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应用拟青霉等真菌防治油松毛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应用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以及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越冬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s formis)。该虫在石块下、土缝、草丛或落叶层中越冬,而这些地方具有较高的湿度,适宜真菌侵染。上述两种真菌的孢子在5℃下可以萌发,粉拟青霉比白僵菌更适宜低温,因此适宜用来防治越冬油松松毛虫。秋季施撒于林地石块下的上述真菌制剂,过冬后在次年春季采回,经平板稀释培养计数,其中活孢子含量只稍有降低。在越冬期间,施撒菌剂的林地,越冬松毛虫死亡率约为70%。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越冬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上树取食期(4月),喷施含孢量110亿/克,活孢率82.9%,施菌量为37.5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感染白僵菌的马尾松毛虫,每平方米11.3头,蛹期死亡率42.0%,第二年蛹期死亡率26.1%。在马尾松毛虫下树越冬期(11月),喷施含孢量48亿/克,活孢率76%,施菌量为30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越冬期间,马尾松毛虫死亡率32.2%;第二年白僵菌致死率63.3%;第三年白僵菌致死率13.3%。  相似文献   

3.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与环境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期的气候特点,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开展白僵菌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因子是影响越冬代防治效果的主要因子,在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在18℃以上时放菌,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出现白僵时间为10d左右。  相似文献   

4.
刘巧云 《福建林业科技》1995,22(3):66-68,88
白僵菌冬季防治松毛虫,能使松毛虫在林分中带菌越冬。次年春季,松毛虫白僵病流行早,防治效果好,而且对松林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白僵菌可采用油剂、乳剂、水剂和粉剂防治,施菌量以17.1─18万亿个孢子/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由于使用方便、效果较好、对人畜和家委生产较安全,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防治面积已达500余万亩,确是综合防治农林业害虫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本地区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策略是主攻越冬代,几年来的防治时间多在3月上旬至4月初,即在松毛虫越冬后放菌。由于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和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以及二十二年来在省内66个县撒放900t白僵菌粉,防治142万余亩松林松毛虫,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不会影响养蚕业,不会增加家蚕的僵病数量,这主要是由于防治松毛虫用的是松毛虫白僵菌,它对家蚕致病力低,对松毛虫致病力高,菌株不同;放菌治虫后,白僵菌数量很快消退到原来自然界的水平;松毛虫白僵菌在自然界的数量达不到使家蚕致病的数量。白僵菌的生产解决了三大技术难点:产品干燥技术,机械分离白僵菌孢子技术和高孢粉生产技术。解决了白僵菌的生产问题。明确了使用方法:纱布袋撒粉、机械喷粉和飞机喷洒;确定了放菌量,常规菌粉0.5~1.0kg/亩,高孢粉1.0~10.0g/亩;明确了放菌时间,每年10~11月份,3~4月份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浙南、浙东南、沿海县市是我省最适合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地区,白僵菌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解决了白僵菌的使用问题。全省已广泛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些地区白僵菌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1/3,已成为我省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3184.09方元,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二届虫生真菌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农、林、医药等37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58位代表。 应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占重要地位,我国在森林害虫的防治中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规模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的虫生真菌事业又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粉拟青霉防治油(赤)松毛虫流行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瑞兴  武觐文 《林业科学》1991,27(3):219-228
越冬油(赤)松毛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真菌疾病,应用粉拟青霉防治越冬的油(赤)松毛虫比白僵菌更有效,多年的林地防治取得了70%以上的稳定杀虫效果,侵染以晚秋和早春为主,严冬季节很少。幼虫春季上树后仍有一部分死亡,这是疾病潜伏期造成的死亡滞后于侵染的现象,计算总死亡率应加上这一部分。影响该菌防治越冬幼虫效果的主要因子不是湿度,而是温度,表现在阳坡效果好于阴坡。  相似文献   

9.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几种方法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具备白僵菌寄生、发展的条件。否则,达不到治虫的目的。现介绍我市多年来的几种方法:1.带菌越冬于九月、十月对第2代、第3代越冬松毛虫幼虫群体布菌,使白僵病在松毛虫群体...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白僵菌、千胜Bt、25%灭幼脲Ⅲ号和1.8%阿维菌素等4种生物杀虫剂的单一药剂和复合生物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单一药剂以阿维菌素的毒力效果最佳,而复合生物杀虫剂以阿维菌素4000倍液+千胜Bt2 000倍液+灭幼脲Ⅲ号8 000倍液+白僵菌1.3×105n/ml为最佳组合,毒力效果达90%以上.应用该复合剂防治不同世代的松毛虫,以第1代的效果最佳,迭93.3%,而越冬代仅为73.5%,用其防治越冬代松毛虫幼虫应选择11月之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研究,松毛虫在生活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弱点: 一、幼虫下树越冬是松毛虫最大的薄弱环节,也是防治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每年10月上旬至下旬,林内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幼虫即开始下树,爬到树根周围3尺范围内的石块下、石缝、杂草或树干基部较深的树  相似文献   

