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桑蚕种生产防治微粒子病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7,34(1):31-33
近年来,微粒子病对我区的蚕种生产威胁很大,1993年各蚕种场生产普通种795780张,超毒淘汰蚕种47803张,淘汰率6%。1994年生产蚕种603037张,超毒淘汰133990张,淘汰率22.21%。1995年生产蚕种922342张,超毒淘汰127510张,淘汰率13.82%。1996年生产蚕种572204张,超毒淘汰31872张,淘汰率5.57%。由于受微粒子病严重危害,不少蚕种场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虽然几年来备蚕种场在防微工作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从全区来说,病毒逐步下降,但是在1996年秋各场生产蚕种190589张,超毒淘汰26047张.淘汰率达13.76%,病毒又有所回升,且有蔓延趋势,出现制种批或段超毒的蚕种场较多。  相似文献   

2.
廉江县蚕种场自1981年建成投产后,到1991年春繁病毒率都很低,大多数是万分之几,最高的1986年春繁只有0.8%。1991年夏蚕种大缺,当时廉江县据不完全统计,调用了4省(区)10多个种场的蚕种。这些蚕种毒情不详,原蚕户也养了。到了秋养原种前的准备,全场当时工作运筹安排不当,投入原蚕区消毒的人力物力严重不足,消毒不彻底,导致秋制种微粒子病大暴发。当年秋制蚕种67594张,镜检蛾16851盒,有毒562盒,淘汰蚕种3960张,毒率为5.86%。1992年春繁,病毒迅速蔓延,制种53324张,镜检蛾  相似文献   

3.
我场始建于1981年,历年生产的蚕种种质较好,“病毒”率低,但在1991年秋繁和1992年春繁连续两个繁育期发生严重的微粒子病(简称微病),1991年秋繁微病蚕种淘汰率为5.07%,1992年春繁竞达13.3%,共淘汰蚕种11,292张。不仅使蚕种场直接经济损失近17万元,而且由于病原广泛污染扩散,还为以后的蚕种生产留下了严重的隐患。为此,1992年春繁结束后,认真吸取了教训,通过调查研究查明了暴发原因,采取了综合防冶措施。1992年秋繁总制种49,404张,仅淘汰微病蚕种48张,淘汰率降至0.09%,1993年春繁制种28,680张,淘汰蚕种324张,淘汰率亦只1.1%。实践证  相似文献   

4.
李政 《四川蚕业》2001,29(1):27-28
<正> 近年来,制种期常遭遇高温,蚕种产卵初期长时间置于高温之中,使不少种场越年蚕种红死卵增多,导致冬季浴种比选困难,蚕卵胚子过大,淘汰多、损失重,影响了蚕种质量的提高。1999年我场有一个批蚕种红死卵高达1%,2000我们在产卵初期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较好的防止了红死卵的发生,使冬季浴种47639张,比选重比、轻比开差均为0.01,比重、风选淘汰率为5%,  相似文献   

5.
原罗定市蚕种场建立于1978年,当年下半年开始制种,至1991年参加国家“八五”防微攻关前,年年制种,年年均有超毒批次蚕种,14年共制种771037张,微病淘汰蚕种达50107张,淘汰率为6.50%,经济损失严重。1992年起参加“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新技术研究”的防治微粒子病攻关场,在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省丝绸公司、  相似文献   

6.
积极探索疫病防治方法 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0年间,吴兴、塔山两场蚕种生产上发生了大规模微粒子病超标而淘汰蚕种事件,平均年淘汰率在10%左右,最严重的是1999年度吴兴蚕种场毛种淘汰了20%左右,同时毛种无毒率都在50%以下。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口,两场及时分析了原因、统一了思想、采取了措施。2004年两场合并成立塔山蚕种公司成立后,进行了不断探索,到目前逐渐摸索了一套适合本公司生产实际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控制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见表1。现将本公司“微防”主要措施介绍于后,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粒子病发生与控制的一个实例余杭蚕种场袁笑妹,金子堂我场从89年秋期开始发现微粒子病,逐年上升,到91年秋期24个制种批有19个制种批有毒,淘汰毛种7000多张,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我场的蚕种生产。场领导及时组织全场职工,通过学习、讨论,多次...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我场制出二化性蚕种20405张,多化性蚕种582张。全年总检蛾数144263只,检出有毒蚕蛾一只,抽检迟眠蚕15775条,均未发现病毒,蚕种质量显著提高,在上级和场的领导下,我场质检小组主要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1993年我场首次暴发家蚕微粒子病,淘汰蚕种2万余张,直接威胁蚕种安全生产。为提高蚕种质量,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0.
康国民 《江苏蚕业》1997,19(4):18-19
<正>自80年代以来,农村原蚕点已成为我省繁育一代杂交种的主要基地.但如果微粒子病暴发.将严重影响原蚕基地的稳定.我场1995年,在海安、大丰等原蚕点因微粒子病暴发.蚕种生产几乎全军覆没,全场年生产蚕种177000多张,而超毒烧毁的蚕种达103000多张,淘汰率达58.19%,直接经济损失283万余元,这是一个很惨重的教训.为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在蚕种质量上最突出,最重点的问题是防微,我场至1994年所生产的蚕种还没有一批、没有一张蚕种因“超毒”而淘汰.但1995年春期生产的蚕种,因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有不同程度的淘汰.因此抓防微,特别是抓农村原蚕点生产的防微工作,是保证蚕种质量,恢复蚕种声誉,提高种场经济效益的迫切、紧要的中心任务.结合目前原蚕点实际生产情况,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长坡蚕种站从办站的1969年到1980年的12年间,共饲养(原蚕区)220批,蚁量达11770公分,总产蚕茧51198.7斤,平均公分产茧量4.35斤,平均死笼茧率在1.7—4.9%;参加制种的种茧37425.3斤,总制蚕种72266张  相似文献   

