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鹅疾病的防治是养鹅的重要环节。随着工厂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养鹅业的日益发展,预防和控制鹅疾病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养鹅生产中,应高度重视鹅疾病的防治工作,严格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确保鹅群健康和养鹅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养鹅规模的扩大,鹅病频发问题愈发严重,尤其雏鹅疾病突出。笔者分析当前雏鹅疾病多发的原因主要为养殖管理差导致细菌滋生、疾病预防不当导致病害丛生、饲养条件差影响鹅群抗病体质等,针对这些问题,重点以防为主,秉承"防重于治"的理念,制订管理制度,减少对鹅群的应激刺激等方面,就雏鹅多发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要点概述,以期为健康养鹅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个体或农户养鹅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 ,鹅、蛋及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客观上促进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 ,给养鹅业带来极大威胁 ,也给养鹅者和禽病防治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根据当前全省养鹅业发展的情况 ,提出了针对危害养鹅业主要疾病的控制措施。1 强化防疫观念 ,制订严格合理的防疫制度在鹅疾病预防综合治理措施中 ,首先应强调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很强的防疫意识。据统计 ,鹅群规模每增加 1倍 ,发生疾病可能性就会增加 4倍。困此 ,养鹅场一旦爆发烈性传染病 ,极易造成全群覆灭。…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养鹅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促进了养鹅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复杂多变的传染性疾病也伴随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鹅业的健康发展。其中,鹅浆膜炎是近几年在鹅群中,尤其是在雏鹅群中流行的比较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5.
正在规模养鹅过程中要实施科学养鹅和生物安全措施,让鹅群健康成长,减少鹅群病伤死亡,提高成活率,少用药或不用药,获得优质鹅产品。夏季高温季节,疫病多发,养鹅需结合天气特征,调整养殖方式,为鹅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防疫、消毒、隔离工作到位,否则鹅群机体抗病力下降,感染疾病,即可引起病伤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林下养鹅减少了耕地占用,降低了投资成本,弥补了植树造林收益周期长的不足,并给鹅群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可是,开放的环境也给疾病防控加大了难度,同时又给某些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笔者结合林下养鹅模式的特点,从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农药中毒等方面,分析并总结了林下养鹅模式下鹅群的常见疾病,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较为实用、有效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完善林下养鹅模  相似文献   

7.
<正> 鹅的“蛋子瘟”、“禽霍乱”,“小鹅瘟”等三种疾病仍是养鹅事业中常见病、多发病,对养鹅事业的发展危害很大。为了确实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我们采用了三种苗在短时间内作”一鹅三苗”的免疫接种试验。在大群饲养的种鹅群中作了广泛性的免疫接种,获得满意结果,现将情况总结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的3~6月份为北方鹅品种的自然产蛋期,但是由于春季各种病菌活跃,会导致鹅疾病高发,使种鹅产蛋率和雏鹅成活率下降,对鹅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时刻牢记"预防为主"的饲养观念,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做好与鹅春季疾病有关的防控工作,增加养鹅户的经济收入。1预防措施1.1环境和卫生鹅场应保持安静,严禁操作粗暴和大声喧哗,以免使鹅群受惊。干净整洁的环境有利于鹅的健  相似文献   

9.
尽管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病力,但是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鹅生产的发展,鹅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鹅的许多生物学习性得不到满足,而且产蛋量和生长速度也显著提高,这些对于鹅的抗病力都是不利的.因此,在集约化养鹅生产条件下,鹅的疾病问题越来越严重.正确分析集约化生产条件给鹅群带来的问题并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现代鹅业生产非常急需.  相似文献   

10.
消毒是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其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养鹅场无公害消毒技术在鹅群的饲养管理中,特别是在集约化条件下,饲养上千只以上的鹅场,显得特别重要。养鹅场的无公害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霉菌等,同时不能造成环境污染。1鹅舍消毒当鹅群被全部销售或屠宰后,应对鹅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先要清扫鹅舍,清除舍内的粪便、垃圾、污物及灰尘。然后对垫料也要清除,把用过的垫料运往处理场地  相似文献   

