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黄淮地区小麦超高产形成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1996~1997年在河南与江苏黄淮地区的小麦超高产综合试验,初步论述了亩产600kg的产量结构特征,并分析了超高产形成的苗、株特征与群体动态特征。与此同时,提出了小麦超高产形成研究向纵深突破的两个观点:(1)必须突出超高产群体中期生育规律及调控的研究;(2)必须突出超高产生育形态生理方面实用诊断指标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徐州25号小麦品种选育与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25号高产稳产,江苏省区域试验汇总产量超过550kg/亩,小面积亩产超过600kg,该品种穗粒结构协调,耐肥抗倒。超高产育种目标是亩产600kg以上,产量结构模式为稳穗增粒,抗倒、抗病、抗寒性好。对杂交后代的选择应抓住重点,优中选优。  相似文献   

3.
<正> 新郑县是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长期以来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了打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从1987年起,我们在县农技中心试验站和城关乡贾庄村分别开展了10亩小麦—玉米年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研究和百亩吨粮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系列化、模式化栽培和科学化管理,夺得了两季高产。1987年攻关试验亩产1044.8公斤(小麦413.4公斤,玉米631.4公斤);百亩连片(107亩)亩产930公斤(小麦450公斤,玉米480公斤)。1988年攻关试验亩产1039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636公斤);百亩方亩产1003公斤(小麦494.5公斤。玉米508.5公斤),1989年攻关试验年亩产1040.7公斤(小麦420.5公斤,玉米620.2公  相似文献   

4.
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年秋播至1997年夏熟,在宝应县城郊乡112亩农田中进行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实现年亩产1250kg。主要技术是:选用稻麦优良品种,小麦品种为扬麦9号,水稻品种为扬稻6号。小麦栽培坚持“早、稀、匀”播,促早发壮苗,提高中后期的施肥量。水稻栽培上,着重培育旱壮秧,全面推广抛秧技术,大田采用“前稳后攻”施肥法,穗粒肥占总施肥量的30%。水稻、小麦超高产栽培,足穗是高产的前提,单位面积结实粒数则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辽春10号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几个关键性农艺措施,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二年多点试验,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辽春10号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案,模拟亩产375-400kg,400-425kg和超过450kg等3个产量水平的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6.
偃师市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的核心组成部分.该项目设在翟镇镇,以二里头村为中心的10个行政村.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11000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1996~1999年平均亩产分别为520、543、555.6、609.1 kg.2000年在小麦收获前,经全国小麦专家验收组田间测产验收,亩成穗49.8万,穗粒数32.6粒,千粒重44.0 g,理论亩产为607.2 kg;实打验收,平均亩产608.36 kg.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豫麦 69号 (新麦 9号 )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种 ,在黄淮平原麦区推广种植面积达 60万hm2 以上 ,小面积高产纪录达 683.5kg/亩。探明其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 ,对进一步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意义重大 ,并可为超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998~ 2 0 0 0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3号地进行超高产攻关试验。土壤为粘壤 ,含有机质1 7.32 g/kg ,全氮 1 .0 3g/kg ,P2 O51 2 .1mg/kg ,K2 O 1 0 8.4mg/kg。试验地施腐熟牛圈粪 5 0 0 0kg/亩 ,全生育期施纯氮 2 4kg/亩 ,P2 O5 1 2kg/…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多点次的详实调查,对社旗县2022年小麦出现历史罕见的高产和超高产现象给予诠释,全县93.4万亩小麦平均亩产603.23 kg,比前3年平均亩产457.91 kg,增产145.32 kg,增产率31.74%,并出现了亩产905 kg的超高产典型。分析高产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小麦高产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如多抗高产新品种推广普及率在90%以上,化肥减量增效配套施肥新技术应用面积在80%以上,深耕或深松3年累计推广面积60%以上,抗旱浇水面积50%以上,小麦生长期适时防治病虫害和喷施高产套餐面积90%以上;二是光温充足、雨水分布有利于小麦多成穗、成大穗和增粒重,成产三要素数值都大幅提升,造就了历史罕见的大增产。同时提出了小麦持续增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小麦亩产600kg的难度分析与对策季书勤赵淑章王绍中吕凤荣刘媛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小麦是河南省的第一大作物,其面积、年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1997年全省夏粮总产达到233.95亿kg,亩产平均达到320.6kg。豫...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地块,用同一品种,进行超高产试验,经专家实打测产,连续4年(1995~1998)单产均超600kg/亩,平均达到611.8kg/亩,同时还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GS豫麦21号在1983-1993年黄淮流域三年区试和河南省两年生产试验中产量均居首位。地区、省、国家三级6年85点次试验,平均亩产416.2kg,比4个对照种平均增产11.67%。其中,1992年黄淮流域11处试验,平均亩产506.9kg。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邹城市位于鲁西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白马河贯穿南北,灌排便利,适宜小麦生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为60万亩以上,2009、2010、2011年连续3年全市小麦亩产量均过500公斤,其中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田小麦亩产达到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     
《新农村》2001,(6):33-34
浙江超级杂交稻研究全国领先记者日前在“8812”计划杭州年会上获悉,浙江省超级稻新组合协优“9308”去年百亩示范田块平均亩产超过700千克,最高亩产达到818.77千克。专家认为,无论从品种选育还是超高产技术集成而言,“8812”计划都为全国超级稻研究与  相似文献   

