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1年广西蔗区糖料蔗生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地了解2021年广西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蔗区的种植面积及植期、品种结构、甘蔗苗情、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调查发现:2021年广西蔗区整体苗情较好,有足够的苗数;南宁市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少(-5.81%),其他蔗区基本保持稳定;螟害枯心率整体较低,但宿根蔗螟害防治仍然是难题;宿根蔗黑穗病问题严峻,需加强关注并做好防控;机械化收获仍处于较低水平;蔗农种植新品种意愿强烈,蔗区的品种类型进一步多元化。建议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以及抗黑穗病优良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崇左市是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蔗区,为全面地了解该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于 2022 年采用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面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蔗区的甘蔗苗情、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2022 年崇左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增幅 2.81% ;苗情总体较好,有足够的苗数,但阴雨寡照天气较多造成株高较去年矮;螟虫为害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宿根蔗黑穗病高发,逐年愈发严重,需引起重视;甘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建议加快优良甘蔗新品种的培育及推广应用,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和掌握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中期生长情况,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对百色、崇左、来宾3个主要蔗区进行调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长势总体情况与2012年相当,综合3个蔗区数据,新植蔗有效茎数增加了2955株/hm2,宿根蔗有效茎数与2012年基本持平;新植蔗平均株高降低了7cm,宿根蔗平均株高增加了24cm;新植蔗茎径平均增加0.06cm,宿根蔗茎径平均减少0.0lcm;螟害枯心率和黑穗病自然发病率均略少于往年。2013/2014年榨季全区甘蔗产量预计与上榨季基本持平。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现代甘蔗种植技术培训,加强糖业相关管理部门对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积极调整甘蔗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
2013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地了解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于2013年5月28日—6月3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南宁、河池、柳州、崇左、百色、来宾6个市的蔗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与2012年相比,2013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整体甘蔗出苗情况与2012年相当,新植蔗每公顷苗数比2012年减少了4千株,宿根蔗每公顷苗数比2012年减少了2千株左右;螟害枯心率整体降低,甘蔗黑穗病发病率高于2012年。随着种植成本增加,蔗农管理甘蔗的积极性下降。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加快甘蔗施肥大培土的田间管理进度,做好后期螟虫的防治工作,减少螟害节和枯梢率,调整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控甘蔗其他虫害局部地区爆发。  相似文献   

5.
16个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种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的种性和生产性表现,为今后进行能源甘蔗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以广西主栽甘蔗品种ROC22、ROC16作对照,对来自国内外的16个品种(系)在2种不同类型土壤蔗区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B1、B8、GT26、GT02/833、B9、B28、GT02/48、GT97/69、GT02/208等品种(系)在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和总可发酵糖产量等方面明显超过对照种ROC22、ROC16,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种性,可在广西的旱地和水田蔗区既可作糖料蔗,也可做能源蔗种植利用。YT96/86、GT99/156和FN94/0403综合表现一般,可在桂南的水田蔗区因地制宜种植。其余品种(系)表现较差,不宜在广西扩大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甘蔗脱毒种苗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生产上主要用蔗茎作种,由于多年种植后受到各种病源物的侵染,造成原有优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在生产上,危害甘蔗的主要病害有凤梨病、眼点病、黑穗病、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其中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用一般的化学药剂难以防治,花叶病一般使甘蔗减产10%~40%,宿根矮化病可使甘蔗减产10%~30%,干旱时感病率可达100%。因此,采用甘蔗脱毒培养技术,生产健康种苗,是恢复甘蔗优良品种种性、提高甘蔗生产的有效手段。关于甘蔗种苗的脱毒培养,巴西、古巴等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兰芳 《种子科技》2023,(14):112-114
甘蔗是制作蔗糖的主要材料,实际种植质量对食品加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甘蔗病虫害防控,采取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生产绿色农产品。为此,文章以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切入点,阐述了广西甘蔗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及措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焕忠 《中国种业》2013,(Z1):18-19
调查2012年12月底至2013年1月上旬霜冻和低温天气对地处广西桂西的罗城蔗区甘蔗生产的影响。被调查的3个乡(镇)甘蔗总受灾面积为1267hm2,占总植蔗面积的10.64%。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糖32号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西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差的新台糖22号和台优。  相似文献   

9.
邓宇驰 《中国种业》2020,(12):96-98
本文介绍了高抗黑穗病甘蔗新品种桂糖52号的选育过程及其种性特点。桂糖52号(试验编号:桂糖06-1215)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HOCP92-648为母本、桂糖92-6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五圃制”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20年7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强、抗黑穗病,在蔗糖分、产量、抗黑穗病方面较对照新台糖22号均具备明显优势,宿根蔗产量优势更突出;在2015-2017年广西区域试验中,桂糖52号一新两宿平均蔗茎产量(101.17t/ha)比对照增产16.05%,其中一年宿根、二年宿根分别比对照增产29.08%、20.80%;平均蔗糖分(15.60%)比对照高1.13%(绝对值);适合广西的桂中、桂西、桂南蔗区种植,但抗倒伏能力较弱,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做好配套栽培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种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甘蔗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30多万亩,多为旱地种植,以往一般亩产原料蔗仅4吨左右。近年来,通过耕作改制,选用良种,推广良法,已涌现出一批亩产原料蔗7  相似文献   