11.
李卫东 《动物保健》2009,(6):9-11,19
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养鹅业面临着生产规模扩大,流动范围不断延伸,流动速度加快,饲养环境污染加重,饲养管理条件不够完善,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和流行等许多实际问题,使养鹅场的生物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预防控制鹅的疾病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忽视了防疫工作,鹅群一旦流行传染病,则必将给规模养鹅场带来灾难性损失。“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疫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预防控制鹅的疾病越来越重要。如果忽视防疫工作,鹅群一旦暴发传染病,则有可能造成大批鹅只死亡,给整个鹅场、养鹅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搞好防疫工作,是保障养鹅业健康发展的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防疫工作的总方针、总策略,应该把防疫的费用、人力和物力,用于疫病的预防。不应该平时忽视防疫工作,舍不得防疫投资,而等到一旦疫病发生之后才着急花钱买药,忙于治病,带来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李卫东 《兽医导刊》2009,(6):9-11,19
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养鹅业面临着生产规模扩大,流动范围不断延伸,流动速度加快,饲养环境污染加重,饲养管理条件不够完善,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和流行等许多实际问题,使养鹅场的生物安全面临着严峻考验,预防控制鹅的疾病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忽视了防疫工作,鹅群一旦流行传染病,则必将给规模养鹅场带来灾难性损失。“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疫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4.
放牧鹅群长期生活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生长过程中由于长期采食大量野草和水生动植物饲料,比较容易接触到寄生虫卵和中间宿主,从而感染寄生虫卵。寄生虫对鹅的健康影响较大,不但会夺取禽体营养,损害鹅正常生理机能,抑制它们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鹅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加强鹅群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是养鹅获得高产的根本措施。由于寄生虫的发病症状并不明显,潜伏期很长,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鹅体型虽然较大、健壮、抗病力强,但仍有一些疾病会引起鹅大批死亡.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在发展养鹅生产中,为了预防鹅病的发牛,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各种措施。使疾病少发生或不发生。如果发生了疾病,要及时发现,迅速处理,尽量减少损失。一、加强饲养管理。如果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或营养不平衡时,不但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而且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因此,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培养体质健壮的鹅群、增强鹅的抗病力的重要措施。二、搞好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鹅舍、运动场要天天打扫;垫草保持清洁十燥,经常更…  相似文献   

16.
<正>兴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的里下河地区,水网密集,湖荡纵横,是传统的水禽养殖区。在3月底本地养鹅场的鹅群暴发疾病,带来3只病死鹅到我站求诊,经诊断为鹅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现将本次疾病诊疗情况汇报如下,可供养鹅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养鹅业已逐渐成为农村养殖专业户的一项重要产业,然而,由于养鹅户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对鹅的疾病防范缺乏有效的措施,疫病免疫效果差,造成鹅群患病多,特别是雏鹅发生的小鹅瘟常导致大批死亡.小鹅瘟病感染在我县养鹅业中已经有很高的感染率,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高海静 《动物保健》2010,(11):31-32
近年来,养鹅业已逐渐成为农村养殖专业户的一项重要产业,然而,由于养鹅户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对鹅的疾病防范缺乏有效的措施,疫病免疫效果差,造成鹅群患病多,特别是雏鹅发生的小鹅瘟常导致大批死亡。小鹅瘟病感染在我县养鹅业中已经有很高的感染率,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工厂化、现代化养鹅业的发展,预防和控制鹅病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有效防控鹅病,是养鹅生产成功的重要保证。一旦发生鹅病,轻者影响鹅群健康,重者可导致发病死亡。因此,养鹅场户必须高度重视鹅病防控工作。1小鹅瘟该病系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小鹅均  相似文献   

20.
对养鹅业威胁最大的是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如小鹅瘟一旦发生,幼鹅将成批死亡。因此防疫灭病是养鹅业安全生产的保证。要防治传染病,控制和减少普通病、寄生虫病等的发生,减少死亡、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保证鹅群健康,发挥其生产性能,增加养鹅业的经济效益。 疾病是由于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