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1.0和2.0mmol/L的硝酸镍处理水稻幼苗2d后,再用稻白叶枯细菌(Xanthomonns oryzae pw.oryzae)挑战接种,14d后调查病情,发现病斑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1%和48.0%,说明硝酸镍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生理指标测定及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硝酸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POD同工酶带和4条PPO同工酶带增强,提示硝酸镍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诱导效应可能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富平  张蕊 《玉米科学》2007,15(4):083-085
0.5mmol/L水杨酸(SA)预处理玉米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玉米幼苗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玉米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高。常温下用0.5mmol/LSA预处理玉米幼苗,提高了保护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外源钙(Ca2+)对镍胁迫下水稻叶片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质膜电解质渗透的影响,以探讨钙缓解植物镍毒性的生理机制。0.1 mmol/L镍(Ni2+)胁迫下水稻叶片组织SOD、CAT和APX活性明显下降,POD活性明显上升,H2O2和MDA含量、电解质渗漏率显著增大,说明镍诱导了细胞发生明显的氧化损伤和膜脂过氧化;钙提高了镍胁迫下叶片组织中SOD、CAT、POD和APX活性,显著降低了H2O2、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且10 mmol/L Ca2+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上升的程度和H2O2、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下降的程度比5 mmol/L Ca2+处理的大。提示钙通过促进镍胁迫下水稻叶片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是钙减轻镍对水稻毒性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白叶枯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 BTH)(0.5 mmol/L)、水杨酸(1 mmol/L)、硝酸镍(0.5 mmol/L)、多效唑(300 mg/L)和烯效唑(40 mg/L)处理4叶1心期稻苗后接种白叶枯病菌,病斑长度明显降低。BTH对白叶枯病病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诱发稻苗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最佳浓度为0.5~1 mmol/L;在诱发处理和接种之间至少需要2 d才能诱导抗性,间隔7 d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诱导抗性的持久期至少15 d。BTH处理稻苗第2叶,可使未处理的第3和第4叶上也表现出诱导抗性,但处理后至少需要24~36 h上部叶片才表现出诱导抗性。结果表明,BTH诱导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是一种系统获得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条件下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耐盐生理基础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两个杂交稻组合汕优10号和两优培九种子分别放在H2O、50 mmol/L、100 mmol/L和150 mmol/L的NaCl溶液中于30℃下发芽,测定种子发芽性能和淀粉酶活性及幼苗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等相容性溶质含量。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杂交水稻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延长,发芽指数降低,但发芽势和发芽率变化不明显。盐胁迫后明显降低两优培九种子α,β-淀粉酶活性,而汕优10号中, 除在50 mmol/L NaCl溶液中α-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H2O)外,其余处理均降低了α,β-淀粉酶活性。不同盐胁迫程度下杂交水稻幼苗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等相容性溶质含量变化有差异,但未见规律性趋势。杂交水稻幼苗相对含水量和耐盐比率随着盐胁迫程度加深而明显下降。试验还表明,盐胁迫条件下杂交水稻组合汕优10号种子发芽性能比两优培九好,淀粉酶和保护酶活性、相容性溶质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及耐盐指数和耐盐比率也均高于两优培九,说明汕优10号幼苗耐盐性强于两优培九。  相似文献   

6.
6-BA对低温下水稻幼苗细胞膜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低温胁迫(3℃, 48 h))前后用6-苄基腺嘌呤(6-BA)(44 μmol/L)处理水稻幼苗,可增强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也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和叶绿素含量,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变化。在黑暗中处理效果优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处理。亚细胞组分测定表明,SOD活性对低温敏感的顺序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6-BA对低温下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1 mmol/L )、苯甲酸钠(SB)(5 mmol/L)和二苯胺(DPA)(5 mmol/L)与6-BA配合,比单独施用对膜系统保护作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聚糖(CTS)对番木瓜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MeJA、CTS能提高番木瓜叶片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其中喷施SA处理的POD、PAL、PPO、几丁质酶以及β-l,3-葡聚糖酶的活性高于喷施MeJA和CTS的处理.同一处理中,0.5 g/L SA、0.05 mmol/L MeJA和1% CTS处理的POD、几丁质酶以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烟草苗期冷害是影响烟草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各种农艺措施来提高烟苗抗冷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2个烟草主栽品种‘云烟97’和‘K326’为材料,用浓度为0、0.5、1.0、1.5 mmol/L的水杨酸(SA)对其幼苗进行预处理后进行10℃的低温处理12 d。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SA预处理能显著降低‘云烟97’和‘K326’幼苗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减缓干物质的消耗速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强根系活力,改善幼苗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促进根系的生长,最终提高烟草幼苗的抗冷性。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适宜的SA浓度,‘云烟97’的最适浓度为1.5 mmol/L,‘K326’的最适浓度为1.0 mmol/L;SA预处理后,与未预处理的对照相比,在进入低温处理前和低温处理期间,烟草幼苗抗氧化系统中的主要抗氧化剂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氧化型ASA和GSH含量则保持在较低水平,还原型抗氧化剂在总抗氧化剂中的比例提高;主要的抗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  相似文献   