12.
所述实验的实例为:为明了对安徽江淮林区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施行白僵菌生物防治的效果,在宣州、凤阳不同的马尾松林地进行了该虫越冬前期(11~12月)和越冬后期(3~4月)施用白僵菌剂的防治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及其与之相关的因素分析,表明在安徽林区因受所处地带性气候的影响,不论在冬季或春季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效果均不理想。据此,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核桃长足象(Alcidodes juglans Chao)在贵州1年1代,成虫在树皮粗缝、草丛、土壤表层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树补充营养、交配、产卵,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始见羽化成虫,11月初成虫越冬。4月底喷施乐果、大功臣2次,保果效果达72.7%,11月喷施白僵菌,保果效果62.0%,长期施用白僵菌可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省洞口县、通道县、会同县共选取4个马尾松毛虫发生区设置标准样地并选择标准株,采用捆草绳、粘虫胶2种方式,调查越冬代下树马尾松毛虫幼虫数量。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点,下树越冬的幼虫数量不同,洞口县岩山乡试验林的虫口密度远大于通道县试验林的;不同的时间,下树越冬的幼虫数量差异明显。松毛虫幼虫进入树皮缝隙中越冬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湖南,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树干树皮缝隙越冬,至12月初结束;下树幼虫数量最多的时段在11月9—16日。用捆草绳调查越冬幼虫的方法简易、成本低,且其数据较准确;用粘虫胶的调查方法则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项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我区桂北地区由于春季常为低温多雨天气,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不稳定,为了进一步研究白僵菌在桂北的应用效果,1986~1990年在桂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全州县综合防治示范区,对越冬前、越冬后和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进行放菌和用菌量等试验,并对白僵病的流行作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方惠兰  童普元 《林业科学》1995,31(3):233-238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白僵菌是一种好气性真菌,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它具有效果好、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劳力、价格便宜、不污染环境、不杀害天敌、对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因此,很受广大群众欢迎。 1975年,我县高桥公社有6000亩松林严重发生松毛虫害,有的松针被吃光,有的新梢被吃掉,成片松林象火烧一样。公社党委坚持学理论,抓路线,深入发动群众大打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歼灭战,松毛虫受白僵菌感染死亡率一般为60-70%,高的达8O%以上,现在山上松针一片青,社员一致反映白僵菌就是好。作用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一定要掌握温、湿度。白僵菌发育范围较广,在10-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松毛虫是苍梧县最主要的森林害虫。“八五”期间进行了综合治理,实施了以封山育林为主的营林措施;划分害虫发生类型区分类施策;做好害虫和天敌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其种群动态;越冬前施放白僵菌;科学使用农药控制虫源地,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灾害,严重危害率由1.54%下降到0.16%。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毛虫是危害松林的大敌,它以幼虫越冬,每当春季来临,越冬代松毛虫随着气温的回升,倾巢而出,吞噬松树针叶,危害很大。防治松毛虫要抓住越冬代,这是因为:第一,越冬代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大小,常决定着未来松毛虫发生的趋势。如果越冬代虫口基数大,来年暴发成灾的可能性就大。第二,越冬代松毛虫繁殖力强,每条雌虫产卵可达300粒以上,1年2~3代,发展数量惊人。在越冬代繁殖之前,将其灭除,使其不能“传宗接代”,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三,越冬代松毛虫从越冬到初春活动之前,使用“无公害农药”———白僵菌,是防治的最佳季…  相似文献   

20.
1974年初,我县越冬代松毛虫发生面积3万亩,其中较为严重的虫口密度在100条以上。根据南方十三省(区)防治松毛虫研究协作会议制订的《防治松毛虫技术措施》要求,为了控制虫害发生,从2月21日开始,我们组织了力量,实行以“菌药兼施”的办法,开展对越冬代松毛虫的防治工作。这次防治时间前后共25天,用白僵菌粉9,120市斤,6%六六六粉8,150市斤,喷撒面积20,000亩,其中放菌面积17,500亩。防治用的白僵菌是新会白僵菌厂产品,质量为50亿/克和100亿/克。实行“菌药兼施”,菌与药的比例在1:3到1:1之间,具体配比视林分郁闭度和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