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三湘大地上,23万棵古树名木就是23万颗绿色明珠,让湖湘绿色殿堂熠熠生辉。保护好这些古树名木,是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保护古树名木意义重大,是  相似文献   

2.
<正>古树名木资源的多少以及保护的好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悠久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前,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全国散生古树树龄为100至299年的有98.75万株,树龄为300至499年的有16.03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从树龄上看,树龄最大的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有着如此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这在世界是不多的。从保护的程度看,国家有法律法规,地方有专门的保护机构,古树名木所在地有专人看管,这些都是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北京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社会各界对保护古树名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注,经济的发展,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了更加充实的物质基础;文明的进步,使人们对保护古树名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肖筱 《国土绿化》2019,(12):46-46
2019年12月4日—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陕西省渭南市举办全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业务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保护古树名木的部署要求,总结近年来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分析研讨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培训学习古树名木保护新理论、新技术,研究部署当前和下一阶段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古树名木是珍贵的森林资源,是局部环境稳定的中枢,是绝佳的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巨大的生态、经济价值。随着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社会对古树名木保护愈加关注,古树成为乡愁的寄托、乡情的归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应在六个方面着力,逐步推进,让古树名木唤发新的生机。一、组织新一轮资源普查,探索划定古树名木保护红线。准确掌握古树名木底数,是科学保护资源的第一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斗系统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等功能,创新地将古树名木数据库与北斗系统进行整合开发出"古树名木保护伞APP"系统,建立了古树名木动态实时监测手机终端系统。"古树名木保护伞APP"系统主要分为四部分:北斗定位部分、数据库部分、实时监测部分和手机终端部分。综合利用遥感监测、传感器监测、实时图像传输等方式可实现对古树名木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监测数据通过管理平台和手机APP实时传输以满足管理部门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从而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信息化与透明化,对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基于北斗系统撑起的古树名木保护伞系统有利于综合管理古树名木的保护动态,从而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效率和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并可满足科研人员对古树名木基础数据的需要,为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9月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散生古树名木中,古树121.4865万株、名木5235株、古树且名木1186株;群状古树分布在18585处古树群中。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云南,超过100万株,陕西、河南、河北超过50万株,浙江、山东、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广西、山西、福建超过10万株。  相似文献   

8.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稀有物种,是大自然绚丽明珠,是活着的绿色文物,也是社会历史的见证者。近些年随着生态建设的前进步伐,古树名木相关研究工作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同时,伴随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古树名木生存也日益受到威胁,如何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发展后续古树名木资源以及发挥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景观价值,是目前广大学者们主要研究的课题,也是各地区积极探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策略之一。文章对兴安盟古树名木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古树名木是活文物,活历史。新形势下,昌平区采取多种方法积极拓展古树保护内涵和外延,创新探索古树保护新模式,促进昌平区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昌平现有古树名木5978余株,是首都园林景观和昌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昌平古树名木,“让古树名木活起来”对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维护古都风貌,推进昌平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管理的需要,以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完成了以Web为基础的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该系统通过统计分析和网络地图等关键技术,满足了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北京市古树名木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为更好地保护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和传承北京市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该平台实现了古树名木相关数据的搜集和挖掘,便于更加科学系统地进行古树名木的相关研究,这对充分发挥北京市古树名木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作用和促进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远安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树名木是森林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生态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意识提高,古树名木保护势在必行。本文就远安县古树名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古树名木保护在生态文化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树名木从一种独特的角度阐述着我国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大自然和祖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古树名木是地球上生物个体生存中的强者,古树名木中隐藏着许多历史文化。古树名木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运用每木调查、查阅资料、线路调查、座谈走访等方法系统调查了宜昌市古树名木资源,简要分析了宜昌市古树名木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长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古树名木甚多。现全国有古树名木34万余株(不含原始林和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超万株的省(区)有11个。但全国对古树名木的选留和管理还欠规范。国家正在完善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古树名木与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它历经岁月沧桑,传载着久远的信息.因此,它是相关生态环境研究的活材料、活见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淮南市绿化办根据<伞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组织开展了全市古树名木资源大调查.针对古树名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以期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促进该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下,当前人们重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由此也促使林木资源保护工作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古树名木等珍稀林业资源更加需要进行有力的管理和保护。基于此,以广西为例,针对当地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分析,探访了在古树名木管护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古树名木的管护措施,以期能够对当地的古树名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土绿化》2024,(1):16-19
<正>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被誉为“绿色的文物”“活着的化石”。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任职期间就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曾指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守护好活文物”。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始终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通过立法保护、政企合作、“古树名木保护+”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形成具有独特特色的古树名木保护“福州做法”。  相似文献   

18.
方芳 《国土绿化》2023,(11):18-23
<正>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历经沧桑的古老土地,留下了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古树名木。北京4万余株古树名木,在浩瀚历史长河中,默默见证着北京历史变迁,讲述着北京历史脉络,承载着广大市民的乡愁情思。千年古树承载了北京发展的历史文化;知名古树记录了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名木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生态文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更彰显了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首都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28日—29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浙江省绍兴市举办了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业务培训研讨班,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绿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总结2016年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探讨交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经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90年第2期上,曾以“‘活文物’有了希望”为题,报道了《云南古树名木志》编委扩大会议的情况。如今,我们特约《云南省志·古树名木志》编辑办公室供稿,设立“云南古树名木”专栏,从这期开始与读者见面。树木,有着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用途。古树名木,在科学文化上却又有着一般树木不可替代的独特用途。它是研究植物演变,树种驯化等的活标本,是了解气候变迁、水文变化等的活记录,是探寻历史、文化、民俗的活文物,是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活教材,是装点江山、美化园林的活景物。所以,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标志。云南是“植物王国”,又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古树名木分布广泛而丰富。本刊设立“云南古树名木”专栏的目的,就是要为古树名木立言、立传,加强有关这方面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省的古树名木状况,并以此而自豪,自觉把古树名木保护好,让它在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