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镁钾配施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设置9个镁钾组合,研究不同镁钾比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镁钾比例能够提高水稻产量。产量的增加是由于各生育期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成熟期平方米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加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各生育期叶面积和SPAD有密切关系。在所有施肥组合中,K1Mg1和K2Mg2处理的产量最高,但从肥料成本方面而言,K1Mg1是更优的选择,即镁肥用量100kg·hm-2,钾肥165kg·hm-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有序机抛增密减肥效果,采用湖南省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稻品种‘晶两优华占’设置3个密度水平,即低密M0(18万穴·hm-2)、中密M1(22万穴·hm-2)、高密M2(27万穴·hm-2)。3个施肥量水平,低肥F0(450 kg·hm-2)、中肥F1(525 kg·hm-2)、高肥F2(675 kg·hm-2)测定了干物质质量、分蘖数、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偏生产力。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M2F2,比M0F2高7.56%,M2F1处理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最优,比M0F0高59.19%;M1F0的各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密度增加,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先减后增,施肥量减少产量下降,增密减肥对于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影响不大;密度增加各时期干物质质量增加,施肥量增加各时期干物质质量先增后减;密度增加F0、F1施肥量下各肥料偏生产力先减后增,F2施肥量下先增后减;肥料减少各肥料偏生产力增加,一定的增密减肥可以提高杂交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肥料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秸秆还田与合理的施氮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齐粳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秸秆不还田(A1),秸秆还田(A2),即秸秆全量还田(0.054 kg·盆-1);常规施氮(B1,施氮比例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分蘖肥增氮10%(B2),调节肥增氮10%(B3),穗肥增氮10%(B4)。以常规施氮作对照,就秸秆还田与增施氮肥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枝梗数,各部位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平均减产5.59%,增施氮肥水平间产量呈B3>B2>B4>B1,调节肥增氮10%(B3)处理较常规施氮(B1)增产14.61%,主要由于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同时干物质积累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超级稻甬优7850为材料,研究了4种移栽密度(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丛·hm-2)和3种施氮量(纯氮180、225、270 kg·hm-2)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后减;成穗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随着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稳定。根据试验结果,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密度18.75万丛·hm-2、施纯氮量225 kg·hm-2的条件下有利于甬优7850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区试验设计,研究钾硅钙土壤微孔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减钾36kg/hm~2、常规施肥减钾36kg/hm~2并增施钾硅钙微孔肥600kg/hm~2、常规施肥减钾36kg/hm~2并增施钾硅钙微孔肥900kg/hm~2、常规施肥减钾36kg/hm~2并增施钾硅钙微孔肥1200kg/hm~2共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株高最低、分蘖最少、剑叶叶面积最小、穗粒数最少、千粒重最低、最终产量最低,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说明不施肥处理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常规施肥减钾36kg/hm~2并增施钾硅钙微孔肥1200kg/hm~2处理产量9658.5kg/hm~2最高,较不施用钾硅钙微孔肥的常规施肥减钾36kg/hm~2处理增产207kg/hm~2,增产率2%,增产效果不明显;较不施肥处理增产3685.5kg/hm~2,增产率39%,增产效果显著。不同处理的外观品质白度、正常粒、被害粒、碎粒、着色粒差异均不显著,说明钾硅钙微孔肥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新型微量肥料硅钙钾镁肥施用量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油菜高产稳产栽培提供新的肥料选择,并为贵州油菜轻简化栽培减肥增效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以基肥纯施复合肥为对照(CK),连续2年(2020-2022年)开展油菜基肥配施不同用量硅钙钾镁肥处理(300 kg/hm2、600 kg/hm2、900 kg/hm2、1 200 kg/hm2、1 500 kg/hm2、1 800 kg/hm2)的肥料试验,分析硅钙钾镁肥不同施用量处理的油菜产量、植株性状和品质性状差异。【结果】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有利于促进油菜生长,有效提高油菜产量。与CK相比,2年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处理油菜籽产量分别增加0.48%~4.34%和0.93%~8.40%;硅钙钾镁肥施用量与油菜产量回归分析表明,2年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用量分别为1 484.46 kg/hm2和1 402.64 kg/hm2时油菜产量达最高,分别为2 267.9...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硫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5.1%~6.3%,其中施硫肥3kg/亩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3kg/亩也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在施用硫肥1.5~3kg/亩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施用硫肥1.5kg/亩时研磨品质较好。各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硫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农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进行硫肥梯度对比田间试验,同时进行大区示范。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6.8%~11.4%,其中施硫肥45kg/hm2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45kg/hm2也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而增施硫肥67.5kg/hm2时,产量没有继续增加;在22.5~45.0kg/hm2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22.5kg/hm2时研磨品质较好。各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品种临稻20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运筹对其机械插秧条件下产量构成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67 m2施氮(N)18 kg的前提下,水稻产量随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即氮肥运筹中穗肥施入比例最高的处理[基肥、分蘖肥(移栽后7 d)、穗肥的施用比例分别为50%、15%、35%时]单产最高,667 m2达616.0 kg。适当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氮肥施用比例,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增加每穗粒数,提高成穗率,延缓叶片衰老,促进中后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0.
