皱缩而且褪绿症状者,电镜检测均有病毒,因此,巴西牵牛可以用作甘薯病毒病诊断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甘薯茎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茎腐病是近几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菌性病害,目前该病已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海南、河南、重庆、江苏等地发生。2013年10月在对河北省甘薯病害的调查中在文安县发现了大量疑似甘薯茎腐病的病株,给当地的甘薯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对疑似病株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以及基于16SrDNA序列的分析,最终确定该病害为甘薯茎腐病,病原菌为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这是该病害首次在河北省被发现。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是荆州市油菜上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茎病株率 8%~ 30 % ,病指 5~ 2 5。 2 0 0 2年该病在荆州市猖獗流行 ,发生范围广 ,来势迅猛 ,发生程度重 ,是继 1986年大流行后的最重一年。全市各类油菜叶病株率达 6 0 %~ 10 0 % ,茎病株率 30 %~80 % ,病指 32 8。2 0 0 2年 3月 5日田间始见病叶 ,3月 12日前仅为零星田块发病 ,即使感病品种发病也不重 ,但 3月15日叶病株率迅速上升为 10 8% ,重茬旱田油菜高达 34%。 3月 2 5日叶病株率上升到 6 4% ,4月 2日达 71 7%。监利县、石首市 3月 2 0日部分旱地油菜叶病株率 10 0 % ,4月 3日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