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截流量不足降水量的10%,故对林下牧草的生长影响不大;(2)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可降低12.0%的农田蒸散耗水量;(3)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中,0~4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点约高14.0%,对冬小麦的灌浆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半干旱的伊盟达旗周围有井灌的条件,建立农业与林业复合的农用林生态经营体系具有高效、持续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 10 年来在试验区所进行的农林复合经营试验体系的建设表明:(1)农用林生态系统中,林粮间作比纯粮单作净收益增加 2090 元/hm 2 ·a,提高幅度达到 41.4% 。(2)林粮间作农用林系统与纯林单造相比,其净收益增加 5605.9 元/hm 2 ·a,提高了 8.63 倍之多。(3)利用综合评判,农用林复合生态系统间作类型经济效益以林粮间作 1.5m ×6m 密度型最佳,各种复合类型经济效益综合排序为:林粮间作 1.5m ×6m 型> 林粮间作 1m ×6m 型> 农林间作 2m ×6m 型> 农林间作 2m ×8m 型> 林草间作带式> 林草间作 1.5m ×10m 型> 纯粮单作(小麦)> 纯林单作。  相似文献   

3.
在半干旱的伊盟达旗周围有井灌的条件,建立农业与林业复合的农用林生态经营体系具有高效、持续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10年来在试验区所进行的农林复合经营试验体系的建设表明(1)农用林生态系统中,林粮间作比纯粮单作净收益增加2090元/hm2·a,提高幅度达到41.4%。(2)林粮间作农用林系统与纯林单造相比,其净收益增加5605.9元/hm2·a,提高了8.63倍之多。(3)利用综合评判,农用林复合生态系统间作类型经济效益以林粮间作1.5m×6m密度型最佳,各种复合类型经济效益综合排序为:林粮间作1.5m×6m型>林粮间作1m×6m型>农林间作2m×6m型>农林间作2m×8m型>林草间作带式>林草间作1.5m×10m型>纯粮单作(小麦)>纯林单作。  相似文献   

4.
农田防护用材林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群众杨、少先队杨、八里庄杨、俄罗斯杨为农防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优良品种,这些树种在土壤有机质1%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全年保持在70%时(年浇水8次),均可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其综合经济效果(产出与投入之比)在12.0:1—8.1:1之间,直接经济效果9.2:1─5.6:1.即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林网——杨农间作经营模式研究表明:林网——杨农间作经营模式提供了一个较优的生态环境,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远高于同类型区的纯农田经营和林网——农田经营模式;间作区域内作物产量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分布,但总体收益一般高于纯农田;杨农间作的带间距以大于30m效果较好;间作作物较优的组合为西瓜—花生、小麦—花生以及小麦—黄豆3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椒粮间作及其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坡台田地埂花椒和平川地花树林网的间作形式以及以“花椒+小麦、玉米”为主的6种间作模式,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土地利用率提高30%~50%;光能利用率亦明显增强;地埂栽椒后冲毁率由过去11.34%下降到2.52%;风速较过去减弱17%~28%;高温季节气温降低1~3℃,空气湿度增加10~15个百分点;栽椒后4a平均每公顷经济收入提高21.9%。同时,还从间作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相应的椒粮间作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辉县市北部太行山浅山区,有许多不规则的果、农间作园,其中以山楂-小麦间作园较为普遍,于春末、夏初,干旱、高温、多风灾害严重期,对山楂-小麦间作园和山楂不同行距密度与小麦地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山楂种植密度、单位面积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也随树体加密而增大。山楂行距6m、8m、10m、对照日内最高气温分别是28.7、29.0、31.1和32.9℃,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8、11、17和21℃,160cm高处上平均风速分别是0.7、0.9、10.5和11.7m/s.空气相对湿度,山楂-小麦间作园分别增加(与对照相比)7.6%、4.7%和2.2%。  相似文献   

8.
1观测地点自然概况兴胜村农田防护林体系是典型的东北农区林网网格化的防护林体系,该村位于北纬47”28’,东经124”25’,年均温度ZC,年均有效积温2500℃,年降水量400~450mm,年蒸发量1589.4mm。干燥度1.4,年均相对湿度64%,森林覆被率30%。土壤为典型的碳酸盐黑钙上,观测林网网格为435inX307m,树种为小黑杨,17年生,4行,平均树高14m,平均胸径21cm,测技长3.5~4m,枝下高4m。林网内农作物为小麦、大豆,均为南北垄。2观测实验仪器和方法实验仪器:天空辐射表,辐射电流表,直射辐射表,三角架(高1.3m)。观测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相似文献   