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新型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浙江省酸性水稻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连续3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钙钾镁肥不同用量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硅钙钾镁肥水稻增产明显,以施用硅钙钾镁肥1 500 kg·hm-2增产效果较好。在土壤改良方面,施用硅钙钾镁肥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有效硅和盐基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hm~(-2),减量施氮:150 kg·hm~(-2))、水稻季150 kg·hm~(-2)施氮量基础上3种氮肥运筹模式[M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2∶2∶6,M2—m(基肥)∶m(分蘖肥)∶m(穗肥)=3∶3∶4,M3—m(基肥)∶m(分蘖肥)∶m(穗肥)=4∶4∶2]对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施氮,油菜季减量施氮影响了杂交稻齐穗期光合特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齐穗后15 d的光合生产力均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模式杂交稻的光合速率增幅最大。油菜季减量施氮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质量、转化率和产量均增加;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茎鞘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干物质积累增幅最大。【结论】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可增强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杂交稻叶面积指数,增加杂交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从而提高杂交稻产量,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2.
水稻硫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施硫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以增加产量,硫肥施用量为15kg/hm2时产量最高,比不施硫增产7.51%,并促进有效穗的形成和每穗实粒数的提高。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叶面积指数,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及茎鞘物质向籽粒的转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地力条件下,水稻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探明水稻高产适宜的基蘖肥运筹比例以及其是否受土壤地力条件的影响。【方法】选用武运粳23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5种基蘖肥运筹比例R1(10﹕0)、R2(7﹕3)、R3(5﹕5)、R4(3﹕7)、R5(0﹕10)在2种地力水平(高地力、低地力)下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低地力土壤下,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分蘖速度先增加后减少,高峰苗数降低,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基蘖肥比例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以3﹕7最佳,施氮量240 kg·hm-2时以5﹕5最佳,此时产量及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可达13.12、13.16 t·hm-2及27.00、29.28 kg·kg-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高地力土壤中,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穗数先增加后减少,穗粒数呈现增加的趋势,产量、氮素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呈现减少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高地力条件下的分蘖发生速率大于低地力条件,达到高峰苗时间缩短,高峰苗数高于低地力条件。高地力条件下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有利于后期向籽粒中转运光合产物,因此结实率和千粒重要高于低地力条件,从而导致高地力条件下产量整体高于低地力。在2种地力条件下,不施基肥(R5)处理的分蘖数及高峰苗数最低,分蘖发生时间推迟,表明基肥对于水稻实现分蘖快发、早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基肥用量的增加,分蘖发生时间缩短,缓苗加快,但是蘖肥期氮素供应不足,分蘖速率降低,使得群体到达有效穗数的时间延长。合理协调基肥和蘖肥的比例,低地力条件下基肥用量以50-60 kg·hm-2、基蘖肥比例为1﹕1时,可保证高产的同时减少总氮肥用量(从300 kg·hm-2 降低到240 kg·hm-2)。【结论】基蘖肥运筹比例对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因地力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并受总施氮量的影响。在低地力下要保证高产并减少氮肥用量,必须注重基蘖肥的合理运筹,保证一定量的基肥投入,并调整好基蘖肥比例。  相似文献   

14.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氮、钾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62.5 kg/hm2和施钾为37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 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分蘖成穗率、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和总颖花量以施氮量为262.5 kg/hm2为最高,进一步增施氮肥则下降,不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钾肥对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群体质量得到优化,产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稻氮肥过量施用和移栽密度过低的问题,研究减氮增密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寒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2020年在吉林省前郭县红光农场进行田间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移栽密度1.80×105穴·hm-2(N0)、传统施氮(氮肥用量235 kg·hm-2)+移栽密度1.80×105穴·hm-2(FP)、较传统施氮减量20%(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2.40×105穴·hm-2(SNHD1)、较传统施氮减量20%(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3.00×105穴·hm-2(SNHD2)。对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SNHD1和SNHD2处理相较于FP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SNHD1处理水稻产量增幅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增幅为7.8%。减氮增密提高了水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的比例,且均为SNHD1处理最高。