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大豆供需及贸易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迪  袁天远 《农业展望》2008,4(3):31-34
中国大豆净出口持续下降,总供给逐渐依赖于进口,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国内消费量与总消费需求基本相当,但库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豆进口迅猛增长,豆粕进口大幅减少后开始恢复,豆油进口增势放缓:大豆出口稳定增长,豆粕出口猛增后下降,豆油出口缓慢增长。由于国内供需缺口较大,中国大豆进口仍将保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并可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生产和贸易进行合理定位,以保障大豆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基于深圳市的FDI与进出口额自1979-2017年的年度数据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研究理论,对于FDI、出口以及进口这三个指标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FDI与出口以及进口三者之间都相互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而出口与进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且在长期的情况下,FDI与进出口三个变量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互相促进;FDI对进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出口对FDI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豆价格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3-2011年各月的国内、国际大豆现货价格数据,在分析价格波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供求定量,选取大豆进口量、国际大豆现货价格、国内豆油现货价格,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构建与国内大豆现货价格间的协整方程。结果表明:大豆进口量增长1%,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增长0.231%;国际大豆现货价格增长1%,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增长0.462%;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增长1%,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增长3.077%。  相似文献   

4.
一、豆油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大豆需求稳定增长 1994~1996年是我国豆油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豆油产不足需,这几年我国豆油净进口量在100万t左右。但是随着豆油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进口大豆的增加,豆油净进口量下降,2000年减少到27万t,2001年仅1万t,实际进口豆油(进口豆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加入WTO以来的大豆贸易月度数据,采用季节调整、单位根检验等方法,研究美国大豆加工量(主要指压榨量)、出口量及其库存量与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美国大豆当月净出口量与我国大豆当月进口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主要因为美国大豆净出口行为与我国大豆进口行为存在一定的时滞,滞后2期的美国大豆净出口量增加1 t,可导致2个月后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0.24 t;美国大豆压榨量与我国大豆进口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因为各国大豆压榨需求存在一定的同步性,且其对我国大豆进口也存在一定时滞性。美国大豆及其豆制品的库存量会限制美国大豆出口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大豆进口。  相似文献   

6.
2007年第一季度大豆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照新  孟丽 《农业展望》2007,3(5):14-15
分析指出大豆比较效益下降,2007年农民大豆种植意向减弱;第一季度中国大豆和豆油进口平稳增加,豆粕进口减少;2006/07年度国内大豆供给充裕,豆油和豆粕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缓解,全球大豆产量增加,库存创历史最高;2007年第一季度国际大豆及制品价格继续走高,国产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豆油价格回落。最后对后市走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竞争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国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之一,产量居世界前列,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大豆的净出口国,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但从1996年起,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净出口国一跃变为净进口国,而且进口趋势越来越猛。1996—2000年中国分别进口大豆110.8万t、279.2万t、319.6万t、431.5万t、1041万t,到2001年更是增为1400多万t,比1996年进口增长了近11.73倍。此外,在这期间我国还大量进口豆油、豆粕。据统计,从199…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宁  周泉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88-388,397
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2月和4月大豆期货价格序列和现货价格序列存在着协整关系,说明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量,期货价格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我国进口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农产品之一,作为大豆的下游加工品,豆油和豆粕的贸易状况对大豆供求结构也存在显著影响,分析全球大豆及其加工品的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对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大豆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2002年和2017年全球大豆、豆油、豆粕进口量前五十位国家的贸易数据,分别构建无权贸易网络和加权贸易网络,对总体网络特征、国别关系特征和国别地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球大豆、豆油、豆粕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贸易密集性和聚集程度不断增强,出口较进口更为集中,核心国在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一定程度掌控贸易流向。随着大豆国际贸易发展,网络结构趋于均衡,更多国家参与到大豆贸易中来。在中美贸易摩擦与高进口依存度背景下,我国应立足大豆的基本供求特征,通过积极开发大豆贸易市场、寻求豆油和豆粕的替代品、推进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国际化等手段,扭转进口集聚导致的被动地位,构建我国为主导地位的大豆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豆产业链上的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周度数据,构建三元VAR-BEKK-GARCH模型对大豆系各期货品种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①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间存在长期整合关系;②大豆系期货价格间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但溢出方向在DCE和CBOT两个市场中存在差异;③大豆系期货价格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大豆加工副产物——豆渣及油脚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是人类生活中优质的蛋白源和优质油的来源.对其加工利用一直都被人民关注.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豆渣及油脚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豆渣、油脚的开发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豆渣为原料提取豆渣膳食纤维素,工艺产率为80%,产品纤维素含量为67.71%,并研制开发了大豆纤维系列食品.利用大豆油脚提取大豆天然维生素E,纯度为80%,其理化指标均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  相似文献   

