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耻骨结节为CT标志点对引起肠梗阻的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及股疝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引起肠梗阻并经外科证实的7例斜疝、5例直疝及4例股疝的CT平扫轴位图像,以每侧耻骨结节外上缘作为标记点分别划十字交叉线(X轴和Y轴),将每侧腹股沟区分为前外象限(Ⅰ象限)、前内象限(Ⅱ象限)、后内象限(Ⅲ象限)和后外象限(Ⅳ象限)四个象限,观察三组疝与X轴、Y轴的关系以及所处象限的组间差异。结果斜疝疝囊均位于X轴前方,可位于Y轴内侧或与之相交,疝囊主体位于前内象限或前外象限;腹股沟直疝疝囊均位于X轴前方、Y轴外侧,均位于前外象限;股疝疝囊均位于Y轴外侧,可位于X轴后方或与之相交,疝囊主体均位于后外象限;三组疝与X轴、Y轴的关系以及所处象限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耻骨结节是一个有价值的解剖标志点,可用于鉴别引起肠梗阻的斜疝、直疝与股疝。  相似文献   

2.
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运用水足迹的方法,借助LMDI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时序变化、供需结构、生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方面构建水资源利用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的岷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岷江流域2010年总水足迹为380.90亿m3,到2019年增长为400.94亿m3,近年来用水呈现可持续状态。(2)从空间上看,不同的地市州水资源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总水足迹最大的是成都市,最小的是阿坝州。综上,(1)岷江流域内总水足迹中农业用水量的占比最大,水资源近年来呈现可持续状态。(2)岷江流域中影响水足迹变化最大驱动力因子的是技术效应。(3)在岷江流域2019年总水足迹中,中游地区水足迹占比最大,占56.38%,下游地区占39.73%,上游地区仅占3.90%。(4)成都市和自贡市位于水足迹效益低区,眉山市和宜宾市位于水足迹效益较低区,乐山市和内江市位于水足迹效益中区,雅安市位于水足迹效益较高区,阿坝州位于水足迹效益高区。  相似文献   

3.
鸡腔上囊传出神经元的分布——用CB—HRP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CB—HRP注入鸡腔上囊壁内,支配腔上囊的神经元被标记。支配腔上囊的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在胸7—腰荐3(简称T_7—LS_3)髓节的Terni氏柱内,主要位于LS_1—LS_2髓节。在LS_8—LS_(11)髓节中央管背侧和背外侧区有大量标记细胞,主要集中于LS_8髓节,这些标记细胞是支配腔上囊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其轴突大部分行经同侧盆神经到达腔上囊,少数行经对侧的盆神经到达腔上囊。腔上囊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T_6—L_(13)交感干神经节和肾上腺神经节,交感干的标记细胞集中位于LS_9—LS_(11)和LS_2—LS_3。副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盆神经和泄殖腔神经节内。在肠神经内有大量的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4.
保障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高,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且呈现"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云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最高,其次是贵州省,四川省排名第3。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可划分为4个不同分区。其中,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位于土地生态安全区;安徽省和重庆市位于土地生态相对安全区;江西省和湖北省位于土地生态临界安全区;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均位于土地生态不安全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hepcidin(铁调素)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抗病性状的相关性,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得hepcidin基因序列,对团头鲂进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来区分易感和抗病个体,采用PCR扩增及测序技术筛选hepcidin基因序列中的SNP(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对SNP位点运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进行分型,分析其多态性及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在hepcidin基因上共筛选出2个SNP位点,其中1个位点位于内含子部分,1个位于3′非编码区。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位于3 371bp(A/G)的这一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易感和抗病组间差异极显著,位于217bp(A/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易感组和抗病组间差异显著。据此推测hepcidin的这2个SNP位点多态性与团头鲂抗病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6.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根部,首次发现半穿刺线虫寄生,经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验证,病原线虫是(Tylenchluus semipenetrans Cobb)。雄成虫线形,长度为367.2(303—390)um,吻针和食道极度退化,单精巢,交合刺长15um,具引带,无交合繖,排泄孔位于虫体中部或稍后(PE=60%),雄成虫少见。雌成虫单个或成群寄生根上,虫体前端约占体长(40—50%)伸入根部周皮层内,露出根外的虫体逐渐膨大成囊状或袋状,虫体长390.3(334—449)um,排泄孔位于阴门稍前(PE=80—90%)。孔口能分泌出小液滴,阴门位于虫体90%处,无肛门,尾端短且直伸向腹面,单卵巢,折叠卷曲,雌成虫行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7.
选取务川黑牛为试验对象构建DNA池筛查SOCS2、SOCS3和CIS基因SNPs,结果首次在牛中发现CIS基因SNPs位点。在SOCS2基因中快速筛查到的3个SNPs均位于第4外显子内,其中G3456A(Glu→Lys)和G3810A(Val→Ile)为错义突变,T3599C为同义突变;在CIS基因中发现5个SNPs,其中A4086G(Val→Met)为错义突变,位于第3外显子处,其余4个SNPs(C4410T、G4560A、C4566T和G5251C)均位于3’-UTR序列。  相似文献   