SNHD1和SNHD2处理较FP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且均为SNHD1处理最高,较FP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0.3、6.2、14.4 kg·kg-1和16.4个百分点。氮素表观平衡结果显示,FP、SNHD1和SNHD2处理两年平均表现为盈余,其中SNHD1处理氮盈余量最低。水稻齐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与水稻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的相关性高于齐穗前。综上所述,合理的氮肥用量与移栽密度提高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并提高齐穗后积累比例,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东北寒地稻区适宜的水稻栽培模式为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2.40×105穴·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川南冬水田油菜秸秆还田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开展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菜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2种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T1)和秸秆全量还田(T2),4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N1),以及总施氮量均为150 kg·hm-2,但其在基肥、分蘖肥、穗肥中的比例分别为5∶3∶2、3∶3∶4、3∶2∶5的N2、N3、N4处理。结果表明:相同的秸秆还田处理下,各施氮处理(N2、N3、N4)对杂交稻最高时期的分蘖数无显著影响。在秸秆不还田的条件下,N3处理可有效提高杂交稻的分蘖成穗率、最高分蘖期到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成熟期时N2与N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最高,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冬水田经油菜季栽培种植后,油菜秸秆全量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5∶3∶2的氮肥运筹,可实现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产量为10.12 t·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株两优819为早稻材料、泰优398为晚稻材料,设置3种施氮量水平(早稻分别为0、120、150 kg/hm2,晚稻分别为0、150、225 kg/hm2)、3个移栽密度(早稻分别为13.3 cm×16.7 cm、13.3 cm×20.0 cm、16.7 cm×20.0 cm,晚稻分别为16.7 cm×20 cm、16.7 cm×23.3 cm、16.7 cm×26.7 cm)。【结果】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量的积累,移栽密度对干物质量影响较小,早晚稻干物质量在成熟期均以N3M1处理最高,其中早稻干物质量比其他处理增加8.81%~110.24%,晚稻较其他处理增加9.12%~117.12%。早稻N2M2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达60.73%,晚稻N2M3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达63.20%。增施氮肥不能显著提高对产量的贡献率,对晚稻收获指数影响也较小;早晚稻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总氮累积量,早稻增幅为67.50%~77.03%,晚稻增幅为73.18%~115.1...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华南地区土壤的镁离子易淋失,多地农作物出现缺钾缺镁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本研究在不同钾水平下镁肥施用效果和适宜钾镁肥施用量,可为合理施用钾镁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番茄高产、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以金丰番茄为材料,七水硫酸镁、氯化钾为供试肥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钾镁交互作用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施钾189 kg·hm-2、施镁 74 kg·hm-2条件下,该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以及氮磷钾镁养分积累量等都具有明显的影响,能显著增加番茄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和单株番茄产量,分别为3.61%、20.17 mg·kg-1、0.89、3.44 kg。与不施钾镁肥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25百分点、64.24%、270.22%、85.28%,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中分配。在中钾水平下,施用镁肥不仅有助于提高番茄的产量,而且对于提高番茄的品质也有一定作用。在广东地区番茄生产上,钾镁肥合理用量分别为189 kg·hm-2、74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安徽省沿淮稻茬弱筋小麦提升产量、品质的适宜施氮量,在大田试验的条件下,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共5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对安徽省沿淮稻茬麦区弱筋小麦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分蘖数、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呈上升趋势,花后21 d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760~925 nm逐渐上升,在925~1 300 nm先升后降。在孕穗至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不断下降,而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和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逐渐升高。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小麦穗粒数和有效穗数,而小麦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小麦籽粒产量均在225 kg·hm-2施氮量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量为75~300 kg·hm-2时,试验点1和试验点2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127.58%~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单季杂交晚稻浙优18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却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在10.00万~26.67万丛·hm2的6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却表现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纯N用量180、270、360和450 kg·h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该4个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纯N用量90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浙优18在台州作单季晚稻栽培,视肥水条件,移栽密度以11.50万~16.00万丛·hm-2、纯N用量以18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