10.
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减轻外殖体褐化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表面活性剂(Tweens20)20×10^-6处理10min、70%酒精浸泡30s、0.5%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min的方法消毒外殖体最佳;采用带腋芽的、抽4节的花梗为外殖体诱导率最高为90.2%,褐化系数最低9.8%;培养基中添加10mg/LAA和1000mg/LPVP抗褐化效果较好;添加了2000mg/L或1000mg/LAC的培养基褐变比对照轻;在诱导阶段蔗糖采用低浓度诱导效果较好;先采用低温(17~20℃)处理3~5d,然后转到正常温度培养,可以减轻褐化程度;增加光照强度外殖体褐变严重,黑暗培养的外殖体褐变发生推迟而且程度轻;蝴蝶兰在pH5.6时,褐化较轻。  相似文献   

11.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一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6%;距梨树0.0~7.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0~25.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6%,土地当量值可达1.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农田林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试区内,进行杨树低价林更新改造研究。采用4种更新改造方式。试验指出,全面整地,“以松改杨”,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的改造方式效果最佳,其投入产出比为1∶3.3。同时,生态效益明显:间作林地内平均降低风速1.46m/s;土壤孔隙度平均增加6.4%,速效N、P、K含量平均增加3.1%。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地新开发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内蒙古中磴口县新开发乌兰布和沙地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作了评价。试区土地开发建立防护林体系后,森林覆盖率由零增加到26.4%。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防护林网增产效益显著,林网内小麦、籽瓜、甜菜的单产分别比林网外提高45.77%、155.71%、25.0%。2)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6年后,即可盈利,第10年可收回全部投资,并盈利2.2217×10^4元。3)年沙尘暴日数、扬沙日、浮尘日、尘卷风日、大风日  相似文献   

14.
成武县农田林网适宜采伐龄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成武县农田林网采伐龄的因素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除了林网本身的因素以外,防护成熟龄、气象条件、林网规格、更新方式、林粮间作和林带结构等,都是影响林网采伐龄的因素。因此,确定采伐龄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实现最佳综合效益。另外,根据一具体实例,对其采伐龄进行了研究。认为综合净现值既能体现林网本身的直接效益,又能反映林网护农增产效益,是比较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田防护林是农区造林的主体工程,是农田的“卫士”或“屏障”。 有关资料表明:在林网保护下的农田比空旷地的平均风速降低50%左右,水分蒸发量减少40%左右,春、秋两季的日平均气温增高1~3℃,相对湿度提高4~10%,土壤含水率提高40~70%,生长期延长15~20天,农作物单产增加30~50%,甚至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农林复合系统的林网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樊巍 《林业科学》2000,36(4):16-20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6.33%。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林网可以有效的缓减这一现象,应用主成份分析证明林网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空气温度、叶温、饱和差和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一茶栽培模式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安微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3茶、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析是0.3、0.4  相似文献   

18.
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及质量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探讨了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杨树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小麦产量低于对照农田10% ̄15%、林内小麦种子的淀粉含量和蛋白质量均高于对照农田。分别增加了12%和22.1%,蛋白质提高幅度大于淀粉提高幅度。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为照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质量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19.
梨园行间间作和行内覆草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二白杨苗比间作向日葵可以使梨树干径、树高、冠幅、新梢平均长度、新梢个数分别加13.96%、17.62%、35.16%、35.96%、35.11%;间作二白杨并在行内覆草,可以使上述五个指标比未覆草分别增加11.82%、13.93%、11.36%、17.27%、41.63%,并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近四十年来,新疆绿洲林业主要担负生态防护功能。林业部门的主要工作放在大规模造林、营造防护林体系方面。从目前的发展水平看,四个地州、54个县市、115个农垦团场基本上实现了林网化,林网防护面积4000万亩,占规划实现林网化林地面积的85%。防护林面积占整个林种面积的73.9%。这一时期的绿洲林业可概括为:发展战略放在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方面,林业等同于造林;经营目标上以数量性指标为主(如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新增面积等),具有浓厚的产品经济特点;发展模式上以大规模造林方式为主,对绿洲社会经济系统考虑过少,林种、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