13.
茂名、湛江市的蚕桑生产主要分布在化州、高州、遂溪、廉江、海康县。目前这五个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推动下,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发展好势头,蚕茧增产的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局面。这五个蚕桑主产县去冬今春扩种新桑17000多亩,桑地总面积达56000多亩,比上年同期25000多亩增长45.14%,比1987年增加30700多亩。蚕种发放量不断增加。1989年计划发蚕种17万多张,比1988年发蚕种130000万张增加4万张,增长30.70%,今年上半年已发蚕种77931.5张,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公司(由原阳山县蚕种场于2002年改制重组成立)在广东丝源蚕业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抓原蚕、抓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2002年生产蚕种80 674种,销售78 600张,病毒淘汰率0.5%;到2003年生产蚕种98 328张,销售94 032张,病毒淘汰率0.19%;到2004年生产128 290张,销售133 220张,病毒淘汰率0.07%.……  相似文献   

15.
我场在蚕种生产上,曾遭受过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单从1985~1986年这两年来说,共计有原蚕饲养户270个,其中病毒户70个,占25.9%,总产种茧16375.05公斤,其中病毒种茧937.4公斤,占34.6%;共生产蚕种62586张,其中病毒蚕种38334张,占G1.25%。因受微粒子病危害,淘汰病毒种茧和蚕种共损失资金达124000多元。由于微粒子病分布广泛,严重污染原蚕村,使原蚕村无法养原蚕,蚕种场无法制种,以致蚕种生产停滞不前。然而,后来在省、市、县丝绸公司特别是省蚕研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推广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使微粒子病危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广东省蚕学会在中山市小杬镇举行家蚕育种方向和提高蚕种质量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华南农大、省丝绸公司、省蚕研所、佛山、韶关、湛江、茂名市丝绸公司、顺德丝厂、顺德农林局、中山市蚕桑管理总站和德庆、化州、廉江、英德、南海、罗定蚕种场、高州长坡蚕种站、省蚕种繁殖试验场、伦教蚕种场等二十一个单位,代表共40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共18篇。会议由省蚕学会蚕种组副组长张其俊同志主  相似文献   

17.
桑叶叶面消毒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已在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科学有效地做好叶面消毒工作,对降低微粒子病的发生,减少蚕种淘汰率,提高蚕种质量和种场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广西柳州市某奶牛场1998年奶牛死亡淘汰率高达25.1%。经过采取有效防治措施,1999年降至12.5%。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奶牛场1997~1999年奶牛的死亡淘汰情况如下: 1.据有关资料报道,奶牛的正常死亡淘汰率应在15%左右。该场1997、1998年奶牛的死亡淘汰率分别为17.1%和25.1%,已经偏高。  相似文献   

19.
顾晓山 《中国蚕业》2003,24(3):54-55
1 三级原种生产防微的重要性 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可以说是蚕种生产中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在防微工作中,各蚕种场在如何提供合格的蚕种,特别是提供无毒的三级原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防微措施。由于三级原种100%母蛾检测,检到有毒的蚕种全部淘汰,故  相似文献   

20.
种母猪淘汰率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桌猪场的母猪淘汰率、淘汰原因和疾病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降低生产母猪死淘率的措施.研究发现,该猪场的种猪场的淘汰率较高,达到56.56%,商品一场的母猪淘汰率为47.83%,商品二场的母猪淘汰率为41.63%.母猪淘汰的原因主要是屡配不孕、久不发情、蹄病瘫痪、年龄过老、子宫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