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所讨论的培养方法归为连续分级培养。即培养工艺为 :保种培养 ,在 30 0 0毫升三角烧瓶小规模接种→接种 ,转移到较大玻璃器皿内扩大规模培养→接种 ,转移到培养池内大规模培养→养成并输送至贻贝育苗池。1 保种培养种类作为厚壳贻贝苗种饵料的微藻主要是金藻、扁藻、褐指藻和小球藻。藻种一定要选择生长良好 ,生活力旺盛 ,色泽鲜艳 (硅藻类为黄褐色、绿藻类为鲜绿色 ) ,无沉淀及无明显附壁现象 ,镜检无其他混杂种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之类污染的藻种。培养用的海水是经煮沸或过滤除菌法消毒后的海水。…  相似文献   

2.
泥蛐苗种生产中,饵料曾用过螺旋藻粉,干藻粉、冷藏单胞藻或酵母,而直接培养的新鲜单胞藻是泥蛇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是蛐苗生长和变态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青苗的成败,并且,在育苗过程中具有保护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因此结合1994至u1998年我们在乐清币东港水产育苗场和本中心藻类研究室所进行的试验,将该培养技术总结如下。一、保种培养l.种类作为泥蛐苗种饵料的微藻主要是金藻、扁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等单细胞金藻,个体小,无细胞壁,游动缓慢,易被摄食,而且蛋白质含量高,但易受污染,老化快;扁…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藻类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河蟹、贝类育苗需要大量的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好坏关系到育苗的成败,是水产动物育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培养出大量的无原生动物污染的、鲜嫩的多种单细胞藻类,贝类等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才能获成功。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藻种种源 同一类藻最好从不同地方采集,获得多个品种进行培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放置在不同培养瓶中进行,这样可避免某一品种培养失败而带来的损失,也可获得适应本地区培养的品种。如金藻可培养3011、wp、wfj3个品种。2 扩 种 扩种用的烧…  相似文献   

4.
在养鱼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病毒、细菌性及寄生虫等病害,却忽视了种种藻害的防治,造成大面积减产。现介绍几种植物性藻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一、小三毛金藻由于此藻生有三根鞭毛,故称小三毛金藻。这种金色藻能在较高的盐度和硬度的水中生长繁殖。当鱼池水中的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后,它会分泌出一种鱼  相似文献   

5.
陈爱华 《水产养殖》2002,(1):28-29,32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泥蚶人工育苗的基础,单胞藻饵料培养的品种、质量以及投喂数量,直接影响着泥蚶亲贝性腺发育、幼虫、稚贝的成活与生长。根据泥蚶幼虫发育的不同阶段,需培养和投喂不同品种的饵料,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1 材料方法1.1 单胞藻品种有硅藻:三角褐指藻、小硅藻。金藻:湛江叉鞭藻、3011、大溪地等。扁藻:亚心形扁藻、青岛大扁藻。1.2 泥蚶亲贝购自浙江温州自然海区,性腺尚未发育。亲贝经促熟培养后催产,获得所需的幼虫及稚贝。试验用池为5m× 6m ×1.1m的水泥池。1.3 饵料培养 藻种培养:5 …  相似文献   

6.
池塘藻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害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池塘中生存的鱼虾等水产品产生危害的各种藻类的总称。通常来说,养殖水体中存在着多种藻类,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藻类的组成及其数量的多寡保持着一定的消长关系,即藻相。当养殖的水生生物适应在某种藻相中生存时,则生长正常。这类藻相中含有鱼类等易消化利用的藻类:如硅藻、金藻、隐藻等。否则,某一种或几种有害藻类占优势,则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详见表1。这类藻包括微囊藻、多甲藻、三毛金藻、水网藻、青泥苔等。表1几种有害藻类及其防治方法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名称生长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7.
泥蚶生产性育苗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泥蚶生产性育苗的高产技术,亲贝在室内人工暂养保熟,自然排放,以金藻,扁藻,小球藻为饵料,以筛选的滩泥作附着基,每天放干池水,定期筛泥洗苗,经78天在480m^2水池育出平均壳长1.09mm的泥蚶苗种16539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达到34.45万粒。  相似文献   

8.
方格星虫幼体饵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0种饵料投喂方格星虫幼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试验,实验用的方格星虫幼体是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试验结果表明:9种海产单细胞藻类和面包酵母都是方格星虫幼体的良好饵料,其中以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投喂效果最好,星虫幼体日平均生长率达46~52μm,存活率达80%以上。饵料密度对星虫幼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明显。饵料密度过低,星虫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都较低;饵料密度过高时,虽然星虫生长率有所提高,但存活率明显下降。扁藻投喂密度以4000~6000cell ml、金藻、角毛藻密度以15000~20000cell ml为宜。初期幼体投喂金藻和角毛藻时,其生长率大于投喂扁藻的生长率;后期幼体投喂扁藻时,幼体生长率反而大于投喂金藻和角毛藻的生长率。因此,初期幼体宜投喂细胞较小的金藻和角毛藻,后期投喂扁藻。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大银鱼混合营养期投喂小球藻,金藻,裸藻以及微粒仿生饲料的实验结果,其效果依次为金藻〉微粒仿生饲料〉小球藻〉裸藻。并观察了混合营养期仔鱼的形态变化,为大水面移植和小水体养殖大银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单胞藻是鱼、虾、蟹幼体的基础饵料,是贝类幼体的优良开口饵料。在单胞藻的大量生产中经常会由于敌害生物的污染和危害,造成生产不稳定,不能保证育苗生产中活饵料的持续供应,从而影响经济苗种的产量。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仅供参考。 1 保种期间 1.1 藻种必须“纯”:大部分生产单位的藻种是由一些科研单位购入,为确保“纯种”,应该再次进行藻种分离,使后期的培养有较大的保  相似文献   