9.
19个水稻(OryzasativaL.)品种和8个稻瘟菌生理小种,或它们菌丝代谢产物(RBHM)组成的亲和与非亲和组合,及一些品种和稻瘟菌生理小种间交叉组合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非亲和组合中的水稻品种都有超氧(O2-)产率的诱导升高。毛地黄皂苷诱导O2-产率增高同时,也使稻苗对原亲和病原表现出抗性。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TC)对超氧歧化酶(SOD)活性近乎完全抑制时,能使O2-产率猛增;N-乙烯马来酰亚胺(NEM)近乎完全清除O2-时,也可增加SOD活性。放线菌素D和环己亚胺处理后能抑制SOD活性,而使O2-产率明显增高。除了抗病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诱导比感病时增长较强或较早外,无论用RBHM也好,毛地黄皂苷、DDTC、NEM也好,PAL活性都会增加。但它们都不能诱导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这样,PAL活性的诱导似乎并不是水稻对病原攻击一种特异的反应。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诱导升高未必与O2-产率相关,而且诱导它们表达的信号传导与PAL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浸种对甜菜丛根病防御酶系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甜菜抗(耐)、感丛根病品种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了SA对丛根病地甜菜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的甜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病情指数下降,根产量、舍糖率和产糖量都有所增加.不同的SA处理浓度相比较,抗(耐)病品种适宜浓度为3mmol/L,感病品种适宜浓度为5mmol/L.  相似文献   

11.
19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和8个稻瘟菌生理小种,或它们菌丝代谢产物(RBHM)组成的亲和与非亲和组合, 及一些品种和稻瘟菌生理小种间交叉组合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非亲和组合中的水稻品种都有超氧(O2-)产率的诱导升高。 毛地黄皂苷诱导O2-产率增高同时,也使稻苗对原亲和病原表现出抗性。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TC)对超氧歧化酶(SOD)活性近乎完全抑制时,能使O2-产率猛增;N- 乙烯马来酰亚胺(NEM)近乎完全清除O2-时,也可增加SOD活性。 放线菌素D和环己亚胺处理后能抑制SOD活性,而使O2-产率明显增高。除了抗病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活性诱导比感病时增长较强或较早外,无论用RBHM也好,毛地黄皂苷、DDTC、NEM也好,PAL活性都会增加。但它们都不能诱导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这样,PAL活性的诱导似乎并不是水稻对病原攻击一种特异的反应。几丁酶、β-1,3- 葡聚糖酶活性诱导升高未必与O2-产率相关,而且诱导它们表达的信号传导与PAL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外源水杨酸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水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SOD和POX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提高。经过一定浓度水杨酸(SA)浸种或3叶期幼苗根际预处理,SOD和POX活性呈增长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叶期幼苗施用SA比浸种处理效果好。感病组合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组合威优6号。可认为SA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有一定效应。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水稻开花结实期间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对超高产水稻培矮64S/9311和协优9308从抽穗到籽粒成熟过程中剑叶中H2O2 、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组织自动氧化速率、脂氧合酶(LOX)及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协优9308的剑叶衰老较慢。2个材料的剑叶叶片衰老可能原因是叶片内SOD、CAT、ASP活性过早下降,LOX活性增加,进而导致膜脂过氧化,使活性氧代谢失调,引起叶绿素和蛋白质降解,培矮64S/9311的各项生理指标比协优9308早衰老,而且乳熟期是培矮64S/9311早衰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空间诱变育成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突变体浙101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1~200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叶瘟平均级分别为1.4和1.7级,最高级为5.0级;穗瘟平均级分别为1.6和1.3级,最高级为3.0级;抗谱频率分别为70%和60%;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1.4级,最高级为5.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浙10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15.
适宜浓度的硅可提高茄子青枯病抗性和抗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感青枯病的茄子品种“快圆茄”为实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0、0.5、1.0、1.5、2.0、2.5 mmol/L)K2SiO3 的营养液培养茄苗,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茄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接菌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关键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前,与其他处理相比,1.5 mmol/L和 2.0 mmol/L 硅处理均显著增加茄苗的干物质重、根部和茎部硅含量;接菌后,两个处理的根系活力一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 MDA 含量及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防病效果分别达 36.77%和 37.43%。整个侵染过程中,上述 2 个处理的 PAL 和 PPO 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浓度处理,至接菌 13 d 后,1.5 mmol/L 和 2.0 mmol/L硅处理的 PAL 活性分别比 0.0 mmol/L 硅处理(对照)高 55.32%和 59.87%;而 PPO 活性则分别高 52.38%和 49.77%。同时,茄苗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根部硅含量、PAL 和 PPO 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根部 MDA 含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不同硅浓度处理对茄苗促生效果和防病效应,以 1.5~2.0 mmol/L 的硅浓度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高CO2浓度对水稻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栽培稻品种和2种野生稻为材料,比较了长期生长在高浓度CO2(600 μL/L)和普通空气CO2浓度(350 μL/L)下抽穗期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甲基紫精光氧化的响应。在自然条件下其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因品种和种性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生长在普通空气CO2浓度的水稻相比,高浓度CO2下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P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下降,SOD和CAT活性则因品种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光氧化条件下,生长在普通空气CO2浓度下的水稻叶片CAT活性增加了1.7~6.5倍,高浓度CO2下则增加了1.0~3.8倍,而SOD和POD活性在光氧化条件下都降低。光氧化导致了水稻叶片的MDA含量的增加,高浓度CO2下生长的水稻叶片MDA含量增加的幅度小于在普通空气CO2浓度下生长的水稻,显示高浓度CO2对光氧化损伤具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