14.
偃师市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是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的主体.在项目起动前3年,该区平均亩产为512.6 kg,项目起动后的1996、1997、1998、1999年平均亩产分别为520,543,555.6,609.1 kg.  相似文献   

15.
丰产优质小麦——宁麦7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麦7号在1990~1992年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北片)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47.05kg和426.83kg,分别比扬麦5号(CK)增产15.76%和2.12%,在1991~1993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良种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01.20kg和351.53kg,分别比扬麦5号增产4.26%和4.08%,在1992~1993年上江苏淮南片小麦良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89.96  相似文献   

16.
前沿     
《中国农村科技》2014,(11):12-13
湖南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突破1000公斤 湖南省科技厅报道,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现场测产百亩片亩产达1026.7公斤,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袁隆平院士出席了测产现场的新闻发布会,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测产专家、湖南省科技厅、省农委、省农科院、怀化市、溆浦县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测产。  相似文献   

17.
钵育机摆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机插栽培技术,近年在安徽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2015年在无为、白湖两地百亩以上超高产攻关示范上双双亩产超吨粮。总结了无为、白湖两地超高产方栽培关键环节的技术参数、指标,归纳出钵育机插平衡超高产栽培的品种选用技术原则,钵育机摆栽的育秧、机插和肥水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以规范钵育机插平衡栽培绿色超高产技术,加速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们在探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与最佳季节优化同步发育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连续三年使小麦高额丰产田及百亩丰产方亩产超过500公斤。为将研究成果迅速推广应用,1989年秋播时,我们选用河北省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冀84-5418,将原百亩丰产方扩展为实种面积1009.6亩的千亩丰产方。1990年麦收时按120个点测产,平均亩成穗52.3万,每穗26.2粒,千粒重41.2克,理论产量569.8公斤/亩,实收515.5公斤/亩。  相似文献   

19.
小麦千亩方亩产超500kg技术经验王海菊石闺阁张俊苹李书明(荥阳市农业局,荥阳450100)1994~1995年度,荥阳市开展了小麦万、千、百亩方高产开发,使辖区小麦获得了好收成。其中,汜水镇的小麦万亩方最高亩产量达到472kg,城关乡东史村千亩方最...  相似文献   

20.
1983年,我市设置了八个杂交稻百亩连片制种点,组合为汕优3号、汕优6号,总面积为818.6亩,总产量为22.5万斤,平均亩产275.4斤.其中亩产300斤以上的面积有383.3亩,400斤以上的有18.2亩,并有三个百亩连片制种点亩产超过300斤.现就杂交稻制种亩产超300斤的技术途径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