11.
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是对甘蔗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一种测试,有利于全面了解甘蔗品种的各方面表现,为甘蔗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鉴定(认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年(二新一宿)5个地点的区域试验,对5个甘蔗新品种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甘蔗新品种中闽糖96-1409,LCP85-384。闽糖93-730,福农93-1103等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蔗糖分较高、适应性较广的特点,蔗茎产量均比ROC16增产,与ROC10增产或基本平产,适宜于福建蔗区示范推广。LCP88-1762蔗茎产量比ROC16。ROC10均有一定程度减产,适应性一般,宿根性较差,不适宜在福建蔗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甘蔗新品种桂糖21号(原代号桂糖94.119)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于1994年用甘蔗品种赣蔗14号为母本、崖城71.374(甘蔗野生种割手密杂交三代材料BC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11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5年通过全国甘蔗品种鉴定,目前已在广西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广西重点推广品种之一。我国云南、广东、四川、贵州、湖南以及越南也有引种。全国累计推广面积0.7万hm^2,产生经济效益近5亿元。  相似文献   

13.
福建莆仙蔗区,人均耕地0.4亩,常年甘蔗种植20-22万亩,已逐步建立志蔗区高功能、高效益以“轮、间、套,铺、架、挂,农、牧、副”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达到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种群生态协调,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倍增,促进农牧副全面发展,繁荣蔗区经济的效果。甘蔗连作2年后与水稻等作物轮作,在新植蔗生长前期,或在宿根越冬期间套豆类、瓜果、蔬菜、饲料、绿肥;利用甘蔗青梢、无效分蘖及制糖的副产品饲养奶牛、耕牛等发展畜牧业;利用牛粪便、蔗渣为培养料,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套养蘑菇、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利用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及食用菌残料进行沼气发酵。集种植、养殖和食用菌于一体,求得经济、生产、生态3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湛江农垦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为害较重。为了明确湛江农垦蔗区甘蔗RSD的发生情况,为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斑点杂交酶链免疫法(Dot Blot Enzyme linked Immuno Assay,DB-EIA),对随机采于湛江农垦丰收、华海及广前三个主要蔗区的1935个蔗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935个样品中,RSD检出率为62.84%;广前公司蔗区、华海公司蔗区及丰收公司蔗区RSD发生率分别为95.3%、80.9%及41.0%;主要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粤糖89-113、粤糖79-177的RSD检出率分别为55.0%、54.2%、84.3%及94.8%;新植蔗发生率64.2%,宿根蔗发生率61.3%;调查的12个品种和84个甘蔗生产队均可检测出RSD。RSD在湛江农垦蔗区已普遍发生且发生率较高,主要栽培品种感病严重。  相似文献   

15.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蔗是利用茎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多年种植后易受病源物的反复侵染而感染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顽固病害,造成蔗茎节间短小,单产低.并逐年每况愈下,经济效益也比种植健康种苗低许多。经过广西甘蔗研究所多年的试验研究.种植脱毒健康种苗一般比感病种苗增产幅度达20%~40%.商品蔗茎的市场单价相对高15%以上.种植健康种苗将成为未来甘蔗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间的分蘖性状差异及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在3个蔗区的5个试验点对4个不同甘蔗品种(系)的分蘖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显著性、相关性、变异系数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间的分蘖性状差异显著,分蘖率和分蘖苗数对有效茎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分蘖农艺性状的差异将甘蔗分为低分蘖甘蔗品种(系)(新台糖22号、桂糖42号)和高分蘖甘蔗品种(系)(桂热2号、凉蔗03-81),与高分蘖甘蔗品种(系)产量相关性最高的产量构成因子是有效茎数(0.76**),低分蘖甘蔗品种(系)则是单茎重(0.83**),高分蘖(0.64*)和低分蘖品种(系)的分蘖率(0.68*)与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茎数对2种类型甘蔗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子;分蘖苗数和分蘖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综上所述,分蘖可以显著提高有效茎数,从而影响甘蔗产量,且影响甘蔗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甘蔗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而食糖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为加快蔗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当前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从品种选育、土壤改良、高效栽培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4项建议。(1)加强甘蔗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选育高产、高糖、抗病、宿根年限长和适宜机收的突破性品种;(2)加强蔗区深度宜机化改造、提高蔗区耕地质量;(3)加强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整装技术的研发、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4)加强蔗糖产业的保护、扶持及相关政策支持。本研究将为促进糖料产业生产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食糖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旱地甘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旱地甘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张跃彬,段昌坪,吴正昆,刘少春,唐永芬(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000)“七五”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甘蔗面积的不断扩大,云南的旱地甘蔗发展很快,1995年全省旱坡地甘蔗已达14万hm2,占植蔗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抗旱甘蔗品种(系)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宜山地甘蔗栽培的抗旱优良品种,解决山地甘蔗发展因干旱胁迫而面临着单产和糖分不高等问题,在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实际栽培条件下,开展6个抗旱甘蔗品种(系)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并采用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2个主要指标对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的抗旱性能较好(高产和高糖),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依次为97.80、83.05、72.40 t/hm2,分别为对照种产量(‘新台糖22号’,88.16 t/hm2)的110.93%、94.20%、82.11%,蔗糖产量分别为11.01、11.30、10.58 t/hm2,比对照种的蔗糖产量(9.95 t/hm2)分别增产10.65%、13.57%、6.33%。因此,‘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可初步作为山地甘蔗的抗旱优良品种,其宿根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20.
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单作常规施氮量为对照(CK),设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A)、氮化肥减量40%+间作绿豆压青(B)和氮化肥减量60%+间作绿豆压青(C)3个处理,通过测定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和甘蔗叶片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绿豆影响新植蔗分蘖,分蘖率显著低于CK,但对甘蔗有效茎数影响不显著。新植蔗产量表现为A>B>CK>C。氮化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宿根蔗发株率、株高、有效茎数、甘蔗茎径有促进作用。宿根蔗蔗茎产量表现为A>B>C>CK。2年的甘蔗蔗糖分含量表现为C>B>A>CK。氮化肥减少20%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提高甘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综合甘蔗农艺性状、蔗茎产量、氮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和经济效益的表现,试验以氮化肥减量20%+间作绿豆压青的A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