12.
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的方法,研究其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差异。[方法]将供试样品用80%甲醇溶解提取,净化后用Wonda Sil C_(18)WR(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磷酸水溶液(p H 3.0)作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为40℃,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60 nm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大豆最高,其次是豆芽、豆腐、豆浆。供试样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相关系数为0.997 2,黄豆黄苷相关系数为0.999 6,大豆苷元相关系数为0.994 7,黄豆黄素相关系数为0.999 1,染料木素相关系数为0.994 2,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均低于算术平均值的1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孙东升 《农业展望》2006,2(7):33-36
1 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1.1世界大豆生产 1.1.1种植面积(收获面积) 近年来。世界大豆生产稳步发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大豆收获面积从1993年的5949万hm^2增长到2004年的9144万hm^2,增长53.7%。  相似文献   

14.
1 我国大豆生产单产水平偏低,产量增长缓慢。1991~2001年我国大豆产量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很不稳定,播种面积在704~950万hm^2,单产在1410~1790kg/hm^2,总产由1994年1600万t下降到2001年1541万t。2001年底受进口大豆冲击,我国大豆种植收益下降,2002年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到872万hm^2,但是在有利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大豆及其制品的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d、Cu、Pb在大豆籽实各形态结构的分析表明,它们绝大部分分布于子叶中 ,种皮中也占据一定比例;Cd、Cu、Pb在大豆营养成分中的分布以与蛋白质结合比例为高 ,脂肪中甚少;Cd、Cu、Pb在不同类型蛋白质中以与球蛋白、清蛋白结合比例为高;大豆加工成豆腐、豆浆、豆芽后,Cd、Cu、Pb的含量较大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选用120羽0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研究大豆磷脂替代基础日粮(对照组)中0.5%.1%和1.5%的玉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大豆磷脂替代日粮中的玉米使肉鸡42日龄增重分别提高了2.1%、4.4%和8.7%;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3.5%、5.2%和8.1%;饲养成本分别下降了2.3%、3.5%和5.8%;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4.7%,0.9%和-0.49%,腹脂率分别提高了11.06%、20.28%和44.7%.同时,我们又选用1 80羽健康从肉仔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添加抗生素(黄霉素5mg/kg)试验组,C、D、E、F组分别为添加大豆活性肽0.2%、0.4%、0.6%、0.8%(固态,含活性肽40g/kg)的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生产性能上,大豆活性肽可显著提高肉仔鸡日增重和采食量,在提高屠宰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②在经济效益上,大豆活性肽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毛利润.试验证明,大豆活性肽可以有效应用于肉仔鸡生产中,其最适添加量为0.6%,优于使用抗生素(黄霉素5mg/kg).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产业布局与大豆进口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3月11日,农业部发布《转基因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第190号),规定临时措施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鉴于技术的原因,农业部于2002年10月11日发布第222号公告,决定延长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实施期限。按照此公告的规定,并制定了进出口“转基因农产品  相似文献   

18.
大豆和膨化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作为食品原料外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但大豆所含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食品及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挤压膨化工艺能够在基本保持大豆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小对人和动物健康的负面作用。调查分析市售大豆和膨化大豆中主要几种抗营养因子的差异,分析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消除降解作用,并对这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及活性给出置信范围,为膨化企业实际生产应用中选择优质原料及优化加工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动物饲料的配方设计提供指导。【方法】采集市场上不同地区及厂家的大豆20批次和膨化大豆19批次,检测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包括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低聚糖(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等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和脲酶活性,并与在膨化加工企业采集的2批次大豆原料和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制备的8批次膨化大豆中相应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抗原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低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示差检测器检测。同时通过提取方式、活性炭用量、提取液浓度、料液比单因素试验,对苏糖和棉籽糖两种低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综合分析检测结果,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提取方法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以料液比1﹕25加入体积分数为70%乙醇水溶液,微波辅助提取,离心浓缩,定容至25 mL,涡旋混匀,取2 mL离心检测。膨化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的含量及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大豆原料,而大豆和膨化大豆中的低聚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膨化大豆中脲酶活性基本为0,比大豆的脲酶活性低99%以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比大豆约降低66%,大豆球蛋白的含量约降低67%,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90%以上,水苏糖和棉籽糖的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推断市场上大豆原料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范围为32.5-89.6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1.0-143.1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范围为161.1-268.7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3.3-8.78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在21.4-34.16 mg·g-1,脲酶活性范围为3.6-9.42 U·g-1;膨化大豆样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范围为10.7-31.1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17.7-64.5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3-57.5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4.25-10.21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为17.68-34.15 mg·g-1 ,脲酶活性范围为0.00-0.02 U·g-1。【结论】挤压膨化过程能显著降低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这些因子带来的不良反应,并能提高大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大豆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46-5047,5050
介绍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发展概况,分析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转基因大豆贸易,提出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种子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子粒中粗蛋白含量高于栽培大豆,粗脂肪、总糖、总异黄酮及粗纤维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含量较高,野生大豆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均检出16种氨基酸,野生大豆的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赖氨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