8.
酒泉古称肃州,位于河西走郎西端,历来是亚欧大陆东西来往的要冲,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位于酒泉市中心钟鼓楼,东西南北四个门上分别题写着“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哈密),“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四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酒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5923的肠毒素G蛋白(SEG)氨基酸序列为分析材料,应用DNAstar软件对该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区域、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出SEG蛋白5个可能的B细胞线性表位,它们分别位于蛋白N端第24~31、37~46、80~84、120~127和141~149区域,且预测的表位2(aa 37~46)、表位4(aa120~127)和表位5(aa141~149)位于SEG蛋白三维结构表面。合成位于蛋白三维结构表面的3个预测表位,采用肽ELISA方法加以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均能与抗重组SEG蛋白纯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是SEG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  相似文献   

10.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5923的肠毒素G蛋白(SEG)氨基酸序列为分析材料,应用DNAstar软件对该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区域、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指数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出SEG蛋白5个可能的B细胞线性表位,它们分别位于蛋白N端第24~31、37~46、80~84、120~127和141~149区域,且预测的表位2(aa 37~46)、表位4(aa120~127)和表位5(aa141~149)位于SEG蛋白三维结构表面。合成位于蛋白三维结构表面的3个预测表位,采用肽ELISA方法加以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均能与抗重组SEG蛋白纯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是SEG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  相似文献   

11.
用引自南斯拉夫的冬小麦品种诺维萨特早熟1号(Novosadska Rana 1)单体系测定了若干冬小麦品种抗锈基因的所在染色体。确定绿7蚰对条中25号小种的显性抗性基因位于2B 染色体上;Yantar 对叶中3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5A 和1D染色体上;农大233对条中29号小种的显性抗性基因位于3B 染色体上;C39抗条中29号小种的隐性基因位于7B 染色体上;Fr84-8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是由2个隐性互作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2A 和3A 染色体上。此外还用诺维萨特早熟1号单体系测定出农大233,Fr84-8等品系的有芒基因均位于5A 染色体上,抑制斯卑尔脱(spelta)穗型的基因也在5A 染色体上。冬小麦诺维萨特早熟1号单体系是在我国华北地区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运用传统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南部宜宾市土壤氮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43±0.47)g/kg,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35±56)mg/kg,处于高等水平。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低值区(0.49~1.10g/kg)主要位于中部宜宾市境内,高值区(2.20~3.87g/kg)主要位于南部的筠连县,大部分区域属于中等水平(1.10~1.60g/kg)。土壤碱解氮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或条带状分布,低值区(16~90mg/kg)主要位于中部宜宾市、高县区域,高值区(160~413mg/kg)主要位于南部筠连县、珙县、兴文县等区域。总体而言,该区域碱解氮含量处于中上水平。研究区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地形、种植制度、土壤质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利用AFLP和SSR标记 ,对丹 340×沈 135的F2∶3 群体 (113个家系 )进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基因的遗传作图和QTL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2 )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对 1999年的玉米全株抗病性 ,检测到 4个QTL ,分别位于第 6、6、8和 10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4 9.9% ;对 2 0 0 0年的玉米全株抗病性 ,检测到 6个QTL ,2个位于第 6染色体上 ,3个位于第 7染色体上 ,1个位于第 10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77.6 % ;第 10染色体上的QTL是 2年间共同的QTL ,来自抗病亲本沈 135 ;(3)对每个QTL(定量特征点位分析 ) ,均检测到加性和显性效应 ,但相对大小有不同 ,各QTL以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为主要遗传方式 ;(4)控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之间存在上位性互作。  相似文献   