11.
三毛金藻中毒症是北方沿海地区冬春季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它常常给养鱼单位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加之此种疾病难以根治,给养鱼农民造成了很大的心里压力。那么在冬春季此病流行季节,如何预防和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呢?笔者将几年来防治此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供有关单位参考: 一、坚持鱼池、鱼体消毒,控制水中藻体数量。三毛金藻是一种广盐性藻类,凡碱度高、盐度高、盐度大的池塘在冬春季低温季节都可以大量繁殖,而且这种藻类的致毒作用又不同于兰藻和甲藻,这两种藻类的毒性通常在藻体死亡后分解产生,三毛金藻的毒素则是由活的藻类细胞合成后再分泌到水中从而引  相似文献   

12.
正三毛金藻是一种广盐性藻类。在秋、冬、春的低温季节,在高盐、高p H的养殖池塘中,由于其他藻类繁殖缓慢、数量较少,三毛金藻则大量繁殖并成水中优势藻。三毛金藻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会分泌溶血素和鱼毒素,能够引起鱼中毒,中毒严重或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养殖鱼类大量死亡。一、养殖案例1.基本情况和诊断利津县汀罗镇养殖池塘,为当年春天新挖池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大面积贝类工厂化苗种中选择的饵料单胞藻有角毛藻、金藻、扁藻等微藻品种,这些藻最适宜光照强度一般均在4000勒克斯以上。浙南贝类育苗场规模化育苗的品种主要有泥蚶、青蛤、缢蛏等滩涂贝类,在苗种场的现有技术条件下,碰到恶劣的天气(如台风、阴雨天),这些常规微藻繁殖速度往往会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造成育苗的减产或失败。筛选营养效果优良且容易  相似文献   

14.
许红  梁鹏 《河北渔业》2014,(7):56-56
<正>单细胞藻类与水产养殖息息相关,单细胞是鱼、虾、蟹、贝类等幼体的直接饵料,在水产养殖以及育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人多年从事贝类育苗、海参育苗工作,下面对贝类育苗、海参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常用种类和培养方法做如下介绍。1常用种类贝类育苗中常用种类较多,有小球藻、塔胞藻、扁藻、金藻(等鞭金藻和叉变金藻)、硅藻(新月菱形藻);海参育苗中常用种类有盐藻、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以上几种藻类对温度、盐度、光照有  相似文献   

15.
孔雀绿对湛江叉鞭金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以平 《水产学报》1998,22(1):67-71
在20℃和30℃下,用含有不同浓度(0.02~0.10μg/L)孔雀绿的海水,在室内用一次培养法培养湛江叉鞭金藻,测定了4天内金藻的生长速率、叶绿素a、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0.02μg/L的孔雀绿对金藻有轻微影响,浓度≥0.04μg/L的孔雀绿能使金藻的生长速率、叶绿素a、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温度对孔雀绿的毒性有明显影响,温度越高,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对虾病害防治药物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告了常用渔用药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消毒剂对不同种类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不同,在试验所用的3种藻类中,扁藻最敏感,其次是三角褐指藻,最后是金藻3011;消毒剂对不同浓度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液浓度的降低,消毒剂对其杀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金藻由于个体小、营养价值高,是近江牡蛎、青蛤等贝类幼虫理想的开口饵料,但由于对培养条件要求较高,特别容易被污染,大型培养往往无法稳定地进行。笔者在2008年的5~7月,采用敞开式的培养方式连续成功地进行金藻的生产性大规模培养,每H供藻量约为10^m3,藻液浓度约为2~3×10^7个/ml,供藻水体占金藻培养水体的1/6。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藻种来源及其形态特性: 1.藻种来源:四肩突四鞭藻是一种在东南亚各国用来培养轮虫用的微小藻类,由西德的赫尔果兰海洋研究所经泰国引进到新加坡。1981年5月由新加坡共和国国家发展部原水产局水产增殖中心苗种生产部长LimLian Chuan带到日本。本次试验所用这种藻种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增殖站提供的。 2.形态特征及增殖特性:四肩突四鞭藻  相似文献   

19.
三毛金藻又叫土栖藻,是金藻门类的一种单细胞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引起疾病的一种藻类。该藻可在水体中释放大量鱼毒素、细胞毒素、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发生时一般在冬季和春秋季,此时水质指标基本与鱼类正常生长时水质指标一样,因此很难预防,在发病时也很难从水质指标上来判断。发病的这些塘口的水体属于盐碱地水体,水体中含有大量钙、钠离子,这些离子与鱼毒素形成具有活力的复合物,引起鱼类中毒,尤其三毛金藻作为一种有害藻  相似文献   

20.
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基本相同的设备条件下,众多 育苗厂的生产结果却呈现十分悬殊的差距,这其中单细胞 藻类的培养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泥蚶育苗池量 多、季节长,中后期又处于高温季,因此,如何保证藻种不老化、不污染和保持稳定的供应量是泥蚶生产性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要点。  筛选、对比、总结成功育苗厂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现今泥蚶育苗中的单细胞藻类培育生产工艺与虾蟹类苗种生产及扇贝、贻贝苗种生产和早期的泥蚶苗种生产中的单细胞藻类生产工艺已有了显著的改进。后者基本沿用教科书上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