14.
ISSR标记在侧耳属菌株分类学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基于重复序列(TATG)4,设计了7条引物P0~P6,对侧耳属的22个菌株和1株双孢蘑菇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重复序列间区序列(ISSR)PCR扩增。引物P0、P1在23个菌株上扩增共得到120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1水平将以上侧耳菌株分为5组:阿魏蘑、白阿魏蘑、杂交阿魏蘑位于第2组;凤尾831、16号秀珍菇位于第3组;鲍鱼菇位于第4组;其他供试菌株位于第1组。利用引物P1对17号日本秀珍菇扩增得到了1条约1.3 kb片段,经克隆和测序分析,验证了重复序列(TATG)4的存在,并达到了微卫星基序的最低重复次数。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君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地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是一家从事蔬菜和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运营模式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配送+互联网",种植基地位于湘阴县杨林寨乡合湖村,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试点合理性与代表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1989和1990两年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区域试验资料,针对区试布点的合理性与代表性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中心位置的试点,相似性较大(r≥0.42),说明其生态环境比较接近;而位于边缘的试点相似性较小(r<0.34),显示其生态环境差异较远。试点的代表性以扬州(r=0.42)、南京(r=0.41)等为高,即这些点适于选育和鉴别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品种;而信阳(r=0.12)代表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肥料结构对水稻土磷素营养和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几种肥料结构对鄂东南水稻土磷素供应能力和有机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磷、速效磷、活性有机磷和中度活性有机磷的含量,在长期只施化肥(包括磷肥)或本田绿肥沤清配合施用化肥(包括磷肥)的稻田位于低水平,在长期猪粪、堆肥还田配合施氮肥的稻田位于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莱西市位于美丽富饶的胶东半岛腹地,隶属于青岛市,总面积1522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辖11处镇、3处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村民自治示范县(市)、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和山东省重点扶持发展的30个强县(市)  相似文献   

19.
镜鲤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QTL 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酶普遍存在于动物的各组织中,对磷酸单酯键具有水解活性,是机体生长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和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酶。以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190个个体为材料,用992对微卫星(SSR)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肠组织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QTL检测显示:5个QTL区间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其中3个QTL为99%染色体水平显著性,分别位于LG2(CA2049-CA2371)、LG25(HLJ2941-HLJ3946)和LG28(CA2263-HLJ2873),另外两个QTL区间为95%染色体水平显著性,位于LG14(HLJ3275-CA174)和LG14(CA1276-CA2208),解释表形变异率范围为8.1%~38.9%;2个与碱性磷酸酶相关的QTL区间均为95%染色体水平显著性,分别位于LG8和LG13,可解释变异率分别为7.3%和7.0%。  相似文献   

20.
桃果肉颜色、离粘核性状的SSR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油桃(Prunus persica L.var.nectarina)品种‘秦光2号’和‘曙光’的90株正交F1代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作图的方法寻找与桃果肉颜色基因、桃果实离粘核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显示,SSR标记BPPCT035(151bp)与桃果肉颜色性状(Y/y)位于同一连锁群,连锁距离为4cM;SSR标记BPPCT006(50bp)与桃果实离粘核性状(F/f)位于同一连锁群,连锁距离为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